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城镇居民贫富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0-10-18 19:25:40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对当前城镇居民贫富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摆脱了贫穷,实现了小康。但是,近年来贫富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贫富悬殊问题较为突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实现共同富裕是统一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贫富悬殊同样不利于全社会提高经济效率,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加强对城镇居民贫富差距的调节,防止两极分化,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已成为全局性的大事。  一、当前城镇居民的贫富状况  贫和富是相对于居民占有财富的多寡而言的,而财富的存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货币形态,也有实物形态,既有收入形态,也有动产和不动产等形态。因此,贫富状况是一个复合概念,衡量指标应是多项的。我们选取了收入差距、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金融资产分布和房产占有差距等项指标,对当前城镇居民的贫富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1、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个人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层越来越明显(详见表1),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表1    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分布状况
年收入    家庭户数(万户)   占全部家庭户的比重(%)
低于5000元     140          1.52
5000~10000元    1648         17.90
10000~30000元   6361         69.10
30000~50000元   816          8.87
50000元以上     239          2.61
资料来源:《简明统计资料》(国家统计局编)1998年第23期。  从表1可以看出,年收入在1~3万之间的家庭占大头,但高收入户和低收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低收入户占城镇人口总收入的比例,1990年为9%,1993年为6.3%,1998年为5.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高收入户占城镇人口总收入的比例,1990年为38.1%,1993年为43.5%,1998年为52.3%,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此外,高低收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10%最高收入户与10%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之比,1995~1998年分别为3.78倍、3.80倍、4.22倍和4.43倍;20%高收入户与20%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之比,1990年为4.2倍,1993年为6.9倍,1998年扩大到9.6倍。
  近两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趋缓,特别是低收入户收入增幅较小、减收面较大。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1997年占调查户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比上年增长11%,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下降0.6%,增幅相差11.6个百分点;1998年,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比上年增长6.9%,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仅比上年增长1.9%,增幅相差5个百分点。另据调查,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减收面达39%,比上年扩大了3个百分点。按收入分组,占调查总体的20%低收入户减收面达60%,比重比上年高出6.3个百分点;占调查总体20%的高收入户减收面为20%,比重比上年减少3.8个百分点。
  2、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耐用消费品属于财富的动产形态、实物形态,是收入的物化。8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耐用消费品“排浪式”进入家庭创造了条件,家庭拥有量逐年提高。但是,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拥有量是不平衡的,这种差别也反映了城镇居民的贫富状况。(表格略)?
  3、金融资产分布
  金融资产也属于财富的动产形态,是货币形态的财富。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金融资产,以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为主,但有价证券和各种保险所占比重有增大的趋势。从城镇居民拥有金融资产的规模看,改革开放以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84年,城镇居民户均金融资产只有1338元,而且主要是储蓄存款。到1990年户均达到了7869元,1996年增加到22300元。
  但是,金融资产在城镇居民之间的分布很不平衡。有资料显示,1997年,我国城乡共有家庭户33963.2万户,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层:第一阶层占总户数的1.3%,却拥有31.5%的金融资产,户均54.03万元,人均148447元;第二阶层占总户数的7.4%,拥有28.5%的金融资产,户均8.59万元,人均23595元;第三阶层占总户数的47.6%,拥有37.0%的金融资产,户均1.73万元,人均4762元;第四阶层占总户数的43.7%,只拥有3%的金融资产,户均0.15万元,人均421元。(详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