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

时间:2024-11-16 15:13:04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质量管理论文(合集18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质量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量管理论文(合集18篇)

  质量管理论文 篇1

  摘要目的:对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采取有效的过程质量监控,使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处于最佳控制状态。方法将过程控制理论应用于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中,通过建立护理过程质量控制方案,设置质量安全园地、进行标准化床旁交班、强化不良事件根源管理、采取个体与体系追踪法进行护理过程质量控制,分析整理过程质量控制问题,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管理和实施持续改进。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结局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由以前的鱼骨图、根源分析法、QI三种质量分析方法增加至六种,对QCC、追踪法、失效模式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增加,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20xx年不良事件发生率4.6%,20xx年不良事件发生率3.2%,下降1.4%,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重病合格率、急救物品管理合格率、病人满意率等五项护理质量结局指标与20xx年相比P<0.001,有统计学意义,实现压疮零发生,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结论过程质量控制有利于儿童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能实现护理质量稳步提升,确保病人安全,是一种优质的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护理结局指标

  过程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对设定的质量管理目标,通过建立质量控制方案,明确质控范围、标准、职责、具体实施方法、反馈途径、测量结果等,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判定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使各个环节和所有影响因素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1]。我院自20xx年起在全院护理单元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护理人员质控能力明显提升,质理管理工具运用种类增多,护理质量结局得以改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完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形成以护理部成员、分管片区护理专家、护士长为质控成员的三级质控体系[2-4],负责制订全院护理质量目标,总协调全院护理质控,重点质控二级质控组织检查的重点问题点、对不良事件进行追踪;由质控小组、护士长组成的二级质控,分组负责专项内容质控,由科室总质控、科室专项质控负责人组成的一组质控,负责科室内分项内容质量控制[5-7]。应明确各级质控小组人员质量控制范围、监测项目、工作职责与流程。

  1.2建立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1.2.1过程质控方案包括

  质控目的、使用范围,质控标准、质控人员职责、质控目标、具体实施六步骤,实施具体步骤中应明确(检查人、检查频率、检查对象、检查内容、记录、反馈、整改、信息交流、分析)等内容。医院设定的护理质控目标,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与医院感染、健康教育、急救物品、优质护理、伤口造口与压疮管理,均按要求设立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1.2.2过程控制方案实施

  以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质控方案为例,方案应明确由谁去检查、每周检查几次,每次检查几个病人,检查哪个类型的病人,如随机抽取一个(入院24小时、呼吸机病人、CRRT、脑监/亚低温、入院>1周、特殊药物或特殊处理病人、转入/转出病人),针对明确的检查病人,再明确这些病人具体的检查内容,如(基础护理、安全护理与并发症、管道护理、护理记录、医嘱执行、病情观察),每次有针对性检其中的1项或几项内容。记录方法,要求采取5W1h的描述方法,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因、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法,记录在专用的过程质量控制表格上,便于追踪时进行根源分析。对检查后发现问题要追踪到人,并通过现场反馈、当面反馈、电话反馈、微信反馈等方式反馈到当事人,要求当事人签字确认。并将检查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张贴于科室质量安全园地向全科通报,并在每月月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将检查问题点进行追踪并录入电脑发给质控组长,每月科室质量分析会议对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资料整理归档。

  1.3开展过程质量控制

  [8]通过开展床旁标准化交班、设立质量安全园地、开展不良事件系统追踪、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几大质量管理抓手开展过程质量控制。

  1.3.1建立标准化床旁交班

  建立床旁交接checklist,明确不同病人的交班重点,新病人侧重健康教育,融洽护患关系;危重病人侧重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用药、心理状况、检查情况,导管、皮肤状况及本班已完成和需下一班完成的工作;手术病人侧重术前准备,术后专科情况观察;出院病人侧重出院指导,意见征求等。过程质量控制时,针对上述环节内容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工作中的细节问题[9-10],及时纠正不足,帮助护士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处事预见性,确保护理安全。

  1.3.2设立质量安全园地

  各科室设立“护理质量安全园地”园地以白板形式悬挂在方便护士能随时阅读到并避免病人能看到之处,将护理质量目标、内容、过程质量控制记录表分类悬挂于质量安全园地内,各质控小组成员将检查问题点记录在此,护理人员每天下班前阅读并签字,确保自己的存在的问题自己已发现并及时进行整改,每月科室质控分析会议上,各项质控负责人进行3分钟发言,质控小组长进行5分钟发言,护士长作15分种发言,分层次总结当月质控情况,护理部片区专家每周下病房抽查科室质控会议情况,查看问题整改状况,每季度护理部组织一次全院护理质量讲评会议,分析全院护理质量,提出下季度质控重点。

  1.3.3不良事件追踪管理

  [11]通过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采取无惩罚性上报[12-13],护理部每月组织多学科(医务部、信息部、采购部、数据部、后勤保障部、质管部等)专家参与的不良事件讨论会议,将讨论结果形成护理不良事件纪要公布在护理质量通讯栏目内向全院公示,将需要改进的问题按科级层面及院级层面向临床及医院提交建议及要求,需要临床解决的问题,1周后针对问题点到临床进行追踪检查[14],查看问题解决情况,向医院提交的问题,由质管部提出讨论并从医院层面进行问题解决。

  1.4数据来源与统计学处理

  1.4.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护理专家过程质量控制检查中的检查数据及不良上报系统中数据。

  1.4.2评价指标

  对护士质控分析能力,掌握质量控制工具运用方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科室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等结局指标来进行评价。

  1.4.3统计分析

  将数据采用excel进行导出,并经逻辑检查形成最终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构成比和率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质控分析能力增强

  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以来,全院护理人员更新了质控观念,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文化,与20xx年相比,护理人员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由鱼骨图、根源分析法、QI手法三种方法增加至六种,对QCC法、追踪法、失效模式法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增多,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

  我院20xx年全年出院60543万人次,20xx年出院人次62897人次,增涨3.9%,而20xx年不良事件率4.6%,20xx年不良事件率3.2%,下降1.4%。

  2.3护理质量结局指标改善

  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与20xx年相比P<0.001,有统计学意义,实现压疮零发生,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实现了护理质量稳步提升,确保了病人安全。

  3讨论

  3.1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质量控制分析能力

  结果分析显示,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由三种扩展到六种,护理人员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对QCC法、追踪法、失效模式法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大幅度提升,且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涵盖了医院护理管理者、中层管理人员,临床一线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人人参与质量控制、讨论与分析,形成了质量控制的主人翁意识,提而且培养了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14],有利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灵活、动态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在保证结果与监督效果的同时,强调了对过程与环节的质量管理,从科室层面到医院(个体及系统)来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使质量管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临床,质量管理形成PDCA闭环。

  3.2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显示,与20xx年相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1.4%,疑似警讯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通过标准化床头交接班,明确各类病人交接的重点,对重点病人、重点环节[15]、重点时间段进行管理,各级质控人员及时发现过程问题,并将检查问题通过质量安全园地展示,确保工作中的问题能随时被当时人及他人及时发现和纠正,从环节上进行有力的监控。同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通过每月不良事件分析讨论,形成专家共识,对由护理部及医院解决的问题,通过修订工作标准、修改制度流程来进行改善,须科室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追踪来解决并改进,确保不良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监管。

  3.3过程质量控制能有效改善护理结局

  护理质量评价多重视对护士专业技能的考核,而较少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过程质量控制在内容上涵盖了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压疮管理、医院感染等内容,与开展过程质控前比较P<0.001,有统率学意义,压疮零发生,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通过有效改善护理质量[16],病人满意度得以提升,而患者满意度是结构一过程一结果模式的核心要素[17],对满意度的评价护士,护士能站在患者角度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而使患者对其各个方面均满意。

  参考文献

  [1]肖云清.环节质量控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xx,17(10):1279-1280.

  [2]苏培琴.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xx,5(19):219.

  [3]朱蕴梅.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医药产业资讯,20xx,7:93-94.

  [4]张琴,王润兰.三级质控管理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护理研究,20xx,26(6):1700-1701.

  [5]梁杏莉,马明芳,李小梅.一级质量控制在开放式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xx,13(5):461-462.

  [6]王俭,张丽,王喜华.病区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xx,18(3):350-351.

  [7]王丽,朱伟波.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xx,12(3):49-431.

  [8]杨海燕,潮欣畅,成晓蓉.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床旁焦点护理查房效果[J].全科护理,20xx,9(12):3274-3275.

  [9]卫枝,林巧红,刘英代,等.床旁查房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xx,14:175.

  [10]刘小春,王银萍,叶敏.床旁三级护理查房在护士分层培训中的运用[J].浙江医学教育,20xx,12(2):22-25.

  [11]刘金莲,张洪君,张晓静.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xx,14(11):1190-1192.

  [12]徐春,徐红燕.无惩罚原则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xx,6:523-524.

  [13]王非凡,崔莹,陈晓芳,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追踪检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xx,10:750-752.

  [14]庄晓艳,许勤,刘林,等.过程管理模式在护士危重急救在职培训中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10):742-744.

  [15]张莉,程云霞.过程控制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xx,5:183-184.

  [16]王升梅.过程控制理论在导医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xx,9(4):899-900.

  [17]刘敏杰,张兰凤,叶赟,等.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xx,48(4):371-374.

