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质量管理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质量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量管理论文 篇1
如何确保配改建设工程质量?本文介绍了相关的经验。
近年来厦门电力配网改造和建设强化配电工程过程控制,重视工程质量管理,积极开展达标投产检查。推行项目经理制、项目经理工程质量终身制、项目监理制,有效地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向生产部门移交“性能可靠、资产优良”的工程项目。
1.实行项目经理制及项目经理工程质量终身制严把质量关 配电工程项目建设实行业主项目经理制和项目经理工程质量终身制,首先各业主项目单位要配足配强工程项目管理经理,加强项目经理的考核培训,赋予项目经理相应的管理权利,同时实行工程质量业主项目经理终身负责制。 每个项目立项后,马上指定一名项目经理,加强对该项目的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施工、验收、结算等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层层把关,对配网项目的质量终身负责。
(1)施工图设计环节:从工程的第一环节开始把好质量关。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必须以《配电网现场规范化建设标准》及国家颁布的相关的规程规范作为配网设计的依据;积极在配网工程设计中应用《省公司的10kV配网典型设计》成果,从源头上将配电网规范化建设标准纳入设计。
(2)设备采购环节:把好设备质量关。配网工程的物质采购严格执行省公司有关的招投标文件规定。项目经理依据设计单位开具的设备材料清册及时上报工程物资需求。通过统一物质招投标选用安全可靠,性能优良的设备。
(3)配网施工环节:在施工过程严把质量关。工程项目责任单位必须对施工队伍进行企业资质、业务能力、装备水平、工程业绩、企业信誉等全面考查,通过招投标选出业绩优良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合同签订中应明确安全、质量、进度等相关责任,并签订安全协议。项目经理密切跟踪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协调工程中间验收,配合工程阶段质量监督检查活动,及时收集隐蔽工程签证和验收资料,做好工程缺陷记录并督促整改。 全国首创推行电缆施工人员资格认定和作业计分制,确保电缆施工质量。工程施工的.安装人员均要经过新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培训,重要设备由专业厂家人员进行安装,确保安装的工艺标准。
(4)验收环节:是检验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配网工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实行三级验收制度。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项目的验收必须以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和《配电网现场规范化建设标准》为依据。项目完工后,由业主项目经理发起,业主项目单位组织工程验收,由设备主人(运行接受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等单位参与,现场对土建及电气部分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准备验收报告,征求各验收部门意见,并一次性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各方应在验收表上签字以示负责。
2.实行项目监理制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所有配网工程都应由项目责任部门负责委托监理。在配网工程中做到“强势监理”,充分发挥监理在配网工程中的作用。各配电工程监理项目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管理。
质量管理论文 篇2
摘要:根据PDCA基本流程,设计了一套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和规范流程,提出了将全面质量管理和毕业设计管理一体化的具体系统实施过程,为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奠定了基础,对我国高校毕业论文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PDCA 质量标准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有助于本科生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也是培养本科生科学思维、学术规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的控制成为各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毕业生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
1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趋势使得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综合、有效地配置学校的有限资源,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把握好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将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毕业论文就是这条生命线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基础是四年来的知识积累。其次,对每篇毕业论文都配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仅从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上进行指导,同时还提供一定的方法论。再次,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学校为毕业论文置留了一定的教学时间和试验条件。
2 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
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是1961年费根堡姆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切按照PDCA循环办事,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若干步骤:即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具体包括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关键因素、制定措施计划、执行计划、调查结果等步骤。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特点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方位控制质量因素,将工作质量作为管理的重点,以此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要领就是要求流程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实施文档化。
2.2 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
毕业论文质量方针是学校教学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方面的宗旨和行动准则。质量方针主要包括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两个方面的内容,质量标准是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全面描述和具体细化;质量监控包括对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监控和过程监控。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管理、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师资和设备等质量特性;要求毕业论文质量持续提高,对各种不合格的情况进行纠正、改进和预防等。
3 加强标准建设,全面提高质量
质量标准是阐明学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毕业论文执行过程的基本规程,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对内,它用于规范教学及服务质量管理活动;对外,它用于展示学校毕业论文管理体系结构、运作状态和向教学质量。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角度来看,毕业论文质量标准的制定首先应该包括过程控制流,即毕业论文设计应该经过哪些基本过程及各过程间的前驱后继关系。其次,应有具体的质量标准,针对每一个基本过程的主体和客体设计切实的质量控制标准及监控措施。
具体地说,根据全面质量的思想,毕业论文基本过程可分为教学准备、选题、论文指导、基本训练、质量检查、成绩评定、答辩、材料总结和存档等环节。针对每一环节,选择最能直接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作为观测点,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符合全面质量管理思想,遵照PDCA基本流程,可以分解为目标系统、执行系统、检查系统和总结系统,该标准的建立实际上就是PDCA四个子系统的建立过程。
3.1 目标系统的建立(Plan)
在调研基础上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准备两部分。要求教务部门组织修订各专业毕业论文大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制订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对毕业论文的全程组织管理进行规范。
3.2 执行系统的建立(Do)
该子系统包括选题、开题和指导。执行系统的作用是按目标系统的各项要求完成所规定的任务。按照三全质量管理思想,产品质量的主体是人,要求院系、教研室、指导教师及学生都要加入到毕业论文工作中,各司其职,做到层层落实,实现全员思想。另外,质量的'优劣体现在客体――毕业论文上,因此对主体如何作用于客体应进行详尽的规定,即怎样进行论文选题、开题、指导。
3.3 检查系统的建立(Check)
检查系统的作用是及时了解执行系统按目标系统要求完成任务的情况。该子系统包括论文质量和评定。论文质量重在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论点正确性、论据充分性、格式规范性、论文实用性等。建立毕业设计的检查制度,包括学院自查、专家组抽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等。
3.4 总结系统的建立(Act)
总结系统的作用是信息反馈,以此进行偏差修订、错误更正。在各阶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材料总结,肯定成绩,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不断地充实修改文件,不断完善目标系统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对论文进行及时规范地归类存档。
4 结论
毕业论文工作是全面系统工程,将TQM引入毕业论文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它的核心是质量标准的建立和监控,这种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论文质量标准有利于学校明确每个角色在毕业论文中的任务、职责和工作程序,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实到质量上,主动地根据质量标准自查和互查、自评和互评,及时预防、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学校声誉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向华.浅析高等教育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xx,(13).
[2]周彩云.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教育管理研究,20xx,(6).
[3]袁爱芝.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进展及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xx,(2).
[4]陈申华.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3).
