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时间:2022-11-27 10:20:17 制度 我要投稿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精选13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精选13篇)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1

  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我校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建立了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完善学校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大组、学科组三级教研制度。规定教研组和学科组教研活动双周轮换,校级教研活动一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教研大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学科组教研活动除固定双周活动时间外,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等活动。

  2、开展“十个一”创优活动

  “十个一”创优活动指的是教好一门学科,当好一名班主任,培养一批特长生,转化一个双差生,上好一堂教研课,设计一份最佳案例,出好一份优秀试卷,搞好一个实验课题,写好一篇实验论文,开出一次教学讲座。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定期对其考查,学期末还将对教师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比表彰。

  3、推进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予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对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开2节这样的课,其所在的教研大组的成员必须参予,另外必须邀请教导处、校长室等有关领导参予。每次课后,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此为例上交案例一份。

  4、开展两评比,启动教师论坛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的一次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对评比的结果给予导向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归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另利用每次教师例会前的20分钟,组织两个教师每人10分钟,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论坛。

  5、强化新课程反馈交流的研究制度

  学校每学期按不同主题举行次课改研讨会,重点探讨课改中碰到的问题,学校亦将相关成立课改教师教研组,以年级和学科为依据,两种形式,一次以年级中各科教师研讨为主,另一次以各科教师组合研讨为主。

  6、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

  一方面要做好新课程的各种立项课程,尤其要以课堂教学重建,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课程开发为重点,深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推进新课程实验。

  7、加强对教研教改成果的评比

  每学期对教师参与“十个一”创优活动、论文论坛、教学展示等成果进行评比,并把评比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2

  为了落实“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引进竞争机,奖优罚劣,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研,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特制定教研活动管理、考核、评比制度。

  具体做法如下:

  基础分30分,达不到如下标准的按各项具体要求,扣除相应的分数。

  1、每月的第一周集体备课时间,特定为“单元备课时间”。共同探讨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并写出难点的突破方案,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由组长写在会议记录本上)。无故不到会者扣1分。

  2、每月的第二、三周, 以教研组统一组织,为集体备课时间,解决临时出现的教学问题,以教研组统一组织,教研室进行检查,无故不在者扣1分。组长做好备课记录。

  3、每月的最后一周,由教研室组织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为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热点、难点、疑点,观看录像等。要求每人有学习笔记,缺一次扣1分;无故不参加者扣1分;学期末每人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无者扣2分。

  4、开展“教研活动月”活动,每学期一次教学公开课。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听、评课,听课节数达到总做课节数的60%,达不到的扣2分,积极参与做课的教师加2分。

  5、每学期教一份教学案例。无案例者扣2分。

  最后,每人的实际得分纳入学校的考核制度。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3

  1、在教研室统一领导下,各学科教师由相关教研员组织本学科教师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

  2、每学期初,教研员根据教导室统一部署和本学科实际情况,订好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3、教师应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参加活动,应向教研员事先请假。在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论、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

  4、教研活动应遵循“确定专题,学习理论,独立实践,集体评讲,总结提高”的原则,教研员要按教研计划分步实施,注意环环紧扣教研活动的原则,不断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5、教研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帮助教师掌握教材、驾驭教材上,同时,教研员要有计划、有意识地把德育、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因素渗透在每次教研活动中。

  6、要有目的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实验、有总结、有记录。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对研究的课题要持之以恒,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7、专题实验的研究要目标明确,计划性强,专人负责,定期研究,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8、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观摩课或一次研究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艺术。

  9、教研员要有计划地在本镇内开展相互听课、相互评课的活动,通过听课和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的严格评课,促使教师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0、教师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教研活动,吸收外地教学改革经验,到外地听课学习后必须上一节观摩课,或搞一次专题演讲。

  11、学期结束时,教师要把本学期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资料交教研室,教研员还应提倡和支持教师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

  12、对教研先进个人,学校在评先、晋级等各方面予以优先,对拒不参加教研活动,拒绝承担教研任务的教师,轻者批评教育,限期改正,重者上报教育局处理。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4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的意见,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1、学校教科室、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校本论坛”。

  ③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④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

  ⑤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原则上设组长1人。

  3、教研组长由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有计划、研讨、记录、效果”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观摩活动,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学研究信息。

  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⑦带领本组教师按照《大洋路学校教研组考核说明》的要求积极创建优秀教研组。

  (四)课题组管理。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科室,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订。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⑤定期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⑥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五)专业引领制度。

  为使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倡专业引领。它含有两种形式: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员、科研员或大学教授等)协作式和教师自学教育理论。

  1、学校每学期要定期聘请专职教研人员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开展学术报告会,每学期聘请一位教育专家到学校做专场学术报告,向教师传递信息、提供观念、训练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各教研组每学期必须邀请专业研究人员来参加“教研组教研流程观摩”活动,直面课堂,进行教学现场指导,共同备课、共同上课,一起反思、体悟、交流,促进教师对新知识的建构。