  作者:谢鑑辉 李枝国 丁川中 刘新 熊亮 熊华 朱丽辉 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护理部

  质量管理论文 篇2

  摘要:桥梁施工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因此,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分析影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为出发点,探析了在高速桥梁施工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公路建设;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桥梁施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设施,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要十分重视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而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使交通运输得到安全有效的保障,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进行了相关研究。

  1影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的因素

  1.1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众所周知,我国的大部分一线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人员的学历都相对较低,没有受过相关专业的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十分欠缺,综合素质也相对较低,进而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最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细部结构尺寸偏差、混凝土结构的永久性能差、强度也相对很低等。

  1.2忽略了隐蔽的工程

  在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工程的评估、检查以及验收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即只重视表面的质量而忽视了对一些隐蔽工程质量的评估、检验等工作,这将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出现。在此过程中,一个小问题都可能会给桥梁的安全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常见的隐蔽工程主要包括焊接的接头质量问题、箍筋弯度问题、搭接绑扎问题等。

  2在高速桥梁施工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主动预控质量管理意识

  在高速公路施工单位中有大部分单位太重视上级单位的监督管理,而自己作为施工的主体没有具体的、科学的、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机制。如: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耐久性、沉降观测、隐蔽工程的验收和检查等工作都是质量管理范畴,施工单位应该对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控制机制。

  2.2高速公路桥梁出现裂缝问题

  众所周知,将桥梁与高速公路连接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最后环节,此时需要非常精湛的连接技术和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如果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桥梁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这样不仅直接影响着交通的正常运输,还会给交通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同时,如果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不能够有效保障施工质量问题,有可能会导致桥梁出现裂缝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桥梁倒塌的现象。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导致桥梁裂缝问题的原因非常多,首先就是结构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水泥与水产生水化热的化学现象,并聚集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这些热量被束缚在当中很难被释放出来,进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上升,但在拆掉摸之后温度又急剧下降,这样会产生由于温差导致的膨胀现象。此外,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震动不够,这也容易造成桥梁裂缝。

  2.3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高速公里桥梁施工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一生产线的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其严重影响着施工的质量管理,在施工中缺乏高水平的施工技术人员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施工人员缺乏理论的知识水平,且不愿意主动按照标准的图纸进行施工,也不愿意听从现场技术人员的指挥;二是少部分施工人员由于受到艰难、苛刻的工作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了不愿吃苦、不愿受累的消极心理现象;三是还有部分施工人员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不重视施工技术的要求,对质量的提升产生不好的影响。

  3加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管理及控制

  3.1对施工工程加大监管力度

  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业主单位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技能、质量控制标准、监督方案的执行情况等进行严格的考核。此外,业主单位应该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培训,进而提高监理人员对现场安全处理意识,以严格的职业准则来规范监理人员,使监理人员将所学知识与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有效地运用在现场监理管理中,进而加大对桥梁施工的监管力度,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同时,应该对监理人员进行一定的考勤评价,从自己做起,进而带动全体工人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促进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项目的目标。

  3.2有效预防桥梁的裂缝问题

  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想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桥梁的裂缝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方面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摸温度,使之能够在合理的温差范围内,避免由于温差太大产生的膨胀现象;另一方面是对混凝土采用浇筑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并对其采用一定的维护措施。如:在高速桥梁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对完工的混凝土上铺一层薄薄的塑料膜,进而避免桥梁因温差产生的裂缝现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尽量保证振捣充分,进而提升其密度,并对桥梁的维护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3.3重视引入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才

  高速公路由于速度比较快,需要尽可能的.避免交通安全问题,但是由于高速公路桥梁的混凝土结构非常复杂,通常会涉及到很多因素,对其进行维修和养护的工程也是十分的困难,由于这些特点对高速公路桥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简而言之,对高速公路和桥梁的质量管理应该由每一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者来完成,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提升质量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为加强其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对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才的引进,并加大对有关部门培养人才的资金投入,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进而调动质量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对有关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举办定期的专业职能、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确保有关工作者在工作中以高效的、专业的态度完成质量管理工作,进而提高高速公路桥梁的实用性。

  3.4对桥梁施工工程进行及时的检查

  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监理人员每天都应该对其负责的区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工作进行记录,并及时有效地对其处理。同时,要求制定定期的安全大检查制度,让工程师、安全员等参加工作,记录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并对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发出通知单,将责任落实到人并责令限期改正,最终对其跟进复查。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涉及到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因此,也需要质量监理人员不断地学习知识,丰富经验,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处理好与施工人员的关系,进而共同配合完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总之,桥梁施工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将直接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因此,要求有关施工人员重视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并积极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春林.浅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J].江西建材,20xx,(21).

  [2]熊纯.探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监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xx,(1).

  [3]任小军,颜甬.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xx,(12).

  [4]黄秋荣,马琼丽.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对策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xx,(24).

  质量管理论文 篇3

  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问题的考验,例如,市场竞争激烈、建筑能源短缺等问题。许多学者指出要想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更健康地发展,需要下功夫大力改善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大力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水平。进入21世纪新经济时代,建筑工程管理是逐渐兴起的一种管理理论,来源于西方的发达国家,在西方企业的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应用。本文论述了在建筑工程中控制施工质量的相关措施。

  1.加强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目前常见且重要的一项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生命财产是否安全,而施工质量的管理又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人们对其加大重视程度,保障建筑工程有效进行,顺利进展。但是根据调查分析可知,我国现在的施工质量管理还不够完善,缺乏一套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影响施工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事故发生。一旦建筑工程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影响着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等安全,还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经济和建筑行业息息相关,建筑工程为国民经济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建筑工程的质量一等,那必将给百姓带来便利,给企业提升信誉,给社会带来效益,所以,质量管理在建筑过程中不容忽视。

  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2.1施工管理制度的缺失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工程施工管理制度的不规范。首先,工程施工单位内部的'质量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其次,施工企业片面的追求眼前利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造成了很多的工程事故,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再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以至于许多工程环节都存在隐患,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2.2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监管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的途径,然而就我国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来看,工程建设监管部门在编人员少,难以满足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工程监管部门往往会委托其他有资质的部门代管,而代管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代管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容易给工程质量管理留下盲点。另外,监理对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监理在现场查看时大都是走过场,不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没有意识到监理人员的职责所在,进而使得工程施工问题频繁出现。

  3.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加强质量监管力度

  不断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措施,通过对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把握好质量问题。督促施工各个环节采用恰当的工序、先进的技术、合格的材料进行施工对项目质量监管制度进行公示告知,使各个工种明确责任,执法监管更加透明,项目建设开始的时候,需要公开各个参与方情况,使各方均能了解对方情况,使资源形成共享联动,施工单位了解检查监督办法,施工方才能在方法范围内做好质量控制,提早消除事故及工程隐患。

  在拥有高水平的施工队伍和合格的施工材料这一基础上,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就是现场管理,通过有关人员严格的监督和监察来严格把控施工的进程,将施工现场做到最优质的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工程的准确无误。

  3.2认真细致做好图纸会审和施工方案优化

  进入现场前,需要做好图纸会审检查,明确预留位置与自身权利,使施工按序进行,有效开展。在对图纸进行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提出来,通过会商加以正确解决,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做好图纸变更工作,进一步调整好建筑的空间与结构,保证质量与进度。

  3.3保证高质量的施工材料

  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相关,作为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材料需要施工企业严格控制起来。不仅要认真做好材料的验收工作,还必须做好材料的保存保管工作。首先,在进行验收时要根据相关材料标准进行外观、形状和尺寸等方面的严检,对于特殊情况,如一些重要材料,需要监理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做材料取样和送检工作,以保证取样的合格。其次,针对建筑中常使用的水泥和砖以及钢筋等材料,更要做好对其的保管,因为,这些材料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尤其是水泥,作为极易变化大的材料它更需要做好定期的检验或抽检,以及严格的库房保管。对于砖块要严把检查关,保证质量合格,砖块要有相关的标记。钢筋则要分类保管,根据不同规格的钢筋通过分批取样来检验其性能,进而做出合理的选用。

  3.4政府加强监督

  一些政府部门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积极有效的干预工程的施工建设。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监察施工工程的检查和管理。政府还可以帮助企业对一些施工人员进行培养。这样不但对工程施工的监察更加有力,还能使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也能增加就业率。政府部门对施工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细致化和具体化。监管人员在监理施工建筑时,只会对工程进度的快慢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使检查工作变得十分困难。需要认真对监管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与了解。这样才能对施工工程进行全程的监察,也能更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不会出现问题。

  3.5遵守施工工序规则

  在工程施工的前中后期都要做到详细的规划,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地设计,保证施工能够顺利实施。在施工时,把握工艺流程,通过各环节的控制来掌握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检验工作。施工工序在建筑过程中不容忽视,此工作进行的好坏关系着项目的质量,在整个施工中,要重视对工序的严格把控,既要控制各种工序活动的有利条件又要把握各种与工序相关的因素,及时做好工序的检验,提高工程质量。

  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企业逐渐走向了国际市场,不再有区域性和国家性。建筑施工企业面对统一的国际市场,想要竞争下去,建筑产品和服务方面都需要符合国际市场的统一的衡量标准。要坚持“以质取胜”,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展,谋求更大发展,才能在未来之路上越走越远。

  质量管理论文 篇4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PDCA循环管理就是这样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是全球推广的一种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其特点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将PDCA循环实现质量目标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可以健全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要求1。基于不断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临床试验的项目管理,在“三级质控体系”实施的基础上,引入了PDCA循环理论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以期提升临床试验管理水平和效率。

  1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基于休哈特(WalterA.Shewhart)提出的PDS(PlanDoSee),后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Deming)改进为PDCA循环并运用于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首字母缩写,分别代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⑵。每个阶段都有其具体的内容:计划阶段应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和管理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检查对执行后的效果;结果处理阶段的重点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并依据标准执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计划提供资料。若该循环应用于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同样,每一个循环都可能会促使临床试验关键环节控制体系的持续质量改进,从而促进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

  2PDCA循环理论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1提出项目管理计划和策划目标,并预计效果(Plan)提出项目管理计划、制定质量目标是质量管理策划的首要内容,根据GCP法规的要求,预先制定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的质量目标,并预计达标效果,确保试验数据真实完整,试验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权益,保障受试者安全。

  2.1.1分阶段对项目实施管理按照我院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流程及GCP要求,将临床试验全过程进行有效地分解,可分为项目立项、审批、组织实施、监察稽查、数据采集及管理、分析报告、总结等阶段。启动前,充分讨论可能影响临床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要素,制定相应处理措施和预案,其中主要包括研究团队人员构成与资质、伦理审查、方案依从性、试验用药品的管理、不良事件记录及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理、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应急预案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等内容。

  2.1.2制定各环节质控管理计划提供项目质量活动情况及结果,确保试验过程有效运行和受控。机构办公室在项目启动时会同专业组及申办方监察员根据项目要求和特点讨论质控的实施要点,制定质控计划书、监察员监查访视计划书。机构办公室质控小组制定各相关质控检查表,如在研项目质控检查表、试验用药品管理检查表、试验文件资料管理检查表等。

  2.1.3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和临床评价方法制定与试验方案相符的质量控制体系要素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基于依据试验目的及项目的具体要求,建立符合本试验规范的临床评价方法,将试验方案操作流程进行细化,形成各项活动运行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操作规程。通过明确研究人员的职责分工、提高研究者对试验方案的依从性、规范知情同意签署、正确填写相关资料及表格、注重试验用药品的管理等内容来规范临床试验的实施。

  2.1.4规定内部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通过会议或文件方式进行沟通,如机构办公室参加科室项目启动会,启动会后机构办公室通过相关协作部门进行沟通,将项目实施通知单及与试验相符的辅助检查要求等文件发放到相关协作部门,使参与试验的协作部门了解项目要求,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2执行实施阶段(Do)本阶段是策划内容的实施阶段。研究团队人员分工协作,明确工作职责,按照GCP要求、试验方案规定的流程制定各项活动标准操作规程。

