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探索

时间:2020-11-05 12:27:40 法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探索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新兴,犯罪手段层出不穷、造成的各种危害结果愈加严重,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道路愈加崎岖与坎坷,2015年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条专门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对原有法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修正,本人的论文将以《刑法修正案(九)》为分析范本,探索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体系性构建。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近年来,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被非法利用的事件频繁发生,不但严重打扰日常生活,甚至引发其他更加严重的犯罪,社会危害极大,我国学界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研究较晚,刑事立法上对这类犯罪的规制尚未形成完备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信息;刑法保护;法律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具有了极大的经济价值,随之出现了很多非法收集、窃取、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严重地损害公民利益,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了热点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利用刑法来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切身利益,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刑法上关于公民个人信息概念的界定

  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现阶段我国刑事立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通过对国内外著作的梳理,学术界对此有几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是指与公民有关的全部信息,诸如血型、就医记录、工作、电话号码等信息;第二种观点认为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公民不愿为他人所知的,由自己决定是否公开,向谁公开的信息;第三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是指那些能够直接或经推测可识别出信息个体,且与社会生活无关的,不被他人了解的信息。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这一定义比较恰当地限定了公民个人信息应涵盖的范围,道出了个人信息的实质特征:能够直接或推测出信息所有人,仅涉及个人,与社会生活无关。第一种观点对个人信息的边界没有适当限缩,这必然不合理的扩大刑法的打击范围;第二种观点则将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混为一谈,过度缩小了个人信息的范围,这又将部分犯罪排除在刑法之外,使公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

  二、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就是财富。在金钱的驱使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增加,极大破坏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强化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迫在眉睫。破坏公民信息安全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正当利益,轻则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受到诸如推销电话、垃圾短信的骚扰,重则为犯罪分子实施侵犯人身财产的犯罪大开方便之门,是许多恶性犯罪的上游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利用,也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刑法的根本任务就是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法益,打击犯罪,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正与此相符合;对个人信息相关法律的完善,也促进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加快了法治化的进程。

  三、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学界开始了相关问题的研究,《刑法修正案(七)》中设置了两个罪名,即“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来惩治破坏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但却将犯罪主体限定在国家机关、金融、电信等特定领域的工作人员,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掌握个人信息的行业并不限于此。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将本罪犯罪主体扩大为包含单位在内的一般主体。但仍有不足:

  (一)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

  刑法的语言要求十分严谨,但现阶段,我国刑法没有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明确概念界定,还停留在学理上的讨论和一些行政法规中的零散分布,缺乏统一的标准,有违法律的严肃性。因此,立法者应尽快依据立法意图明确界定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此外,对于那些尚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应由民事或行政法律制裁,所以,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确定,应该既以民法、行政法的相关定义为基础,又与之存在差异,保障各部门法的分工合作。

  (二)立法罪名存在缺陷

  我国刑法对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设置的罪名存在不足:首先,法条中“情节严重”的规定模糊,导致法律适用混乱;其次,对于犯罪的行为方式规定不全面,忽略了“收集”、“非法利用”等行为。最后,在罪过形式上仅规定了故意,但在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因重大过失而产生的犯罪,且同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后果。因此,应当尽快完善立法。其一,量化构罪标准;其二,将“收集”、“非法利用”等行为包含到现有罪名的行为方式之中,或者增设如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新罪;最后,将罪过形态更改为“故意或重大过失”,扩大刑法的保护范围。

  (三)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

  现阶段关于公民信息安全的立法比较零散,各部门法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链条;此外,我国至今尚未颁布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门性法律。对此,应完善民事赔偿、行政制裁措施,形成与刑事制裁相衔接的法律体系,同时,要吸收国外的立法经验,尽快出台专门性的法律,明确规定各方责任与义务和相应的协调合作机制。

  四、结语

  鉴于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形式并不乐观,立法、司法上的一系列举措已刻不容缓,加强立法建设,强化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使多种措施相辅相成,改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赵秉志.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1).

  [2]高福洪.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刍议[J].公安研究,2013(10).

  [3]刘文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研究[D].吉林大学法学院,2013.

  [4]席珺.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完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探索】相关文章: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途径08-17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11-05

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论文07-02

浅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对个人信息的界定论文07-08

浅谈国外个人信息民法保护论文07-08

网络著作权的刑法保护论文09-13

从实质刑法观看刑法解释09-26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问题10-13

试论互联网金融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