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治理的演变史对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

时间:2023-03-24 20:30:04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物流治理的演变史对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

【摘要】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治理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物流治理的演变经历五个阶段,对发展我国物流企业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物流治理 演变史 物流企业 启示
  
  一、企业物流治理的演变史
  
  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治理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物流治理的演变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物流功能个别治理阶段(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ing)
  在这个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概念和物流治理意识还没有出现,降低本钱不是以降低物流总本钱为目标,而是分别停留在降低运输本钱和保管本钱等个别环节上。降低运输本钱的途径也局限在要求降低运价或者寻求价格更低的运输业者上,物流受生产和销售部分的影响极大。
  
  2、物流功能系统化治理阶段(P.D Management)
  进进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物流概念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内设置了专门的物流治理部分,运用系统的思考方法将整个企业的物流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物流各个功能的最佳组合。但是物流公道化仅局限在物流部分内部,是在不涉及生产和销售部分下的公道化。
  
  3、治理领域扩大阶段
  介于P.D和Logistics之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物流部分可以出于物流公道化的目的向生产和销售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物流部分对于生产和销售部分提出的合作要求在具体实现上也有一定限度。
  
  4、企业内物流一体化治理阶段(Logistics Management)
  进进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美国物流治理协会于1985年率先用“Logistics”取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企业内物流一体化是为了实现“只生产、采购、移动在市场上能够销售得出往的商品。”
  这个阶段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物流的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原材料采购与供给阶段的物流,也包括生产阶段的物流、销售阶段的物流、退货阶段的物流及废弃物处理阶段的物流等整个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全部物流活动;不仅夸大物流各构成要素的整体最佳,而且还夸大物流活动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整体最佳;夸大生产、销售、物流是企业经营的三大支柱,并将物流视为与生产、营销相并列的企业经营战略之一;夸大了物流顾客服务的重要性。
  
  5、供给链物流治理阶段(SCM)
  进进90年代,美国企业的物流系统更加系统化、整合化,互联网技术为供给链治理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供给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终极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给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终极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一起是供给链的组成部分。
  供给链物流治理夸大的是各个企业之间的同盟合作关系,发展物流同盟和广泛开展合作关系的思想已成为物流实践的基础。在过往的几十年时间里,业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的对手间的谈判。而今,合作最基本的形式是发展有效的组织间的联合作业,形成多种形式的业务伙伴关系。一方面促使企业从外部资源寻求物流服务以进步效率,降低本钱;另一方面促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供给商与物流需求商组织联合起来。
  
