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量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量管理论文1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方法对我院20xx年2月至20xx年8月接收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全面质量管理措施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和实施前相比较高,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将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用于护理管理中作用突出,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护理管理;运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完善,人们对临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获得满意的疾病治疗效果,还要求获得舒适、安全的临床护理。这就需要医院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尽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技能,以满足患者身心需求[1]。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护理管理效果,本文将我院接收者作为调查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对我院20xx年2月至20xx年8月接收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65例,年龄段20~65岁,平均(42.1±2.1)岁。本调查过程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括: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调查问卷、医师护理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
1.2方法。对我院护理管理程度进行随机调查,分析全面质量护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
1.3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临床服务满意率评定。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对各项服务满意率均明显提高,和未实施前相比满意率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2.2患者对临床医护人员服务满意率评定。调查结果显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对医师、护士的服务满意率均提高,和未实施前相比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一般来说,医院护理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紧密相连,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加强护理管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以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整体效果。近年来,我院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用于护理管理过程中,取得显著性效果[2]。结果显示,经由此管理模式的实施,无论是患者对临床服务项目满意率,还是对医护人员服务满意率均高于未实施前,存在差异(P<0.05)。故而,笔者认为,可从这样几点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①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要想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首先需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需要医院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观念,可从这样几点进行:
第一,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参与县、市等管理方法的学习,然后对医院护士进行培训,以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第二,科室护士长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均充分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临床重要性。若条件允许还可邀请专家进院指导,加深管理服务了解度;
②落实考核标准。护理部门需按照临床所制定相关准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服务,使每位医护人员均了解该考核内容,并将其落实到底,这样不但可帮助医护人员更新质量管理观念,还可养成良好工作习惯[3];
③简化护理操作记录。为确保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落实到底,增强整体护理安全性。医院护理管理部门需征求广大医护人员意见,从而简化护理服务操作记录。如:日常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时,所记录的相关操作可统一采用数字、符号记录。这种方法不但可缩短记录时间,还可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同时,护理管理部门还需联合各个科室,针对患者疾病特点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将其放于病房内部,便于患者及其家属观看、学习,进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
④实施弹性排班模式。随着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排班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致使诸多问题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护理部门需根据患者数量更改排班模式,可实施弹性排班模式,以确保短时间内处理紧急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⑤完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来说,需各个科室的积极配合、共同合作,所以,医院需按时举行部门协调会,让各个科室共同探讨护理服务中存在问题,并根据不同类型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亦或者根据自身医院特点,创建一种属于自己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4-5]。综上,临床将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用于护理管理中作用突出,通过对患者个性化措施的实施,可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该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但可为护理人员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还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效果;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可帮助患者舒缓临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范青梅.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xx,9(2):278-279.
[2]秦灵敏.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xx,36(7):1461-1462.
[3]郭金玲.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19(21):114-116.
[4]马智文.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19(27):224-226.
[5]丰秀琴,荆卫红,黄媛霞.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xx,17(86):552-553.
质量管理论文2
摘要:桥梁施工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因此,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分析影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为出发点,探析了在高速桥梁施工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公路建设;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桥梁施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设施,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要十分重视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而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使交通运输得到安全有效的保障,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进行了相关研究。
1影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
1.1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众所周知,我国的大部分一线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人员的学历都相对较低,没有受过相关专业的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十分欠缺,综合素质也相对较低,进而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最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细部结构尺寸偏差、混凝土结构的永久性能差、强度也相对很低等。
1.2忽略了隐蔽的工程
在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工程的评估、检查以及验收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即只重视表面的质量而忽视了对一些隐蔽工程质量的评估、检验等工作,这将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出现。在此过程中,一个小问题都可能会给桥梁的安全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常见的隐蔽工程主要包括焊接的接头质量问题、箍筋弯度问题、搭接绑扎问题等。
2在高速桥梁施工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主动预控质量管理意识
在高速公路施工单位中有大部分单位太重视上级单位的监督管理,而自己作为施工的主体没有具体的、科学的、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机制。如: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耐久性、沉降观测、隐蔽工程的验收和检查等工作都是质量管理范畴,施工单位应该对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控制机制。
2.2高速公路桥梁出现裂缝问题
众所周知,将桥梁与高速公路连接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最后环节,此时需要非常精湛的连接技术和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如果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桥梁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这样不仅直接影响着交通的正常运输,还会给交通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同时,如果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不能够有效保障施工质量问题,有可能会导致桥梁出现裂缝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桥梁倒塌的现象。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导致桥梁裂缝问题的原因非常多,首先就是结构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水泥与水产生水化热的化学现象,并聚集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这些热量被束缚在当中很难被释放出来,进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上升,但在拆掉摸之后温度又急剧下降,这样会产生由于温差导致的膨胀现象。此外,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震动不够,这也容易造成桥梁裂缝。
2.3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高速公里桥梁施工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一生产线的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其严重影响着施工的质量管理,在施工中缺乏高水平的施工技术人员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施工人员缺乏理论的知识水平,且不愿意主动按照标准的图纸进行施工,也不愿意听从现场技术人员的指挥;二是少部分施工人员由于受到艰难、苛刻的工作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了不愿吃苦、不愿受累的消极心理现象;三是还有部分施工人员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不重视施工技术的要求,对质量的提升产生不好的影响。
3加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管理及控制
3.1对施工工程加大监管力度
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业主单位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技能、质量控制标准、监督方案的执行情况等进行严格的考核。此外,业主单位应该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培训,进而提高监理人员对现场安全处理意识,以严格的职业准则来规范监理人员,使监理人员将所学知识与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有效地运用在现场监理管理中,进而加大对桥梁施工的监管力度,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同时,应该对监理人员进行一定的考勤评价,从自己做起,进而带动全体工人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促进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项目的目标。
3.2有效预防桥梁的裂缝问题
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想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桥梁的裂缝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方面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摸温度,使之能够在合理的温差范围内,避免由于温差太大产生的膨胀现象;另一方面是对混凝土采用浇筑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并对其采用一定的维护措施。如:在高速桥梁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对完工的混凝土上铺一层薄薄的塑料膜,进而避免桥梁因温差产生的裂缝现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尽量保证振捣充分,进而提升其密度,并对桥梁的维护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3.3重视引入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才
高速公路由于速度比较快,需要尽可能的避免交通安全问题,但是由于高速公路桥梁的混凝土结构非常复杂,通常会涉及到很多因素,对其进行维修和养护的工程也是十分的困难,由于这些特点对高速公路桥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简而言之,对高速公路和桥梁的质量管理应该由每一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者来完成,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提升质量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为加强其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对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才的引进,并加大对有关部门培养人才的资金投入,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进而调动质量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对有关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举办定期的专业职能、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确保有关工作者在工作中以高效的、专业的态度完成质量管理工作,进而提高高速公路桥梁的实用性。
3.4对桥梁施工工程进行及时的检查
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监理人员每天都应该对其负责的区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工作进行记录,并及时有效地对其处理。同时,要求制定定期的安全大检查制度,让工程师、安全员等参加工作,记录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并对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发出通知单,将责任落实到人并责令限期改正,最终对其跟进复查。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涉及到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因此,也需要质量监理人员不断地学习知识,丰富经验,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处理好与施工人员的关系,进而共同配合完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总之,桥梁施工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将直接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因此,要求有关施工人员重视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并积极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春林.浅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J].江西建材,20xx,(21).