作者简介:李康荣,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 610066
质量管理论文 篇3
论文导读: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前言
随着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施工单位不断提高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水平成为必然趋势和生存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适应当前公路高速度建设高质量要求的现状。笔者通过几条公路工程的施工,认识到要快速优质地完成此类公路工程的施工,需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尤其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质量动态管理,将工程质量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始终。现将笔者总结的一些质量控制措施、管理方法及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2、建立工程质量管理组织 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健全、有力的管理组织,质量管理工作要为工程建设服好务,必须做到质量把关、工艺改进、经验总结、持续改进。同时,需要在项目管理组织中有决策力、有执行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项目的三大负责人分担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方面,在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施工管理组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正确对待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的辩证关系,从理解、支持和认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上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狠抓落实,使得质量管理组织发挥有效的作用。
3、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宣传、教育工作着手,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成为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目标和信念,并结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使质量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由于参加公路施工的大部分一线作业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你跟他讲大道理、讲检测控制指标,很有可能他今天听进去了或似懂非懂,明天却忘得一干二净,再加之一些单位建立的劳务合作关系多样化且不稳定,他们不是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无所谓”或偷工减料的主观意识,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只能循序渐进,并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把浅显易懂便于现场控制的施工方法,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技术交底,使得一线作业人员把规范施工工艺操作形成习惯,从施工技术操作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对质量的认识,也存在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意识统一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所以,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
4、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例如,在某条公路某合同段上有一座箱通已施工完毕,墙身处有一块面积20cm2 、厚1~2mm的涨模凸块,完全没有必要砸掉整段墙身,而监理工程师为了不留下“遗憾”工程,砸掉了整个墙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好像敲掉多少片梁、砸掉多少个结构物、路基工程返工多少次,就证明质量工作抓得严,质量工作做到家了,这种做法实际上弊多利少,是相关人员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内在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结构物,则必须通过返工来使其达到设计、规范指标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保证质量做为大提前,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发表论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项目办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小目标。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即工程质量管理按月讲评制。在每月的月底召开质量会议,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质检负责人及各施工队的技术、质检人员参加,讲评当月工程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对下月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对如何完成既定质量管理小目标进行探讨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的措施。
5、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部门
标准工地试验室的建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因此,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 。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资料,各项试验检测指标必须达到设计值和《规范》要求值。同时,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部门,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协助技术部门提出确保工程质量的工艺改进方案,努力把抽象的试验检测语言翻译成普通操作工人能够简便掌握的作业行为,从源头解决质量通病,提高施工质量。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人员和试验检测人员紧密协作,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6、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有效方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有必要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检测、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7、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施工人员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减少了后期保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必要和必须的返工,也不完全是坏事,通过这样的事情,使得施工人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标准。相反,不能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效益这三者的关系的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结果多次返工,导致进度上不去,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有的甚至被行业管理部门上了“黑名单”,中止了行业准入资格,这样还何谈“效益”?
8、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然而,由于目前公路开工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在设计上难免有不切实际和不完善的地方,这给工程施工在进度、质量等方面带来非常不利影响,也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把设计完善的关交给施工单位。遇到变更问题,都是要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发表论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发表论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工作,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设计的不尽合理,还是会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发表论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发表论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同时,一谈“变更”,就被各方认为是施工单位钻设计空子,想法从中谋利,从而在变更审批上各方都慎之又慎,审批周期往往较长,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这个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发表论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9、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展望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将会进一步系统化、法制化,多种先进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活动中,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们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也将会随着条条公路的建设而得到新的提高。
质量管理论文 篇4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制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总结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经验,对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证药物配制质量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强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减少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结果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更加完善,药物配置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遏制。结论加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用药安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职业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剂师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静脉药物配置的机构[1]。PIVAS将静脉药物配置工作从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中分离出来,使护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且使之前开放式、半开放式的静脉配药方式过渡到了在全封闭式、万级洁净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药物配制的方式。这种药物配制方式既可以减少配置过程中的药物污染,同时还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损害,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设置PIVAS来专门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2]。但是要想绝对保证患者的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医院还需要对PIVAS药物配置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控制。本研究通过对本院PIVAS药物配制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对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出了几点看法,现报道如下:
1人员组成
要想保证PIVAS药物配制的安全性,必须要保证工作团队成员的'专业性。本院PIVAS工作团队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剂师与护理人员组成,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的制定以及药品配置、质量监督、发放等工作均由团队内部成员完成。如此不但可以保证药物配制过程的专业性,同时还可以减轻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临床护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面。
2质量管理
2.1加强环境质量管理
药物配制过程中环境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药物配制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对PIVAS的环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应严格区分控制区、缓冲区与洁净区,并严格按照环境消毒、清洁流程进行操作。同时为了确保环境质量,应定期更换清洗过滤网,每月进行空气质量培养并送检。
2.2加强人员质量管理
虽说PIVAS工作团队均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药剂师与护理人员组成,但是人员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分,为了保证药物配制质量,必须要对人员的选拔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团队候选人在上岗之前,会对这些候选人进行严格系统的培训,包括工作制度、流程、各项操作要求等。培训过后会对这些人员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比,择优上岗。而团队内部工作人员也会定期进行如职业道德、工作规范、新的工作要求等相关培训,使团队工作人员对待药物配制工作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责任心并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2.3加强物品质量管理
本科选拔相应的人员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药品、器械、耗材等的有效期以及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防对患者使用质量不合格的药品、耗材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3工作流程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PIVAS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操作,才能保证静脉药物的配置质量。在对工作流程的管理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3.1与提交医嘱的科室进行沟通,保证医嘱的合理性
为了保证医嘱的合理性,审方要认真负责,发现可疑或不合理医嘱时,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确定无误后出库打印标签,临床药师会定期提取临床科医嘱记录,并对其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用法用量、使用途径等进行专业分析,同时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出临床科室医嘱中存在的问题,双方通过沟通达成一致,从而保证药物配制工作安全有序进行[3]。
3.2严格审核医嘱,防止差错事件的发生
PIVAS虽然是药物配制部门,但是对于临床科室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4]。当PIVAS工作人员接收医嘱并准备进行药物配置之前,一定要对医嘱进行严格审核,包括科室、患者姓名、医嘱内容等,以防止因医嘱错误、患者姓名错误而出现用错药的情况。
3.3调剂核对配制实行责任制,谁经手谁负责
在药剂调制完成后,将药剂按照病区、批次进行严格分类,同时排药、核对人员均签字,从而责任到人,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
3.4严格输液调配流程,保证成品及时准确发放
护士在操作台上配制药品前要仔细核对,切勿盲目、机械性地加药,发现有疑问或不合理医嘱,及时与药师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入。输液成品送出仓外有药师再次核对,电脑扫描后放入相应科室的送药框中。所有经手人员进行签字后将输液成品送至各临床科室并由收货人签收登记。
4质量改进
以上只是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控制成品药物质量的几点做法,在日常药物调配工作中还会随时发现问题,对于那些新出现的问题,只有在科室内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不断地改进,才能不断提高PIVAS的药物配制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5结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在相关软硬件的配置上也增加了更大的投入,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设置正是医院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就医安全性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5,6]。PIVAS使得以前由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在开放、半开放的环境下进行静脉药物配制的工作方式变成了由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药剂师在全封闭式、万倍洁净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药物配制,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不仅使护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也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与专业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了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使得医患关系得到缓和[7,8]。自设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以来,本院的静脉用药差错事件未再发生,由此可见,在医院内部设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赵小玉,刘桂秀.静脉药物配制环节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学杂志,20xx,31(08):74-75.