  2.2.1项目实施前的培训项目实施前对研究人员的培训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就试验方案中受试者入排标准、访视期的工作内容、试验用药品的使用、伴随和合并用药的规定、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培训使研究人员全面了解临床试验方案及特殊的试验要求,保证其按试验方案要求实施。

  2.2.2受试者知情同意过程筛选期研究者应确保知情同意过程的规范,严格遵从“完全告之、充分知情、自愿签署”的原则,对在试验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应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以保障受试者的健康和安全;如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应在规定时限内报告伦理委员会、申办者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并由主要研究者决定是否破盲(盲法试验)或中止该受试者的临床试验资格。

  2.2.3收集试验数据试验过程中,相关协作部门应支持和配合临床试验的规范实施,为临床试验的操作或检查开放绿色通道,保证试验数据的及时获取和收集。研究者按制定的访视计划表及时通知受试者在窗口期内进行随访和检查,收集临床试验观察数据规范记录于研究病历中,对偏离临床范围的试验结果予以解释和处理。严格遵照试验方案及GCP的要求使用和管理试验用药品,以确保试验用药品的安全。

  2.2.4实施监察和稽查按计划实施监察和稽查,启动机构办公室、专业组研究者及质控员、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三级质控体系”,按质控计划书的要求实施质控和监察,分别就项目实施质控检查表、试验用药品管理检查表、试验文件资料的内容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表。申办方派出有资质的监察员对试验全过程进行项目监察和稽查,切实加强与医院‘‘三级质控体系”人员的沟通和协作,对实施的监察和稽查填写监察访视报告和稽查报告。

  2.2.5文件资料的.整理和收集试验结束后,研究者应及时完成所有文件资料的整理和收集,负责对临床数据疑问进行答疑,撰写总结报告。试验用药品管理员对试验用药品进行清点,确保试验用药品数量与试验实际使用情况相符,并将剩余的试验用药品返还给申办者,并要求其提供剩余的试验用药品的销毁记录,试验用药品所涉及的操作过程均应有详细记录保存在研究者文件夹中。

  2.3检查阶段,加强质量检查,确保完成质量(Check)围绕质量控制体系要素进行检查,目的是要确定是否偏离质量目标。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是临床试验质量检查的关键。检验实验室严谨的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以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监测可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者及时规范地录入原始记录,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对显著偏离临床可接受范围的检测数据进行复核,尤其对用药前正常用药后出现异常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如为不良事件要进行记录,并进行随访至正常或基线水平。数据管理员在数据录入时再次进行核查,对有疑问的数据发出质疑表,要求研究者答疑,质疑表存档备查。机构办公室管理人员利用我院构建的“临床试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软件”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网络对发现的问题向研究者进行实时的提醒。机构办公室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临床试验进行质控,保持与监察员和研究者的沟通,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质控或有因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给研究者进行积极整改和总结,分析评价项目实施结果。监察员定期进行监察访视,全面了解研究机构的试验实施情况,监察频率应满足质量控制及试验进展的需要。监察员主要对试验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协调各中心研究进度,及时发现各中心临床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给申办者和主要研究者,以提供充足的信息保证试验的顺利实施。研究者应积极配合申办方开展的监察和稽查,对在监察和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说明并记录备案。

  2.4处理阶段,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Action)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是PDCA循环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临床试验过程中检查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避免问题的再发生。这对提高临床试验的水平、强化研究者质量意识以及规范今后的临床试验操作均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也是临床试验可持续进步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质量改进既要有预防措施也要有纠正措施,在试验进行过程中采取纠正措施极其重要,可以杜绝违反方案的问题再次发生。采用分阶段质控并严格执行试验前制定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在首例受试者入组、项目进行至1/3~1/2时予以重点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后续的规范操作。改进措施应当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及风险相适应,依据制订的改进措施及预案加以实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记录。试验进行阶段对问题采取有效地整改和改进措施,主要研究者及研究团队成员应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重点评估,召集项目小组讨论总结,将讨论结果进行记录供专业组进行学习,以促进在该专业的项目质量可控。试验完成后检查评价临床资料的可靠性及临床试验操作的完整性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

  3.结束语

  持续改进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追求的永恒主题,基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平台的实施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I期临床试验病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实验室ISO15189认可和GLP分析实验室ISO17025认证等),我院制定了大量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更新和修订了临床试验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以实现所有临床试验操作的标准化。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止问题的再发生,从根本上提高了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对PDCA循环理论试用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初步探索,加强质量保证力度,提高研究者的质量意识,确保临床试验的完成质量。

  质量管理论文 篇5

  [摘要]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教学质量观的弊端日益凸显:它过分强调工具论的价值取向,忽视了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无法形成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的自觉。基于这些问题,学校应该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员教学质量观;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树立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观。这种全面质量观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够促使学校人才培养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观

  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进行了一场以课程为核心的重大改革。这是一项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维度的系统改革,主要目的是适应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改革对每一所学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改革,更新观念,探索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是教育实践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其中,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既是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东北师大附中”)从20xx年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高中阶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此为契机,学校全体教师坚持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在实践中构建一种能够适应新课改和现代社会要求的课堂教学质量观。

  一、传统教学质量观的主要问题

  教学质量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地更新。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质量观所存在的问题正逐渐凸显出来,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的矛盾也日趋显著。传统教学质量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过分强调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忽视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

  传统教学质量观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其工具性,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升学考试为导向,对考试成绩的过分追求,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种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从根本上排斥了“人”,排斥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导致教师、学生和家长唯考试论、唯分数论,这种观点演绎下来的结果就是升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唯一途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对人性的关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我们仍然一味看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工具性取向,就会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视而不见,从而偏离新课改的轨道。

  (二)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狭隘的质量观

  传统教学质量观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却走向了极端: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太重基础技能,导致负担过重、兴趣丧失。因此,在传统教学质量观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新课改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四种能力,即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传统的只关注教授知识和教学技法的教学质量观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形势,需要我们探索科学的、注重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三)无法形成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的自觉

  按照传统的教学质量观。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鉴定、选拔上,即选拔优秀的教师、鉴定优秀学生。因此传统质量观关注的是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这一少部分群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依靠的是外部力量的驱动,而不是一种思想的自觉和行为的自觉。传统教学质量观的“选择”与“鉴定”功能不能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学质量的保障是被动的,教师群体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倾向等多种问题。

  二、“三全”教学质量观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质量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实践。因此,更新理念,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面的、多元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观势在必行。20xx年以来,东北师大附中一直践行“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探索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实践模式,其中已经得到实践检验的是建构了“三全一个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三全”是指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观、全过程监控的教学质量观;“一个发展”是指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一)“以学生为本”,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现代教学质量观首先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教育理念是让每一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多方面的发展。学校从20xx年开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多元智能评价体系;从20xx年开始实施奖学金制度,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过程中,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提出学生教育的三阶段目标,即高一实施养成教育,高二实施理想教育,高三实施成才教育;并将每一目标细化为活动,通过体验式教育、主体性教育、生命教育活动使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以此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为了强调“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我们坚持“学生是学校第一顾客”,坚持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负责是学校信誉的决定因素,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这一理念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在课程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首先,坚持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成立了学生研究院。学校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载体,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潜能作为深层次的追求。学校成立科技创新教研室,设专职教练员,建设专业的航模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等,引导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同时,学校注重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活动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设计方案、凝练成果,形成学生系统的创新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其次,承继传统与特色,坚持开设综合活动课程。综合活动课程是东北师大附中的传统与特色,学校的学军和学农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学校淬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的环境下,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每年高一新生在军营进行为期十天的军队实践活动,高二学生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20xx年,学校建立了多个社区服务基地,为学生的社会服务提供平台。学校社区服务课程主要包括: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社区环境建设活动、附中志愿者活动、爱心活动,社区服务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

  再次,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特色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东北师大附中设置了学校指导类选修课程和学生自主性选修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教程、成长导航、综合实践活动、现代人文视野、社团活动课等五门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确定为学校指导类选修课程;在自主选修类课程中,学校开设基础类、拓展类、活动类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建立学校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及管理机制,同时积极引进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出台了《东北师大附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教学及管理规定》。从20xx年9月至今,学校累计开设校本选修课226门次。

  20xx年,学校在已有的多元智能评价和奖学金评价方法基础上,采取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制订了《东北师大附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经过一年半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学校将在20xx年下学期根据新的课程发展规划,制订与选课相衔接的绩点学分制,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素质状况和个人特长,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面向全体师生,树立全员教学质量观

  全员教学质量观是指全校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来,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

  学校在宏观上树立“大教学质量观”。所谓的“大教学质量观”是指涵盖包含教学、学生教育、科研管理、招生及升学指导和行政后勤等学校全方位工作的质量管理。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不仅仅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单一的教学管理环节,而是强调学校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的精细管理。学校定期举行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的各部门质量汇报会,学期初校长和主管副校长要向全校教师提出工作目标,部署学期部门主要工作;学期中主管学生教育和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层主管要向全校汇报基于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运行成果;学期末校长及主管副校长要向全体教职员工汇报学校总体工作运行情况,以此构成一个有效果、有效益的质量管理循环链,使学校各项工作在全体成员参与下规范、高效运行。

  学校在“大教学质量观”指导下,明确规定每一个处室、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科教研室、每一个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下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明确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主要工作。学校在开学期将与全校教职员工共同探讨学校教学目标,形成全校合力,努力达成目标。

  学校在微观层面的管理中强调专业化管理,要求参与质量管理的每一成员的专业化水平,包括教师、教辅及后勤人员。学校每年七月进行教师专业化考核及岗位竞聘,每年十二月进行职员工人的专业化考核及岗位竞聘,以此强调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观;同时以评促发展,使教师、职员和工人通过目标确定和质量考核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为了实现全员质量管理,东北师大附中通过教师的分层培养、分层遴选及评价等策略,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教师和员工都能精神饱满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学校建立教师发展规划,将教师发展分为学习期、成长期、成名期三个阶段。在不同的时期依据教师的专业和个人素养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培养计划,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确立不同的激励机制,使全校不同发展特点的教师都能保持工作激情与发展动力。