[2]熊纯.探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监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xx,(1).
[3]任小军,颜甬.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xx,(12).
[4]黄秋荣,马琼丽.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对策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xx,(24).
质量管理论文3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在道桥工程的建设上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为了提升市政道桥工程的建设质量,主要是通过加强市政道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这也是实现在道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最大化的发展。
【关键词】道桥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措施
1道桥施工管理的现状
1.1道桥施工管理变得复杂化
如今的道桥施工过程中的产品较为多样化,这就直接的造成了在道桥施工的困难度增加,同样使得道桥的施工更加的复杂化。并且在现如今的生活之中施工环境的地域不同,对道桥施工的工作人员造成了更大的影响,使得在道桥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所以就对道桥的施工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使得道桥的施工建设更加的复杂多变,难以通过统一的形式进行建筑的需要,对我们的道桥建筑进行简单化的发展,所以在如今的生活之中,由于建设方式的不同和道桥建设不同区域的原因,对我们的道桥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得我们的道桥建设逐渐再向复杂化进行发展,同样使得我们的道桥的施工管理更加的复杂。
1.2道桥施工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市政道桥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的流动性增加了道桥建设的管理难度,在对市政道桥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道桥建设的需求不同,随意就对我们的道桥施工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问题,在对施工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对施工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工作。还有在我们的道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道桥的建设往往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难以对这些人们进行有效地管理,所以在这个地方的比较混乱,这也增加了在人员管理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使得道桥施工管理的难度增大。同样在道桥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私人利益问题,在这样的大工程之下,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做出一定的手脚,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这同样也对我们的工程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问题,使得管理更加的困难。
1.3道桥施工管理变得系统化和专业化
道桥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本来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在道桥建设工程之中,需要管理的问题常常会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对道桥施工的管理更加的系统化和一定的专业化。由于在道桥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就是不够,造成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较为低下,对道桥工程的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且在如今的高频率建设和高要求下,工程建设的工期紧、任务重是常常会出现的情况,同时建筑工艺的复杂化也对我们的施工管理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现阶段和今后的发展之中,道桥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管理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实施分必要的,如果不能够进行这样有效地管理,施工的企业就难以进行更好的发展。
2对道桥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管理
2.1对施工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
道桥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建设环境的不同合人们对道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在对道桥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道桥工程的原材料进行有效地控制,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审核、我们十分清楚,道桥工程的整体质量主要取决于我们原材料的质量,所以我们就需要对这些原材料的管理做到仔细的检查和购买高质量的建筑材料。
2.2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仔细管理
在道桥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施工过程中进度的管理工作固然重要,但建筑工作人员的生命更需要进行仔细的监管工作。在不同的道桥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工程的设计问题,对我们的监管工作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和施工的环境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监管,为了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成立一定的安全施工组织领导的机构,对我们道桥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个安全的工程环境,强化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操作,造成不必要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定期的进行安全的检查工作,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3增强监管单位的监管力度
在道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主要可以通过加强对其的检查工作,对我们的施工工作人员和道桥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所以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监管单位的作用,对道桥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工作,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保证道桥工程的整体质量。
3结语
在如今的道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同样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我们的道桥工程质量建设提出了更多地要求。因此施工管理的人员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在今后的道桥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工作,将其进行更加有效地控制,保证道桥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道桥工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宇刚.关于如何加强市政道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浅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142.
质量管理论文4
摘要: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监测各种环境数据,而要确保与提高数据的质量,首先要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健全的机制,才能保证和提高数据的质量。本文意在探讨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
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逐渐建立,直至20xx年才形成明文规定,由此可见,在此之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1]。随着我国GDP的飞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才引起人们重视。在20xx年颁布新《规定》后,环境问题才逐渐进入到行政阶层中[2]。但如何进行环境保护,还需从强化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建设开始谈起。
1完善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使用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所颁布的条例,在经过多年的变迁后,陈旧的条例已不适用于现代化的环境建设中,更不符合现代化环境监测的要求。因此,应结合现代化环境监测的要求和特点,尽快修订和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和保障系统,细化至每一个环节的环境监测细节,从而建立完整、健全的环境监测制度,在法律法规强有力的约束下和威慑下,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在相关法律的约束下,对监测机构中的资质、监测工作人员的资格、监测规章制度的制定、监测网络的建立等予以明确、严格的规范,从而逐渐推行标注化建设,真正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2规范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于环境监测设备的技术规范,因此建立有效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对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首先要加强对监测设备和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目前我国虽已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并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但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常出现新旧设备和技术使用方法不一的情况,旧设备和旧技术严重落后,跟不上先进技术的步伐。因此,要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及时更新以往监测技术,掌握和跟进现代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同时要尽快制定出新的技术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合规性。另外,由于许多进口的新监测设备和技术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诸如监测方法不恰当、监测流程不完整、使用方法与设备不一等问题。因此,应制定和出台进口监测设备的准入规章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通过借鉴国外对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环境监测要求的准入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规范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
3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质量监督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选拔新人时,应选用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等整体职业素养较高的人员担任质量监督员的职务。而对于原有员工,应展开全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训,主要包括增强职员的监测技术、加强职员的相关知识涵养、提高职员的工作能力、培养职员的责任意识等,从而切实提高质量监督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同时还应强化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职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程度等项目进行严格考核,对能力较差、不合格的职员应给予相应惩罚并加强培训力度,从而全方面提高质量监督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水平。
4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
目前我国许多环境监测机构,都将国家规定的计量认证与国家实验室制定的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规定和标准来进行环境监测是远远不够并且行不通的,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要想实现质量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则必须要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地点的代表性、实地取样的规范性、样品保持的完整性与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等,才能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环境决策。由此可见,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要实现创新,则必须要完善环境监测的监督体系,全方面监控监测工作的准备、采集、保存、检测、报告等工作;还需建立灵活且有效的反馈机制,质控制度和标准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适时调整,从而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
5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影响着政府对环境决策的科学性、环境执法的公正性,还影响着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3-4]。随着世界环境监测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和完善。通过完善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等手段,从而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羲.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与创新,20xx(02):39-40.
[2]刘澍.建立主动型、预防型、信息化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xx(11):130-133.
[3]吴迪.浅谈环境监测质量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J].房地产导刊,20xx(08):307.
[4]罗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xx(11):8-9.