[2]任莉.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xx,14(07):10-11.
[3]聂亚敏,高群英,钟明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制新生儿静脉营养液流程探讨[J].今日药学,20xx,25(12):860-862.
[4]邱焕玲,李国红,刘爱清,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xx,25(13):3112-3114.
[5]龚燕波,方崇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品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xx,32(02):232-237.
[6]杨军军,曹耀萍.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0):895-897.
[7]陈丽娜,陈丽莉.护士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认知情况调查[J].当代护士(中旬刊),20xx,21(12):102-104.
[8]胡其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提升医院合理用药的探索[J].北方药学,20xx,12(01):90.
质量管理论文 篇5
摘要:在我国经济获得显著增长的同时,测绘工程事业获得较大的成就,影响测绘工程发展的两大因素包括工程管理水平以及施工质量,项目质量管理控制问题因此得到测绘工程相关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影响测绘工程项目施工发展的关键所在。测绘工程项目想要获得显著发展,必须重视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控制问题,以不断提升测绘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为此,文章主要针对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希望给我国测绘工程的实际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工程建设在近些年来获得较大的发展,同时测绘工程作为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能够有效获取到建设工程项目的各项数据,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作为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类别,测绘工程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想要保障测绘工程质量能够符合工程施工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进行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中需要对测绘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保障测绘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不断推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向前发展。
1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内涵及意义
测绘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是对工程各项基础数据信息进行测算,涉及内容广泛,主要包括:根据工程进展的实际需要,对内外作业展开测量,控制测量质量,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收集,并加以自动化处理,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其转化为数字形式。测量工程的工作模式由传统的人工化不断向智能化迈进,对信息加以采集并进行全方位的处理,推动测量工程的自动化、系统化以及规范化。测绘工程的发展为工程建筑领域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也带给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更大程度的便利[1]。目前,测绘技术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①电子平板技术;②原图数字化技术;③内外作业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定点量算以及图形复制的相关内容。测量采取坐标的形式,通常对地面物体的测量需要30秒,对地形地貌的实际测量则需要60秒,可见,测绘工程的测绘速度较快,对于绘图人员绘图工作开展是一种挑战。见表1。影响测量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测量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同时,对于我国社会信息化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小觑。要促进测绘工程获得显著发展,必须加强对于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控制力度,并结合当前测量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对测绘工程发展的监督管理。
2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发展现状
测绘工程的发展在科技水平日益提升的影响之下获得显著发展,并取得较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测绘工程发展中存在的某些影响因素,导致测绘工程的发展现状依旧不容乐观,测绘工程的发展依旧是任重而道远,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发展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2.1测绘工程项目检查不彻底测绘工程在开展实际的施工活动中,需要按照测绘项目的相关规定展开各项测绘工作,但是由于对测绘项目的实际审查不够严格,因此造成监督管理内容的重大缺失[2]。检查人员在进行测绘项目的检查中,往往拘泥于形式,而忽视了检查活动开展的真正目的,造成测绘项目检查工作不彻底,不具有实效性,难以发挥出实际价值,甚至影响整个测绘项目工程的质量,测绘工程的发展状况还需进一步提升。2.2测绘工程文件管理缺少系统性测绘工程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内容,测绘工程项目进行的实际情况往往是通过测绘文件加以体现的,而对于测绘文件的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测绘工程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文件管理较为欠缺,呈现出杂乱无序的.状态,难以充分反映出测绘工程的实际发展状况[3]。文件管理不仅缺少完善的数据信息,同时,在文件的处理方面较为混乱,文件管理有失针对性,对于整个测绘工程的进展而言,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往往也影响了测量结果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
3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具体举措
3.1建立健全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测绘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工程测绘质量是影响测绘工程整体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将工程的施工环节与管理环节合二为一,同时保障测绘工程的各项信息真实有效。根据工程发展中所体现出的实际信息,工程测绘人员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判断,进行数据的加工以及存储,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达。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要素进行归纳整理,主要包括:①目标值系统、②程序制定标准、③管理工作标准,从而使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获得显著发展[4]。
3.2保证测绘工具的良好运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测绘工具的应用良好是保障测绘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以及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保障测绘结果的准确性。测绘工程想要更好的进行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测绘工具的重视力度,注重测绘工具的养护工作,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修,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5]。测绘工程开展所使用的测绘工具多为精密性工具,为减少工具使用的损耗,需要测绘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加以保养,延长测绘工具的使用寿命,从而推动测绘工程更好的发展下去。
3.3对测绘项目关键点进行重点检查
测绘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为有效避免测绘工程内部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对测绘项目进行重点检查成为一项重要的举措。测绘项目的检查工作开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对检查人员配置的完善,在充分了解承接项目的基础之上,与被测绘方展开有效的沟通,达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保障测绘工程能够顺利进行[6]。测绘工程单位需要对测绘的内容有所了解,在全面掌握施工内容的同时对测绘项目进行重点检查,从而实现对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3.4对测绘文件加以重点把控
想要更好的进行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加强对于测绘文件的把控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在对测绘工程制度进行完善的同时,对测绘文件进行重点管理,主要包括文件各项内容的归档以及整理,为此,测绘工程单位可以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对测绘文件进行管理,在职责体系的规范要求之下进行合理的把控。为了确保各项检验结果的真实合理有效,测绘工程对测绘结果进行检测验证,并出具相应的不确定性评估分析报告,将其检验结果以及测绘结果同时录入计算机当中,从而保障测绘工程单位对测绘文件管理的重点把控,保障测绘文件的真实性以及合理性,从而使其能够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力,促进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发展,在整体上提升测绘水平。
4结语
新时期,测绘工程作为国家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测绘工程的成长与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测绘工程想要获得显著发展,在现阶段需重视起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相关内容,保障测绘工程质量能够达到测绘工程的实际需求,为测绘工程的更好发展夯实基础。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完善需要整个测绘工程单位内部的密切配合,做好基础性的管理工作,才能保障测绘工程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推动我国测绘工程事业的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冯成.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J/OL].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1):4786.
[2]师国锋.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J/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9).
[3]刘斌斌.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28):1117.
[4]苏振辉.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分析[J].中国标准化,20xx,(10):101.
[5]俞晓明.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浅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1):4654.
[6]赵洪峰,于洋.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6):9-10.