  首先,学校以青年研究院为载体,为青年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学校聘请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科专家组成青年研究院的顾问委员会,通过专家讲坛、项目合作等为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教师论坛、教学百花奖等教研活动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力量;其次,学校充分发挥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等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科研专设项目研究营造学术氛围,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教学思考;最后,通过多元化的校内荣誉教师评选为不同层次的教师设计不同的发展途径。20xx年以来,学校设立“名师工程”,共分4个层次:学科首席教师、学科标兵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新秀教师。学科首席教师共评聘6届27人次,标兵教师共评聘3届94人次,骨干教师50人次,新秀教师40人次。这4个层次荣誉教师的遴选为全体教师提供了空间,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的激励模式下寻找着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充分发挥教师全员管理功能的同时,我们提倡学生参与到学校的质量管理中,让学生自身树立质量意识,真正把自身素质的提高作为学习及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每年学校实行学校、年级、班级干部竞聘制、轮换制、评议制,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使全校达到50%以上的学生做过学生干部;学校建立年级教学中心组,至少吸收两名学生代表参加;建立年级学生分会,加强年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建立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代表和各层次学生代表参加的班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讨、决策、落实班级工作;培养学生组织学校的各项大中小型活动,从中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树立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观

  质量依赖于教学全过程,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在宏观层面,为保证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开发网络化的教务管理平台,制订电子版的质量管理手册,设立专门的网络信息中心制作学校教务、课程、教师发展等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有效互动。

  学校课程处可以通过平台指导学生选课,指导教师进行学分认定,指导家长查阅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作业的完成情况、获得学分和学业评语,教师、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有效交流;学校的教学处可以通过平台对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及教师的命题、批改等情况进行分阶段监控与检查;教师发展处可以通过平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成果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教师的个性化成果及教师发展规划进行反馈与指导。

  在微观层面,学校加强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细微环节的管理与研究,并在一些层面作了有益尝试。为了保障课堂教学微环节的质量,20xx年学校在系统学习课堂观察理论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行为系统研究。在学校具有传统特色的教研活动——第26届教学百花奖活动中,我们以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载体,开展学科教研室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研讨。这是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教研活动效果的反思而开展的一种专业化的听评课形式,共有3个学科6位教师作了汇报展示课。3个学科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参与了课堂教学观察的实践与研究,共有30位教师代表观察小组作了不同视角的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省内外1021名教师分享了此次教研活动。本学期,学校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课堂行为研究定位在课堂教学有效性上,通过对国际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结合我校实际,建立一种适合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的理想框架,用来指导教师的常规教学,规范青年教师的起点教学,并逐步与学科课程标准相结合,全面推进基于标准的学科教学。现在实验已经全面推进,学校所有学科教研室均以课堂教学观察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行为研究,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工具,实现课堂教学微观层面的质量监控和研究。通过这样的基于标准的微观研究,教师的教学思路拓宽、教学环节精细、教学过程严谨、教学反思具体,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四)全面教学质量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教育教学活动历来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也来源于人类社会活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教学内容也随之不断地改变、更新,人们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深化。因此,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教学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质量观同样也是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它需要可持续的发展。

  进入课程改革,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教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成为学校的重要教学思想。因此,我们将“以发展为本”的质量观的内涵确定为: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发展,即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与时俱进;二是学生能力多元发展,即通过教学和学习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多元的开发,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具有主观幸福感,具有与这个社会相适应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校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通过全体教师的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学校设立由学科教研室承担的“读书节”,为教师提供教育理论书籍进行研读,通过全校教师思想上的“洗礼”,保持教学思想的鲜活,保持教育观念与时代的同步性。同时,学校定期组织以新课程为主题的论坛,通过专家论坛让学校教师汲取到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学校骨干教师论坛使学校教师对前沿的教学问题进行系统反思,各学科教研室也从学科特点出发聘请专家进行针对性培训和研讨。同时学校坚持“走出去”的原则,创设各种条件让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聆听专家、教研员、学科骨干和一线优秀教师的讲座或专题辅导,提高学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是融合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实践是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基于时代发展的一种创造性的操作模式,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反思、专家的引领、校本的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实现反思与引领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校本科研是东北师大附中的特色,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关注微型课题研究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进入“十一五”,学校独立承担中国教育学会规划课题两项、省级规划课题15项、市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32项,学校百分之八十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走进新课程,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实践新课程、向实践要效率的重要举措。学校在新课程中重申“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问题即课题”的观念,引导教师逐渐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反思、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凝练成校本课题。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和根基。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最主要的任务和内容,也是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只有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机制的创新,才能使学校发展走在教育实践的前列,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质量管理论文 篇6

  摘要: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自然环境、材料等影响因素的客观存在,影响着工程的建设质量,间接地加大了问题发生率,给后期工程作业计划实施带来了阻碍作用。针对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需要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关的处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可靠性,为电力生产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论文

  加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运用科学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理,有利于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方式,确保电力工程质量可靠性,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实践过程中应结合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实际概况,深入分析其中存在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进行科学处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保持其良好的质量。

  1、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特点分析

  1.1复杂性特点

  作为一项密集型工程,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及其它资源依赖程度高,其所面临的施工环境复杂,客观地加大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难度,影响着项目施工进度、施工效益及施工质量。因此,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应加强其复杂性特点分析。具体表现在:(1)加强施工环境状况分析,了解施工区域气候特点,确保项目作业计划得以安全实施;(2)结合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应不断优化其质量管理流程,落实好相应的工作;(3)加强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处理好复杂的施工问题。

  1.2规范性特点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管理人员强化规范化管理意识,注重实践过程中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在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其规范性特点分析。具体表现在:(1)项目施工全过程应进行规范化管理;(2)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应进行规范化控制;(3)施工人员急管理人员应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了解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流程,并进行科学分解,实现其规范化管理。

  1.3特殊性特点

  电力工程建设中包含着丰富的施工内容,各施工环节对于施工工艺、设备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客观地决定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重视其特殊性特点分析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1)根据不同施工计划实施要求,选择有效的施工工艺、设备等;(2)安装环节中了解不同的接口,并在行业技术规范指导下确保安装作业顺利完成;(3)了解不同施工工艺要求,确保项目作业计划实施有效性。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2.1缺乏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电力工程建设中注重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资效率,减少施工问题发生。但是,当前部分电力工程建设中由于缺乏完善的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导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下降,给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了潜在威胁。具体表现在:(1)既有的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机制较为落后,与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概况不相符,影响着项目作业计划深入推进;(2)项目施工中的'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未能及时开展,致使电力工程施工计划实施缺乏科学指导;(3)工程施工中缺乏全过程监督,导致符合电力工程建设所需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未形成。

  2.2项目质量管理意识薄弱,质量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作业计划的实施及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有效性。但是,当前某些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由于部分人员项目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实践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导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未能及时落实,间接地加大了项目施工风险。同时,由于一些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未能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更新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影响着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可靠性,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升。

  2.3质量管理中信息技术利用效率低,管理举措不全面

  结合信息化时代的整体形势,可知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并优化其管理方式,提高其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处理效率。而目前部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着信息技术利用效率低、管理举措不全面的问题,给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1)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于工程建设管理所需的信息技术掌握不充分,致使其中存在问题未能快速处理;(2)受到信息技术利用效率低的影响,使得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应用于实践过程,影响着项目质量管理效果;(3)在制定与实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举措过程中,实际的考虑不全面,影响着管理举措实际作用发挥。

  3、处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措施

  3.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可靠性

  为了给予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必要的安全保障,降低施工问题发生率,需要不断完善其质量保证体系。具体表现在:(1)优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及管理机制,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严格把控,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可靠性;(2)根据电力工程建设及行业技术规范的实际要求,结合项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落实好质量管理及监督工作,降低项目施工风险;(3)应对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科学评估,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可靠性。

  3.2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意识,创新质量管理机制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相关单位及人员应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对项目质量管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并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机制,确保与之相关的各种工作开展效果良好性。具体表现在:(1)结合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他们实际的操作行为,确保项目质量可靠性,增强项目管理效果;(2)加强电力市场改革过程分析,结合新形势下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机制中,突出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性。

  3.3提高项目质量管理中信息技术利用效率,健全管理举措

  为了满足电力工程建设的多样化需求,保持其良好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其利用效率,为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健全相关的管理举措,确保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具体表现在:(1)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相关人员应强化信息化意识,;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并根据工程施工计划要求,在计算机网络的配合作用下,实现项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构建;(2)制定符合电力工程管理的各项管理举措时,需要从施工环境状况、管理成本经济性等方面考虑,确保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举措制定与设施更具针对性。

  4、结语

  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的依赖程度很强,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电力工程建设水平,消除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未来电力工程建设中需要重视其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处理,并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完善电力工程实践应用中服务功能的同时提高现代电力企业长期发展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浙江.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xx(4):180。

  [2]尹建军.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9):230—231。

  [3]罗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xx(20):199,230。

  [4]高飞.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xx(23):150,152。

  [5]唐亮平,宋富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江西建材,20xx(24):177,181

  质量管理论文 篇7

  摘要:分析了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以为保障水利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人员

  包括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

  1.2材料

  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3个方面控制:一是严把材料采购关,必须“三证”齐全,才可进入仓库;二是严把质量关,实行材料报检制度,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共同监管;三是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的同时,根据进度和现场情况适时调整,以便保证质量,减少损失。

  1.3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要根据工期、工程量大小,安排各类机械的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对特殊设备按要求通过相关部门检测方可进场,一般设备要定期维修,保证施工安全[1]。

  1.4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搞好地方干群关系,尊重地方风俗[2]。

  1.6工程设计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工程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对于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扭转工程当事人置工程质量于不顾的态度,避免工程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现象发生。

  2.2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面。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他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优质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该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或者与相关部门会商后采取处罚措施。

  (3)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都要有自己的质检组织,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质检工程师、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按单元工程报验程序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

  (4)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

  2.3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1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2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工程复验,复验合格后由业主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关键工序要有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共同签字,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3]。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2.4发挥监理工程师作用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发布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如果让监理去代替施工技术员、质检员,不仅是力不从心,而且责任不清,其结果必然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弱化,甚至逐步放弃,从而使整个质量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2.5严禁转包工程

  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责任会不明确,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2.6处理好业主、监理、施工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负责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3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色之后,3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3方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4]。

  2.7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绝付款。要通过招标办法进行承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3参考文献

  [1] 张荣芳.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xx(11):321.

  [2] 裴成元,魏东,许骥.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方法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xx(5):33-34.

  [3] 曾庆玲.当前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3):83.

