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与阻力

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与阻力

发布时间:2017-03-16编辑:唐萍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在企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哪些动力与阻力?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

  1.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偶发性因素

  企业的全部行为并不都属于规则的和可以预测的方式。纯粹的偶然性作为一种现实性因素影响着现实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我们无法排除偶然性的影响。企业的制度结构、组织资源结构、生产经营结构等的变革都会引起企业文化的变化,表现为各生产要素参与者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逐渐变化。同时,企业文化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偶然因素的主导,例如多个企业成员的记忆是企业的操作知识的贮藏所,这样储存的某一部分可能容易地被替代,如果储存它的那个成员离开企业,企业运行模式的改变就会发生。企业文化形成初期,企业家或企业的核心人物因为某些主、客观的原因离开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企业文化的断层,而这时新进人员的文化观念将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塑造,这时,就出现了企业文化的非正常发展。这样的发展是不遵循动力逻辑的,是企业文化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偶发事件引起的。

  2.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

  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利润,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挫折感一定程度上是由企业的市场赢利性决定的,一旦企业文化的功能被判断缺失,不能支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时,企业就会主动地进行企业文化发展的探求。经营方式的变化是通过适应性的学习、复制等机制不断遗传和发展的,如一个产业中的不同企业所尝试的经营方式肯定是有差异的,而这些差异必然导致赢利性好坏的差异,因此,企业文化时刻接受着市场竞争所不断施加的生存考验,只有适应环境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其它的则被淘汰。企业持久的生命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运行主要是由企业文化来支撑的。缺少了不断面临的市场竞争,企业文化也就面临着衰亡的命运,可以说竞争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第一原动力。

  3.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家“自我实现”的心理

  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与变化不仅取决于外部力量的冲击,也取决于该系统内部的发展与变化。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自身的素质、文化观念及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文化理念。作为企业文化主要发端者的企业创始人,在其视野、认识、经验和知识与境界的不断变动下,靠着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崇高的威望,不断地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完美,使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在他们手中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演化。企业家的创新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家的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和企业家的价值判断和心理满足联系在一起的。

  4.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干中学”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对称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超出人们事前计划、安排和预知能力的情况很多。文化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人为设计的,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分散的个体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互动与博弈产生了彼此认同的规则即“内部规则”—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人们相互交往的自发社会秩序。在秩序的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是依照自己的认识自我创造、自发选择,最后形成的制度结果与人们所想象的不一样,可见,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即人们相互调试、相互适应,不断地修正错误,从而使其不断地进化。企业文化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各种信息能够通过多种通路直接深入到企业内部,而不是经过企业家单一通路过滤后再对员工产生影响。员工在行为化的活动中会自发地形成一些文化元素,所以说,在日常情况下,企业文化发展就会以一种可能较低但持续的基本速度进行。企业文化的渐变是员工日积月累反复试验的结果。

  二、企业文化发展的阻力

  1.原有企业文化是否具有创新因素

  原有企业文化当中如果具有相应得创新因素,则企业文化的发展就容易发生。创新性的企业文化不仅在对企业战略决策发展中具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企业文化创新的推进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如果企业成员对创新理念有着根深蒂固的理解与认同,那么显然,在面对企业文化创新时就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接受力与执行力。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