质量管理论文5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逐步缓解。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正在不断萌发,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己被提上日程。本文从概述了提升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关键词:供电 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开始运行新的体制。电力企业的独家垄断态势己被打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电力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发展”这一主题,以优质服务为宗旨,树立起崭新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的根本目标。
1.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问题及分析
1.1电压质量问题
自20xx年以来,供电公司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然而地下线路的改造并不彻底。原因是施工人员当时一味地突击进度,对施工质量未加以足够的重视,致使个别村庄变压器供电半径不合理(标准半径不大于500米),供电半径已经达到600米甚至700米,使得部分农村用户的电压质量得不到保障。低电压可能引起电器不正常运转,如日光灯不能启辉,白炽灯暗红等,这势必会给客户生活带来不便。
夏季是暴风雨急发的季节,电力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再加上人们普遍使用空调来降温,导致电力设备负荷加重。例如线路发热、变压器漏油、绝缘击穿等电力设备故障也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发生。这段时期就应当适当补充抢修人员,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维修需求。
1.2抢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尚待加强
供电公司城市配电网主要由高低压电缆网构成。当电缆网络出现问题时,需要由具备高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快速地解决问题。然而,由于抢修工作的艰苦性,使得抢修人员多数由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外线工人构成,其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己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目前电力企业的要求。
2.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供电公司在电力营销上特别强调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随着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供电公司在服务理念、服务策略都有了相应的调整。为了解决当前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其服务质量管理策略的建议如下:
2.1增设服务网点
由于营业网点的数量不足,给居民办理营业申请、交费、咨询等业务带来了不便。供电公司可以根据用户居住的密集程度,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大型住宅区。相应地增设服务网点。或者参考当地派出所的模式,在每一个居民办事处设立一个营业网点,以方便居民办理营业申请、交费、咨询等各项业务,从而更好地位用户提供服务,也缓解了供电公司营业大厅的服务压力。
2.2增加电费征收渠道
供电公司应加强与各个银行的合作,增加电费征收渠道。可以尝试开设银行服务大厅缴纳电费、网上银行缴纳电费、POS机缴纳电费、定点坐收、上门收费、划卡缴费等多种交费方式,以方便居民客户交费等方式,以便更好地问顾客提供便捷服务。
2.3提倡“一站式”服务
提倡“一站式”服务,全面实施“客户满意工程”,规范了工作内容,简化了业务流程,坚决抵制企业内部“踢皮球”和“扯皮”现象。“一口对外”的办公方式使得用户可以集中一站,完成所有业扩申请的手续,避免了到处跑着办手续的麻烦。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个别职工故意拖延业扩流程,影响用户的及时用电。
2.4流动上门服务
设立移动服务车,将上门服务送至用户的单位或住宅。由于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客服调度总部随时可以追踪到移动服务车所处的位置,了解其工作状态,以便通过合理调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抢修人员派遣至用户处。工作人员可通过笔记本无线上网进入公司网站,进行网上办公,完成业务申请、现场勘查、投诉处理、故障维修等任务,从而确保电力服务工作的快速有效完成。
2.5 提高电力抢修效率
①制定故障抢修处理预案,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抢修服务,对于城区用户,抢修人员应于30分钟之内赶到停电现场,无特殊原因4小时内恢复供电:对于农村用户,要求60分钟内,特殊偏远山区90分钟内赶到现场,无特殊原因6小时内恢复供电。
②应尽快组建综合抢修班。当电力故障发生时,配电设备人员,电缆人员、架空线路人员应该同时到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以节约抢修时间,提高一线员工的抢修效率,保证用户及时恢复用电。
③对由于雷电等不可抗力导致线路停运的,要加装避雷针等防雷措施;并对避雷针进行严格试验;对年久失修的设备,应及时申请资金进行改造,并把好新工程的验收关;对路边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繁茂树木,要及时进行砍伐。如果在砍伐个人宅基地树木或坟堆上树木时遭到群众阻拦,要耐心对其进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和教育,在民众中普及安全用电知识,令其认识到紧靠电线植树对正常供电有哪些危害。同时通过县乡村三级政府进行协调,合理对用户进行补偿。
3.结论
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电力市场供求关系也发生着重大转变。zc供电公司在保证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的同时,还要重视如何提升服务质量。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开放,各种新的替代能源不断涌现,电力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竞争。要想在日趋严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当前做起,从服务观念、经营手段、服务方法、服务策略等方面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众,造福社会。
质量管理论文6
摘要:在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建立并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各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对相关工作的规范指导尚没有发挥出预期中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出了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强化完善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立法机制;革新机制
绿色发展思想下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助推作用。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此种情况必须予以遏制。为此,尽快完善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工作水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环境质量日渐好转。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1.1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基础且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环境指标进行监测,进而获取对应的监测数据,用以指导相关工作。但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差因素,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并不足以支撑全部的环境保护工作。因此,通过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使其可以对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面支撑,进而取得重大成果。
1.2增强环境监测能力
在社会不断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的环境问题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如此,随着生活、生产节奏的改变,环境问题开始表现出连续性、综合性、追踪性的变化趋势,这也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从原本的周期性工作转变为连续性、综合性的监测。不仅如此,由于各种监测技术不断更新,监测设备不断优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但是,部分部门单位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新技术、新设备,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阶段,不符合社会发展。因此,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增强这些部门单位的环境监测能力。
1.3促进经济发展关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并非只是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其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但是,大多数人环保意识低下,尤其是部分污染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对环境恶意破坏,致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可以引起相关企业和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法律约束不到位
法律约束不到位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虽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条文可以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但是,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情况看,这些法律条文的约束力远远不够。从这些法律条文的实质内容上看,其主要是针对环境监测单位的职责、标准等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定,并未从细小的地方做出详细阐述。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法律条文并不具备太大的操作性,难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指导。不仅如此,在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条款中,甚至存在和国家规定相抵触的问题,这就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展开。
2.2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等级分类看,其主要是分为国家、省、市和县这四个级别,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环境监测单位的等级不同,在整体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职责也都不同。就国家环保部门而言,其核心工作就是规划整体的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方案,并对各省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而市和县这两个级别的环保部门主要是落实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接受省级环保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在这一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体制当中,各级层职权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市、县这两个层面,甚至存在一定的工作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还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由于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偏低,地方财政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开展相关工作存在一定阻碍,致使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2.3工作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部分工作环节,更是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高级专业知识。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具有高学历人才的占比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xx年6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为47.5%,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不到10%。这一比例如果只考察县级单位,还会进一步下降。由此不难看出,高水平工作人员的缺少,是制约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3.1完善立法,加强法律约束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而言,需要通过完善立法的手段,加强法律约束,才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发挥作用。首先,对环境监测工作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的定位,尤其是对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范围予以明确,以便相关工作能够切实展开。其次,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规范进行明确的阐述,尤其是某些关键环节的工作的操作流程,遵守标准等必须予以明确规范。最后,加强法律的监督。环境监测工作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其和法律本身的目的是一样的。因此,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地说,应该法律规定中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过程、结果、效用和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定,以此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其可行性和可操行性的考虑。只有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出切实作用。
3.2革新环境监测体制
基于当前体制运转不畅的问题,必须对其重视起来,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环境监测体制进行革新,才能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首先,建立垂直均布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以国家环保部门牵头,以此布置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工作,形成垂直的工作体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消除职权不清的问题,明确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其次,构建灵活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是导致环境监测体制运转不畅的一大原因,因此,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及时迅速。比如,可以细化各级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责,优化管理机制,将过去的统一管理革新联动管理,扩大环境监测司职权,赋予其一定的行政职能,加强相关工作的落实。最后,搭建第三方管理平台。引入第三方机制,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透明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升其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组织公益机构和民间人士组成第三方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对各级层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确保相关工作顺畅运行。
3.3构建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
基于当前高专业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必须构建一支具备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进步。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和当地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以提升现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其次,基于和当地高校的合作机制,直接从高校引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对其着重培养,使其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后备力量。最后,建立淘汰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逐步淘汰素质水平低的人员,补充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工作队伍整体水平。
4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却对其形成了不小的阻碍。基于此,应该完善立法、革新机制以及构建高素质工作队伍,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以促进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池怡,潘见阳,徐伟.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xx,(7).
