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沙祎文创业事迹

发布时间:2017-12-15 编辑:家韬

  沙祎文,男,1988年出生,2011年7月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现任江苏省新市棋盘镇王徐村党支部书记。四年来,他先后获得新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个人、新市村务管理先进个人、新市团市委优秀共青团干部、徐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王徐村地处马陵山余脉,是典型的丘陵山区,长期以来都是经济薄弱村。在王徐村任职以来,他带领群众种果树、绿荒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绿色银行”富了群众口袋。

  “不离乡能创业,多种树能致富”

  王徐村共有6000多亩土地,其中八成以上是山地,过去只能零散种植绿豆、山芋之类的耐旱作物。“山里要想富,只有打工一条路。”初到王徐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深深刺痛了沙祎文的心。为了给乡亲们找到一条致富路,他东奔西走,找过农业部门的专家咨询、跑到高校向教授求教,终于找到了“良方”:种植果树,发展林下经济。

  如今,王徐村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满目绿色,美国山核桃长势喜人、低矮的水蜜桃已经挂果、连片的红枫恰似晚霞……加上林间不时传来的放养草鸡的啼叫声,宛若世外桃源。从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到村组干部带头种植,从对农业啥也不懂到种植管理样样通,沙祎文已经不记得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

  “王徐村山地多,发展林业经济我们是走对了路。农民改变了单一的种植模式,树上结果、树下养殖,大大增加了收入,让先天短板成了后天优势。”沙祎文颇有感触地说。

  群众在山上挖出了“金矿”,村民代表大会主动议起搁置多年的山林承包费问题。牛倌孙连军对大伙说,“过去山上跟撂荒一样,没有一点收入,我是交不起也不想交。现在沙书记给我们找到了致富路,我带头把承包费交上去,把山上的井、村里的路都搞起来!”遇旱减产,靠天吃饭,是全村人的一块“心病”。商议找水修路,当然是全票同意。沙祎文又带领全村干群,开始了“打基础、利长远”的林水大会战。

  在水利、农开、林业等部门的支持下,王徐村建成了5座蓄水塘坝、13眼深水灌溉井,配套的桥涵路闸一应俱全,山地“活”了起来。还反哺新建农田林网1300亩,新造林2000亩,林木覆盖率增长7个百分点。目前,全村初步构建起了“以路为骨、以水为魂、以林为韵、林产相宜”的基础建设框架。

  “鸡蛋变金蛋,全靠沙书记”

  荒山穿上了绿装,沙祎文开始实施他的第二步计划: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我是第一个积极响应的。”村里的主办会计王士贵说:“我觉得这小伙子想法靠谱,就在沙书记指导下,从银行贷了3万元款,率先尝试在桃树下饲养绿壳蛋鸡。”桃树下养鸡,鸡以野草和虫子为食,鸡粪肥田,基本不用农药、化肥,成了生态养殖的示范园,鸡蛋和桃子由于品质好,也成了城里人的抢手货。“养鸡、收桃两不误,当年桃园的收入就成倍增长,有4万多块钱呢。鸡蛋变金蛋、荒山变金库,多亏了小沙书记的金点子!”老王的话发自肺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

  王徐村的小伙子王德清,原在上海一家涉外饭店做厨师,早就看好行情走俏的金蝉养殖。听说老家发展林下经济,他专程赶回来,和沙祎文多次外出考察,建设10亩育种、养殖基地,利用林下空间进行金蝉养殖。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技术要求也不高,卵种放养3年后就可连年收获,一亩林地每年可以获利6000多元。“我正计划多带几户养殖,包下上海市场半边天。”王德清对未来发展满是豪情。

  “大集体”时代就给生产队放牛的孙连军,原本生活就不富裕,再加上这几年老伴身患风湿病,生活更加艰难。沙祎文主动找到这位“老牛倌”,自己垫钱帮他在林间种上苜蓿草、购买6头小黄牛,重新把牛养了起来。第二年,老刘就净赚了3万元,把他乐的合不拢嘴。

  如今,王徐村人均年收入10000多元,林业经济作出了大贡献。更重要的是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