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薪酬管理 > 薪酬管理与薪酬设计

薪酬管理与薪酬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28编辑:凌伟安

  21世纪的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在薪酬设计和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国内大部分企业的薪酬设计对内缺乏公平性,对外缺乏竞争力,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导致了企业员工忠诚度的降低和企业整体绩效的下降。员工往往由于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心生不满,并会付之行动,如泡病号,消极应付工作,故意出废品,对设备不爱护,减少自己的贡献或制造"负贡献",去向领导要求合理增加自己的薪酬,要求把参照者的薪酬拉下来,寻衅滋事,导致同事之间不和睦,上告,对企业印象变差,辞职等。之所以造成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企业的薪酬制度受到以前计划经济时薪酬制度的影响;另外领导层对任务环境的不确定性的认识,制定薪酬的领导层往往不能正确估计员工的价值,并在制定薪酬过程中掺杂了"情",因此由薪酬制度引发了许多问题。薪酬的设计与管理已不是简单地将薪酬发给员工或增加薪酬的过程,而是最困难,最复杂,充满矛盾的管理,所以需要系统、全面、科学地进行薪酬设计与管理的过程。
  
  设计与管理薪酬制度是一项最困难的人力资源管理任务。合适的薪酬制度既可以巩固向心力,减少员工不满;又能促使员工更加努力,提升企业运营绩效。如果建立了有效的薪酬制度,企事业单位就会进入期望--激励---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如果这些制度不健全或实施不到位,那么接踵而至的便是员工的心灰意冷。根据美国一个民意调查组织机构在研究过往二十年的数据后发现:在所有的工作分类中,员工们都将工资与收益视为最重要或次重要的指标。工资能极大地影响人们的员工行为(在何处工作及是否留下)和工作绩效。此外,对薪资和其他外在报酬的抱怨,可能掩盖员工和所属组织间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如监督管理的状况、职业发展的机会、员工对工作的影响力和参与等。当出现报酬上的冲突时,总经理们总会得到很多的建议以对局势进行详细"诊断";相反,他们很少相信这些问题可以由人事专家从薪资政策上加以解决。因此,如何做到让员工将"薪"比心,让员工从薪酬上得到最大的满意,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应当努力把握的课题。
  
  薪酬系统设计有6个步骤:
  
  1、制定薪酬策略。这是企业文化的部分内容,是以后诸环节的前提,对后者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包括对职工本性的认识(人性观),对职工总体价值的评价,对管理骨干及高级专业人才所起作用的估计等这类核心价值观;以及由此衍生的有关薪资分配的政策和策略,如薪资等级间差异的大小。薪资。奖励、与福利费用的分配比例等。
  
  2、职务分析与工作评价。这是薪资制度建立的依据,这一活动将产生企业的组织机构图及其中所有工作说明与规格等文件。这是上述过程中保证内在公平的关键一步,要以必要的精确性,以具体的金额来表示每一职务对本企业的相对价值,此价值反映了企业对各工作承担者的要求。
  
  3、市场薪酬调查。这一步骤其实并不应列在上一步骤之后,两者应同时进行,甚至应在考虑外在公平性而对薪资结构线进行调整之前。这项活动主要需研究两个问题:要调查什么;怎样去调查和作数据收集。调查的内容,参照同行或同地区其他企业的现有薪资来调整本企业对应工作的薪资,便保证了企业薪资制度的外在公平性。
  
  4、薪资结构设计。经过工作评价这一步骤,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总可得到表明每一工作对本企业相对价值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金额。工作的完成难度越高,对本企业的贡献也越大,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就越高,就意味着它的相对价值越大。使企业内所有工作的薪资都按同一的贡献律原则定薪,便保证了企业薪资制度的内在公平性。但找出了这样的理论上的价值后,还必须据此能转换成实际的薪资值,才能有使用价值。这便需要进行薪资结构设计。所谓薪资结构,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中各项职位的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薪资间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
  
  5、薪资分级和定薪。这一步骤是指在工作评价后,企业根据其确定的薪资结构线,将众多类型的职务薪资归并组合成若干等级,形成一个薪资等级(或称职级)系列。通过这一步骤,就可以确定企业内每一职务具体的薪资范围,保证职工个人的公平性。
  
  6、薪资制度的控制与管理。企业薪资制度一经建立,如何投入正常运作并对之实行适当的控制与管理,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