  [4] 胡舸,吴顺华.关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生活,20xx(8):180.S

  质量管理论文 篇8

  质量管理论文 篇9

  摘要:质量代表着效用和效率;质量是关于产品的信用承诺;质量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过程;质量彰显产品的个性与特色。当前导致烟行业企业质量问题的成因主要有:缺乏现代质量意识;“寻租”行为;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缺陷。因此,烟草行业员工应树立现代质量观念: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树立自己的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提高行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烟草;质量;企业发展

  一、如何正确认识质量的含义

  关于“质量”这一概念,世界著名的质量专家,美国的J.M朱兰博士指出,“20世纪是生产力世纪,21世纪是质量世纪”。21世纪的“质量”内涵,应包括以产品质量为基本元素的生产、生活、环境的优化。因此,质量将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还将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质量是工作效率和效用的外在表现。当今社会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烟草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因此,“质量”是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2.质量是企业对于社会的信用承诺。企业的市场魅力和社会

  影响力在于它的社会信誉,而这种信誉不是靠企业的自我表白,而是企业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承诺获得的。同仁堂的信誉就来自于能坚持三百年的古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消费者对卷烟产品的需求,不是直接凭感觉判断产品的优劣,而是根据品牌产品信誉,如中华、苏烟之所以能够畅销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其优良的质量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享有盛誉。

  3.质量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我国一些产品曾经备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缺乏不断创新的意识,很快便成为明日黄花。如华生电扇、海鸥照相机、凤凰牌自行车等都曾是高质量的象征,是当时市场的抢手货,可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很快失去了竞争力。可见品牌是创出来的,不是保出来的。

  4.质量也是产品个性与特色的体现。产品的竞争力在于它特有的品质和个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与其他同类产品不同的外观特征;二是有比同类产品过硬的质量,这是彰显个性与特色的关键因素。

  二、烟草经营企业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成因

  1.缺乏现代质量意识,带来低质产品。一些烟草经营企业由于缺乏现代质量意识,注重利润销量忽视质量,部分产品低质廉价,把过多精力专注于推销。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投资太少,过低的成本当然出不了好商品。殊不知,在这个追求质量的时代,如果商品的质量太差,完全靠推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如“水货、山寨”手机,永远无法替代苹果、三星等品牌。

  2.信息的不对称带来低质产品。烟草经营企业大多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但在生产要素分配上,把财力过多地用于促销宣传,而用于提高产品质量上的却太少。但现实中往往是这种情况,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产品的外观和用途上,至于产品的制作材料、结构、技术含量都不甚了解,因此只有听任营销人员宣传,达到售低质商品的目的。

  3.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缺陷造成质量观念淡薄。首先,专业素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只会凭经验开展工作,缺乏自身的创新。他们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市场以质量为支撑的品牌竞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热点。品牌产品是高质量、高信任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如海尔、长虹电器等无一不是以高品质著称,它们不仅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占有率,而且畅销不衰,誉满全球,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其次,文化素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经营人员作为商品的供应方或服务方,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懂得商品和服务质量隐含着深刻的文化理念。看不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变迁,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对商品和服务需求变化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不会研究“人”。

  三、树立现代质量观念,推动卷烟经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1.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自己的品牌。

  第一,要加强企业领导层的质量意识。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

  明指出:“企业的'高层领导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94%的质量问题不是工人造成的,而是制度,也就是管理造成的。”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持之以恒地用自己正确的质量意识及人格化的楷模导向作用影响全体职工,培养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企业内部形成“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良好风气。松下辛之助对于松下电器,盛田昭夫对于索尼都是极好例证。海尔集团的“砸冰箱事件”众口皆碑。这个事件虽然给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因此收到了对内教育职工、对外树立海尔质量信誉的双重效果,最终使海尔以“零次品”响誉国内外。

  第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首先,要强化一线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是保证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因此,对一些在操作技术上没过关的人员一定要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获得技术上岗证,凭证上岗,决不能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出现“南郭先生”。其次,企业的质量检验部门应严把质量关,充分发挥其质量监督作用,确保投入市场的产品达到“零次品”,维护企业产品的声誉。

  第三,推行ISO质量认证制度。质量认证应由国家质量监督权威机构认可的、具备条件的产品认证部门和质量体系认证部门进行,对认证合格的产品或企业授予合格标志,颁发认证合格证书,通过ISO质量认证,推动和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正常化。

  2.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

  (1)要树立系统观念。运用精良的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生产出有形产品,单靠企业的有形产品是很难提升企业品质,树立企业形象的。因此,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确定服务项目,制定服务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如现在手机、空调等产品的销售都有售后服务,包括换货(在规定期限内发现产品有大的质量问题)、退货(在规定期限内发现产品大的质量问题而又无法更换)、保修(有偿和无偿)等服务项目。要仔细地考虑每一个环节的服务是否符合人性化要求,即是否让顾客感到方便,收费合理等。

  (2)要有固定的服务地点。

  (3)要有专门的设施。

  (4)要有专业的人员。

  3.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人,既是能动的生产力,又是企业的活广告。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对提升企业品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样非常重要。优秀的员工队伍对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对外是企业形象的标志。他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的素质代表着企业的品质。因此,一是合理招聘人才。所谓“合理”,就是要针对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岗位的需要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用人战略,包括专业方向、技术开发、工资水平等问题。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诸实施。运用“人本主义”来管理企业,就是要发掘人,尊重人,科学用人;重视人,关爱人,塑造人。员工为企业劳动,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员工实现自身的价值。

  4. 在企业员工中大力倡导开展QC小组活动。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而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古人云:“如欲取之,必先予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是烟草经营企业争取的目标。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味的唯利益论,不顾市场形式无原则的扩大经济利益,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处理“取”和“予”的关系。取是目的,予是手段,也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取予过程中使企业和消费者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只有这样,烟草经营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稳,即使离开相关政策的保护,也能继续健康发展。

  质量管理论文 篇10

  摘要:通过分析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与质量标准化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述“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活动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以及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特点,提出搞好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安全;质量;保障;对策

  安全质量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所谓全面安全质量管理,是以确保安全生产为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动员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在生产、工作活动的所有环节上,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治理的管理活动。它是一个自我闭合的循环运行系统,是一个安全防范的系统工程。

  1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与质量标准化的辩证关系

  从直接目标上看,前者是确保安全,后者是质量达标。从活动的核心内容上看,前者是杜绝一切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消除一切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和事故,后者是标准,它围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达到一定标准而开展活动。从要求上看,前者虽然涉及到工程和工作质量,但对它们的要求突出在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后者则是达到规定所要求的标准。二者虽然各有侧重,但既不对立,又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质量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它为安全质量管理提供管理的目标和依据,必然会给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全面安全质量管理又是对质量的标准化的丰富和深化。二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正常的工作、生产秩序,发展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双文明建设。

  2开展“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活动,促进安全生产

  “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活动的开展,能够分类指导,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重大事项的反映。一是它对已经达到质量标准化特级的'矿井,重点抓巩固提高向特高级(95分以上)迈进,向系列化发展,向现代化矿井进军。二是对虽然上到部一级,末达特级的矿井,重新修订规划,缺什么补什么,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好升级活动。三是对规划达标的矿井,做到任务、时间、措施和负责人四落实,认真组织兑现。四是对条件差、达标差距大的矿井,从一个工作面,一条巷道,一个峒室抓起,组织单项达标。通过“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活动的开展,采用典型引路,不断瞄准新目标,提出新要求,推向新高度,创出新水平。通过“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活动的开展,能实现装备与管理的统一,促进安全科技进步,完善安全设施,发展技术手段和装备,保证了物质基础,有效的提高了矿井抗灾能力,为改善安全作业环境创造了条件。

  3三大标准保证预测与控制

  全面安全质量管理对安全生产却有着质量标准化不可替代的根本保证作用。这种保证作用,不仅要求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化,要求工程质量、工作质量符合安全标准,而且要求全体人员的各项作业活动都符合安全质量管理的规定,要求加强对矿井自然条件的预测和控制,要求对各个生产过程、生产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超前检测控制,变单纯生产型为本质安全型,变事故分析为事先分析,使预防为主成为具体化、科学化,从而进一步达到对人、机、料、能、法、环、信的控制,确保安全生产。实现上述的预测和控制,是靠三大标准实施的。以物为基础的安全技术标准,是安全质量体系中的主体。通过这一体系标准的实施,控制了劳动对象、安全条件、环境、材料、及其工具、设施、装备、监测等物的不安全状态,保证安全可靠,从而杜绝物的隐患及事故的发生。以人为基础的安全工作标准,是通过工作质量实现的。工作质量浅谈全面安全质量又取决于全企业人员,尤其是领导的素质。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安全质量的保证,而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又是工作质量的记过反映。工作质量对从事生产工人来说,集中反映在生产现场的工序质量,只有抓住了工序质量,才能变管结果为管因素。工作标准的实施,就是为提高每个职工的工作质量,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达到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形成一个从决策层、执行层到操作层人人抓安全、反三违的安全局面,达到加强领导,强化监督,超前控制,超前防范的目的。以事为基础的安全管理标准,是为了协调统一的安全管理事项,协调安全与其它各项管理工作的关系,行使其计划目标、方法措施、监督、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而制定的标准。通过实施,达到一切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指示、文件的贯彻落实,使安全工作用制度做保证,落在实处。

  4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特点

  安全质量管理具有全面性、预防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全面性是安全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第一,从管理过程来看,整个生产工作过程不能间断;第二,从管理范围来看,包括采、掘、机、运、通、地质、调度、地面生产环节、服务、环保、管理等各系统全部作业地点和工作岗位;第三,管理对象不仅包括全体人员及其作业活动,而且包括自然条件、各种工程、设施、设备、工具等情况;第四,从参加管理的人员看,要求全企业各部门所有人员都要参加安全管理,研究安全生产的规律,寻找确保安全生产的途径和办法,对所有不安全因素进行超前监测和控制,制定防止发生事故的措施,并监督实施。安全生产涉及企业方方面面,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程序化、系统性也很强,只有由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工作体系、监督体系做保证,才能掌握主动权。同时,安全质量管理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广泛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5搞好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对策

  全面安全质量管理应以全员参加管理活动为中心内容,在安全管理思想、管理体系、管理目标和管理手段四大环节上积极开展工作,以求煤炭生产的长治久安。

  (1)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是搞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安全意识是煤炭企业精神的重要支柱,只有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提高群体效能,凝聚力量,群抓群管,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教育,使全体人员认识和理解参加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参加安全管理活动,使企业上下有一种追求最佳水平的强烈意识;必须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安全管理知识普及和技术业务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纳入企业计划。

  (2)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责任制,是搞好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保证。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一切活动是围绕着一定目标开展的,企业必须制定明确、具体的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的安全目标,既要有总目标,又要有分目标;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这样才能激起职工向目标奋斗的积极性。围绕安全目标,要制定和执行切实可行的安全责任制,使安全工作事事、时时、处处有人管,人人有专责,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体现每个职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权利,充分发挥企业各部门和每个人的安全技术职能和安全管理职能。

