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与管理论文

时间:2022-12-03 09:23:47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与管理论文

  脉冲澄清池是一种悬浮泥渣型的澄清池,利用脉冲配水方法,自动调节悬浮层泥渣浓度的分布,进水按一定周期充水和放水,使悬浮层泥渣交替地膨胀和收缩,增加原水颗粒与泥渣的碰撞接触机会,从而提高澄清效果。在分离区增设斜管,出水水质和产水量更可进一步提高。广州城郊某水厂就选用了法国得利满公司设计的斜管脉冲澄清池,设计生产能力单个 5万 m3/ 日 , 该池型经十多年的运行,其效果理想,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浊度一般在1NTU 以下 , 全年平均为 0.79NTU。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与管理论文

  1.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基本结构

  斜管脉冲澄清池主要是由进水总管、真空室、配水槽、穿孔配水管、斜管、真空设备、泥斗、集泥斗、排泥管、集水槽、出水渠等组成。

  2.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该反应池为污泥层式澄清池,配备斜管以强化澄清效果。此外,如果在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情况下,脉冲澄清池非常适用于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斜管脉冲澄清池分为 4 个主要部分 :真空室、污泥层区间、澄清水区间、污泥浓缩单元。

  2.1真空室

  加药混合后的源水从进水管进入真空室底部,经四条配水渠分配到 44 条穿孔配水管再均匀分配到池的底部,经稳流板稳流后向上流,经过悬浮泥渣层,再经过斜管层进入清水区,通过集水槽汇到出水渠出水。在真空室顶层通过真空设备抽真空,随着真空逐渐形成,真空室内水位不断上升,使悬浮层泥渣膨胀;当水位到达真空室的预设高水位时,浮球开关动作打开空气阀门,破坏真空室真空,导致真空室水位下降,向澄清池放水,使悬浮层泥渣收缩。而当真空室内水位下降到设置的低水位点时,同样引起浮球开关动作,自动关闭空气阀,真空泵再次使真空室形成真空,真空室内水位随之上升。如此周期性不断循环,将持续进入的原水变成按一定比例充放,按周期性持续地进行,悬浮层泥渣在进水“脉冲”作用下有规律地膨胀收缩,上下运动,增加原水颗粒与泥渣的碰撞接触机会,从而提高澄清效果,获得良好的净水效果。

  2.2污泥层区间

  上向颗粒流将凝聚集结,在池底部形成污泥层。水流穿过污泥层,防止其板结并保持其处于蓬松状态。水流必须滤过密实集结的污泥层后到达其表面的收集系统,絮凝颗粒则被凝聚在污泥层内形成矾花。污泥层的厚度受临近污泥浓缩区隔墙高度的限制。过剩污泥则通过浓缩区隔墙顶部溢流。在浓缩区内部不存在上升流速,污泥在槽内浓缩后排放。

  2.3 澄清水区间

  经过污泥层的澄清水流过安装在澄清池上部的斜管沉淀区。斜管覆盖澄清池的整个沉淀表面,包括污泥浓缩单元。该区用于捕捉没有被污泥层截留的残留固体。穿孔收集管或堰式收集水槽安装在斜管沉淀区的上方,用于收集澄清水,并将其排入澄清水收集渠。澄清水随后靠重力流入下一处理单元。

  2.4 污泥浓缩单元

  池子余下部分还包括几个大泥斗,用作污泥浓缩器。剩余污泥通过隔墙溢流进入这些泥斗,由装有自动阀的管道间断性地将浓缩污泥从泥斗内排出。浓缩池排放污泥在计时器或进水流量累积值通过PLC 控制下有规律的自动进行。该计时器设定间歇排泥的时间间隔和每次排泥的持续时间。排泥频率根据原水流量进行调整。

