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与计算机网络辅助外语教学

时间:2020-09-30 09:57:02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与计算机网络辅助外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 克拉申输入假说 网络辅助 教学

  论文摘 要: 为了开发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潜在资源,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提高外语水平,本文把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语言输入假说”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相结合,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来辅助外语的教与学,分析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辅助外语教学模式的输入优势,对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意义。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强调,大量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最便捷的渠道,充分体现了其输入优势。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语言信息的输入可以得到强化和多样化。语言输入的多样性和多渠道性使学习者更乐意接受和采用新的学习模式和手段,也为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
  1.语言输入假说的基本观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教授的“语言输入假说”传入中国,“语言输入假说”从理论上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概念,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克拉申的外语习得思想可以概括为:外语能力是在较低的情感过滤条件下,通过足量的可理解输入,以可预测的顺序习得的。根据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必要的前提条件,他认为只有当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进入学习者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再经过“机制”的加工,即“内化”后才能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因此,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对促成语言习得有很重要的作用。
  1.1“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的基本观点。
  人类习得语言首先要达到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语言输入主要是指学习者可能接触到的语言,包括周围环境给学习者提供的各种语言信息都属于语言输入。“可理解性输入”是指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难度应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掌握的语言水平,克拉申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水平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指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属于“i+1”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此,克拉申特别指出:“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个阶段的语言结构。”[1]难度高或低于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都没有意义。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那么就能自动地达到“i+1”水平。
  1.2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有的特点。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有以下特点:
  1.2.1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学习者不能理解的语言输入不能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
  1.2.2语言输入是有趣的或是与学习者相关的。克拉申认为,“最理想的输入应该是非常有趣的或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它能使学习者‘忘记’自己是从外语里获得信息”。
  1.2.3语言输入不以语法顺序编排,以语法顺序编排的语言输入忽视学习者习得快慢的个体差异,有悖于语言交际的本质。
  1.2.4语言输入要有足够的量。[2]
  2.我国外语教学中语言输入存在的问题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在外语环境下提出的,这和我国的外语学习环境大不相同,因此,我国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入假说”所提倡的理想输入相去甚远,表现在:一是国内的语言输入材料是有选择并经过精加工的,不符合语言交际的本质。二是我国的语言输入受到环境、学时、应试制度等诸多因素限制,缺乏自然的语言交际情景。[3]三是语言输入方式受周围条件的制约,主要依赖于书面文字形式的输入,内容更新周期长,信息量小,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3.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输入优势
  由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出现给我们的外语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输入优势,可以弥补我国外语教学在语言输入上的不足,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从技术层面上满足克拉申所提出的语言输入的四个最佳输入标准。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音频技术于一身,具有跨平台资源共享的独特优势,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最大限度地提供语言输入材料。以下是几种常见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