[2]卫新亚.关于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xx,(11).
[3]刘澍.建立主动型、预防型、信息化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xx,(11).
[4]袁海勤.关于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思考[J].环境科技,20xx,(S1).
质量管理论文7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形成了以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校外实训空间环境。随着大量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如何搞好实习基地教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成了各高职院校面临的又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实习基地 质量管理 管理指导平台 师资队伍
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资源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操作,在实际工作情景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行是开展实习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高职院校传统的封闭性,向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质量管理,对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习基地教学的现状分析
很多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到校办企业或商业企业等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有关商贸实务活动的基本程序与过程,在商务实践活动中摸索市场营销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营销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顶岗操作经验后,通过毕业实习,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考核,设计一定的评价体系,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由于该模式易操作,比较实用,又可以进行效果检验,所以在很多高职院校被普遍采用。
但是,在实际的实习工作中,传统的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欠缺。尽管普及率较高,但在实际运作中,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企业实习的目的要求很难明确,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以完成任务为主;实习基地的分散性,造成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畅,给校外实习管理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师资力量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差距,部分教师本身实践经验就很少,在指导中与预期效果差距明显;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虽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如学生的实习考核、指导教师的考核等,这些不足也给实习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实施高职院校实习基地教学管理对策
1.构建实习基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编写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的具体化,是以文件的形式对质量体系进行详细的描述。实习基地教学保障体系文件一般由四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纲领性文件,即实习教学质量手册,用以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第二层次是程序文件,对实习质量手册的内容进一步展开,主要是一些工作流程图,如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一半流程等。第三层次是操作文件,即各类教学管理文件,如实习指导教师岗位工作考核办法、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等。第四层次是记录性文件,是对体系运行的记载,如学生及教师的意见或建议调查表。上述文件都是实习基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依据。
(2)质量体系的实施和控制
①实习基地教学管理的质量监控
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主要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思想,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实施教学管理的质量监控,首先,必须重视教学管理在整个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其次,要加强对实习基地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推动各项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同时要把各教学环节细化成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从而为各种制度的顺利贯彻提供切实保证。
②实习教学效果的质量监控
实施实习基地教学效果的质量监控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现场听课与评课。主要针对年轻教师和新招聘的实习教师。二是教学督导。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督导组,深入到实习现场,检查教师的实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三是质量检查。根据检查条目逐项检查,并写出检查结果和书面总结。四是学生反馈。以问卷或座谈的形式由学生对教师测评,反馈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
2.构建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指导平台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指导平台,使学校与学生和企业之间具有良好的信息沟通,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辅导,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监督和管理,为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指导平台的工作模式
目前,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在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中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学校与企业间、指导教师与学生间并没有形成面对面的沟通。例如:一个学生遇到某一个问题时,他只能与指导教师逐个进行沟通;而其他同学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指导教师仍然要做出同样的回答。这不仅造成时间上的延误,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和指导教师间的通讯费用。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管理指导平台,即短信平台、电话平台及网络平台来增进学校、学生与企业间的了解,使学生能同时得到多个指导教师甚至是同学的帮助,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2)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指导平台的作用
①能实现校企联合的校外实习管理
通过本平台,指导教师可以与企业的指导师傅、实习学生及时沟通,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和企业的指导师傅共同确定,从而实现校企联合的校外实习管理,就能避免以往仅依据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给出成绩的不合理性。
②能提高校外实习指导的工作效率
本平台通过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使实习学生遇到的技术、生活和思想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校内指导教师的解答和帮助,而且可以得到众多企业技术人员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具备上网条件的企业,学生可以上网提出技术问题,在技术论坛中通过搜索很快得到答案,从而有效提高校外实习指导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熊志翔.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xx.
[2]史俊青.加强实习实训管理,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
[3]王林.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xx,(12).
质量管理论文8
1质量管理体系当前的问题
1.1对于质量管理理解不够
质量管理体系在机构运行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中有很多特定的专业术语,但是不同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术语叫法却常常有很大的差异,每个机构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在质量管理的同一个方面也往往会有一定的理解差距,且大多数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对于量管理理解不够。
1.2过分重视认证,对实施过程相对轻视
质量管理体系十分重要,能够取得质量管理的认证证书对于机构来说有极大的益处,许多客户在选择机构时对于机构的质量管理认证证书非常看重,认为有认证证书的机构在质量管理方面就一定做得非常好。但是,也不排除有些机构在取得了质量管理的认证证书之后就放松了对于质量管理的要求,致使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逐渐下降,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过程相对轻视。这样一来,质量管理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而且也会影响机构的形象,客户难以再相信机构,给机构造成损失。
1.3执行力度不够
机构的高层一定要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便于执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之上,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去执行这一项工作,保证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施并良好开展。但是,许多机构在执行过程中的力度并不够,使质量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地开展。也有部分机构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做的就是表面文章,所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没有丝毫的执行力。管理部门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如果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一定的条理,那么机构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所有工作就会乱成一锅粥。
1.4部门工作不够明确
因为质量管理这一项工作在机构的内部不够成熟,所以有些机构专业质量管理部门的力量非常薄弱,其他涉及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部门又对于自己的工作不够明确。这样就造成了部门之间互相推卸工作的责任,不利于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的作用
2.1让机构环境得到改善
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高机构产品的质量,让机构以更加完美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机构再通过质量认证之后获得认证证书,就得到了有关专业部门的肯定。在此基础之上,机构也不能放松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在工作中更加努力,通过完善质量管理工作一定能够让机构的高大形象迅速树立起来,让更多的客户相信机构。这样一来机构就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机构确立起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之后,决不能满于当前的现状,一定要持续对质量管理体系做创新和改变,让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在一系列的措施实施完以后,机构的内部环境以及在客户心目当中的地位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对于机构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让机构获得更大的成功。
2.2增强机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强烈的大背景下,机构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增强机构的竞争力。在增强机构竞争力的过程中,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在今天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机构所面对的是世界上所有同类机构的竞争,故而质量问题更加需要得到保障。机构一定要以客户的宝贵意见作为指导,使自己的产品经过改良之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机构的竞争力大大增强。机构努力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让机构在更加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之下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样机构才能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自身的一席之地,在自身产品质量有一定保证的情况下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赢得广阔的市场。近些年特别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市场所出现的激烈竞争也与我国机构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说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我国机构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3结语
不同类型与规模的机构都应当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而建立、实施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却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虽然许多机构都没有这样的认识,在取得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但是通过认证只是一个起点,而持续有效的运行才能取得长期的效果。我们依然要不断努力,结合自身特种设备检测的特殊性让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倩倩.浅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J].酒钢科技,20xx,03:409-411.
[2]彭燕.浅谈企业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10:34.