  (3)严格检查考核,是搞好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经常对各项生产、工作活动进行检查和考核,使各项工作活动符合规程、规定要求,最终实现安全生产。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要实施PDCA工作循环方法,同时还可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如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关系图、对策表、直方图、相关图等,解决安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4)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实行科学治理,是搞好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根本。企业要花大力气研究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从根本上改变煤矿技术面貌,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制定出具体装备规划,提高监测监控手段,改善安全作业环境,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5)开展安全管理小组活动,是搞好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小组是群众性的安全管理组织,它是推行全面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安全民主管理的良好组织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关心安全生产,发挥创造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目标。领导要重视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小组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全面安全质量管理效果。

  (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和搞好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的动力。推行全面安全质量管理,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动力源泉。企业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紧密围绕安全生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生动形象的宣传,引起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关心;以尊重人、关心人的启发教育,增强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同感;以民主协商对话,消除职工安全生产的逆反情绪;以民主决策的方式,表达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意愿和要求,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

  质量管理论文 篇11

  摘要: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美观与建设,同时还会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确保园林工程建设具有更高质量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园林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提出了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现代园林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现如今,人们在追求生活物质质量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精神文明方面的追求。园林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城市居民提高休憩和娱乐的场所,从而能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使他们能够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受到了广大人士的瞩目。为了进一步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在其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以免因为人为方面的因素导致园林工程的建设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

  2现代园林施工中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如果对于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做得不到位,就很难保证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施工当中的质量管理观念落后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实现实践的指导基础和办法,而先进的园林施工管理理念是实现高质量的园林施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我国的园林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施工建设系统,技术水平也逐渐成熟起来,但是对于园林施工管理的理念研究多是借鉴其他国家的管理理念,许多施工单位没有明确的管理理念概念。部分施工单位虽然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管理理念经验,但是并没有在结合实际进行改造和完善,并不适用于我国的现代化园林施工管理,其中许多内容与我国的园林施工并不匹配。因此我国现代化的园林施工质量管理中,许多理念相对比较落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

  2.2缺乏专业性的园林施工人员

  随着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施工队伍不断增加,施工队伍的扩充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不少施工队伍只是盲目的涌入到园林建设行业当中,其本身实际不具备较为专业性的施工技术以及专业化的施工人员。许多施工队伍当中的人才“偏科”现象严重,甚至许多队伍整体施工水平低,人员技术水平低。这就导致了这些施工队伍在进行园林建设时对于园林设计师的意图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导致园林建设的质量水平较低。而园林建设当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施工人员与园林设计者之间充分沟通交流才能实现园林建设的顺利完成。园林建设当中对于设计理念的展示非常关键,许多时候一个假山或者一个盆栽的设置就会影响到园林的整体设计,施工队伍的专业化人才的缺失导致其本身施工水平较低,施工组织性较低,施工质量自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2.3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安排不合理

  由于园林施工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时由于园林建设当中设计的成分较多,许多建设环节都涉及到许多内容,因此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然而目前的'园林建设当中,许多施工队伍过度追求施工速度,从而忽视了园林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施工安全问题。盲目开始施工,施工前的准备不充分甚至是完全没有准备。这样就会导致施工当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轻则影响施工效率,导致施工进程受阻,重则出现施工安全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解决园林施工中质量管理与控制问题的有效对策

  3.1树立科学的质量管理观念

  在现代化的园林建设当中,施工技术的好坏是施工的重要基础,而科学的施工管理观念则是施工的重要指导。现有的园林施工管理观念多是借鉴国外的管理理念,对于我国的园林建设的实际情况并不适用。在借鉴过程当中应当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与我国的园林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从而研究最适合我国园林施工建设的科学化质量管理理念。同时,管理观念的建立也应当与时俱进,要不断结合时代特征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要将现代化的管理技巧与措施应用到园林施工建设的管理观念当中,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特征,不断加强管理观念对于我国园林建设的指导作用,为我国的绿色生态城市化建设做出贡献。

  3.2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从当前我国现代园林施工现状来看,其施工人员普遍存在施工专业技能较低、综合能力偏弱的现象。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不断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这样将可以使得这些人员对种植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进而確保现代园林景观的顺利打造。在日常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对施工人员植物种植技巧的训练,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对严格的施工纪律以及相应的条款,确保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所有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都可以落实到位。每一位施工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要求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对园林建设的整体规划有全面了解,这样将可以有效保障园林施工工程的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对于优化现代园林施工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3做好园林建设施工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施工

  在开展园林建设施工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对整个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情况有整体的规划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得后续的施工过程更为科学与合理。作为施工部门,需要对施工的整体思路有所了解,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普查,从而增强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施工计划的了解。对于现代园林施工的具体作业点、作业点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得施工组织和内容更为科学,在制定整个工程计划的时候更为全面与优化。另外,在开展施工活动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施工的工序安排,做到科学合理。比如,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有所分析,确保本地区进行园林植物种植之后,植物可以获得足够的肥料确保其成长。另外,在施工工序的安排上,也需要注重合理性,确保种植之后的苗木不会再次出现迁移的现象。种植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同时不可忽视对植物的定期维护与修剪。最后,还需要注重对园林内植物的栽种,尤其需要确保植物可以定期浇水,同时满足固定要求,保障了园林景观的质量,提升了园林的可观赏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城市园林工程建设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建设出合格的园林工程,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园林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所在。对于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面对。同时在保证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的降低园林工程的施工成本、提升园林工程的应用价值,使其为我国城市建设的更好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蔡鲁吉,白艳梅.园林施工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xx(21).

  [2]高建亮,王兴君.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xx(21).

  [3]陈伟.浅谈加强园林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方法[J].建材与装饰,20xx(6):66~67.

  质量管理论文 篇12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起对相应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将这一只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挥,才能获得更加完整的数据,从而对我国在不同阶段的环境质量进行对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也更为严格了,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就应该建立起一个科学性以及公正性的体系,这样才能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管。希望通过木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我国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这直接体现在空气质量直线下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上。如果人类连一}}新鲜的空气都呼吸不到,连一滴纯净的水都喝不到,那么还如何生活在这世界上?因此在一心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应该对环境质量予以重视,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能将人类长远的繁衍与生存下去。建立起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监管。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我国的现状

  从整体性上进行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己经愈发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也在从多方面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几下几点不足之处。

  2.1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虽然在整体的认识性方面,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呈现出一种发展的状态,但是在某些行政主管部门中,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横向发展上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对我国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

  2.2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我国缺少专业化的监测管理人才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通病,因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阶段中,所以难以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从事这方面的事业。并且在人员的岗位调动上过于频繁,缺少必要的培训也是常见的人资方面的通病。针对这一问题,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建立起来。

  2.3质量控制的手段不到位。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环境监测方面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过于偏重监测手段的提高而忽视了质量控制手段水平的提升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导致二者不能相互适应,这就造成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2.4缺少必要的制度与体制。管理制度以及体制的缺失是长期以来相关行政部门的一个通病,一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管部,另外一方面即使设置了相应的部门,又缺少必备的人才,使得监管陷入了两难的情况。各部门之间也同样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所以使得难以将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最终造成管理水平低下。

  3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举措

  3.1进一步落实法律的主导地位。要想加强环境监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就应该建立起相关联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对其起到一个约束性的作用,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都能在法律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解决,从而保障了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并且法律具有权威性的特点,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不仅要从基层做起,也要不断完善上层的管理,达到上下一致的效果。正确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才能保障所监测的环境质量数据具有可靠性的特点。具体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监测人员自身的素质、监测数据的标准等相关的内容,从而实现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环境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

  3.2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环境监测的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是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监测活动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要将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得以全面提升。要对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进行规范,首先要积极的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对大批的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仪器进行了引进,并且在新的环境监测领域中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严重滞后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差异较大的新旧监测方法,使得这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的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首先,要大力的研发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将监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及时地掌握住,并且予以跟进;其次,要加快制定监测设备仪器的技术审核制度和准入制度,对发达国家在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仪器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并且对生产设备仪器厂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方法进行验证或者校正,这样就能够使仪器规定使用方法和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很好的解决掉。

  3.3重视人员素质的培养。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监督员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个人在工作经验、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选择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技术的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最后,还要将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起来,综合评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最终能够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3.4加强工作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对符合环境监测特点的监督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对监测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而不能够只是局限在技术层面;其次,要将有效灵活的反馈机制建立起来,要严格的以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根据对质控制度和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能够顺利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作用,需要以监测质量管理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及目标要求为根据,将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从而很好的解决掉国家现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使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得到保障,最终能够使信息化、定量化以及法制化的环境管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质量管理论文 篇13

  质量管理论文 篇14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流程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主要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施工前结合既往经验与工程实际需求做出的详细质量策划,二是施工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过程,前者为后者提供依据,后者是前者转变为现实的保障,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1.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策划

  严密合理的施工质量策划是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包括总体策划与细节策划两个层面。

  (1)施工质量总体策划

  总体策划是工程开始后的重要事项,一般需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这一过程,而其所需完成的策划工作也涵盖了多个方面:首先,确定项目经理与总工程师,一般选择资历较深、工程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而依据具体工程的规模与技术特点、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等因素,合理配置其他工程师与辅助人员,既要避免出现超编现象,也要避免过度压缩带来了运转不灵问题;而后确定项目总体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这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需要以合同条款为依据,综合企业已有经验制定,若一个项目被分为几个工程承包给不同企业,则应考虑企业之间的进度对接与质量标准统一性问题;接下来需要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对于项目涉及的各项子任务进行科学预算,考虑人工费、管理费与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用,做好项目整体核算工作,确定目标成本;最后需要考虑物资供应问题与施工场地临时建设问题,将工程实际所需的材料种类列出,一一确定是由业主提供还是自行采购,而对于获得的物资,根据其性能不同应采取相应的检验方法,保证其质量安全,现场设施建设则应兼顾实用性与经济性,实现整齐有序建设,消除施工安全隐患,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施工质量细节策划

  在总体策划中任命的项目经理与总工程师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分析实际工程条件与设计图纸,组织各种物资采购工作与临时设施建设,集合所有项目参与人员在总体策划的基础上,对工程微观层面上进行细节策划。首先是项目子工程的划分工作,按照有关施工标准,将工程分解为多个子项目,方便后续进度设置与成本核算等工作的.进行;其次,应详细规定项目质量与进度目标的控制方法,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不仅需要明确关键过程,对于某些特殊施工环节的检验与试验计划也要做出科学分析,综合确定施工顺序,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最后,应注意技术标准、质量体系等文件的准备工作,以过往工程经验与技术标准作为参考,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对技术规范进行补充,详细阐述管理条例。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房屋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与易变性,需要管理部门把握控制阶段,明确质量控制重点,合理运用各种控制手段促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1)对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审核这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包括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等多种形式,具体如下:①开工报告,需要经过现场勘查核实后方可通过审核;

  ②施工方案,需经过综合对比考量;

