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HR工具 > 1+1>2:提高企业凝聚力

1+1>2:提高企业凝聚力

发布时间:2017-01-06编辑:weian

  现如今,忠诚度变得非常的稀有,即使按照劳动法签订了劳动合同,恐怕没有绝对的忠诚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临时工”。企业缺少凝聚力,就会使团队成员感到自己被抛弃。对企业而言,员工缺乏忠诚度是致命的。我们可以想像对企业而言,凝聚力是多么的重要与宝贵。那么,如何有效获得凝聚力呢?

  请闭上眼睛,想像在会议室的地板中间放着一个很大的溶胶炉。把溶胶炉装满新鲜的、纯净的、清澈的人类精神之水;小心护理,不让假想或过度控制来污染;慢慢从锅的底部向上填满,它是不可能从上往下来装满;把重视客户和出色工作所带来的骄傲搅拌均匀;让水沸腾,将一部分自由、一部分自尊和一部分忍耐混合在一起;把责任加入;直到煮出的胶状物变得光滑粘稠,再把分享领导力和明确目标搅拌进去;添加少许幽默和一些冒险作为调料;等冷却后,用一流的核心价值观来装饰;用组织结构图来包装,要格外注意空白地带。撕开组织结构图,你能看到的将是:生产力、创新精神和客户服务精神。

  这只是提炼凝聚力的一个秘方,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要寻找到合适自己的秘方。牛津管理评论认为激励和责任感并不是和终生雇员制、企业忠诚等捆绑在一起的。即使没有终生雇员制员工也可以为企业做出贡献。一个人对自己、工作团队和职业的忠诚并不会削减其对企业的责任感和生产力。当人们出于对工作本身或客户而选择某个机构时,他们知道不会永远呆在这里,但他们会尽力去创造更高的生产力并效忠于企业。

  企业凝聚力是一种企业文化素质,是企业全体员工团结的状况,是全体员工对核心领导班子的认同程度,是企业基本思想在每个员工心目中的体现。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行为的基本标志,是企业的一种向心情感,是粘合剂。它是由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效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等各种因素组合成的一种企业合力,是企业各项工作和谐的结果。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的效率、利益、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武术比赛中,有集中全身力量攻击敌人一点的讲法。这就是全部的力量集中起来才会强大,在企业中,全部员工团结起来才会创造1+1>2的价值财富。可是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呢?牛津管理评论认为:

  1.首先要打造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根据公司的历史背景、行业基础,从思想政治方面和文化生活方面打造本企业的自己的企业文化,把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让员工明白“大河无水,杏干;大河有水,杏满”的道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建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将自己的前程和企业前程统一起来。从短期看,企业应该有一个工作目标;从长期看,企业要有一个是全体员工共同为之奋斗的发展规划和蓝图。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蓝图,企业必须做到与员工充分沟通,要让员工看到企业及个人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成就感。企业目标策划中也要考虑目标实现后员工的既得利益,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让员工分享公司业绩成长的快乐和利益。

  2.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的核心。在企业文化的建立过程中,企业领导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对员工具有一种感召力和榜样的作用,员工以拥有这样的领导为荣,企业凝聚力必然增强。另外,属于他的一个领导班子的形象和亲和力非常重要。首先,这个核心要统一思想认识,把已经定好的管理理念和政策执行下去。一个精诚团结、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领导群体,会对企业成员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企业内部团结,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进而增强凝聚力,从而使员工有一种信任感、依靠感和归属感,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企业管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员工是管理,如何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员工凝聚力呢?

  建立完整的员工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能动性。公平是每个员工都希望企业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公平是使员工踏实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相信自身价值在企业中能有公正评价。使员工相信并真正体会到他们的付出和回报是公平的。建立员工激励制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包括经济激励,权力激励和培训发展激励,对于优秀员工不但在工资、奖金、福利给予倾斜,还要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声誉,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同时惩罚作为负激励的手段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好正激励手段。“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说人是经济性动物恐怕有些绝对,但不可否认,在人才流动过程中,经济因素始终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大潮冲击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代。因为收入的多少,不仅仅可以体现为物化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其收入的多少来体现的。当然,纯粹的高收入,也未必能长久留住人才,这里还须注意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激励性,要与员工的工作岗位、绩效、能力、贡献等联系起来,拉开收入档次,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员工不同的能力和价值,在企业内部建立能力优先机制。

  做好关键岗位员工的管理。“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关键岗位人员”。首先必须根据公司所处的阶段特点,分析企业及影响企业的最关键岗位,根据这些岗位的问题和需求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实施。管理学最著名的20∶80原则,说的就是一个企业能否做好的关键是企业中占20%的人员就是关键岗位人员。虽然人少,但作用很大。可以说20%的关键人员承担了公司兴旺的80%的责任。

  从感情方面去管理员工,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群体的温暖。企业关爱员工,反过来,员工关爱企业。企业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员工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等纳入议事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企业是员工的强大依托,从而使员工为拥有这样的企业感到骄傲和自豪。要善于鼓舞员工的士气,适时的给员工以夸奖和鼓励。在员工做出成绩时,要公开及时表扬,这些特殊的荣誉和待遇激励着先进人物更先进,也使更多员工争先进。企业应该多组织些健康有益地活动。比如集体劳动、旅游、爬山等,使员工在工作之外又多了沟通的机会,既提高员工的相互协助精神,又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4.深化内部的分工,使分工更明确,标树外部强敌。很多企业过分强调职权晋升,以此激发员工上进心,催化员工积极性,但不留神却产生误导,制造了好多的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要么忍痛割爱,要么坐观矛盾激化,使团队涣散。其实,理智的企业引导必须使员工加强危机意识,真正的竞争来自于外部,只有团队内部上下同心,协调一致,争取企业的功绩,才留有个人空间,企业自身若得不到稳定发展,就不能满足员工的各种期望。当然,任何团队都无法保持永远的清洁。企业用人之道在于宜以德为本,讲究量身定做,品行优先,对待个人主义、消极思想者可及时警告,善利善导,仍不能促其矫正,则坚决予以淘汰。而对于不良品质者则立刻开除队伍,绝不姑息。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