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大学生毕业论文

时间:2022-11-03 08:19:15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大学生毕业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大学生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大学生毕业论文

计算机大学生毕业论文1

  【摘要】

  引言

  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这样的文字形态,引起我对汉字的新的认识。

  汉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点画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利用文字来进行平面设计,我们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利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图形,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汉字真正活了起来。利用汉字,日本人传达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汉字传达我们的文化?这一点令人深思。

  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

  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设计在线.中国

  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

  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古人很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简单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时,语文老师对于“牧”字、“采”字的解释,引起后来我对汉字中蕴含的先人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个人持木棍趋赶,这样便组成了“牧”字。在汉字的造型原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这样有趣的例子,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其中奥妙无穷。

  结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如何运用文字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汉字不是世界普及的文字,但是汉字字符本身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这一点,拉丁字母却无法完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将汉字直接用于标志显然行不通,这样只能使我们的作品显得腐朽而庸俗。但是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后,我们把汉字精辟总结物象特征的方法运用到平面图形设计中,却未尝不可。例如,中国邮政的标志,来自于“中”字的古形“中”。其意义指一面有长穗的旌旗随风飘动。邮政的标志将它赋予了新的涵义,一方面保持“中”字的古意,象征中国邮政旗帜性的作用,在公众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将“中”字变形,像一双手托起一封信件交给收件人的形象,寓意着中国邮政以服务为本,快捷、安全、礼貌。

  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除了标志设计,无论是装饰、书籍、招贴、广告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应当充分发掘汉字中包含的中国哲学,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让抽象的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产生更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苏友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档案,20xx(3):104-104

  [2]郑玉环.浅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6):84-85

  [3]于霞.刍议学校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刊),20xx(8):233-233

  [4]杨丽丽.试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5):209,211

  [5]韩玲.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商,20xx(19):74-74

计算机大学生毕业论文2

  摘要: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所显示出来的优势已经被人们充分挖掘出来,并且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事业中,从而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然而因为教育水平比较低以及硬件配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制约多媒体技术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究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覆盖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且计算机和人们的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然而对于多媒体技术来说,其操作较为简单,并且也十分形象,不仅能够更好的培养课堂教学气氛,除此以外也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不断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的目标顺利实施,因此现如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也十分理想。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多媒体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依然是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已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带来直接影响。

  1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多媒体的教学质量分析

  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结合,通过结合的基础上从而编制出有效的教学计划,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对教学计划进行编制所需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一些中断情况,此外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例如不能采取动画以及音乐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对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活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不能得到明显提高。

  1.2软件水平分析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行各业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针对于技术方面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也在不断的进行招生,并且比较多的高职院校间也出现相互竞争的趋势,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进行不断提升,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为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进行加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方面知识,与此同时也能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提高。目前在进行计算教学中,对于硬件设备的引入情况不足,并且也没有专业的教育人员,因此计算机教学中没有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1.3由于忽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所谓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对其采用,为教师提前做好相应课件,也就是说播放顺序已经设定好,这样容易形成一个既定的教学程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进行即兴发挥,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进而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逐渐减少。

  2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2.1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

  现如今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同时,其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全面实施,同时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已经越来越为重视。所以为了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大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学校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对于多媒体的看法,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价值,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将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使其能够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教师也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和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提高,促进科教学效果的提升。

  2.2需要对计算机教学做出相应改革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情况做到具体对待,具体课程要做到具体分析,不可以对所有的问题都一概而论,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也存在不同,因此要将相似的多媒体课件做出适当的修改以及变动,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到不同环境中,保证学生易于消化所学知识,对教学质量进行提升。

  2.3提高交流以及沟通

  大家都知道,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情况下都缺少一定的自制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对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生动以及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并且让学生思维跟随课堂的深入从而不断前进,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提高,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素质以及能力等做好授课工作。

  2.4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应该把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融合。计算机课程上,计算机知识应该和多媒体技术中的相关信息展示方式进行结合,保证知识能呈现出多样化,对学生感官进行刺激,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行激发,提供学生在课堂上的氛围。与此同时,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把计算机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3总结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得出,人类已经计入到全面信息化时代,并且新的时代也出现新的技术以及思想,新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手段出现较大变化,比如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对教学效率进行提高,并且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自身压力进行有效释放,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方面知识。因此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已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技术进行准确以及合理应用已经是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夏燕,毛志龙,张建军.理性推进高校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xx,01(08):100-102.

  [2]孙逢勤,孙文兰.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问题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xx,10(07):134-135

  [3]桂杉杉.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06(07):184-185.

  [4]向群星.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4(07):128-130.

  [5]邓卫民.高职高专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面临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2(08):48-51.