[3]李跃钢.浅谈质量管理体系如何有效的运行[J].特钢技术,20xx,04:53-54.40
质量管理论文9
摘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里,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是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既要政府部门的监管,同时还需要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施工人员来共同努力,建筑施工的质量,不仅会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可能会对企业的核心利益造成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参建人员要对建筑质量问题进行积极的防治和处理,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行业发展有着较深程度影响,会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成功性,建筑工程管理成效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但是受到众多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建筑管理模式存在着较多缺陷。作为建设项目有力的体系,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可以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可以更为良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从而为建筑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1、材料问题。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很多建筑工程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筑工程材料质量不合格,特别是像混凝土、钢筋、水泥等,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强度,材料不合格极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
1.2、施工技术问题。一些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现场的技术控制管理不合格,特别是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不充分,关键的施工工艺现场控制不到位,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以及施工作业队伍能力水平不够,编制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不正确等,都有可能出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1.3、人员问题。目前,从事建筑业的人员,农民工占较大比例。近几年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的比例在不断地增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xx年统计,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民工中,受过农业和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只有30%不到,而既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又没有参加过相关的非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就占到人员比例70%左右。然而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又偏向老龄化。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造成的质量事故也比较多。部分相关的技术人员并没有通过资质考核,由于存在需求的缺口,企业对这方面要求也不太高。由于某些原因,部分企业不对相关人员定时提供相关培训。部分从业人员的学习意识比较低,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4、质量管理问题。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不到位,未能建立健全完善、有序运作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工序、工种衔接处理方面不到位,再加上一些关键的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有的项目质量控制对策不符合实际情况,质量因素的控制分析不到位,未能完全达到预防预控效果。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控体系。为对责任是制度进行有效加强,必须对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因此企业在实际进行分工管理时要注意对组织团队进行划分,然后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对质量责任制以及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这不仅可对工程的基本程序进行保证,同时对工作管理要求进行规范。统一的责任管理制度在是企业必备的制度之一,同时必须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建立与健全,促使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实际进行施工之前就必须展开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实现对质量管理活动这个过程的分析,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规范。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对上述条件进行充分满足。
2.2、强化人员及技术管理。
①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我国建筑行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建筑活动,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建筑企业必须无条件地自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与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新闻媒介及社会舆论的监督。
②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机械、新材料、新工艺。
③加强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教育,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考核,并加强对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从而必须加强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尤其要加强企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建筑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③改善政府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政府和企业在管理上要进行密切的配合。合理减少政府职能,让企业和市场充发挥作用。
④完善信息化管理,充分把信息技术用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去。影响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完全解决工程质量问题还需要一段路程要走,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密切配合,也需要学者对工程质量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实现可操作性。此外,由于项目的一次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使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应用一直比较滞后,目前要实现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可能要有很多难关需要克服。
2.3、强化材料质量管理
1)对于采购商的选择,应该选择那些专业人士比较诚实敬业服务,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材料的鉴定水平,通过学习和培训,使他们在保证材料质量、降低材料成本。
2)在材料的使用上面,我们认为是建设合理使用材料也是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施工前,一定要提前为材料的储存和使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仓库或场地条件,以确保它具有良好的外部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同时,我们还需要使用仪器的建设,有效的管理和检查或机械设备,确保监督工作提高质量水平的手段是行政处罚。
2.4、注重施工过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在于施工阶段,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准确的确定质量控制点,对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薄弱环节、施工重点部位以及施工关键工序等进行重点的质量控制管理。一般来说,测量主要是对标准轴线桩、定位轴线、标高的控制。基础施工主要是基坑尺寸、土质、基础位置、承载力、预埋件位置等参数的控制。砌体主要是对砌体轴线、砌体材料质量、预留孔洞的控制。模板工程主要是模板位置、标高、平整度、模板强度、稳定性等的控制管理。钢筋混凝土工程重点是对混凝土标号、添加剂质量、施工振捣、钢筋骨架搭设、预制构件质量等方面的控制管理。通过明确不同施工工序、不同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关键,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针对性。此外,为了进一步的防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问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增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可靠度。
2.5、应用互联网安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尤其是各级质量监督站的工作程序化,严格了质量监督工作模式,便民利民,大大提高了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时,如果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发现严重的质量隐患,在授权范围内,可在现场借助网络立即签发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或停工指令书,并将这些信息及时联网录入电脑,且任何人无权更改。信息化社会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处理,运用网络平台,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在报监手续报办,有关质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方面,时间更短,数据更加精准,为质监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管理数据。因此,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要尽快建立质监系统平台,运用这个系统平台,质监人员可以进行高效、透明的信息化质监管理。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行业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影响下获得了非常可观进步,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数量不断增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规模也在不断提升,建筑企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型产业,对社会发展有着较深程度影响。建筑企业施工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中不仅需要不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同时还需要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与预期设想保持一致,这也是提升建筑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进一步重视研究其质量管理措施。
作者:尹红文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1]罗勇军.基于标杆管理模式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探究[J].低碳世界,20xx,09:144-145.
[2]黄莹,周福新,李清立.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xx,02:109-113.
[3]张亚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探讨[J].建材与装饰,20xx,34:62-63.
[4]谢进军.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xx.
[5]段孝克,李轶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xx,34:138-139.
质量管理论文1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5S”法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xx年1月~20xx年5月在医院手术室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手术室消毒、护士长定期巡逻、检查管理系统;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5S”法。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满意程度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33%,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管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实施“5S”管理模式后,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水平及满意程度,改善了血压水平。
关键词:5S法;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实施
手术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大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恐惧的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手术过程,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近年来,患者对手术室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1],但缺乏护理管理方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使其满意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5S”法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因其英语和日语的首字母均为“S”,因此也简称为“5S”法。研究表明,“5S”法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可以有效提升个人行为能力与转业素质,同时也能够促进科室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推动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为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可持续性发展,选取20xx年1月~20xx年5月在医院手术室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0例患者采取一般护理管理结合“5S”管理模式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20xx年1月~20xx年5月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为22~63岁,平均年龄为(35.40±3.4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为23~64岁,平均年龄为(35.60±3.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通手术室消毒。护士长定期巡逻、检查管理系统。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管理。
①所有护理人员要通过专业的礼仪教师培训,在手术之前积极沟通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的原理、步骤,保持微笑,以热情的态度、温柔的表达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始终保持适当的微笑,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怀之情,便于护士与患者间建立亲密的关系。
②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知识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通过对某种疾病进行针对性的了解,操作中要一次到位,术中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地配合好医生的操作,以保障手术的高质量、精益求精。
③安排人员定期整理、清洁手术室,清点物品,检查物品的日期及密封情况,对于过期、密封情况不好及数量不足的物品,要及时进行补充。
④为方便患者就诊,可以通过互联网、短信、电话等预约的方式,给患者提供快捷的就诊平台,并采用分段式接诊方法,一方面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另一方面满足了患者对医生多样化的需求。⑤培训护理人员相应的急救知识,以便于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等,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并能够及时将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反馈给医生。
1.3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满意度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估标准:共10个问题,每题1分,总分为10分,优秀:7~10分,良好:4~6分,差:0~3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2],轻:50~59岁,中:60~69分,重:≥70分。根据抑郁症自我评定量表评分标准(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3],轻:53~62分,中:63~72分,重:≥73分。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用(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见表1。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33%,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见表3。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前在SDS评分与SAS评分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讨论手术室是抢救危重患者及进行手术的场所,具有较高的风险程度,其对手术操作和护理质量的要求均非常严格。但在过去的手术操作中,由于不合理的管理方式,以及不恰当的护士态度等因素,影响了后续治疗的质量,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程度。如何提高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成为了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化,人们已经发现,护理模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探讨“5S”管理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5S”是一种从患者的实际出发,以患者为中心作出相应的护理操作的管理模式[4],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整理、素养、整顿、清洁、清扫,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陌生、紧张情绪,疏通患者的心理,同时微笑的态度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优化了治疗的态度,专业技能将直接影响后期的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在这项研究中,一般的护理管理模式与“5S”管理模式相结合之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一些研究表明[5,6],在患者手术后实施“5S”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护理模式的转变,使患者得到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好转,该结果与文献一致。综上所述,“5S”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改善手术室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高翠霞,张正顺.手术室推行“双5S”护理管理模式的体会[J].西部中医药,20xx,26(4):110-111.