质量管理论文 篇6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给排水工程投资管理普遍存在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难题。通过改进建设和设计方案,在给排水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将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给排水企业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同时,随着企业竞争的愈趋激烈,仅仅考虑预算控制只能捉襟见肘,企业还需要加强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给排水工程预算管理
对于给排水安装工程预算造价的定义,更广泛意义上的理解为项目建设的总成本,即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和其他各种相关费用等。
1.1给排水工程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1)重设计,轻经济。在我国安装工程领域,普遍都有过度重视技术而忽视成本的问题,过多的考虑安全问题而忽视造价是造成预算增加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我国实行现行设计计费办法,这就使得大多数设计人员只关注设计任务的按时完成,而成本观念却相当淡薄,长期下去定会造成建设资金的过度浪费。
(2)工程计量与实不符。工程计量本应当是在工程规定的项目内容完成后,由监理单位计量签证后报建设单位批准。但是有的建设单位不经监理单位同意随意给施工单位计量或者通过各种手段让监理单位同意计量。这种毫无原则的行为使得工程的总预算严重超标,并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3)不合理的招投标竞争。实行招投标制度对于完善和规范我国市场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安装工程领域的招投标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不公正的交易手段和不合理的竞争途径。而在招标结束后,企业双方签订的安装合同由于严密性不够,其中所规定的条款未能如实履行,工程实施到一定阶段时,施工单位常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来增加工程造价,如随意篡改设计文件,任意更换施工材料等,这也是造成工程预算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
1.2预算控制措施
(1)合理优化工程设计,控制成本。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控制工程总造价的最关键环节之一,该阶段对于项目投资甚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企业应该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问题。具体有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采用限额设计,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和经济的矛盾:其次,制定设计奖惩制度,奖励优秀合理的设计方案而惩罚存在大量浪费的设计。最后,让造价工程师全程参与设计阶段,及时调整不经济、不合理的设计方案。
(2)建立材料询价体系。企业应当及时关注权威机构发布的工程材料造价,准确及时地把握不同规格和地域的材料价格信息,建立完整丰富的材料价格信息网,并定时绘制材料价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研究材料价格变化趋势,适时适量采购以最大程度上缩减成本。
(3)积极推行全程项目招标制。首先,应当保证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都实行招投标制度。其次,企业的招标文件应当尽量准确严谨地表述,对于标书的评审,应当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对于多个专家的评审结果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数,这样可避免专家评委的个人情感因素造成的不公正。最后,招标结果应当在评审结束时及时公示,以杜绝评委评审过程中未及时发现的技术性失误。
对于控制给排水工程预算管理这个大课题,以上内容只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远远不能囊括所有。对待项目中出现的具体预算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变通地采取最有效的控制策略。
2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企业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关乎使用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力求施工材料有质量保证,供水方便安全。如果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稍有疏忽,就会造水管冒、滴、漏等麻烦的问题,还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加强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施工前的准备。在工程项目设计完成后,应当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及时修改影响功能使用方面的问题。正式施工前,应当再次实地勘察管线走向和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任何可能妨碍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因素都应当做好记录并尽快请有关部门排除。其次,要提前和环境卫生部分协商好因托运材料和抛土造成的道路清洁问题。最后,要制定严格的施工规范和检查制度,注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培训。
(2)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根据有关的施工标准和工程设计需求,选取合适规格和强度的材料,严厉杜绝低劣材料。选择的材料应当优先考虑制作工艺精良、设备先进和质量保证体系可靠的制造商。其次,对于各类施工材料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核对型号、规格,并进行质量抽检测试,如镀锌管件应内外镀锌,管件应配套齐全,不能过松或过紧,阀门应开关灵活、严密等。
(3)管道施工的质量管理。首先,管道安装材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要一致,管道压力试验、排水管灌水试验等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符合标准才能办理验收手续,予以接收,施工后也不可随意变动:其次,严禁在未经处理的松土上铺设管道及管道支座,这会因地势起伏而导致安装的设备高低不一致,从而出现破损或断开现象等:另外,给水管道的安装不宜距离墙壁太远,以免影响其他器具。同时应该注意,生活饮用水管、太阳能管、热水管等必须使用双面热镀管,水平管的安装支架应选用角钢制作,并用专用工具切割、钻孔:最后,给水工程施工完毕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吹洗,确保投入使用后的管道清洁卫生,保证用水的健康安全。
(4)项目竣工验收的质量管理。在项目工程竣工后,应按规范严格认真地进行各种交付前的试验,以防止各种意外现象。如给排水施工完毕后要做蓄水试验,蓄水深度应在地面最高处达20nm,后无任何渗漏:排水系统安装结束后必须做灌水、通球试验,塑料排水管每4m加装一个伸缩节,而用于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排水管应每层加装一个伸缩节:卫生间全部地面完工后要做闭水试验,将下水口、地漏等内侧面非周围区域封堵后蓄水,观察周围是否有不严密和渗漏现象等。
3结束语
简而言之,企业对于给排水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关于预算的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且环环相扣,这就需要各相关部门在各尽其责的前提下,努力地做到精诚协作、紧密配合,共同加强项目成本的预算问题,这也是给排水建筑工程安装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和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而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人们对于建筑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同时做好给排水项目的预算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质量管理论文 篇7
该文阐述了白城市疾控中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如何从质量控制到质量管理的转型。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从质量控制转型为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的建立,纳入了质量体系的运行,在运行中通过人员培训和管理、样品采集质量控制、监测检验原始记录和结果上报与控制、食品风险监测项目纳入资质认定、食品风险监测内审工作、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管理评审工作等质量活动得到保证。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食品风险监测质量管理活动。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定工作,对系统收集、分析和评价食品污染物数据,风险预警和政府监管及提高我国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修订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疾控中心重要工作职责。所以质量管理工作在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中尤为重要。
1 从质量控制到质量管理的转型
1.1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含义
质量控制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2]。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没有质量控制就没有监测工作。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具体的手段或措施[3]。
1.2基本做法
自20xx年白城市疾控中心承担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以来,质量工作重点在于质量控制:针对采样,送样,检验,数据上报,审核每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选择关键点,确定质控方法和质控结果判断规则,质量控制量化,制成质控图谱,反映趋势,质量控制关键点相对稳定的,做稳定性分析;每年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做好期间核查,做好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过程结果质量控制,采取了加标回收实验,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测量不确定度。
根据《20xx年吉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的相关要求,为科学发展、有效预防、及时控制、规范处置食品安全工作,有效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白城市疾控中心的食品风险监测质量工作纳入了质量体系当中,从点到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2 质量体系的建立
2.1质量手册
将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规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制度》纳入体系文件《质量手册》。
2.2程序文件
将中心《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程序》、《食品风险监测样品流转程序》和《食品风险监测质量控制程序》纳入到《程序文件》。
在《食品风险监测工作规范》中,明确了组织机构、主要领导、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卫生科、综合管理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办公室、后勤保障科等相关科室的科长成为领导小组成员;划分了工作机构及工作职责、实施部门、质量管理部门。
3质量体系的运行
3.1人员培训和管理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级和内部培训,培训人员有:采样人、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数据报送、质量管理等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应相对固定,以保证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质量管理人员应掌握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质量体系文件要求,了解相关监督对象的情况,熟悉监督依据和评价标准。在质量监督过程中,须按照要求进行监督并记录,应客观、公正地评价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发现影响监测数据的不符合规定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告机构监测负责人。提供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记录给数据管理人员,以便其能够利用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结果审核监测数据,避免有质量问题的监测数据影响。
3.2样品采集
卫生科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方案包括采样依据、原则、方式、时间、地点、种类与数量、容器与包装要求、人员与要求、运输与保存条件;标识、记录要求、允许偏离规定;质量控制要求、任务分工和采样单位识别。
受理要求:样品唯一性编号、受理日期、样品名称、委托单位、商标、生产单位、生产批号、检测类别、型号规格、检测依据、样品总量、样品状态。
3.3内部质量控制
综合管理科依据《吉林省食品风险监测计划》规定的白城市疾控中心检验的食品风险监测类别和检验指标及要求,制定内部的质量控制计划。内部质量控制要覆盖食品风险监测检验的食品类别和关键项目,利用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技术手段,必要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进行定量检验的人员和项目的控制,整个内部质量控制工作贯穿整个检验的实施。
质控的基本方法包括:多人参加检验项目的人员比对;使用标准物质加标回收试验精心核查;针对多台设备进行同一实验或对设备稳定性产生怀疑时,要进行设备比对,同时完成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利用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进行评定;在必要的时候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检验;使用稳定性较好的留样样品定期进行重复检验;每批样品做平行样检验及质量评价;进行质控图、趋势图分析和判定;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在每次实验过程中都带有空白、阴性、阳性对照、标注菌株或质控样品检验。
3.4监测检验原始记录和结果上报与控制
受控管理所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关联的内部、外部文件。均使用受控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按照国家和卫计委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结果,同时提供定量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内部质量控制与评价报告。每年7月12日前完成质量管理总结和分析报告,全面评价食品风险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为下阶段和下半年度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3.5食品风险监测项目纳入资质认定
