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对策

时间:2023-03-24 02:52:57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对策

众所周知,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有没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是决定企业能否的重要因素,而有没有一个好的内部监控体系却是决定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渐深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的有效运作必将成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企业实行治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企业制度下,企业越重视内审,内审发挥的作用也会越大。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  内部审计职员根据我国的法规,以及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各项活动的真实性、正当性及其产生的效益进行监视检查,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在正当、效益的轨道上运行,对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可以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从而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2、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职员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来保护正当、抑制非法,加强防护措施,防止企业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  3、鉴证作用  当前,相当多的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经济自主权,甚至企业的下属机构都具有一定范围内相对较强的经济自主权。因此,内部审计需要在一定期间对企业及其下属机构和单位在经济效益、内部合规、财务收支的公道性等方面作出公正的评价和鉴证,特别是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必须依靠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公平、客观地评价。  4、顾问作用  我们知道,企业决策者进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要随时进行监视,以判定决策的执行情况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修正,以确保决策和治理的有效性,使企业的经济治理活动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不可替换的作用。“内审可有可无论”所说的一些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作用不大,实际上不是内部审计没有用,而恰正是内部审计工作受到限制,内审的作用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贯彻“一帮二审三促进”的基本原则,而不是把找、查错弊放在首要地位。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治理和促进作用,对被审单位进行公平、公道、客观的评价和监视,最重要的是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题目,帮助被审单位制定更为公道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对经营单位提出更有效的经营方针和模式。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从内部审计的所开展的工作来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各有侧重、各有其特色和针对性,即便是同一行业、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的内审工作其目的、、、手段也都不尽相同。内审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内审所起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内部审计具有监视和服务两大职能,这已得到上的广泛认同。  1、监视职能:内部审计的监视职能,不仅仅指对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还包括对本企业内部制订的政策、规章、制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监视、检查、反馈、跟踪等等。  2、服务职能: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又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多个方面:  (1)顾问与助手的功能:内部审计通过调查、了解、评价、、判定为企业决策层出谋划策,加强企业治理,进步效益;  (2)建设的功能:例如,内部审计部分通过参与某些项目、工程的有关规章制度、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相关的审计建议;  (3)保护的功能:内部审计通过查错纠弊,为本企业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4)调解协调的功能: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在多个职能部分之间开展工作时,经常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  (5)其它服务功能:例如,内部审计部分对外开展的咨询服务等等。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  从内部审计的本身来看,内部审计是建立于各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它是从属于企业的领导,是为企业服务的。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领导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独立于企业内部其它各职能治理部分,接受本企业最高领导决策层的直接领导,并独立开展工作,充当他们的顾问和助手,成为一个单位整个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的一环,服务于本企业的总体目标。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本身具有特殊地位,是其它部分所不能取代的。内审的特殊地位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四、强化内审的新对策  1、实现政企职责分开,让内审部分真正独立  企业应摆脱从属于政府行政机构的地位,政府也不应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市场竞争优越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此外,内审职员的业务和人事权应由政府控制,内审只对政府负责,这样才能对企业起到监视的作用。内部审计职员不应当接受经营治理职责,除非明确表明他们不是以审计职员身份履行该职责;内审职员在企业办公,而企业需定期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内审用度。  内部审计是企业健全自我、监控自我的约束机制,是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手段,是治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其组织地位应是超然独立于企业的其他治理部分,而且这一地位在企业中必须通过正式章程加以规定,同时该地位又是必须被高层治理部分和董事会批准认可和支持的。内部审计职员必须能够独立地完成审计工作,从而使得审计在正确治理的基础上能够公正地做出判定。使得自己能取得被审者的协作,避免在工作时受到干扰。可见内审是否独立,是否到位,是否公正公道,是内审能否真正起到监视作用的关键。  2、内审以经营审计为主导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发挥保护和制约作用,其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而这种审计在资源日益稀缺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重环境下,已不能直接协助企业进步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逐渐失往了以往的作用,内部审计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企业治理的新要求,急需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以往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上来。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已从财务审计的事后审计跨步到经营审计,让审计参与企业的经营,为企业的提供一个预留的空间。只有将经营融进到审计中,才可真正发挥审计内在作用,企业的发展也有依托的根据。据调查,1989年美国公用事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时间只有19%用于财务审计上,其余时间均转向了经营审计。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已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经营决策、经营计划和承包目标、经济合同等内容,但在实际操纵中,多数为经营治理方面,审计内容还停留在浅层次上。由于国情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内部审计模式,但是其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方式确有值得我们和鉴戒之处。为此,我们必须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经营审计,积极探索资本经营、资产重组审计的路子,促进实现规模经营和重组效益,开展资源配置和决策审计,进步其使用效率。  经营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主旋律,一是把握企业自身特点,开展以减少损失浪费为目标的效益审计;二是围绕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以挖潜增效为目标开展效益审计;第三,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为目标开展效益审计,切实为企业进步经济效益服务。  3、采取参与合作的内审策略  审计要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过程,充分利用审计所把握的信息,为经营决策服务。  参与(合作)式的内部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审计开始时,就对被审部分抱着信任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的理由,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征求被审部分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  (3)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题目,共同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  (4)向补审部分报告期中审计结果,期中审计报告可以是口头的,非正式的,以便及时就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题目,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  (5)提出终极审计报告时,采用建设性的语调,重点放在题目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措施上,被审部分已经采取的改进行动也包括在审计报告中,以反映他们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态度。  企业要在竞争中得以快速发展,就要在内部审计方面应把握正确的方向,不断的修正错误、纠正偏差、调整策略,同时更需要通过内审工作的职能,不断寻找工作中的不足,发现其已存在的题目,提出解决题目的建议,使公司经营治理者及时得到基础依据和真实信息,尽快地进行经营决策,制订措施,把题目消灭在萌芽阶段。首先,应充分肯定内审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并了解现代企业在内审运作中的对策:其次,应强化内审监视职能,充分利用其控制职能,用客观、公正、独立以及平和的态度,做到有的放矢,保质保量地为企业把脉诊病,尽量避免责任不明、权限不清;第三,应了解内部审计职员也具有同职员一样的“双重”责任。  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对策】相关文章:

跟踪审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05-27

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文化构建05-0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题目及对策探讨06-03

构建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文化探索08-27

浅谈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论文08-27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08-02

审计效率及有效性与新审计准则06-01

论文:论新审计准则中的审计理念革新05-15

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05-19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某些弊端及对策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