[2]王萍.在普外科应用5S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J].西南军医,20xx,13(6):998-1000.
[3]朱华,方秀敏.“5S”管理模式在急诊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xx,17(3):86-87.
[4]李晓青,杨璞,林翠萍,等.“3H4A5S”护理模式在医院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19(1):91-92.
[5]孙凌,曹惠芳,蒋波,等.“5S”管理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9(2):79-80.
[6]徐炯,祝红梅.浅谈5S管理法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18(6):530-531.
质量管理论文11
摘 要:摘要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总结性实践教学,对培养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影响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因素。本文结合当前形势,具体分析当前高校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总结性实践教学,对培养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影响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因素。本文结合当前形势,具体分析当前高校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为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毕业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将提高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学术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自主创新意识。同时,毕业设计工作是高校对自身教学质量的重要检验。因此,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对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等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正在进行中,行业发展需求与学校教学内容存在偏差,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存在相应问题,因此,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研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一、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滥竽充数
选择科学合理的课题是毕业设计质量的保障和前提。在当前阶段,本科生的课题往往由导师给出。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各大高校内的师生比例失调,导致出现了一名导师需要带领很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而教育部门又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一人一题,导师拥有的课题资源有限,造成了毕业设计课题僧多粥少的现象[1]。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导师就对课题进行分解,将其拆成几个小课题,致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设计深度,内容不够饱满;有些导师甚至会编造课题,使毕业设计选题中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二)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
毕业设计是加强学生实践的有效环节,应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实际,但在当前阶段,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往往没有结合实际需要,致使毕业设计出现内容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有的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照搬到毕业设计中;有的是凭空想象,没有对实际进行调查,设计中的一些理论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还有一些是理论与技术不符,理论新颖,技术陈旧,无法体现出技术创新[2]。
(三)急于求成的心理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与导师都会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导师的急于求成主要体现在重视毕业设计的结果,而忽视毕业设计的过程,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有些导师不能认真对待,对学生长时间放任,不闻不问,或安排自己的研究生进行指导。个别导师过分结合自身项目,选题过偏,把学生当成廉价科研蓝领。而相比于导师,学生更容易急于求成:毕业生面临很多选择,无论是考研、出国,还是找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就导致做毕业设计的时间缩短,学生的心容易散,于是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就会敷衍了事。
二、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对导师的监督管理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首先要强化对导师的监管。由于毕业设计中需要的理论知识较多,并涉及实际研究经验,这就对导师有较高要求。这要求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进行严格筛选和培训,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导师需要具有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经过培训可以成为第二导师。同时加强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导师都能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导师要定期安排时间与学生见面指导,每周不能少于4学时;在毕业设计期间尽量不外出。同时,系里可将课题相近的导师分为一组,选取经验丰富的导师作为组长,可与组内其他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3]。
(二)结合就业需求
就业难的问题不断加重,理工科生毕业设计如果将内容与就业结合,则不仅能使设计的内容得到保证,还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因此,各大高校可以加强进行校企合作,在导师选题时,可以进入企业进行了解,选择新的技术或问题作为课题,并可聘请校外导师,采用双导师制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4]。系里可以聘请校外导师和专家做毕业设计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灵感。学生也可多进入企业进行学习,进一步熟悉理论在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导师应尽量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行业需求,可据此制定课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还能给学生求职带来积极影响。
(三)建立抽样评估机制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监管力度,一些高校在答辩结束后会组成专家组,在答辩结束后对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进行评估,抽样比例约为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这种机制可以进行推广和完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高抽样比例,同时,学校和学院可两个批次进行独立评估。专家组通过抽查,集中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并向学校提供总结报告,学校将在下一学期通报评估结果。此举可对整个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尤其是对导师)产生良性影响。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需要每一个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人员的重视及完善的管理系统。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制度,是每一个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爱华,王明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xx,02(01):167.
[2]严洁,余晓霞.依托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J].教育与职业,20xx,08(06):166.
[3]陈建刚,白海清,舒林森,任志贵.探讨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科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xx,05(36):214.
[4]梁光红,张飞萍,陈顺立,等.地方林业高校森保学科本科生毕业课题和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xx,12(01):24.
质量管理论文12
伴随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逐步在加快,同时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然而,最近几年来,土木工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质量管理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监督管理,以便它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1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土木工程的项目样式与种类比较多,而且对于其规模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第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与结构变得极为复杂,并同时对其装修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这就必须运用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推动土木工程建设的进步。第三,土木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就是土木工程的施工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装备与技术条件,当然还要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以便更好地让它处于运行状态[1]。
2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较低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将会对建筑物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假如其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严重的甚至会危害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四点:其一,钢筋成形绑扎的工法不正确;其二,砌墙体纵横墙与砌筑不同步;其三,混凝土与砌浆的配合比设计不科学;其四,钢筋漏放等等[2]。
2.2 监理机制的不健全
在部分土木工程施工企业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比如监理人员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与法制意识较为薄弱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施工进展的缓慢。而且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理应该始终贯穿于施工的全部过程,无论是施工前期的设计、立项策划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进度、材料、合同方面的管理,还是到土木工程竣工方面的管理等都需要进行科学、严格的监理。但是在其实际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的监理范围却极为狭窄,只是在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得到实施,最终造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以至于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影响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3]。除此之外,工程监理市场也没有得到较好的管理,许多施工单位是为了得到施工项目才接受监理,而且还随意压低其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木工程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其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严重阻碍了监理事业的发展。
2.3 合同管理的不科学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建筑市场体制,土木工程建筑制订的合同经常会出现不合理的条款,然后会通过使用劣质材料、减少施工人员等方法再获得经济利益,这也是极为“不公平”的条款,而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通常会被迫接受这些“不公平”的条款,造成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除此之外,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一己私利随意变更合同,这同样也会对土木工程的市场秩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4]。
3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土木工程的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地加强人才的管理以及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的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积极做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来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逐步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更好为单位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目前阶段,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发展现状,其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质量控制人员的培养,而且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不断强化其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培训,以便更好地使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到其基本要领,从而进一步保证施工的质量。
3.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为了优化提高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水平,就需要科学的引入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方法,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测评,监控和预警体系。然后依据项目管理施工架构与流程的表现形式,实施科学的规划,同时针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水平状况,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其次,应当联合建设、施工、监理机构以及承包单位、业主方,对管控体系的建设进行深入探讨[5]。对于咨询行业内的专家,可以聘请共同参与到管控体系的规划中,重点针对施工环的特征,体现管控体系方案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另外,在施工前期的交底阶段,应该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储存、施工设备的保管养护、操作等进行优化安排,从而为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对建筑施工展开多方面的交流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的目标是一致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涉及各方的经济利益,所以各方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工程参与的各方都会有损失。而且,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设计请求收到施工方疑问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的出现,就应该展开及时的沟通,进行相应的调整,杜绝盲目施工。
3.4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施工单位要培养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培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以“文明施工”作为施工的理念,加强对施工现场工现场的管理,避免施工环境出现极为混乱的局面,如果上述情况持续出现的话,其施工单位则应当依照实际情况运用相对应的对策进行及时的处理。
3.5 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监督管理
工程的施工监理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方面。工程质量管理的部门,要及时听取工程监理部门关于关键局部施工质量的报告,要落实监察义务。而且还要及时的取样抽检,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而对于施工监理的部门,则需要检查其监察工作是否有健全的监理程序,检查监察报告是否规范。另外,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最后,还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监视检查,看施工设备机械是否牢靠,是否达到完成施工且符合设计的要求;工程施工队伍的组成是否合理,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否达到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在有特殊要求的施工环节中,是否有技术过硬的人员参与掌管施工过程;加强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和施工程序检查要有细致的记录。当然还要对施工的局部效果进行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和监理人员展开联络,防止施工出现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并同时对施工中的各个施工环节展开质量管理,一旦发现质量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做好事前、事中控制。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展开全面优化,系统化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并同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各个环节当中。因为只有这样做,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才会得到提高,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春锦.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4):24-26.
