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 文化决定思想领导力

文化决定思想领导力

发布时间:2017-03-09编辑:weian

  前言: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渐积累并形成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度和外在形象,是为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并遵守执行的。因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从“个体领导力”转向对“组织领导力”的培育,就应该从培育和提升企业文化力角度着手,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组织领导力”的培育和提升。

  有着“领导力教母”之美誉的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在传统领导力方面,之前的文章、讲座、书籍很多,在此恕不赘述,但领导者的创新思想方面谈得不多,但这个领导创新思想还十分重要,无论是单个个体还是一个组织甚至是国家民族,莫不如此。尤其是从国家的角度思考,思想领导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微博上热转着这样一个小段子:

  一村产石,村民打石卖给修公路的,多年苦力,薪资微薄。一人见石头形状怪异,便卖进城做景观,遂成全村首富。后来禁止采石,村民开始改种香梨。一人见梨树已多,于是改种柳树,编柳条筐装梨,结果也迅速发家。四年后,火车过村,一人在铁轨旁建起一堵墙,众人不解。不久,墙上刷起了知名品牌的广告,筑墙人收获了不菲的广告收入。小段子告诉我们:大环境差别不大,但商机却是无处不在,能否抓住要有新思维。2012年,龙年,对于广大中小企业领导者说,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实现稳健的生存与发展,最需要的,还是创新思想。

  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见炉子上烧水的壶盖被水汽顶起而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苹果与万有引力、水壶盖与蒸汽机,在一般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牛顿和瓦特却能够从这些不同的事物中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就是创新思想。

  笔者了解到,美国商学院很重视这么一门课——创新(Innovation),但在国内动辄四五十万的EMBA班中,都寻不见这门课的踪影,这些学校在招生中都会暗示自己有多少政府高官在读,都会明确把“领导者人脉”当成吸引领导者入伙的卖点。其实,每一说到创新的话题,不能说没有领导者认可,但很可能更多的商界人士不以为然。

  专家表示,在中国经商,创新对于有的人是需要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是多余的。我们的现实是,垄断榨取暴利,投机获得暴利,而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找到一个好的平台,各种资源就会尽归于你,你的企业很平庸,但利润可能最丰厚。所谓创新,就纯属局外人的美好想象。

  创新思想不仅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源泉,也是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的源泉。企业的创新思想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思想的人才,同时也需要有助于激发创新思想的组织氛围,因此,企业的创新思想能力取决于个体和组织两大因素的影响。只有克服个体和组织中创新思想的障碍,才能为培养和激发企业的创新思想能力营造有利的条件和氛围。

  创新需要极大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和长期的坚持,创新需要长远眼光,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创新还需要巨大的投入,容不得浅尝辄止、好大喜功。在当今的中国,有多少人愿意甘为人梯、为创新者提供长期的支援和支持?有几人愿意为了创新的完美、让创新的成果在他人的任内呈现?民营企业普遍资金短缺,在周转资金困难、生产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又有几家有实力投入巨资花在产品研发或技术攻关上面?

  两年前,谁会相信诺基亚会将手机品牌霸主的宝座拱手让给iPhone?五年前,谁会相信比尔·盖茨微软的软件收入会输给乔布斯的苹果?不仅如此,日前(8月11日),苹果公司的市值(当日收盘价高达3372亿美元)还一度超过了埃克森美孚,成为世界第一、全球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并且超过包括伊朗、泰国、丹麦和希腊等165个国家年度GDP的总和。

  不可否认的是,诺基亚和微软几年前也还曾是以创新引领世界的品牌巨子,但他们的创新并没有进行持续的保鲜,较之于苹果却相对的停留于静态化了:当苹果已将移动互联网置于手掌(手机)之间时,诺基亚还沉迷于自己的手机品质如何抗摔、过硬;当乔布斯吸引全球的软件工程师及其爱好者,在苹果的平台上开发软件卖钱时,比尔·盖茨还在坚守激发微软的软件开发团队的积极性。所以说,创新必须是动态化的,只有动态化的创新,才能继续引领新世界。

  谈到创新,不少领导者就会滔滔不绝,“我们要进行理念创新、战略创新、创新思想、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我们要实现全方位创新”,“不创新,我们就死路一条”等等。同时,他们也会抱怨创新型人才缺乏,实现创新太难。根据我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企业没有明确的创新方向和重点,缺少对创新目的、方法的学习了解,是导致领导者认为创新难的主要原因。

  在很多企业的老板和营销人士眼中,冰箱还是冰箱,西瓜还是西瓜,除此之外还是什么呢?法国学者查铁尔说:“你在做事时如果只有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最危险的。”打破思维惯性,是实现新增长的关键所在。当初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来是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而言,可以当作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广泛传播嘛。

  在今天,这句话借用到企业经营方面,则可以引申为“创新之火,可以燎原。”谭小芳老师了解到,在许多企业中,不管是最活跃、最善于寻找市场机会的IT小公司,到只有七八个人的企业,还是1万人的大企业,有的生存的很好,但为什么有些却很快夭折,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领导者不断在管理在融入一些创新元素,却没有始终不渝的执行者去执着的执行下去,却把管理当作掌握权力、昭示权威的光环来炫耀。

  谭小芳老师表示,创新思想不仅是大企业的“加速器”,更是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利器,许多小企业只会跟在别人的后面跑,而没有学会创新思想,甚至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创新思想。没有创新思想的企业多半都是短命的,有了创新思想却时常怀疑这种创新结果,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生命力,创新思想只是流于形式的一个摆设花瓶而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时,企业负责人告诉总理:“我们是中国装备、装备中国。”温家宝对围拢过来的职工们说:“‘中国装备、装备中国’这句话说得好,我要加上一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决定竞争力的,最终是创造、知识产权和品牌,是企业质量和效益。”他鼓励企业干部职工发扬不服输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新使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跻身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国制造业争光——可见创新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我们国内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为什么只有少数企业获得了持续生长的机会,而多数企业都在惨淡经营三五年后就归于沉寂或走向死亡?我们冷静地反思一下:国内众多中小企业有几家认真做了开业可行性论证?有几家仔细做了战略和市场定位?有几家把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放到了至关重要或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几家企业想过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使企业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我丝毫不怀疑,国内企业能对上述问题给予肯定回答的一定有!但我也敢肯定,数量一定少!

  大多数企业都是怎么做的呢?人家买设备我也买设备,人家建厂房我也建厂房,人家招人我也招人,人家设几个部门我也设几个部门,人家请个秘书我也请个秘书,人家上总裁班我也不甘落后,人家学国学我也报个名,上不上课不重要,能在一起吃吃饭、认识几个人就行。总之,创新企业如凤毛麟角,跟风赶潮的企业多如牛毛。赶上了,兴旺大家一起兴旺;金融危机一来,死亡也是大家一起死亡。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