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改良美容切口的临床运用论文

时间:2020-07-01 14:26:0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改良美容切口的临床运用论文

  腮腺的肿瘤占据了头颈唾液腺肿瘤的80%,并且其中80%的肿瘤为良性。在这些腮腺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占据了60%[1].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采用经典的“S”形切口,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切除。但该术式存在面部瘢痕明显,局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面瘫等并发症[2].而改良美容切口隐蔽、功能恢复及手术灵活性等优点,近年来在腮腺切除中应用广泛。但是,关于改良美容切口术式适应症的选择、并发症等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深入总结。因此,本研究结合临床应用,对改良美容切口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改良美容切口的临床运用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3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年龄30~65岁,男13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岁。所有病例术前扪诊确定肿瘤质地、大小范围,并辅助进行针吸细胞实验,诊断为良性肿瘤。采用改良美容切口术式,进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多形性腺瘤31例,腺淋巴瘤2例。发生在腮腺下极者25例,耳前部5例,耳垂部3例。位于腮腺浅叶31例,深叶2例。肿瘤最大为4.5 cm ×3 cm.

  1.2切口设计

  根据改良美容切口,在耳轮脚的根部即耳屏上方,沿耳屏游离缘内侧向下至耳垂,沿耳垂前皱纹绕过耳垂,至耳垂后沟。由耳垂后沟向上至耳廓后沟约2/3处,并沿耳垂后沟向上至耳廓后沟,在略高于外耳道上壁水平拐角,呈圆弧状入耳后发际。然后,根据腮腺肿瘤所在的部位以及所需暴露的范围,调整切口。切口可延伸到发际最低点,而在耳屏处的切口可以上延至耳轮角上部发际内。

  1.3手术方法

  患者行全身麻醉,头部后仰偏向对侧。消毒铺巾后,用美蓝在皮肤上划线。沿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耳屏软骨表面泛起皮瓣,直至腮腺咬肌筋膜表面。小心分离耳垂处耳大神经的分支,并进行适当保护措施。暴露腮腺后极,在乳突尖上方及乳突表面下约1 cm处可寻找面神经总干,然后由此处开始寻找各分支。解剖过程中,小心保护面神经。按照区域性切除原则,切除肿瘤和周围正常腺体组织。术后,置负压引流管,7 d拆线后再加压包扎3~5 d.

  2 结果

  33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涎瘘发生,对手术切口美观程度满意。20例患者出现轻度面部麻木,2周后恢复。2例腮腺深叶肿瘤切除患者,有轻微面部凹陷。6~24个月随访期内,1例患者复发。

  3 讨论

  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其次为腺淋巴瘤或者称为Warthin瘤。马大权认为[3]:腮腺的一些小的或者位于腮腺后下方的良性肿瘤,没有必要进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切除,而是主张进行正常腺体组织内进行区域性切除。该方式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腮腺组织的功能,减少了术后面部畸形和并发症的形成。但在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与经典手术切口的优缺点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从而满足功能和美容的.双重需要。

  1980年Hagan和Anderson[4]提出了改良式美容切口:(1)起点位置较低,在耳屏前皮肤折线处;(2)切口的曲率在枕部发际线处和外耳道方向几乎水平,切口总长度减少;(3)切口距离发际线边缘至少5 mm,以避免损坏毛囊。此切口瘢痕隐蔽,可完成对全腮腺腺体及肿块的切除。近年来,该改良切口得到进一步的改良[5].进入耳后沟后,沿乳突-耳垂皱褶上约3 mm处,而不是乳突-耳垂自然皱褶走行,至耳廓后沟约2/3处转折(略高于外耳道上壁),继而进入发际,美观效果更佳。

  余海等[6]通过78例美容切口在面部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认为,改良美容切口,位置隐蔽,适用于以耳垂为中心8 cm范围内,颌面部良性肿瘤的切除。王涛[7]通过应用美容切口对12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认为美容切口适用于腮腺任何部位的良性肿切除。

  Hagan和Anderson[4]认为美容切口与可完成对全腮腺腺体及肿块的切除,但不易暴露整个腮腺,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本研究中选取的33例临床病例均为腮腺区的良性肿瘤,且均位于耳垂中心6 cm的范围内,肿瘤小于4.5 cm×3 cm.因此,本研究认为改良美容切口适用于耳垂为中心6 cm的良性肿瘤,对于手术范围较大的恶性肿瘤,为充分暴露术野,仍需采取经典的“S”切口。

  改良的美容切口与经典的 “S”切口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切口更加隐蔽,瘢痕减少;(2)保留了耳大神经,避免了耳大神经损伤造成的患侧耳垂区麻木;(3)腮腺筋膜破坏相对较少,腺体组织切除较少,腮腺导管分支破坏较少,减少了Frey症的发生和涎瘘出现的几率;(4)对于较大的肿瘤造成的面部畸形,可就近选择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缺点:对于范围大,位置较深的良性肿瘤,以及切除面积较大的恶性肿瘤,术野暴露不如经典“S”切口。同时,由于切口隐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难度,需要手术者具有应用解剖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巧[8].

  [参 考 文 献]

  [1] 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437.

  [2] 谭小尧,张兴安,李果,等.腮腺多形性腺瘤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对比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21(5):338-340.

  [3] 马大权.腮腺肿瘤治疗探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2):151-152.

  [4]Hagan W,Anderson J.Rhytidectomy techniques utilized forbenign parotid surgery[J].The Laryngoscope,1980,90(4):711-715.

  [5] 邹芳,秦旭,陈卫民.腮腺切除术中除皱美容切口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11:29.

  [6] 余海,黄谢山,钟伟,等.改良除皱切口在颌面部美容学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1(11):13-15.

  [7] 王涛.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1,(11):23-24.

  [8] 常世民,柳春明,布静秋.美容切口在腮腺手术中的运用[M].中国美容医学,2008,17(3):367-369.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改良美容切口的临床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1.儿科临床中阿奇霉素的运用论文

2.浅谈钛在口腔临床中的运用论文

3.儿科临床中抗生素合理运用论文

4.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中的运用论文

5.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中翻转课堂的运用研究论文

6.正畸临床中微种植体支抗技术的运用论文

7.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的临床效果论文

8.移动网络下PBL教学在临床实习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