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时间:2020-08-16 10:40:59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关键词:外国文学 教学困境 改革 模式 方法 出路

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摘要:我国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21世纪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更新观念、创新模式,才能走出困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0引言

  所谓外国文学,就是指中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各国文学。长期以来,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文系都普遍开设外国文学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属于核心主干课程。该学科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建国以前,我国高校的中文系学生(即国文系)并不开设外国文学,核心课程是以“国学”为中心的课程。其他国家的语言和与之相应的国别文学则由外文系开设。1952年国家大规模调整高等院校院系设置。在随后的教育部制订的师范院校中文系新的教学方案中,外国文学被规定为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必修课,自此,外国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了中文系的课堂。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交流更加便捷和深入,单纯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1998年教育部在中文系专门设立了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由世界文学代替了昔日的外国文学。应该说这种调整是符合学科发展实际的,全国很多大学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的院系已经作了调适。但也有相当数量的高校仍然沿用过去的外国文学概念,用传统的甚至是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已经明显陷入学科困境,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外国文学教学才可能走出困境,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1存在问题

  1.1外国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关系大学中文系所讲授和研究的外国文学基本上是翻译成中文的外国文学理论著作和作品,而学生阅读的也几乎全部是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我们很少或者不能通过原文去阅读所有那些我们必须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通晓所有民族语言,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我们又必须承认,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天津师范大学曾艳兵教授表述的很清楚:“任何翻译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忠实于原作,成为它的复制品。同时,任何翻译都会不可避免地加上译者的理解、风格等个人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便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文学已不再简单地属于外国文学,它也应当属于本国文学的一部分。”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中文系开设外国文学课程是不适宜的,必要性遭到质疑。但近半个世纪我国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现实表明,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外国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关系,这是我们的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首要困境。

  1.2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外国文学教学都普遍存在着孤立地进行国别文学的教学现象,基本模式是由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指定教材讲授思潮、运动、流派、作家、生平、创作等文学史知识,学生被动听课、做笔记,然后考试背笔记,学习过程机械僵化,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更遑论建立学科知识体系。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文本分析。外国文学经典文本是人类历史上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是人类不可替代的永恒的精神家园。但随着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由新媒体带来的“阅渎革命”,使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着种种尴尬和困境。甚至一些作品我们老师都没有细读,学生更加陌生,却在做大段的分析,最后得出书上已有的结论,这是十分荒唐的。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做毕业时很少选择外国文学方向题目,即便进行这方面的写作,也是浮光掠影,质量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深入知识内部,无法提出问题,流于表面。

  1.3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外国文学教学尤其如此东西方在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上都存在差异。学生对西方哲学、历史、宗教、习俗知之不多,视野受到限制,学习困难较多。目前高校大多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和讨论。虽然许多老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手段,但据笔者了解,尚处初级阶段。同时学术界又在广泛讨论多媒体教学之利弊,甚至有的'高校不分课程具体情况对技术手段加以限制,致使很多老师陷入惶惑之中。教学方法的困境不可等闲视之,要让学生达到萌发兴趣、主动探究、深刻理解的目标,就必须摈弃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探索创新新的方法与手段。

  1.4考核评价经过半个世纪外国文学教学实践,各高校已建立起课程考试题库,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已步入常态化,似乎十分完善。实际上正是这种常态化掩盖了考核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单一的考核方式、固定的题型、大致相同的内容、指定的教材、框定的范围、基本的阅卷程序等,使学生完全沦为背诵机器,成为知识复读机。考核作为学习终端,对整个学习过程影响巨大,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仅能检验教学的实际效果,更能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深入的学习,主动积极的思考,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2出路思考

  2.1引进比较文学概念和方法,促进学科发展“外国文学并不等同于翻译的外国文学,这使我们必须将外国文学教学与比较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曾艳兵语)这是十分正确的观点。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离不开翻译文学,二者既有紧密关系又有显著区别,因此,我们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翻译文学的特点、价值及其局限;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又应当经常性的将译本与原著进行对照,去考察其中由于翻译过程中信息改变所引起的内容的增删、更改或杜撰;文本之间的变异、错讹;改变的原因和效果,如此我们的教学才是全面的,科学的和深入的,外国文学和翻译文学的困境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实际上比较文学的观念和方法引入外国文学教学具有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歌德都早已提出过“世界文学”的概念,事实也证明他们的预言是准确的,尤其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学艺术越来越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产品。比较文学因为具有跨民族、跨学科、跨文化性而把中外文学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网络,从而使人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视点上宏观把握整个世界文学的本质,建立起整体文学的概念,这将极大促进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整体化、科学化,以体现教学的真正本质、特点和意义。

  2.2针对目前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许多从事该课程教学的老师都在积极探索,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在文学史类教学中,"文本阅读+影视观赏+课堂讨论"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受到推崇,较之于传统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对于外国文学教学实际,仍然存在视野狭窄、课时限制等弊端。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量大面广,具有综合性、理论性、现代性、时空性等特点,要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2.1以问题带动教学问题乃理解之门,对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针对需要解决的的核心知识,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讲授中世纪文学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框架问题:当一种宗教成为时代的精神支柱时,文学会显现怎样的状态?然后有以下内容问题:何为基督教?中世纪基督教的本质是什么?基督教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最后通过具体问题诸如中世纪四大文学现象、但丁《神曲》等的学习解析可,可以较为全面深入第把握学习内容,也可以解决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2.2.2倡导研究性教学外国文学研究型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由教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主,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引发和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促使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强调教学重点与学术研究步骤相结合,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助、对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科研小组成果的展示、课外辅导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2.2.3加强文本细读文本细读(closereading),通常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文学阅读与批评方法。这种方法有时也被称作“充分阅读”(adequatereading),它是开展外国文学教学的基本保证。传统教学并不注重文本阅读,而老师只是根据作品梗概进行分析,学生阅读作品选译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结果只是印象式的读后感或者概念式地背教科书,这显然存在重大缺陷。因此,精选文本,进行译文和原著进行对照(尤其是诗歌作品)讲解、结合文学理论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4观赏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片,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和文本细读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形成一个有机体,能够补充课堂之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以上四种方式应该相互结合,互为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灵活的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调整,使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实现新的突破。

  2.3提倡网络环境下教学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多媒体技术得到普遍广泛应用,互联网信息使课内外学习紧密联系,为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空间。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通过幻灯片、图片、视频、音频、网上资源、精品课程网站、论坛等方式,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网络环境实际上为我们走出外国文学教学困境提供了最大可能。

  2.4创新考核方法,重视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即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完善课程、平时作业、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环节的评价体系,适当提高其成绩比例,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阅读和思考;二是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将闭卷、开卷、口试、答辩等结合起来,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以较高层次的主观性试题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良好作用。

  3结语

  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领域正在经受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也带给我们困惑。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提高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只有进行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变革,才能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境,实现新的超越。

  参考文献:

  [1]韦勒克,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2]林精华,吴康茹,庄美芝主编.外国文学史教学和研究与改革开放30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3]曾艳兵.外国文学学科的困境与出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1).

  [4]谢娜菲.网络时代与外国文学教学[J].文教资料,2009年9月上旬刊.

【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论文】相关文章:

1.外国文学学科的困境与出路研究论文

2.自由教育在高校的困境和出路的论文

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困境和出路论文

4.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困境及措施论文

5.税收筹划在中国:困境与出路

6.浅谈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7.高校基础会计实训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

8.浅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的困境及出路的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