  ③材料质量检验报告,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

  ④审核设计变更与修改,以及质量问题的相关处理报告;

  ⑤新工艺、材料的技术鉴定书等。

  (2)进行现场质量检查现场质量检查包括开工前、工序交接、隐蔽工程检查与停工复检和成品保护检查,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工程质量,每一个步骤都应秉承高度的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监督部门需深入现场,采用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可采用的主要方法如下:

  ①观察法,观察法主要是综合运用人的各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检查,如目测检查墙纸裱糊是否平整、清水墙面是否洁净,手感检查水刷石牢固程度、油漆光滑程度,敲击检查石料贴面是否存在底层空鼓现象等;

  ②测量法,将深入施工现场测得的第一手数据与质量标准规范及设计图纸标准进行对比,测量法常用于检查平面如墙面、地面等的平整度、垂直度,断面尺寸、轴线,阴阳角的方正等项目;

  ③试验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相对较复杂,一般针对于建筑主体结构或衔接处,例如对桩基进行静载试验以确定其承载力,对钢结构进行稳定性试验等等。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发展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原材料质量问题

  如前文所述,原材料质量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石,“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原材料不合施工规范,建筑物的质量自然难以得到标准。而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原材料品种繁多、数量差异大,且工程自身持续时间长,给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加速,相关行业也飞速壮大起来,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也渐渐浮出水面,若房建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会防不胜防,从而给房屋建筑埋下质量隐患。

  2.2质量意识仍有不足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便是工作人员,而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是房屋建筑质量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对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未能阻止相关人员进行严密的质量策划工作,质量控制自然也难以按照标准进行;而高层管理者的不重视也给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带来了消极影响,加之其自身技能不熟练,对相关质量条例不明确的因素,致使整个施工过程中操作散漫、随意性较大,质量管理被抛至身后。

  2.3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

  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欣欣向荣,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但大多数从业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并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兼具技术能力与管理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而企业又不够重视技术与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导致施工过程易出现差错,而又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埋下质量风险。

  3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可行策略

  3.1注重原材料的质量监控

  原材料的质量监控工作重要性无需多言,其具体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增强采购员责任意识,对其进行材料质量相关培训工作,提高其对材料质量的辨别能力,促使其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把好质量关;

  (2)针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厂家,房间企业应尽量选择信誉良好或具有合作关系的厂家,要求其提供产品许可证与说明书,确保材料质量,对于一些重要性材料,应采取多家供应商对比的方式,优化选择;

  (3)原材料投入使用前需经过严格的质量试验,确保其符合施工规范。

  3.2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若没有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加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质量意识的树立,使其认知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采取积极措施创设施工质量管理环境。例如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管小组,对重要工程进行跟踪检查等,通过质量意识与企业文化的交融,营造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氛围,进而促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3.3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应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增强其质量意识,促使其树立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同时,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明确技术标准,规范其施工行为,从意识与行为两个层面上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基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综合把握,以高度的责任感与质量意识为指导,认真落实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质量管理论文 篇15

  1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

  1.1方法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施工的方法是否正确,直接的影响了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正确的、科学的施工方法是确保工程能够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例如,对于铝合金门窗的安装,墙体与门窗框接缝处要按照规范要求嵌填弹性材料,最外面5mm的厚度中要注入密封胶,然而现在许多建筑工程都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做,仅仅在接缝嵌填了水泥砂浆。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一定会造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下降。

  1.2施工组织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整个的施工过程进行构思设想以及具体安排,是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建筑工程的施工非常复杂,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以及项目建设的重要文件,是施工能够高质量、低成本、高速度、少消耗来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保证措施,还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正确处理原料、机器、施工中人员、方法、设备及工艺,土建和安装协作,供应与消耗与,生产与管理等各种矛盾,合理科学地、计划有序、均衡组织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生产的.一个重要保障。

  2建筑工程中如何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2.1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的策略

  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一定要经过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认可以后,才能够在使用。及时检验原则与质量标准原则是检验质量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材料质量的标准要直接按照工程合同中的规定。通常来讲,承包商与业主所签的工程合同中已经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标准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材料员要按照工程合同中的要求采购需要的材料。假如合同中没有具体规定材料质量,那么就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目标,采用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规定对其进行处理。材料的质量标准是衡量材料质量好坏的尺度,也是检验、验收、材料质量的重要依据。及时检验材料是为防止出现停工待料,从而减少由此导致延误工期造成损失。材料员把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材料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采购回来,质量工程师要通过相关的检验方法,及时的发现材料(构配件、半成品)质量是不是可靠,有没有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马上更换、重新购买,以便确保购买的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的质量。

  2.2对人员进行控制

  任何设备和材料都需要由人员进行操控,领导层的素质,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选择建筑工程项目的承建单位的时候,对总工程师、项目经理、财务、计划、试验、质量、机械等相关的主要的管理人员的能力以及个人经历都要进行考查从而提高领导者管理水平与素质。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班组长以及操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从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此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从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以及技术水平,心理行为、生理缺陷,错误行为,违纪违章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严把用人质量关,能够做到全面的控制人员的流动。靠人才去达到施工质量的目标。

  2.3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工期内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技术方案、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措施等的控制。特别是施工方案是否正确,则直接的影响了工程项目施工的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三大目标是能够顺利的实现。通常因为施工方案的考虑不周到而导致工期拖延,影响了施工质量,增加了投资。一次,监理工程师们在制定与审核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管理、组织、技术、操作、工艺、经济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使方案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技术可行、操作方便、经济合理,从而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加快进度。在选择施工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技术可行。例如,对于液压滑模法施工,就要求模板内部混凝土自重一定要大于模板与混凝土间的摩阻力;否则,如果混凝土的自重不能够克服摩阻力,混凝土就会随着模板的上升被拉裂、拉断。因此,当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的墙壁比较薄,框架结构的柱断面比较小的时候,都不适合采去液压滑模法施工。

  2.4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工序的质量

  施工现场是工程项目建筑产品最终要形成的场所,对其进行管理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系统的核心。以“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将施工现场的管理系统过程中的每个子系统串联起来。采取深入展开文明标准化施工现场达标活动,给创建优质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条件和必要保证。这是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理念。达标和创优,虽然是两个不同概念,但却密不可分。建筑工程的施工要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在施工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各分项、分部工程都要实施全面到位的管理。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团队自身情况以及工程特点与质量通病,来确定工程质量的目标与攻关内容。再根据攻关内容和质量目标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具体的攻关措施和质量保证计划,从而明确实施方法、内容与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人员,机械、材料、方法是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不可缺少的因素,哪一项都不能够有质量隐患。质量管理的方向要因地制宜进行相关调整。工程质量是建筑单位的生命。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决定了工程的成败,因此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一定要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加强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良好的信誉,进而获得良好的效益。

  质量管理论文 篇16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1.1其重要的意义

  施工现场是专指经过相关批准的一些场地,用来从事工程施工活动,其不但包括建筑用地和施工用地,还包括临时施工用地。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是指如何高效利用设施和场地,协调各方面资源,从而达到合理科学的施工的目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劣最直接体现在施工活动能否正常进行,能否按时按量合格的完成合同任务上。施工现场是施工的中枢,涉及到各种物资的运输以及各部门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劣对施工活动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同时也是施工企业的自照,是施工单位的精神面貌以及能力的反映。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必须是科学文明执法,坚决贯彻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有法可依并执法必严。

  1.2其主要的任务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任务是指全面合格的完成合同内的任务,如产量,工期,质量等合同内的硬性指标;采用新兴的科技以提高施工进度,达到为企业盈利的目的;更新软指标,即不但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更要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规定每个人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量,减少重复劳动,使施工成本得到明显减少;完善专业的管理保证体系,如设备,计划调度等,从而达到减少投入,增大产出的效果;实行标准化管理措施,使得所有的检查和考核都有标准可供考核;加大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力度,尽量做到绿色施工,少污染或者不污染,为安全性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基础。

  2实现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具体的措施

  2.1优化其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工作的首要面对的问题,对建筑施工能否高效有利的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前期需要对施工地区具体的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如气温,雨雪等情况,了解主要施工器械的使用情况。同时需要强化工序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需要按照合同内的建造参数的要求,对参数予以实时控制,并对其进行严格监督。通过对现场技术管理工作的合格控制,使得实时的进度得到有效监督,从而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合理有效的确定施工方法以及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充分提高参与工作人员的人员分工主观能动性,提倡各种创新巨举措,从而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达到优化的目的。

  2.2优化其质量管理

  质量是建筑施工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施工企业得以立身的根本,也是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着手点。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必须严格控制,必须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建筑材料是建筑现场的物质基础,是施工质量的基础保。因此,对施工材料的选取,考察,检验和核查需要通过多人单独考察来确定供货方,从而保证施工建材的质量。同时,合理利用材料,减少浪费现象,加强运输以及相关的仓库管理工作,健全材料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施工机械的选取和管理也与现场施工质量密切相关。首先,需强化施工机械的养护以及存放管理工作,降低由于设备本身的损坏而影响的施工质量的可能性。并且确立严格的操作人员操作机械的制度,严禁非技术人员操作施工机械,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力度,从而避免由于非专业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为了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现场施工单位须做好监督工作,严格要求技术人员的操作,及时发现并制止违反规定的操作,使得规范操作深入人心;严格执行现场施工记录,做到责任到人,严禁过后补填、补签情况的发生,为以后分析相关问题提供现场资料支持。

  2.3优化其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切施工现场的重中之重,也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其和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和正常安全使用施工设备也有重要关系。施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资应不可或缺,可以通过健全安全防护设施来保障参与工作的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在维护了企业声誉与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权益的同时,也减少了安全事故成本,间接的为企业赢得了效益。在施工现场,需要避免传统的施工事故的发生,做到在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不离身,使得在建工程的在的防护变的更加严密。而且,施工现场的周围要有围栏设施,其相关设立需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在施工现场的入口处,施工企业应设立其施工的平面布局图,确立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的卫生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实行的消防管理制度。同时,施工现场要有防盗,防火,防洪措施,保证道路的平整安全,减少运输车辆出事的可能性,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电力严格控制,施工机械的防护网检查,以减少由于管理疏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施工材料以及废料的堆放和后处理应做到不撒,不多,不弃以及及时有效的处理废料,严格执行材料登记和使用制度以及废料处理制度,实现优化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目的。

  3结论

  总而言之,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情,是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的关键,促进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技术手段的完善和改进,工作人员人身权益得到保证,从而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才能符合越来越竞争激烈的市场的要求,更加合理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的控制,从而在不断地竞争改善中实现优化的目的,在不断激烈的大环境,顶住压力,抓住机遇,使得建筑施工行业得到长远健康的发展。