[2] 王明.邓冬冬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门窗,20xx,(01):227,229.
[3] 陈立祥.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才智,20xx,(17):278.
[4] 袁益光.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J]价值工程,20xx,(21):54.
[5] 胡建存.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智能城市,20xx,(01):127-128.
质量管理论文13
摘 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产品质量体现了一个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来激烈,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的观念,树立“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售后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的质量管理理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质量问题往往不在于问题的本身,而在于以个作事情的人,在于做事者的思想和态度。解决质量问题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一个国家产品的质量好坏,侧面地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质: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样反映了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也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否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认识到产品质量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把产品的质量作为企业的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世界先进国家的质量管理范例也多次证明,质量就是竞争力。
商场如战场,这场战争的主要武器就是质量。谁的质量好,谁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可见,质量已经成为当代追求和竞争的焦点。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质量的竞争。市场实际上是我们自己设计规划出来的。
一、培养企业员工质量意识观。所谓的质量意识就是对质
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作用程度。也就是生产和经营完善产品质量以及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看法和态度。高素质的员工,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质量培训,达到人人懂得质量管理知识,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的人力资源体系保障。质量意识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是企业的一种潜力和潜能,同时也是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结晶。
二、企业质量管理要创新
顾客是企业的上帝,企业必须满足以顾客要求为宗旨。顾客想要什么?顾客想要高质量的产品,顾客想要公平、可靠和一流的服务。企业要象“顾客一样了解质量”,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体系,并将该体系贯穿于整个价值链当中。
三、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1、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认真执行规范要求,按技术规范要求实施工作、所有工序、管理工作,在规范上有成熟的经验和要求。
2、抓好程序文件变更,及时对程序文件进行会审,确定方案后,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并抓紧实施,以减少因赶工可能引起的质量问题。
3、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的班组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使各班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将技术规范的规定具体化,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更易于操作、自检,便于专检人员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细节的工作做完善、细致,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
5、生产工序的抽检应保持独立。工人之间建立“自检、互检”习惯,质检人员“专检”并作好记录存档。
四、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
1、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掌握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多维、动态的质量标准。
2、质量管理的内部支持。完备的生产设施和检验设备;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
3、深入调查学习ISO质量管理体系,能从大局着眼有用管理指标和任务。专业人员做质量管理工作,每天对各种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出现的任何质量问题都能及时反馈、分析、诊断处理,便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能及时有效得到控制。
质量管理是在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规范起来的。
企业必须力求卓越品质管控,秉承“质量管理零失误,产品质量零缺陷”的理念,打造优质品牌,避免产品质量投诉等售后服务问题,才能屹立于市场竞争的潮头,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的跨越!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论文14
一、对“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理解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引申到税收工作中,可以从6个方面理解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质量方针是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质量目标是及时足额入库;质量策划是税收计划管理,即计划任务分配、收入预测等;质量控制是日常征管、税源监控;质量保证是稽查检查、纳税评估、执法检查;质量改进是计算机系统以及征管软件的更新因此,高质量的税收收入质量管理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税务机关通过依法行政、依率征收,做到税款的应收尽收;二是实际入库税收收入与当期应征收入时间匹配、数额一致;三是税收计划任务分配切合实际,收入预测准确率较高;四是日常征管无死角、对整体税源的变化规律、变动趋势把握精准;五是纳税评估、稽查检查、执法检查真正发挥维护税法尊严、检验征管质量的作用;六是税务机关通过不断的计算机软件更新、网络平台搭建等现代化方式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多样化,不断提高税收收入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方针未落到实处。高质量的税收收入应建立在“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基础上。目前,个别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做出与税收法律、法规相悖的税款征收等方面决定,加大了基层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而基层税务机关由于体制原因,受上级税务机关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特别是在本部门经费、基本建设等方面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有时不得已对政府的 “愿望”、“大局”采取合作态度。同时,由于干部业务索质、责任意识等原因,也会出现违反税收法律的行为。这此因索都会影响税收收入质量。
2.“及时足额入库”的目标没有实现。组收工作中,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实际工作的效果与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某税务机关20xx年年均申报率达到99.1%,年均入库率达到99.7%,申报率和入库率相对较高,但0.9%和0.3%的差距也说明与“及时足额入库”的目标存在差距。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一是纳税人故意拖欠、偷逃税款,或客观上不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二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员执法不规范,日常申报催缴、处罚力度不够等。
3.“税收计划管理”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实际工作中,税收计划分配一直沿用“基数法”,由于各种因索的影响,税收计划往往与实际完成的收入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某税务局自20xx年至20xx年五年间,年度组收计划分别为15亿元、19.5亿元、19亿元、22.73亿元、28.37亿元,实际完成收入分别为17.97亿元、17.50亿元、20.99亿元、26.27亿元、32.63亿元,税收计划与实际组织收入的误差率分别为16.52%, 11.44%, 9.47%,13.48%, 13.19%,吻合度相对较差。
同样以该局为例,从某年收入预测准确率角度分析,如果收入计划部门加大考核力度,指导各基层税务所加强收入预测工作,那么准确率将明显提升,税收质量管理策划能力显著提高。
以上两个问题说明,该税务局在对整体税源的掌控情况、以及全局收入质量管理的规划能力等方面,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4.“日常征管、税源监控”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按照组收工作的要求,均建立了组收工作责任制,为年度收入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机制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日常管理不完善,个别税收管理员不按规定程序落实管理要求,工作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日常征管质量。二是组收工作责任制落实力度不足,税务所“紧盯重点税源,看住中等税源、忽视零散税源”现象较为普遍,导致零散税源脱离监管。三是涉税信息把握不准,税企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四是对重点税源数据资料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未发挥对日常征管的促进、指导作用。
