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的经验

时间:2020-11-02 16:00: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的经验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公司治理 企业绩效 

  论文摘要:本文以2007年我国中小板21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公司治理变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探求适合中小企业这一“弱势群体”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研究发现:中小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要素与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股权结构指标与绩效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性,股权结构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引言

目前对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已有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董事会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股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孙永祥和黄祖辉(1999)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托宾Q值呈倒“U"型关系;陈小悦和徐晓东(2001)发现国有股和法人股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公司治理效力更高。董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孙永祥和章程(2000)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绩效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陈晓红和尹哲(2007)发现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水平与企业的成长性没有相关关系。本文以中小型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2004年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正式启动,总体运行良好。

  证监会已经明确指出,中小板将选取一些业绩优良,具有较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本文认为,中小企业这一“弱势群体”具有相似的成长路径,其发展也面临着相似的困难和问题。中小型上市公司代表着其中具有较好成长性的部分,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发行上市。通过对这部分的研究,探求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为中小企业这一“弱势群体”的发展提供经验证据与理论借鉴,以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基于研究目的,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1)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的规模常常被视为影响董事会效率的关键因素。国内外有关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表明,具有小规模董事会的公司具有较高的运营效率,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Eisenberg,1998)。然而,另外一些经验研究却表明,具有规模相对更大的董事会的公司能取得较高的绩效(于东智等,2004)。本文认为董事会中董事人数太多,对于董事会效率与公司治理有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首先表现为董事会规模太大会出现董事会成员间沟通与协调困难;其次,可以认为规模过大的董事会容易产生搭便车的现象。所以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可以很好地行使监督职能,同时为企业提供有关经营管理、财务、公司战略等方面的咨询指导,以其专业知识来促进董事会的决策科学化。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在董事会中的力量就越大,对内部董事制约就越有效果。所以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3)董事长与经理两职状况。在两职状况对于治理效率影响上,国内外学者仍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反对两职合一者认为,两职合一经常与无效的公司治理信号相关联,两职合一会导致企业决策的'高度集中化,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决策失误的风险增大,从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与此相反,支持两职合一者认为,两职合一能够进一步降低代理成本,兼任总经理的董事长具有更多的关于企业及相关产业的知识,并且相对于外部董事而言,对公司具有更大的责任感。本文更赞同董事长与总经理相分离的观点。

  假设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

(4)股权状况。经统计发现2007年中小上市公司存在四类控股股东,其中非国有法人股东占37%;自然人股东占32% ;国有法人股东占26%;外资控股股东占50%从总体来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国有法人股东控股不到三分之一,控股股东大部分是非国有,所以认为中小板控股股东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基本趋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绩效可能存在正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