在20xx年4月24日白城市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工作中,将该中心承担食品风险监测的检验项目纳入计量认证。
3.6食品风险监测内审工作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的对照审核,认为该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食品风险监测内审工作程序规范、各种记录齐全,不符合报告4项,事实清楚,定位准确。配置了与中心卫生检验监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物资、人力、信息资源;中心关键岗位人员及全体职工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全面践行中心的质量方针,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标准履行检验合同,完成卫生检验工作。按计划完成仪器设备的检定,理化检验科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了期间核查,设备的维护维修记录齐全,保障了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处于正常状态。微生物检验科完成培养基的验收、验证,标准菌毒种的期间核查、传代确认和运输、保存;实验室科学合理处置了实验室废弃物,保障了环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3.7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管理评审工作
为了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合理性,程序文件的充分性、有效性。对近期内部审核、资质认定检查自查中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评价,对纠正措施可行性进行探讨验证。该年度的实验室内审报告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合理,实施了纠正措施,并且对事实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质量控制活动结果优秀、资源及人员培训以及今后工作量和工作类型都得到了确定。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重要的基础。这项工作质量的核心是检验数据,监测机构保证检验数据质量是监测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所以要重视人员教育与培训,组建人员队伍,加强培养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监测质控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相关工作的培训、指导和督导;要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认真履职、不断学习、提高能力,为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发挥积极作用。监测机构应将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贯穿到整个监测工作始终,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审核各个环节,做好自查自纠,保证监测工作的严肃性、检测样品的代表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和国务院关于风险监测“四统一”的工作要求,加强部门沟通协作,逐步构建部门间协调统一的风险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要按照工作手册和质量管理方案的具体要求,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好采样、检测、数据报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论文 篇8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提高了对房屋质量的要求,所以管理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中,应保障其施工质量,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但是这个管理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复杂性,会涉及很多施工方面,直接影响房屋质量的好坏。现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是建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并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复杂性,管理人员应明确这方面内容。在房屋整体的建筑施工中,应了解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例如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施工方案规划和技术规范等,明确材料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遵守施工规范,避免施工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质量,因为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这种情况会影响施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质量、安全、进度这三个方面的控制,充分利用有效手段,保证施工质量,这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内容。管理人员应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可能会阻碍质量管理的顺利开展。
二、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水平,其施工质量管理应进行适当调整。人们对建筑物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促使建筑行业改变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创新。比如政治相关部门在质量管理中,并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所以没有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造成施工质量得不到改善。一些施工企业在制定施工质量管理体制中,没有明确规定质量评价标准,导致管理人员在房屋建筑进行施工质量评价时,缺乏有效的标准,导致管理工作没有依据,进而影响质量管理的进展。
(二)质量管理工作安排不合理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包含整体施工环境,例如施工材料管理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单位并没有重视施工材料的质量,在建筑施工材料的买进和检查环节不够认真仔细,所以导致整体施工质量受到影响。施工材料的质量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质量不达标会导致整个房屋建筑质量受到威胁。
(三)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够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还会受到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的影响。因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房屋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且质量意识不适,并没有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性。这些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起质量规范意识,没有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遵守质量管理规范,在施工中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该房屋建筑留下了安全隐患。在我国的建筑物建设中,针对建筑施工的技术和质量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但很少有单位认真执行。这种情况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威胁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
(四)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缺乏监督
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监督工作不完善会导致施工管理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实际施工中,体现为质量管理工作过于松懈,质量管理形同虚设等等。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落实,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管理人员的力度不够,无法解决所有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力度,解决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水平。
三、解决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健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让管理工作有明确的`参考依据,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开展工作,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包含有效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进展更加明确,将其落实到实处。管理人员要针对细节和具体环节,做好质量管理,时刻遵守其管理体系,保障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规范质量管理工作安排
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确保其能够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方面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这些内容,确保管理工作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例如针对建筑施工材料,管理人员应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并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仔细检查,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为施工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让房屋建筑施工得到顺利开展。
(三)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意识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具有重要作用,其管理与质量意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水平。所以相关单位对质量管理人员的意识进行规范,确保其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充分掌握质量的重要性,让施工管理体现质量管理的相应要求。例如相关单位可以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质量管理工作,应以一些法律法规为依据,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拥有明确的标准。管理人员应掌握国家的有关规定,并严格遵守相关调节进行管理,灵活运用质量管理标准,做好管理工作,保障房屋施工的质量。
(四)做好施工质量管理监督
相关单位应做好施工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将这个内容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开始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开始施工后,严格对施工环节和施工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改正,避免留下安全隐患。监督工作还要在施工完成后,对房屋建筑进行检查,从而保证其施工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施工速度,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施工水平。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很多技术被应用到建筑施工中,通过这些技术力量,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例如在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采用有效的检验技术,针对材料质量和项目质量进行检验,通过这种方法节省人力支出,加快管理工作进程,确保建筑物质量不受影响。在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施工管理,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相关单位因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他们不但能够加快施工速度,还能提高施工质量,有效减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这些工作在房屋建筑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施工情况的评价。所以施工质量水平具有越来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树立质量管理意识,掌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施工质量管理进行规范,降低质量管理问题的出现几率,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
质量管理论文 篇9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为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国家环保部《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xx年一20xx年)》提出的推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作为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质量管理队伍建设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容忽视的关键分支。现对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设想。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质量管理重点是在实验室内实施样品平行样分析、样品加标回收分析等质控措施;至90年代初,原国家环保局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提出了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机构,并规定了各级监测站质量保证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为质量管理机构设置提供了依据;1992年起,环境监测站开始接受了计量认证考核和管理,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契机,到目前,检测机构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工作全面开展,各级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己基本建立。但能否维持和保障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确保提供准确数据,由于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滞后和不完善,其实施效果不尽理想。
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建设系统性不强