  质量管理论文 篇17

  摘要:工业与民用建筑是建筑业重要发展的建筑类型之一,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控制以及质量管理对整体工程建设质量以及综合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必须要对其予以充分重视。为此,本文将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与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推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的因素

  1.1资金因素

  充足的工程资金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通常情况下,大多是由投资方提供建设资金,如若资金不到位或是不充足的情况出现,则会导致施工设备与材料无法及时供应而导致施工进度延期,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1.2物资因素

  工程物资主要包括了施工设备与材料,这均是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设备是否完好,运转情况是否正常,施工材料质量是否达标,与国家标准是否相符等都会对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1.3人员因素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施工人员包括了作业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以及项目经理等。施工人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基本元素,其素质的高低,专业技能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是否能够在规定进度内完工,且关系着整体施工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标准。

  1.4施工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时均会制定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方式以及检测途径等内容。然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作业人员无法依照制定流程来进行施工,私自更改施工方案,且在设计过程中,并未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防范策略,而侧重于事后管控,如此一来不但会导致工程进度延期,而且还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2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策略

  2.1加大进度控制的管理力度

  首先,应当结合实际施工工程情况来合理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与目标。其次,应当严格依照所制定计划的内容来分配具体施工内容至具体作业小组、负责人。再者,应当将施工进度要求以及具体施工内容切实落实到具体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以逐步细化整体工程施工进度目标,以保证施工组织合理衔接。此外,合理编制施工总计划,并明确列明合同工期相关条例,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等要求,审核结果等内容。最后,还应当结合实际工程状况,构建起沟通平台,并制定好进度控制报告,并实行质量检查以及施工进度控制制度,保证整体工程能够在规定进度内完成。

  2.2重视对施工进度经济管理

  资金是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与设备以及施工管理等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必须要确保资金充足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所以做好施工进度的经济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应当各级施工计划以及具体内容来合理编制施工资金需求计划,并将施工所需一切设备以及资金都体现在计划当中。其次,应当结合作业流程来对水、电等资金编制资金控制计划,且开展合理的预算管理工作。再者,应当做好施工资金管控工作,合理优化施工资金,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3做好施工进度的合同和安全管理

  合同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工,是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重要文件资料,所以必须要做好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工作,并将在施工前期有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考虑在内。不仅如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还应当在合同中将合同签订双方的义务与法律责任明确注明,防止发生矛盾与纠纷。除此之外,安全也是工程施工一项重要因素,如若发生安全事故,无疑会对整体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不但造成严重的信誉以及经济损失,而且还对企业今后发展不利,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施工前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能否顺利达标,所以在施工前,施工设计人员应当结合项目特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施工工艺来进行施工设计工作,对于软土地基等特殊底层则需要开展专项的地基处理技术设计。此外,在施工前还应对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估,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以有效防范与处理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

  3.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流程的质量开展细致的检查,并与施工设计、图纸、合同以及有关施工规范相对比,以判断施工质量是否达标。此外,还应当全面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施工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均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如,所选用的施工工艺是否与实际工程施工相匹配,各项工序安全是否合理;施工材料各项性能指标是否与施工要求相符;施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人员是否配备齐全,是否具备相关施工资质,其是否能胜任施工作业要求等。

  3.3竣工阶段质量管理措施

  首先,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方的质检部门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并将工程检验材料及相关报告上交至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其次,由监理单位认可施工方所提供报告后,建设方组织施工方、设计方以及监理方来正式开展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并重点验收工程质量问题频发部位以及质量关键部位,从而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以及使用要求。再者,实行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制度,要求施工方在特定时间内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并开展必要的保养与维护工作,以确保整体工程质量过硬。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进度控制以及施工质量管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系到整体工程项目生产成本,而且还决定着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正确掌握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工程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管理进行管控,以不断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湘进.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几个问题[J].价值工程,20xx,30(1):92~92.

  [2]秦本平.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xx,29(25):88~88.

  [3]毕敏明.探究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完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

  质量管理论文 篇18

  摘要:文章阐述了艺术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从理念系统、标准系统、内容系统、技术系统、改进系统、外部监控系统等方面综合考虑,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立艺术学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艺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当前,各高校都在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正在逐步构建起系统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于高等艺术院校来说,实践教学是影响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最直接的环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受到了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重视,各艺术类高校都在探索建立和完善能体现自己专业特性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适用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将高等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与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相结合,从理念系统、标准系统、内容系统、技术系统、改进系统等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补充外部监控系统,确立一个艺术学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方法。

  一、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各个学科门类都有自身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而艺术学学科门类在独立之后,更是在探索建立一个独立的有自身学科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艺术教育本质就体现在实践性上,抓好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一个不同于理工科院校、综合性大学的,符合艺术教育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的实践教学管理标准和体系,以探索和研究艺术教育出作品、出人才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个科学性的、发展性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督促和保障教师和教学单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去强化学生个性的培养,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质,施展学生的特长,注重创意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表现训练。高等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传统理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同,在于其目标直指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设计制作能力、策划管理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从实践教学的标准开始,就将目标分解到相应的各个实践课程和教学环节,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学生承担与自己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活动任务中,用各种制度、措施手段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理念系统的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应是基于高校教学实际和艺术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要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艺术专业的特性,弥补当前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不足,力求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成效,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理念,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真实反映艺术教育实践教学的特性;第二,目标明确,能反映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与精神、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第三,客观性,以数据和记录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对实践教学的各关键环节进行多元的评价管理;第四,注重可操作性,在时间上、人力物力上、程序上、标准上都应具备可行性,做到全过程管理的同时又能抓住关键要点,提高管理效率;第五,把握激励性原则,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始终注意管理是服务、评价是手段的原则,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好激发教师实施教学和推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二)标准系统的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系统,需要结合高等艺术院校人才的目标定位,通过制定分类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的标准。首先,学校要结合培养艺术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明确实践教学的总体培养目标。各院(系)再结合实践教学的总体培养目标,从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出发,制定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分类目标,再细化到具体的专业实践课程上,同时包括各类实践项目的目标。在制定分类目标的时候,要明确实践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结构关系,探索双创教育、外出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创作、就业创业梯级递进的关系,明确本专业在实践教学上的层次与水平。鉴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尤其要考虑到本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如何服务于行业、企业与岗位,目标要定位在与行业企业需求对应的核心能力上。其次,在分类目标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找出影响实践教学的关键点,进而在关键点上设立相应的质量监控点,并结合学校各级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硬件、软件情况,进而对每个质量监控点制定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指标。这些指标的质量标准定义有的可以根据国家审核评估提到的标准设立,有的可以通过调研自定义设立,有的可以参照专业评估和国际认证等有关标准设立,指标体系涵盖层次应面多而广,可以包括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毕业设计(创作)标准、外出实践教学(写生、考察)标准、课内实践教学标准、实验教学标准、创新创业实践标准,以及项目制、工作室、工作营教学标准等等,能够完整反映实践教学基本状态,突出专业特色,真实的反映实践教学工作状况和教学质量,为学校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内容系统的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以及质量标准系统,设计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容系统,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由于实践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个性的、自主的多样发展,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也更加开放多样,对成果的.评价考核也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实行全面的过程管理,以此来适应新时期开放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就要遵循实践教学过程的流程,从教师准备、条件准备、实施环节、考核环节等阶段,确定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目标理念,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实践教学条件(设施设备、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关键实施环节、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教材、学生成果与综合能力等等,重点覆盖课堂教学阶段性创作、项目创作与研究实践、实习(写生、采风)、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板块,每个板块均应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文件、管理流程和评价方式,形成程序性文件、操作性文件与记录性文件,并通过教学委员会从学术方面,校、院(系)、教研室从管理方面,教学督导组织从督导方面配套相应的管理系统,负责管理、运行、维护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各项监控活动,收集反馈信息,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四、技术系统的构建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教学信息数字化、自动化管理,将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和控制点纳入可控状态。一方面,以管理平台为基础,实时更新与发布日常实践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各二级院(系)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实践教学质量年报、自评报告等,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同时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实现网络专业实践教学评估,开展质量综合评价、阶段性评价等。另外一方面,利用平台中的各种数据有效监控实践教学质量。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实时常态检测,利用平台进行数据横向、纵向、趋势分析,一是发挥管理平台数据库的日常自我诊断功能,可以有效及时的发现各实践环节中出现的或即将出现的异常,给予提醒并提供数据分析,使运行状态实现可视化与准确化;二是对有关实践教学状态数据进一步深度的整理与分析,对反馈结果实施持续改进并全程记录,为管理决策提供辅助依据,及时解决实践教学问题,逐步形成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常态化管理,促进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

  五、改进系统的构建

  建立信息准确、可操作性、闭合完整的信息反馈改进系统。首先是要在复杂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重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定期的有组织的调研,包括走访走访企业、实地考察、问卷座谈等方式,定期针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学生满意程度、毕业生就业情况、服务地方经济等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分析,用多种形式收集社会对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评价信息。其次是及时、准确地归纳和整理来自于不同渠道的反馈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发挥数据的倒逼作用,从数据中找到推进工作的路径,将发现的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到学校相关部门,让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调整、改进实践教学活动,建立起实践教学质量的预警机制,并总结和推广有效的教学经验与成果,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采集的信息经研究形成决策,再通过相关的管理部门来实施,实施后对出现的新的信息再进行采集、反馈与处理,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特征的、闭合完整的信息反馈改进系统。

  六、补充外部监控系统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开放性,需要学校主动引入实践教学外部监控主体,包括政府机构、行业与企业、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学生家长、大众传媒、毕业生代表等,积极发挥各方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内外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具体的监控方式,可以通过一方面学校主动向社会公布实践教学基本状态,同时通过在实践实习基地设立教学质量监督信箱、毕业生追踪、用人单位调研、第三方评价等渠道,广泛收集社会公众对本校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并利用实践教学信息的采集和公布,让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学校实践教学情况,主动拓宽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家长的沟通,可以形成学校外部实践教学质量监督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主动邀请地方行政机关、企事业代表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制定、实习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尤其对实践教学成果的应用开发,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制度,共同研究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切实实现对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社会化评价。

  作者:李霞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英俊.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xx,1:104-106.

  [2]陈平.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失控与监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10:144-150.

  [3]李淑珍.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242-247.

  [4]王源远.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7:14-16.

  [5]刘俊鹏.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xx,5:345-346.

【质量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质量管理的论文10-28

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08-21

项目质量管理的论文08-22

饭店质量管理的论文10-25

西药调剂质量管理的论文09-13

质量管理论文10-21

质量管理与控制论文10-26

有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10-18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10-24

质量管理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