5.“稽杏粉杏、纳种评估、执洪粉杏”管理右待六,苦_作为禾利收入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的“稽查检查、纳税评估、执法检查”是对日常税收收入管理“从里到外”的质量检验。执法检查侧重于从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收收入质量进行检验,稽查检查、纳税评估则注重于从纳税人角度检验税收收入管理质量。目前,工作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5.1执法检查未实现常态化。目前执法检查每季度一次,限定重点检查内容,且时间较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目前的检查管理不利于对日常征管事项的全面检查。
5.2稽查检查不彻底。受能力限制,对深层问题不能查深查透比如,由于缺乏财务处理等深层次知识,对企业在凭证、账簿、报表中的交易事项不能够与企业的行业规律、产品特点以及购销协作、加工联营和结算往来关系等内容紧密结合,导致不能发现深层次问题
5.3纳税评估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征管部门,延迟了征管部门改进工作,未实现“评估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
6.征管系统的更新应持续进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征收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方便了纳税人,也极大地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和数据质量。但随着时间推移,计算机应用与日常征管出现了新的不匹配。比如:随着数据资料的爆炸式增长,系统容量及承载能力需不断提高;个别业务仍需手工处理;财会软件的应用增加了税收管理员和稽查、评估人员的工作难度。这此问题,需要提高干部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加以解决。
三、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理念。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最终还是由税务干部实施。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风险防控”等理念深入人心,正确认识有关工作,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理念支撑。
2.夯实基础,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1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人员保障。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干部所学专业、业务水平等因索,对税务干部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按需施教”就是要根据岗位特点,强化岗位技能、知识的培训。此外,业务培训要常态化,为组收工作持续提供人才动力。
2.2梳理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程序,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税收业务流程必然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因此,要通过对税收业务流程的梳理,清除税收管理死角和盲点,全力编织无缝式管理网络。同时细化各岗位工作规程,包括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井注意岗位间衔接,保证征管机制高效运行,杜绝“缺位”现象发生。
2.3完善日常考核机制,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提供机制保障。建立涵盖日常征收、纳税评估、稽查检查等各环节的考核评议机制,井坚持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此外,考核评议结果纳入干部业绩考核,作为晋升评优的参考。通过机制的落实,确保收入质量的提升。
3.大力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提升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效果
3.1科学分类、合理界定职责。按照收入规模划分纳税人类型,成立专门机构实行重点管理,推动人员合理配置,保证管理的针对性。
3.2发挥数据管理部门作用。充分发挥数据管理部门的核心作用,深入加工内部数据,广泛搜集外部信息资料,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升质量策划能力,真实反映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实际水平。
3.3在改进税收收入管理质量上勇于探索。改进手段,提高技能,不断增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如,在稽查检查过程中,引入电子查账方式,通过数据备份、数据库恢复等技术手段获取企业真实经营信息,减少人为因索影响,从而达到改进税收收入管理质量的目的。
质量管理论文15
一、建筑工程施工当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合理、科学的管理施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工程中所体现的施工质量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施工单位的社会形象以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作业当中必须要透彻的掌握技术设备和技术条件,才可以进行施工流程。为了更加顺畅的应用,需要施工单位具备一定的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建筑施工方面是非常特殊的,按照现阶段的市场来分析,在类型和样式上已经逐渐的多元化、多角度发展。此外,施工中所包含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会进行交替作业,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拥有着高要求。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运用和发展
1.建筑施工之前的质量管理
对建筑施工之前的质量管理有所加强,能够随机的应对突发状况。一方面可以让施工工期得到保证,另一方面还能够将施工质量有所保障,主要会在三个方面完成。(1)监督管理合同文件合同文件具体就是投资方和施工建设单位,所拟定的具备法律保障的有效条款。在合同的内部妥善的拟定了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包含施工规格、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期等。有必要对每一项条款细致审核,对于触犯法律、表达不清的条款需要仔细的修改纠正。(2)法律考核工程项目我国拥有着较为完善的建筑施工立法,主要的项目建成审核、土地审批等都要体现在法律特许的领域中。所开展的法律审核,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建筑施工中所产生的法律纠纷。若漏洞产生,就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补救,侥幸心理是杜绝存在的。(3)严格监督招标过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中,所进行的招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成分,有必要在招标的进程中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因为招标进程中的遗漏,从而对招标结果有所影响。建筑企业若中标,所具备的施工水平是会和建筑工程当中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联系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利用合理、公平的招标程序,优质的选取出和标准施工企业相符的建筑企业,这样才可以合理的保障建筑的施工总体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控制需要完善
对于实际的材料分析,建筑施工在质量问题上有许多方面,都是由于建筑施工的材料上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大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想要将经费投资有所节约,将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值实现,对质量非常差的建筑材料故意使用。有时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基本上不具备质量标准,所以产生了较多的豆腐渣建筑工程。然而小部分的材料生产厂家以及采购人员具备着一定的经济来往,会实施一定职权便利条件,让一部分缺失质量保证的建筑材料顺利的在施工现场中混入,用次品充当优质品,在其中挣得差价。这一系列非常错误的方式,会对建筑的总体质量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一定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严格把控,要选择具备生产信誉以及生产质量保证的正规材料生产厂家。在生产厂家得到确保之后,才可以购买到标准的材料。因为是较为正规的厂家,所销售的建筑材料一定是具备产品合格证,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对建筑总体质量有所保证。另外,在施工场地投入建筑材料之前,有必要开展合格证的再次检查。此复验流程若发现存在未达标的建筑材料,是绝对不允许进入到施工场地的。并且,还需要强化建筑材料的管理。施工工期往往较长,采购材料会提前开展,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储存特殊的材料,以防止材料的质量受到损坏。
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强化人的管理
不论建筑施工中的监督管理机制如何健全,管理体系是如何完善,若确实开展施工人员的质量施工培训流程,都不能够实现所有的健全目标。所以,想要将施工质量提升的关键,就在于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员工开展合理的管理流程。(1)需要开展质量达标施工的相应培训在盲目的开展思想意识教育的情况下,施工的一线人员必然会缺失安全施工的能力,会在实际的建筑施工阶段产生一些疏漏,会造成施工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是主要的支撑对象。所以,一定要将施工人员的管理贯彻落实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当中。(2)要以思想的角度将宣传和教育进行到底对于施工建设单位中的施工人员而言,主要妥善的对施工质量有所认知。只有在清晰了解施工质量的不达标会对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事故灾难和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认真态度调动起来,从而能够认认真真的严格根据施工的具体标准来进行施工建设的正确实施。
三、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想要将妥善的管理贯穿在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将人们的安全施工意识有所提升,也就是将思想程度提升,这样才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谨性。任何建筑施工队伍都需要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建筑施工建设当中进行妥善的管理,力求让人民群众能够将抱怨心理消除,营造舒心的建筑工程项目。
【质量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质量管理的论文09-07
饭店质量管理的论文10-10
项目质量管理的论文03-18
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09-06
质量管理与控制论文04-09
有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08-30
质量管理的论文范文03-25
质量管理论文09-14
西药调剂质量管理的论文11-05
建筑论文-项目质量管理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