  二、企业物流治理的演变史对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
  
  1、我国物流企业的专业化道路
  从企业物流治理的演变史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物流必须从物流功能个别治理阶段向物流功能系统化治理阶段、治理领域扩大阶段转变。在过往,企业界视企业物流为洪水猛兽,物流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本钱,分散了企业对生产销售的关注度,限制了企业经营的地域范围,阻碍了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延迟了企业产品投进市场的时间。事实上,人们对于物流的上述熟悉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物流运作的企业内部化以及低效率化,专业物流企业的功能缺位。
  随着“第三利润源”和“冰山”学说从理论界向企业界的过渡,企业界人士开始慢慢把物流从本钱负担的角度转向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考虑。所以,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就要使企业的物流活动或物流业务专业化、社会化,把物流负担变为竞争上风,需要一个专业的成熟的现代物流市场作为基础,我国的物流企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
  首先是企业内的物流活动,必须由专门的物流治理部分或者是专业的物流企业来从事,假如企业内的物流活动企业本身不能提供专业化的优良的物流服务,就要考虑是否外包出往,由提供专业化优良服务的物流企业来从事。这样,我国的物流企业才会有市场需求,才会有持久发展的基础,也才会有服务水平的进步。
  对于市场上的物流企业来说,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上风,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定位,并根据战略定位制定战略目标、规划和措施。近年来,我国一些物流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我国物流企业的整合化道路
  由于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在数目上、规模上、运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小”、“少”、“弱”、“散”等方面的不足。“小”即经营规模小;“少”即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即竞争能力和财务能力弱;“散”即普遍存在可利用资源分散、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混乱等题目。而物流是一种网络经济,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网络的整合建设将是一个关键。
  经过进世几年的竞争、发展、磨合,目前国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都在市场上定了位,各有自己的客户,各有自己的地盘,而且三分天下的格式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企业物流治理的演变史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治理领域扩大阶段向企业内物流一体化治理阶段、供给链物流治理阶段迈进。即如何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各种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是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我国物流企业的整合化道路
  (1)我国物流企业的内部整合。物流企业的内部整合要加强流程治理,完善企业治理制度,不断进步治理水平。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企业内连续的有规则的行动和行动系列。流程决定了企业的效率、效益和对企业提供服务的一致性。
  加强物流企业流程治理,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以方便客户为标准。为了提供给客户最大的服务价值并创造出更多的需求,物流企业在流程治理上要解决三个困难:第一个困难是信息化的基础;第二个困难是物流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市场目标;第三个困难是每个人都要有市场经营成果表,象企业损益表一样,每个人都要有他自己的损益表,把每个人当作是企业的老板来经营。
  (2)我国物流企业的外部整合。我国的物流企业除不断整合自身现有资源,还应主要采取同盟合作的方式来加快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以下简单先容几种同盟合作的方式。第一,企业合营方式:合营企业通常是两个以上的个人或企业联合投进生产要素进行第三方物流活动的组织。它的三个基本构成是共同投资、共同治理、共负盈亏。合营物流企业是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明确的产权和法律关系,可操纵性强,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根据各方的投进比例经过协商和谈判进行调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合营物流企业通常又分为股权式合营和非股权式合营。股权式合营是指合伙人要订立资本买卖的契约。合伙人在合营中要占有一定的股份,股份的多寡决定了合伙企业对合营企业的控制程度。非股份式合营是指合伙企业之间非资本性资源的互相交换,如技术服务合作、经营治理合作等。第二,企业团体方式:物流企业团体应该是物流行业中以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有一个通过各种连接纽带对其成员企业实施控制和影响的核心,具有同一的发展、经营目标和战略,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团结协作的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物流企业团体是由于经济利益而组建的,团体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在法律上是同等的。它们之间又有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是互利的。物流企业团体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或企业。企业团体中的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疏松层四个层次。企业团体这种方式,在日本企业界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在我国,如锦程国际物流团体他们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战略同盟方式。组成战略同盟的企业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合,结成较为稳定的集约化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本钱,进步物流效益的目的。因此,物流企业的战略同盟既可以像企业并购一样,达到快速进进市场、实现企业间上风互补的目的,同时又可以保持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从而避免企业组织过大造成的组织失灵以及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日本的物流企业主要就是通过建立战略同盟的方式来整合物流市场,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的。例如,2000年10月,日本著名的贸易公司伊藤忠商(Itochu)与美国的GATX物流公司确立了战略同盟关系,以此作为进进北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切进点。我国物流企业还可以选择其他多种经营机制和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物流网点,以形成公道的企业物流运作网络体系。此外,应积极加强与金融、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合作,构筑新型战略同盟关系。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同盟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和“走出往”战略,积极融进世界物流体系中。
  
  三、我国物流企业实现供给链治理需要一个过程
  
  物流企业走专业化道路,实现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即实现供给链的治理都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企业的内部整合如海尔的流程再造就经过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化阶段。1998年9月8日——2003年9月8日:以三化(信息化、扁平化、网络化)为宗旨的第一阶段再造。第二阶段:三主阶段。2003年9月8日——2008年:以三主(主体:员工成为经营主体;主线:主线是定单信息流;主旨:员工成为SUB,以自我经营的成果,体现其创新的价值)为宗旨的第二阶段再造。其次,企业物流外包在现实的内外环境上还面临很多困难,如在需求方面,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观念影响,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仓库以及配送中心等物流能力成为很多工商企业引以为豪的标志,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缺乏信心,自营物流退出障碍制约,担心贸易机密外泻;在供给方面,传统的经营概念,信息技术落后,高级专门人才的缺乏;宏观环境方面,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分割、行政分割的制约,信用体系欠缺等的影响制约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从宏观上说固然有政策的支持,但对于不同发展程度的物流企业,应参照企业物流治理发展演变史,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判定企业到底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就整个竞争的环境,稳扎稳打并制定出不同的物流战略。
  
  【参考文献】
  [1]进步企业竞争力论坛会议文件汇编,2005(11).
  [2]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2004(12).
  [3]翁心刚:物流治理基础[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1).
  [4]邬跃主:国外物流发展史[J],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2005(1).
  [5]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
  [6]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11).

【企业物流治理的演变史对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相关文章: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缺陷分析论文06-22

改进我国企业知识治理08-28

我国物流产业如何发展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思考,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08-12

浅谈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05-16

浅谈物流企业战略论文的发展规划的论文06-23

关于物流企业电商的相关论文05-15

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30

探讨星巴克的管理之道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论文04-22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04-15

浅谈关于中小企业物流论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