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HR工具 > 如何协调运用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

如何协调运用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7-04-02编辑:weian

  虽然人性化与制度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存在矛盾冲突,但通过理性的认识分析得知,他们的关系却存在着目标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因此,这就需要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积极寻求协调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途径,区别不同的情况,组合运用不同的管理。

  (1) 根据企业员工的规模,区别情况运用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这里分两种情况,当企业员工规模大,数量多时,由于成员复杂、性格各异,容易在企业内形成不同的思想派别,针对这种复杂的员工情况,应当采取刚性的制度化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方式。

  从管理学的实践统计分析,一般12人以上的企业群体成员的管理,自发难以保持团体的一致性、协调性,应当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制度化管理,而较用柔性的人文管理则效果不好。

  反之,当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少时,由于员工之间规模小,成员间由于日常工作紧密而频繁,使得彼此之间较为熟悉,成员间需要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来实现心理需求的满足,因此在群体少的企业中,团体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而采用制度化管理就显得多余和冷酷无情,相反,采用人性化的手段则有利于取得意愿的一致,容易形成企业的文化和团体的凝聚力。

  (2) 根据企业与员工交换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区别情况运用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一种资源交换关系,企业要求的资源交换目标比较简单,体现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而员工的交换目标较为复杂,它或表现为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或表现为受到企业的重视、得到自我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环境的归属感等。

  在企业与员工互动交换关系中,当企业与员工的交换目标一致时,说基本一致时,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更能够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将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反之,当这种一致性程度较低,甚至出现企业与员工交换目标发生较大偏差时,企业就应当用制度化的管理手段,防止员工的盲足自我调节,或防范员工的流失。

  (3)根据企业员工所交往内容的复杂性,区别情况应用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在企业员工中,由于不同员工所处的岗位不同,他们的复杂性也不同,通常情况下,技术性、生产性岗位的彼此间交往较为简单、明确,而管理岗位、营销岗位的员工较为复杂,内容含糊。

  对于前者交往较为简单的员工,用非人性化的制度管理明确界定他们的职责、任务就可对他们起到良好的作用。而对于后者,由于他们交往复杂,工作任务和职责较为含糊,因此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比较容易将他们连结起来,有利于发挥他们工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区分不同岗位类型,因岗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

  (4) 根据企业员工个性发挥程度,区别情况采取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一般来说,企业都对员工的岗位、角色、职责有了明确的规定,当各个岗位的员工的个性发挥程度越与企业的要求一致时,人性化管理越有效,反之,员工个性发挥与企业发展目标出现偏差甚至背离时,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就越有必要。在一些管理岗位、营销岗位中,由于员工的个性发挥与企业的目标容易达到一致,因此,这种情况实行人性化管理效果较好。而对于诸如财务、资产管理和统计等岗位,由于其职责明确,其个性的发挥容易导致企业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必须实行严明的制度管理。

  (5)根据企业的组织行为涉及的层面,区别情况采取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企业的组织行为分为面向全体的行为、面向部门的行为。面向全体的行为,对全体员工应当共同遵守,需要实行明确的制度管理,而面向部门的行为,要求部门成员共同遵行,不但要有明确的制度来明确部门内不同岗位的分工,也要有人性化管理的情感合作与交流机制。采取人性化管理还是制度管理要因岗位不同情况确定。

  总之,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共同的目标是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来实现提升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的目标,他们在主旨上是一致的。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发挥的效能不同,作用效果不同,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建制度化管理的同时,需要融入人性化,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群体的合理的需要,并在实践应用中重视他们之间的协调。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