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加强与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0-09-29 17:16:46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加强与素质的培养

欢迎来到YJBYS求职网,以下是一篇关于论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加强与素质的培养的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论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加强与素质的培养

 

  文章认为,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点的理念,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并重、产学研合作的专业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保障机制。

 

  1 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问题,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问题。工程素质不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强是当前我国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工程知识的传授,但这种知识传授必须要有一个使学生亲身感受和内化的过程。从工程领域的国际竞争来看,实践与创新才是工程专业的根本。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教育脱离产业、学校脱离企业、教学脱离实践、学生脱离实际的现象大量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既是学校的缺陷,也必然成为学生的缺陷。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一个实践过程。实践教育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锻炼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应用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的不足或缺失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不足或缺失主要表现在:

 

  ①现行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重知识授受,轻社会实践,创新实践机会少,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据教学主体。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革;学校缺乏“双师型”的教师,教学内容缺乏认真的梳理与更新,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

 

  ②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现行教学模式效率低,各教学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尤其是实践教学,尚未构成完善的承前启后、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也缺乏整体优化与应有的相对独立性。实践教学过程监控管理以及教学评价制度不科学,难以提供创新教育所需的宽松环境;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的精力投入不够。

 

  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体系,必须在教育理念、培养方案、管理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其工程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有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和优秀的培养者。培养模式包括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情感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实际上,教学改革不单纯是教学问题的改革,而是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日常教学管理等多方面;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工程应用型本科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2.1建立新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①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完善创新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高等工程教育实践中要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积极改革课程体系的同时,建立以选课制为核心,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导师制、绩点制等为辅助的教学管理模式,从制度上为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保障。

 

  学分制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的办学理念。完全学分制管理的实行,在运行机制上增加了学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专业、选择专业方向、选择学习进程”的自由度,为学生在目标控制下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根据“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实行大类培养方案,土木工程学生经过 2 年左右的通识教育,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兴趣、特长,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在已确认的专业大类中选择专业方向。选课制的实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从制度上基本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

 

  ②确立以实践为重点的理念,构建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并重,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应用型本科的理论课教学中,对理论性较强、大纲要求高的内容,采用引导性的演绎推理、分析,辅之以一定的工程实例资料,然后给出一些问题。通过让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参考书、学术期刊和通过调查、设计实验方案,来撰写自学报告和实验报告,举办交流学习体会、小型学术报告会。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的养成。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项目,突破书本与课堂的范围,通过实例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环节和课程学习相比,前者需要更加柔性化,方式要多种多样,组织上应更加灵活,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是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将其作为整合课内外培养的重要环节,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其创新思维。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和实施,大大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形成课内与课外并重的、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尤其是专业实习教学中,学校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生产过程、技术会议,采用专业教师、现场技术负责人或者管理负责人、设计研究人员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对学生较好的实现了在指导思想上由注入型向启发型转变、功能上由传递知识型向培养学习方法型转变、教学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教学方法。这种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初步施展创新思维的土壤,或者说构筑了锻炼、检验、发挥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平台。学生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有效的实践锻炼,走向社会以后,适应能力较强,有较突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论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加强与素质的培养】相关文章:

1.人才素质的培养方式

2.关于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

3.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

4.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

5.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结构研究论文

6.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论文

7.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方式

8.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9.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