到目前为止,指导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关书籍和规范标准主要有《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包含水、气、土壤固废、噪声、自动监测等各要素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方法标准等,偏重于质量控制技术,未形成系统性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常常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地,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
1.2专业人员缺乏,培训机制不全
专业质量管理人员少,做深入研究而形成理论的更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专业人员大多由实验室分析和现场监测人员转岗而来,虽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未经过系统的质量管理专业培训,或缺少管理经验,或技术能力不足,或管理不到位;多来年,从国家总站、省级站到市级站,缺少对质量管理人员全面系统的培训机制,虽然有不定期的少量培训,但也是临时性且不系统的,培训机制不完善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有效落实。
1.3质管队伍不稳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质量管理人员应该由具备一定监测分析技术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但因为人手不够或培训不及时,质管人员距完全胜任还有一定差距。部分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人员岗位调动频繁、新手较多、管理经验欠缺,少数质量监督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起不到监督的作用。少数县级站的质量负责人变化频繁,或不熟悉体系管理要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4工作任务重,日常监管不力
以江苏省为例,省和市级环境监测站有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县级环境监测站有专职或兼职质量管理人员,但由于逐渐繁重和扩展的监测任务,机构管理者尽可能将人力资源向一线倾斜,而不断削减管理人员,使原本就不足的质量管理人员更为缺乏,日常应进行的监督管理缺乏力度或难以实施,部分质量监督员的日常监督也因任务繁忙而减少或流于形式,使监督过程失控。
2建立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设想
2.1梳理总结,建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在现有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关技术规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VQC方法等基础上,以国际通用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为理论依据,借鉴《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K)/EC17025)和国外质量管理经验,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用于指导和规范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
2.2明确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监测的每个环节、每个人员,环境监测站作为一个独立机构,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活动提供监测数据,应建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体系,使所有监测活动得到有效监控,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监测机构的主要质量管理人员构成及相应职责应包括:
(1)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是通过质量体系运作来实现,一个机构的质量管理过程就是建立、实施、维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负责“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应具备环境监测专业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准则,有良好的质量管理及质量领导技能。监测机构的质量负责人应由该机构领导层担任,以保证能与最高管理者和技术负责人直接沟通,随时了解领导层决策信息,阐述自己观点,解决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2)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由质量负责人直接领导,协助其实施、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活动包括不符合工作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文件控制、投诉处理、内审、测量溯源性、监测结果质量保证等,起着协调、监督、检查的作用,同时组织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或比对、质量监督等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质量管理员必须具备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熟悉本单位的监测工作过程和特点,掌握体系管理准则和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熟悉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知识和数理统计技术。还需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工作性质要求其能够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质量管理工作。
(3)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是质量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直接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协调管理的作用,对上应理解管理决策,对下在部门内宣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方针及目标要求、督促部门人员履行相应职责和质量改进,部门负责人同时也与质量管理部门保持沟通,使质量管理要求在本部门贯彻落实。
(4)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一般设在各专业部门内,其主要作用是解决监测过程控制中的问题,设置数量以保证监督的正常进行为前提。质量监督员应该是某领域的技术骨干或专家,熟悉各项监测方法和程序,了解监测目的,知道如何评价结果。职责是对监测全过程实施监控,重点对关键操作过程、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如新进人员、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标准物质、试剂耗材等班行监控,在重要实验、客户有异议的项目复测、项目比对、开展新项目、新上岗人员等情况下应到场监督。有效的监督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规避数据结果风险。
2.3分清层次,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如何,与其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技能及素质有很大关系,工作中边干边学固然重要,但缺少系统培训必将影响其管理专业性和全面性。应采取上级单位(国家、省市级)组织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1)最高管理层培训。对主要功能是出具准确数据的环境监测站来说,其最高管理者一把手堤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决策者,确立和协调实验室的宗旨、战略方向、发展规划和内部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持和改进中起着关键和主导作用;质量负责人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运行;部门负责人是负责贯彻落实质量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要组织保障。因此,最高管理层也应通过综合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提升和加强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管理需要,使质量管理活动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参与,在环境监测管理中成为质量管理的专家。质量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这一层次的系统培训。
(2)质量管理员培训。质量管理员作为质量管理活动的的主要实施者,其岗位培训不可缺少,应当重视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养,质量管理员需经上级单位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国家或省应当组织编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基本概念、监测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及评价、误差及数据处理和常用统计方法、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环境标准物质及其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及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及持续改进等。使质量管理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真正名副其实并发挥监督指导作用,达到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3)质量监督员培训。培训重点是使每个质量监督员了解监督具有的预防功能、纠正功能和核查功能,増强其责任感掌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监督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监督监测方法、规程、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和正确使用;监督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器材、标准物质、试剂耗材等是否符合要求;监测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当发现严重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偏离存在时有权暂停监测工作,并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切实发挥质量监督员在过程监督中的作用,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
3结语
建立优良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是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坚实基础,将为构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保障。
质量管理论文 篇10
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依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这些问题逐渐呈现出互相浸透影响、愈发密切相关的发展态势。
(一)学生层面上。一方面,学生态度不够认真,论文写作投入不深。就当前的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言,部分本科生并没有高度重视或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1]。由此而出现的现象有:对待学校的论文写作规定及指导教师的论文修改意见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按格式要求写作和基本不作修改;东拼西凑,不论出处不看来源,在网上搜罗出相关文字内容就直接拼凑成文;平时基本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更有甚者,从头到尾都避开指导教师的多方联系,只在最后答辩的前夕才和指导教师碰面;较多学生在论文写作期间并不留在学校,而是在校外寻找就业工作岗位或实习岗位,重心并没有放在毕业论文写作上,只寄希望在答辩之前返校突击完成。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专业基础不牢,科研素养不够。部分本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认真学习,反倒是将较多的时间花在网络游戏、谈恋爱等等之上。甚至有的同学习惯性地逃课、旷课,到了期末考试时期就突击复习,认为所学课程只要达到及格即可。而恰恰有别于高中时期的传统教育方式,大学中的学习更需要本科学生主动探索专业性、积极拓宽知识面。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专业探索和寻求教师帮助,才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的科研素养。正是本科期间不甚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不够深化的科研素养,造成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出现语句不通、格式错误、专业术语不对、论文研究面宽而泛等等基本性问题,从而导致论文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教师层面上。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如何,是与教师的指导程度密不可分的。现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较大的提升,这其中,论文指导教师层面上所出现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第一,教师指导的毕业学生人数超负荷。在较多的高校中,作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者,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承担着超负荷的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即使再勤奋再负责的老师,在精力和时间上也是捉襟见肘的。例如,有些高校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所带的毕业生人数达到20多位,基本上不可能对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都进行精心的指导。造成这种毕业论文超负荷指导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学校院系里本来就师生比例失衡,导致毕业时每位教师必须指导较多甚至严重超负荷的学生论文;二是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时量,争着抢着要带更多的毕业学生,但实际上确定下来后,又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一一指导。第二,教师本身的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在高校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尤其是科研任务。许多学校对教师的各方面评定都是依据其申报和完成的科研项目来进行的,由此导致高校教师自身也非常重视科研项目的相关工作,有的甚至将其看重于教学任务之上。于是,面对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部分教师在承担着繁重科研和其他教学任务的同时,并不能做到很好的具体指导。第三,教师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不重视。现今,在部分高校的少数教师中存在有这样的观念,即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并不指望其真的能够写出具备一定专业水准的精品,所以只需要简单指导一下,能够马马虎虎通过答辩就行。“也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让他们安下心来写论文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论文指导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没有进行严格的审阅与修改”[2]。如此等等,教师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自己在论文写作上的放松和懈怠,有的学生甚至更加觉得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件没有多大利害关系的事情,随便糊弄一下就行,反正在答辩时指导教师最终都会帮忙通过的。