  3.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日常运行管理

  3.1 初次运行

  (1)在运行前先用原水在化验室做烧怀沉降试验,测定最佳投矾量。

  (2)调整进水量到设计流量,记录充水和放水时间、高低水位差以及孔口最大自由水头等。

  (3)在悬浮层未形成之前,需要适当加大投药量(通常多加 30% 至 50%),以促进悬浮层形成(一般需要 4 ~ 8h),待悬浮层形成后逐步减小到正常加矾量。

  (4)测定悬浮层 5min 沉降比,用来指导加矾和排泥。

  3.2 正常运行

  (1)每小时测定悬浮层 5min 沉降比和出水浊度( 有条件的最好安装在线浊度仪 ),确定增减矾量和控制排泥。运行时水量不应突变,增加水量以不超过 20% 为限,并提前增加矾量。

  (2)最好连续运行,如果需要间歇运行时,停池前应先将泥渣浓缩室泥渣排泄,以防止停池后泥渣结硬造成排泥困难。如停池超过 3d,最好将池体存泥放空,以免泥渣变质,影响下次运行水质。

  3.3“翻浑”处理

  由于原水水质变化,加矾不够或断矾,长时间不排泥(泥渣浓缩室积满泥),充放比例失调,排气不畅,空气窜入悬浮层把泥渣带到清水层等,都会引起脉冲澄清池“翻浑”此时应该迅速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迅速排泥、增加矾量、减少水量,以及调整充放时间等措施。

  4.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管理及应注意的问题

  该水厂脉冲澄清池的真空系统和排泥系统的控制均由 PLC 自动控制

  (1)空池运行启动时,进水量可控制为设计水量的 1/2 ~ 1/3(用较小的上升流速)及较大的混凝药剂投量(为正常量的120%~130%),原水浊度低时(小于 40NTU)可适当投加黏土,以促进泥渣的形成。待悬浮层已形成后 ( 出水浊度小于 5NTU), 这时可将水量逐步加大到设计值,然后降低投药量至正常值。

  (2)悬浮澄清池一般不宜间歇运转 , 长时间停运前必须要把泥斗内的泥渣排干净 , 长时间停运后重新启动,在开始几分钟宜高负荷运行 ( 进水量为设计水量的 150% ~ 200%),即以较大的上升流速冲动压实的泥渣层。当悬浮层达到设计高度后暂停进水,待其下沉至距离进口 0.75 ~ 0.85m 时,便以正常流量投入运行,一般在池容积水量换一次后可出清水。开始调试阶段的水,出水非常混浊,可以回收或排人下水道。

  5 . 斜管脉冲澄清池日常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正常运行时进水量不宜过小(应不小 1/2 设计流量),如果进水量过小(流速太慢)配水渠和配水管易积泥,时间长久后会出现配水渠和配水管倒塞造成配水不均匀,影响出水效果。

  (2)如果出现出水效果不佳,确认不是加药问题所至,很可能是配水渠或配水管倒塞(配水管的配水孔极易被垃圾倒塞),应停池放空检查配水渠和配水管。如果确认配水渠或配水管倒塞,应用高压水冲洗冲。

  (3)斜管脉冲澄清池出现“跑矾”现象,可能是 a:短时间流量增加过大或进水流远大于设计流量(超设计 20% 以上);b: 加药量过大 ;c :泥斗积泥过多。应逐一检查排除。

  6. 结束语

  通过广州城郊某水厂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可见优化运行后的斜管脉冲澄清池具有出色的絮凝反应能力。混凝剂与原水在特定的区域内高效混合。在进入真空室的原水管中以及介于缓冲板和澄清池底板的区域内,通过正在形成的矾花和已经形成的污泥层接触,以增强絮凝效果。在广东较少水厂采用该种池型,但经过我厂十多年的运行,认为该种池型管理维护并不复杂,故障率低,出水水质良好稳定,效果非常理想。

【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与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分析电力配网管理技术的运行和维护的论文06-20

试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斜学化05-29

基于SWOT的我国社保基金运行现状探析论文04-17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与管控措施的论文11-03

如何管理企业的论文11-28

发展管理设施农业论文05-29

酒店管理论文11-03

成本管理论文11-13

库存管理论文11-16

绩效管理论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