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面试的时候什么问题最有效?

发布时间:2017-03-26 编辑:weian

  我在中欧选修了杨国安先生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杨国安先生无论学术研究和实践经历都堪称翘楚。杨教授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飞利浦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兼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学术顾问,同时担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教授。杨教授在1999年至2002年期间先后担任宏(ACER)的标竿学院院长和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规划、策动和执行了宏有史以来第二次最大的转型和再造工程。

  印象蛮深的是在这门课上,杨教授对企业招聘人才的面试环节小小地幽默了一把。他说,企业面试通常在一间小小洽谈室,这个房间几乎可以说是地球上谎言密度最高的所在。因为企业面试人员面对求职者的焦虑眼神,一定会把公司前景描绘得天花乱坠。而应聘者,更是会利用这短短的时间,巧舌如簧给自己贴金,恨不能让面试官当即给出正式的OFFER。所以,这种面试其实就是谎言的终极PK。

  我们全班几乎笑翻

  仔细想,这个幽默的背后,其实,道出了企业HR常常遭遇的一个难题,即: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企业主持面试的考官,究竟要如何发问,才能最有效率地测试出来应聘者的真实面目。

  从去年以来,公司的业务蓬勃发展,各部门求贤若渴,面试成了各级主管的日常功课。依我自己的经验,在有限的时间,借助以下六个问题,基本可以了解素昧平生的求职者,包括他的人生经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求职动机、职业发展取向等。

  与面试者的交谈通常以这个问题开始:

  问题一:请谈谈你的个人经历

  重点测试求职者的思维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实,很多人可能觉得你之前已经拿到人力资源部转来的求职者的简历,所有的个人经历都已经一目了然,何必多此一问。其实不然。设置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直接引导求职者进入面试的状态,但是又不至于把面谈气氛一下子搞得紧张。

  往往求职者的过去经历分成两类情形:

  如果发现求职者的工作跳槽次数多,不妨追问:

  —为什么频繁跳槽?(尤其重点要关注求职者对最近三次离职的解释)

  —从你频繁跳槽的情况看,是不是可以推断你的职业稳定性有欠缺?(问题有一点挑战性,以此验证求职者的稳定性和反应能力)

  评判:如果求职者频繁跳槽,而且,把跳槽的原因统统归结于过去服务公司,要引起最大的警惕。这种人,往往是其本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值得怀疑。

  对于专业岗位而言,如果跳槽次数在平均半年左右一次的,基本可以断定求职者的专业素养积累不可能非常好。因为他根本没有机会积累专业经验。

  如果求职者的工作相对稳定,不妨追问:

  —我发现你过去工作一直比较稳定,那么这次的跳槽,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以此验证求职者的求职动机和职业稳定性)

  评判:最合理的一个解释是这类的求职者在现有的公司,遇到了“天花板”。为个人发展计,决定离职。

  通常第一个问题,只是一个开场。接下来,由远及近,逐渐进入正题。

  问题二:请问对我们行业&公司了解有多少

  重点测试:求职意愿强烈程度、个人资讯整合分析能力、推理思维的逻辑性、大局观。

  我认为此问之后可以听听求职者对于行业现状、走势、竞争态势、竞争对手的基本判断,有助于对求职者全面的考察。

  不妨追问:

  —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我们公司?

  —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我们的招聘信息?(间接地证实公司现有招聘渠道的有效性比较,适合反馈给人力资源部)

  评判:如果求职者对公司的了解程度非常高,未必能证明他一定胜任这个岗位,但至少说明他是一个事先准备工作充分、做事认真的人。而我面试过的一些求职者,当我发问这个问题时,我立刻知道他连公司和竞争对手都还无法区分,绝对说明面试前的准备工作非常不充分。

  产生这种情况通常有两个原因:要么是求职者在广泛求职,到处散发求职简历,精力所限无法准备充分;要么本身就是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前者是求职意愿的问题,后者是个性态度的问题,无论如何,面试考评都须作减分处理。

  问题三:请问你对应聘岗位的理解

  重点测试:对应聘岗位所涉及工作的熟悉程度、个人与该岗位的潜在匹配程度。

  我们发布的公开信息中,往往简述了该岗位的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我发现,在实际中,不同公司,虽然给予相同的岗位称谓,但有时候,工作内容却大相径庭。所以,这个问题最有助于测试求职者的过去经历对求职岗位的支持。

  评判:如果求职者所讲述的该岗位的理解与我们的设置相符,基本可以判定求职者具备从事该岗位的必要经验,入职之后对该岗位的熟悉、适应过程可以大大缩短,招聘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你可以就该岗位的核心要求发问,不妨追问:

  —你认为你已经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使得你可以胜任这个岗位?

  这个问题几乎就是做岗位适应性判定的核心问题。作为面试官,你在面试前,必须十分清楚这个岗位的关键素质要求,并根据求职者的应答逐项判断是否具有胜任岗位的潜力。

  问题四:请举例你过去工作经历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个案例

  重点测试: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个人价值观、个性特点。

  在这里,不要担心求职者被鼓励给自己贴金。其实,作为面试官,你尽可以耐心听求职者讲自己的成功故事,但是你必须根据情节把握三个重点:求职者是否重视与其工作团队的配合,是否客观评价其他成员在其中的作用,测知是否具有合作能力;求职者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件最优成就感的事情,测知求职者的个人价值取向;求职者个人在其中的角色和影响,测知是否具有领导力。

  在求职者的讲述过程中,面试官无妨随时插问求证细节,以验证以上三方面的结论。并可以追问:

  —你在这个案例中的角色是什么?

  —你认为这个成功归功于你个人的还是你们团队?

  —为什么这件事带给你最大的成就感?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反面问,比如,请举例你过去工作经历中最失败的一个案例;这类的问题显得尖锐,如果你觉得求职者自负接近狂傲,不妨发问以验证求职者的心理素质和抗击打能力。

  问题五:请问业余时间做什么

  重点测试:兴趣爱好、个性倾向、社会交往能力。

  这是我个人比较偏好的一个面试问题。说真的,在精心准备过的求职应答面前,面试官不容易挑出破绽。何况,现在满世界的还有什么面试技巧、面试秘笈等等,教唆求职者说谎面不改色、表现泰然。

  之前的那四个问题,基本已经收录在求职大全里面。求职者如果精心准备过,基本可以滴水不漏。

  如果到这时候,建议面试官以较为松弛的表情,暗示面试主题部分的暂告段落,让求职者放松警惕。然后假装八卦,就求职者的个人生活继续发问。

  坦率说,我认为这时候的问题反而可能触及真实面目。

  —业余时间通常做什么?

  就象区别人和人的,不是看他们如何赚钱,而是如何花钱。看似很轻松的问题,它背后的思考逻辑是:你在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才折射你的真实内心。

  顺便说一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任何应对都没有办法直接以对或错作判。

  在我的经验中,一旦问到这个问题,求职者中很多人就成了音乐爱好者、书迷、运动狂。大抵如此。我猜很多是为自己贴金。因为说喜欢看书比较容易得分。所以我会进一步追问,

  —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