(三)学校层面上。本科学生在毕业阶段一般都面临着两件大事,一是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最终答辩,二是外出毕业实习解决自身就业。本来这两件大事都是与学生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重要环节,但在时间安排上,往往二者都是重合的,以至于学生很难在外出实习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写作。迫于高校就业率的统计压力,部分学校会在教学安排上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开绿灯,有的甚至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自己所带毕业生的就业催促工作,导致上至指导教师下至学生自己都产生了这样一个错觉:解决就业更加重要,毕业论文只要不是太差,学校一般都会让通过的。另一方面,学校在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基本上,高校都会制定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或细则,用以对本科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小到格式字体、大到版权原创的各方面约束。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学校自身又对这些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或细则的具体执行缺乏强力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至于当学生毕业论文出现质量问题时,并不能准确地界定是指导教师没有悉心指导,还是学生自己敷衍了事,由此而导致的本科毕业论文蒙混过关,甚至当问题解决不了时还会出现师生互相推诿责任的负面情况。
二、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对策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上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充分引起学校、教师、学生这三大主体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效果。
(一)提高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增强其科研素质。目前来说,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已经成为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端正态度,严格按照要求,积极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写作和修改毕业论文。同时,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应当就这些过程增设研究与写作课程或专题讲座以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3],以此提高学生们的科研素质,逐渐培养其科学正确的研究习惯。
(二)增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合理分配其指导精力。通过建立专门针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奖惩机制,从制度规范上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作品,定期与学生见面交流,通过提出修改意见等,不断督促学生提高论文质量。同时,也需要通过控制论文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数、减轻教师平时的科研压力、改革教学任务量等方式,合理分配教师的指导精力与时间,提高其毕业论文指导质量。
(三)创新高校的培养模式,规范完善论文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在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上,高校应该从创新自身的培养模式开始,“应该有一个通盘的安排,这个安排要贯穿于学生本科学习的整个过程。各个专业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把学术素养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渗透于学生四年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同时,学校应规范完善论文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真正明确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指导教师、学生等各方的职责与权利,让相关的规定或细则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落到实处。
三、结语
对高校来说,“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阶段和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阅和掌握知识程度的总结,是对学生查阅文献、科研、独立工作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也是学生最初科研工作的尝试”。同时,也是对高校自身教学水平的直观体现。所以,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疏忽不得。本文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建议,能够为不断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效果贡献力量。
作者:刘语涵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xx,3:48
[2]吴永梅.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xx,12
[3]宋建军,葛敬东.经济类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及原因[J].理工高教研究,20xx:103
质量管理论文 篇11
摘要: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质量管理,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为保证公司重点工程一一某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体现公司计划落实、目标细化、措施得当、反馈有效和控制有力的管理指导思想,根据公司质量目标要求.为防止安装工程出现质量通病,对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抓好前期质量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业主、监理和质监部门的肯定,为后期施工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
一 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项目部安排,成立安装工程预留,预埋小组,人员由项目部主管安装工程的副总工程师负责,安装工程师、施工队技术员、各施工工长等人员组成。组织体系图略。
二 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1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
(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
(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
(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
(7)各专业之间有无错、碰、漏等问题;
(8)采用了哪些新材料,其品种、规格是否满足要求;
(9)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流程略。
2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图纸翻样
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例如,绘制暗管明箱做法详图、预埋在混凝土内开关离门边做法详图、混凝土楼板内灯光箱做法详图、设备管与桥架连接做法详图、进户防水套管做法详图、钢管在混凝土内连接做法详图等。
在图纸翻样阶段,对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未发现的有关问题,应及时和监理工程师联系。
(2)编制材料明细表
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计算人工工日
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人工工日计算。
1根据定额计算定额工日,乘以经验系数,得出换算工日a;
2参照队里考核指标,根据工程量,得出经验工日b。
3根据土建进度计划,考虑高层施工三至四天一层的特点,计算保证工日c;
4根据经验数据,给a、b、c以权重0.2、0.3、0.5,得出:计划工日w=0.2a+0.3b+0.5C。
⑤根据本作业班组的技术力量组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作好人员机动储备。
3 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队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等,这里重点介绍队级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1)队级技术交底要具有科学性
为保证其科学性,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有重点地学习相关文件,并邀请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业主安装工程师
原省质监总站总工程师给我们有关人员讲课,重点指出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的通病,并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通俗易懂地讲解规范、规定中的要求,指标是什么(What)?为什么要这么要求(Why)?实际施工中怎样去做(How)?谁来做(who)?通过这些措施,使我们认识到差距和不足,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队级技术交底的编制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2)队级技术交底要具有针对性
队级技术交底不具有针对性是编制中常见的问题,它经常是规范、规定的翻版,加上设计施工说明的扩充,其结果是无法指导生产,仅仅成为技术管理资料中的一种。为避免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底,经分析,本工程安装预留预埋阶段分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一至四层、五至十三层.设备层、十四至二十二层、二十三层以上等部分进行队级技术交底,使之真正成为施工中的作业指导书。
(3)队级技术交底要具备操作性
①具体性:如排水系统:套管预埋、预留洞,应具体到管道距墙的距离是指轴线距离还是指距内墙距离,并基本统一为距内墙距离。并通过建立的施工图翻样制度确保“一种一图”,保证无论施工到何位置,现场施工斑组手里都有标注清楚、通俗易懂的施工大样图,
②全面性:队级技术交底要交底中以“写的、画的”为指导思想,不能发生班组施工自由发挥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生丢项情况,班组立即通过一定的程序反馈得到解决。
三 预留预埋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本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预制构件加工程序
①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⑦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
③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④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2)预留预埋安装施工程序
①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编制队级技术交底文件,绘制施工大样图,
②上报项目部审核,审核通过一一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各施工专业队下发施工任务单和派工单,进行施工;审核不通过一一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
③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隐蔽工程验收,以项目部检查结果为准,
④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令表格中签署“同意浇筑”意见,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质量管理论文 篇12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尤其是护理质量控制,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接受高质量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自20xx年1月起,我院在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以中西医结合为根本不断优化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根据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价标准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围绕患者的护理需求,从基础做起优化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院具体情况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机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提升了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内涵,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1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保障护理质量监督水平
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管理中的控制工作,是对所订标准或目标实现程度、效果作出判断的过程[2]。同时也是一个沟通过程。护理质量评价人员的思维和观念、评价方法和力度是影响护理效果评价准确性的因素,并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1.1完善三级质量控质网络在原有三级质控网络的基础上,增加科室内质控小组监督环节,完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组织管理。科内质控小组认真学习研读质量标准,并对照标准逐一落实各项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监督控制作用,对科内各项工作周期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正,从源头扼制问题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快速、有效、指挥、协调和监督作用,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每月考察,协助护理部全面控制医院护理质量。