计算机大学生毕业论文3

  摘要: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针对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概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1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就是在浪费精力。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1.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1.3开放的体系结构。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2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2.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

  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冗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升级。可以进行滚动升级。每次有一台主机被断开、升级、测试然后重新开始服务。单一主机的故障不会停止整个服务,虽然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你真的搞杂了一个升级那就关掉电源等你冷静下来再去修它。

  参考文献:

  [1]莫卫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4.

  [2]吴怡。计算机网络配置、管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

计算机大学生毕业论文4

  移动网络课程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研究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基于移动网络课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开发。论述了移动网络课程的优势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通过调查分析指出将二者结合构建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的必要性。最后,基于微信平台的系统支持进行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实际开发,其应用对会计电算化教学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有意补充。

  关键词:移动网络课程;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

  一、绪论

  随着计算机及4G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移动终端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移动网络课程是教育教学与4G移动智能终端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应用。基于移动网络的教学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及教学单位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随时发布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注重理论,忽视实践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知识扩展。如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并进行实战演练,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巨大考验,移动网络课程的发展为问题解决带来了契机,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开发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5DB2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文献综述

  移动网络课程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朱军文等在“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特征研究”中指出了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形式上的移动性,内容上的互动性和实现上的远程数字化。学习类型主要有:个性化学习、交互对话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马云平等在“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中指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增进学生参与,加强实践教学、接入社会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等。AECT94(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对学习资源给出的定义为: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包括学习(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与学习(教学)环境等。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会计电算化是该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问卷可以看出移动智能终端(指能满足课程建设需求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100%。学生对于开展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都表示欢迎和接受。90%以上的同学认为现有的课堂式教学以教才为主,学习资源形式单一,希望能在移动网络课程中增加图片、动画、视频等。学习形式上在移动网络课程中增加谈论、案例分析、一对一指导和微课等。调查中发现64%的学生对微课较有兴趣。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支持系统建设上61%学生提出最好在现有平台上进行开发(如智慧树的大学网络课程联盟平台和腾讯微信平台)。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希望能够在现有学习支持系统平台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移动终端,通过多种交互的形式,获取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关的多媒体学习资源,辅助于课堂教学。本研究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相关教师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教师对移动网络课都持肯定态度,希望能通过移动终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视频、案例等)并能与学生在形式上实现互动。

  四、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1.资源建设目标

  针对医学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采用腾讯的微信平台,从学习系统支持、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移动网络课程,辅助于课程教学。

  2.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支持系统

  微信平台,简称weChat。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使用消息推送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类别的内容。通过认证的帐号,能推送更漂亮的图文信息。这类图文信息也许是单条的,也许还是一个专题,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模式。同时,微信平台受众广泛,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微信账号,非常适合作为移动课程建设的支持系统。同时,采用微信平台避免了系统开发设计的支出,教师注册认证账号进行课程组织,学生通过微信号关注即可,应用方便。

  3.多形式的交互学习环境

  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以多形式的交互学习环境为主,通过微信公众号从三个功能方面组织建立学习环境,分别是:学习综合、学习辅助、学生管理模块。学习综合模块是学习资料的整合区域。分别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课件资源集锦、实践操作集锦、资源书库三个主要方面。学习助力模块是交互性学习区域,包括微课堂、新视野、社区讨论、一对一互助和应用实践交流等。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学生管理、优秀学生推选、本周我上镜三个部分。整个应用环境实现了学习资料的共享、交互式学习辅助和学生管理的有机整合,充分考虑了教学效果评价的要求,实现了资料的多样性、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团队互助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推广和辅助的有机结合。通过问卷反馈,学生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环境。

  4.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料组织

  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料包括课件、数据、视频、书籍、案例和应用实例等。对教学资料的组织采取以知识点为单位和案例类型为单位,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组织。对拓展资料以兴趣点来组织。对教学材料按课程计划时间安排,与课程同步推送。

  五、结论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开展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移动网络课程辅助与传统教学,是未来网络化、多元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针对所讲授课程开展并实施移动网络课程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的前期知识作基础,并结合多元化的手段进行辅助。基于移动网络课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正是在这样背景下进行的。在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中研究者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公众号推送服务的形式组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综合环境,通过功能模块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组织发布管理,多形式的交互形式和学生管理模式。会计电算化移动网络课程的开发对教学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有意补充。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5DB216)。

  参考文献:

  [1]朱军文,张美虎.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特征研究J].福建电脑,20xx,(12):14-16.

  [2]马云平,邵华清,杨守杰.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20xx,211(1):147-145.

【计算机大学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系大学生毕业论文09-01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09-12

计算机毕业论文06-16

计算机毕业论文11-05

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漫话07-13

计算机学院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要求11-07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10-15

计算机毕业论文提纲09-17

计算机毕业论文提纲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