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咨询如何告别忽悠(2)

企业文化咨询如何告别忽悠(2)

发布时间:2017-07-23编辑:lqy

  从文化定位出发,这样的大型集团企业又必须是“一主多元”的母子文化建设构架。一主,就是塑造集团的主体文化,这是强调“统一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不管在哪行哪业,企业规模多大、历史多长,企业文化建设都必须坚持对内的统一性原则,克服各自为阵的“小主体”文化束缚。与此同时,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还必须赋予下属企业相对的独立性,创建“多元”的子文化,以调动集团公司和下属企业的两个积极性,这是既尊重历史又尊重现实的实事求是的做法。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与战略的紧密相连。不与战略密切配合、不能成为战略实施的推动力,企业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多年过去了,李德怀认为当时给江铜做的定位非常准确。现在的江铜,所有的标志都是江铜品牌,而下属每个公司又有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集团管控从原来的一盘散沙转变为一股合力,战略统一、品牌统一、人力资源与管理统一,几年内企业发展很快。当年的销售额是62亿元,到2011年则达到了1200亿元。如今,江铜要走向国外,文化又有不适应的地方了,有些方面还要重新提炼。

  文化“系统性”,纲举目张

  给企业文化做个性化“定位”的同时,就应该着手进行企业文化的系统性梳理,这也很重要。

  在文化的系统性梳理方面,博采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将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基本分为了三个层次:战略层价值理念、核心层价值理念、系列层价值观。

  战略层价值理念,指的是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用的理念,如愿景、使命、宗旨、发展方针等,这样的理念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不用的,而是能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起作用的部分。

  核心层价值理念,则是指以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价值体系,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等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现在,企业在日益重视如“诚信”这样的价值观,其实,这个层面的内容缺了哪个都不行。

  而系列层价值观,这里用的是“观”,如海尔“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这个层面不叫理念,称观念,如人才观、品牌观、环境观、安全观。国有企业还有廉洁观,现在国有大企业党委都要求有廉政文化。这叫系列层,系列层的价值观还可以继续延伸到企业管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从博采的研究看,企业文化并不局限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三大识别系统模块。在这三大识别系统的基础上,他们开发了品牌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共九大识别系统。

  而这些工作的重心,就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内容进行内在地结合,包括企业文化与战略的结合、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的结合,企业文化与品牌营销的结合,他们把这称之为企业文化与“金三角”的结合:文化——战略、品牌、人力资源。

  文化形成系统,就能产生纲举目张的作用。

  如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配合,博采提出了C-H模型,C就是企业文化,H就是人力资源。

  大家一般都了解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源泉。但是,什么是人力资源的源泉呢?这背后的源泉必定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系。

  就说“识人”,不同的人才观会形成不一样的“识人”标准。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人才观,也就会体现在它所建立的人力资源价值体系中,如它的人才测评体系是否科学、企业的岗位分析手段是否恰当,等等。

  再如“送人”,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就通过企业文化这个纽带,如举办年会时把已离开的员工再邀请回来,创造大家庭的口碑传播做品牌,来维系一种良好的企业社会资源关系。

  文化咨询,落地能力要强

  博采还曾做过济南钢铁的文化咨询。济钢是山东省大型国有企业,原来主要承担中厚板钢材的生产任务,生产的钢板80%是造船、造坦克用。可它们工程师说:就算出口,我们也不是卖产品,是卖资源。因为国外买走了产品,不是造船用,而是回炉,再提炼后才能造船,拿到市场上,价格就要翻倍了。

  于是,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花了700万元买了德国产的二手设备。大家非常高兴,因为如果买全新产品,7000万元都拿不来。可回来一开机,轧钢却使不上劲儿,原来设备上有裂缝,卖家是在裂缝处抹了腻子,然后喷漆,根本看不出来。

  博采与济钢对接后,双方开始了多年的交往。最初的一段时间,为找到文化定位,博采反复地考察企业,磨合了很久。终于在企业的产品资料里发现了“精料”、“精投”、“精炼”这样的要求,钢水出来才能保证钢材的质量。李德怀茅塞顿开,济钢要的是“精品”文化。这个文化定位一提出,企业上上下下都能接受,开始了全员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就为了这个精品战略,博采还提议济钢应该进行真正的技术改造。

  当时国家控制很严,企业不允许随意增加产量,不允许重复引进国外设备。而济钢每年的生产任务是300万吨,怎么推进精品战略?博采与济钢共同探讨,又做了两次市场调研,提出:打开省内市场。省内有包括海尔在内的八家家电企业,还有汽车企业,需要的钢材量大,且是薄板,基本都来自进口。济钢如果进口两条薄板生产线,一个热轧,一个冷轧,不要说产品出口,也不要说卖到全国,仅山东省内就能走俏。

  当济钢把这个方案报省国资委后,没想到,立刻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很快就批了下来。因为既没有增加产量,也没有重复购进设备,还为省内企业提供了精品薄板钢材。上了生产线后的确见效很快,仅在山东省内每年就销售100万吨薄板产品,海外的客户对产品质量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企业销售额不断上翻。济钢总经理李长顺非常感慨:精品文化,精品战略,非常适合企业的情况。

  这样的案例在博采咨询中还有不少,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从文化理念的提炼到执行落地,咨询公司要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

  一个好产品管3年,一个好领导管5年,一个好机制管10年,而一个好的文化管100年。21世纪,企业文化依然是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根本保证。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