1.2修订完善质量控制标准促进护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认真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文件精神,依据临床护理质量标准基本要求,基础护理指导原则,结合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估细则,针对重点环节明确护理工作目标,细化每个阶段,制定各个环节、各个程序、各个岗位的`行为标准,细化更新了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着重考察科室中医操作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坚持每月对护士进行中医、西医各一项护理技术的系统规范培训和考核,提高全员护士中西医操作技能。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中医护理方案落实、中医创新项目的开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应用以及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开展等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权重系数,发挥督导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了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操作、综合考评等6项考察内容的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保证实际工作和标准要求的一致性。
1.3改变督导方式全面调整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分工,由最初的全体质委会成员集中统一全院检查,调整为分组分片检查,优化人员调配,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督察质量的基础上达到互查效果,合理地进行护理质量控制。针对当月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培训,采取"分析-研究-改进-调查-再改进"的程序进行定期、定向专题检查。行政办公室专设护理值班岗,护士长按排班表每日巡查各病区督促检查护理人员在岗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时给予纠正处理。引进竞争机制,每月检查结果在院内公示,与科室绩效挂钩,激励护士的质量意识,使护理工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2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2.1完善护理工作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对于护理缺陷中的高危因素、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意识等应做好预防措施,经常查找安全隐患,及时解决现存问题,将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定期对急诊科、ICU、手术室、内镜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等特殊科室进行检查指导,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理念。
2.2开展护理质量评价核心指标监测和上报工作针对全市护理工作中发生率较高的压疮发生、坠床跌倒、脱管和给药错误等护理缺陷问题,重新梳理院内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细化不良事件上报表格内容,使之与全市上报系统要求相符合,从而对每例不良事件进行全面记录和收集。开展护理质量评价核心指标上报培训,使全院科室认识护理质量评价核心指标监测的重要性,掌握科学、规范的指标计算和收集方法,每月上报核心指标相关数据,并对收集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2.3规范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工作全院科室详细记录每月不良事件,认真进行根因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护理部汇总每季度全院不良事件及核心指标监测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单项指标趋势分析,并与市重点单位平均值进行比较,判断医院在指标控制中所处的水平以及可改善的空间。从每季度上报事件中筛选典型事例,组织全院科室利用鱼骨图深入剖析事件原因,讨论改进措施,针对相关事件重新梳理规范工作流程,从每个事件中借鉴经验教训,提炼总结,防微杜渐,从而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结果
在持续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督导下,我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升,20xx年全院质量检查平均分数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20xx年,见表1。
4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是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及合理运用控制方法,使一切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零缺陷。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控制本着"西医为基础,中医增特色,中西医结合为根本"的护理理念,融合中医护理、西医护理质量监督控制方法之长,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在实施质量控制时达到了质量标准化,控制数据化,为实施高效、优质、便捷、安全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服务提供了充分的前提和保障。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环节管理过程中的检查、督导、评价、反馈及改进流程,并且充分发挥有效的控制职能,能够促进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全程、整体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服务,不断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使患者感受到优质的就医体验,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质量管理论文 篇13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大,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和现代化进程的向前推进,建筑工程业发展非常迅速。建筑工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但是建筑工程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是针对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相关问题展开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很多,比如:建筑物容易变形、地基不稳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建筑物的渗水问题、建筑强度达不到要求、建筑物的倾斜错位等问题。造成这些建筑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国要想实现建筑工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就要把建筑物的质量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建筑工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背景
建筑工程是一个涉及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建筑成本、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过程,它还包括施工前的招标工作、合同管理、施工后工程报验、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和设备管理等内容。建筑工程管理是繁杂的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们的利益。建筑工程的质量决定了业主们的人身安全和生活质量,所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应该放在工程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筑工程管理对于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建筑工程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加大研究力度,为我国建筑工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有力的保障。
我国建筑工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大,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和现代化进程的向前推进,我国建筑工程业发展非常迅速。建筑工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2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资金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和资料管理、原材料和设备管理等。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起点低、起步晚,建筑工程管理还采用比较传统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体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极易出现问题。国家为了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虽然这些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建筑工程业,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采购人员自身采购能力有限,导致采购的材料都是些低劣的产品,有的甚至根本不能在建筑中使用,这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同时也耽误了工期。第二,在施工人员的安排和分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施工单位在分配施工人员的时候只是机械地分配,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工作性质和施工人员技术方向是否匹配,这会造成人员使用的浪费,同样也延误工程进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有时候会忽略施工办法的选择,只是蛮干,施工单位没有充分考虑施工方案的指导作用、工艺流程的可行性、检测手段的准确性等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建筑环境和人员特点做出一系列的调整,最终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施工操作。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几个有效措施
3.1明确责任机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每期或者每部分的工作分配给固定的人员,这样就可以明确在施工中发生问题该由谁承担责任。另外,为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力度,国家首先要规范项目市场,明确市场运行主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妥善地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施工单位和设备制造单位的关系,施工单位和业主间的关系。同时,工程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则,投资主体要成为真正的法人,他们有权利参与施工建设和项目监理,这样有利于对建筑施工的监督,进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3.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运行
保证建筑工程业的顺利发展就要加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就要加强建筑工程的监督机制,对建筑工程的监督要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就开始实施。通过对工程的监管把握好对工程成本的预算和工期的预算,还要做好原材料的采购和施工工艺选择。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管要从头开始到工程结束为止,做到对工程的全程监管。
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普遍,每一个具体的施工环节都可能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就要渗透到工程实施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首先,施工单位在设计和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时,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要从施工技术、施工管理、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确保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资金分配合理,这些都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另外,施工单位要加快工程的进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同时,要加强建筑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大力推行法制建设,要运用建筑工程的相关法律约束施工方的行为,让工程质量管理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要强化政府的监督,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3.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是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可以胜任分配给他们的技术工作,所以保证建筑工程业的顺利发展,还要从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入手,严格进行施工人员的选择,而且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过关。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施工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建立奖励制度来激励施工人员,同时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理,这样奖惩制度双管齐下,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些优秀的施工技术人员。
总之,要想解决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问题,就要做到全面地改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全面地提升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质量管理的论文10-28
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08-21
项目质量管理的论文08-22
饭店质量管理的论文10-25
西药调剂质量管理的论文09-13
质量管理论文10-21
质量管理与控制论文10-26
有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10-18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0-24
质量管理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