  3、学校每学期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邀请专业研究人员的有关费用。

  4、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要做一节公开课,开一个讲座,辅导一个教师,出一节样本教案,写一篇示范性教学论文。

  5、积极开展教师自学教育理论活动,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尤其是读教育名著。

  开展教师定期外出学习活动,让教师开阔视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均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与评职调资挂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教师专业引领制度,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真正的专业性活动。通过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独立教学的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

  (六)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或者上“移植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②实施“七个一”工程:

  A、学――每周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

  B、记――写好每堂课教学札记;

  C、听――每周至少听课一节;

  D、思――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

  E、讲――每学期主讲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F、读――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

  G、研――每学期写一篇研讨论文。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问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或教科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或教科室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六、校本教研奖惩办法

  1、每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优秀、达标课题组评比实施细则开展评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录。

  4、评比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5

  1、学期初,根据学科实际和该组教师结构拟定操作性较强的教研计划和部署教育教学研讨工作。

  2、及时拟写、审定各科教学计划,不拖延、不滞后,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定时或不定时督导和评估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研组的日常活动,检查要不讲人情、如实记载、及时上报、绝不能补查和隐瞒教师教学情况。

  4、严格教研考勤制度,严禁随意请假或缺矿。

  5、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科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习交流和总结。

  6、广泛征求各教研组人员的意见或建设,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7、加强常规工作督导,做到强化备课、优化上课、活化作业、注重辅导、严格考核、合理评估。

  8、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大胆工作、多加交流、共同协作、努力开拓创新、建立良好的教研氛围。

  9、确立并认真举行专题教研活动,确保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有特色、有成效。

  10、备课要充分,要将“学生、材料、教法、生活”融为一体,竭力渗透新课改理念,切实发挥备课功能。

  11、授课者应虚心请教,广泛听取各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认真剖析成败,总结得失。

  12、严把说课、听课、评课质量关,努力探究教学规律,探究新教法,及时部结经验并推广。

  (1)、各教研组,根据学科实际和学校指导意见确定听课、说课、评课任务,并将其列入教研议事日程。

  (2)、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应提前一周通知,确保课堂教学与研讨“两不误、双促进”。

  (3)、听课时候认真做好记录,严禁抄袭记录应付常规检查,凡发现有应付行为,将严肃查处。

  (4)、说课、评课前须人人充分准备材料。凡没有材料者视为一次任务未完成并列入当月量化。

  (5)、听课、说课、评课不得流于形式,应将业务理论知识观实际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听课者应深入课堂,当好“学生”,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努力创新。

  (7)、评课时须就课论课,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忌拉帮结派,两极化发展。

  13、构建学科教学帮扶小组,发挥传帮带的职能,整体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14、开展学科课外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基本技能。

  15、任何教师应具大局意识,维护集体利益,服从安排,不得推卸责任、故意刁难。

  16、期末时,应将各类活动资料及时收存归档,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6

  一、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学计划制定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计划,安排活动。

  二、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备课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

  四、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五、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份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六、学校要关心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青年教师要制定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中高年级教师要制定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七、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八、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导处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

  九、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调资、晋级、评比的重要依据。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7

  教研活动是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校本教研更加普遍而重要的意义。为使我校教研活动更扎实,深入、持久地展开,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我们特制定以下教研活动制度:

  一、听课评课制

  1、根据镇中心学校规定,教师每学年必须上公开课2节以上,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龄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听课15节以上),评课2节以上,撰写优秀教案、教学教研心得或教学论文1篇以上。

  2、根据《白湖镇初级中学教研活动安排表》,各组人员须将本组教师的公开课听完,若仍不达标,可听其他教研组教师的公开课。

  3、上公开课教师应认真写好公开课教案或教学设计,并在公开课前征求有关老师的意见,虚心接受听课教师的反馈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4、听课教师应抱有取长补短、虚心学习的态度进行听课,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节课,不带有任何成见而随意揭短或借故诋毁别人。

  5、教导处组织各教研组长检查科任教师阶段听课、评课情况,教导处负责将每周检查情况记录存档。

  二、集体备课活动制度

  1、各备课组每两周应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指定主讲人、指定主题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集体讨论备课,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并研究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作业设计,各备课组长要协调教学进度,协调本组即将开展的教研活动。

  2、基本要求:现行中考科目每周一次,其余学科每两周一次;同学科两人以上,可相互确定主讲人,轮流进行,同学科不足两人的(七年级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八年级历史、地理、生物),七、八年级合在一起集体备课: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若教研中心统一安排,须参加教研中心安排的集体备课。

  3、集体备课后,各教研组长须将各年级集体备课记录表于下一周集体备课时收集上来,整理后交教导处存档。

  三、教研活动要求

  1、听课、集体备课均不得迟到、早退,有事须向教研组长请假,迟到、早退2次以上者,按缺席一次记录,一学期请假3次以上者按缺席一次记录。

  2、每次听课、集体备课,教导处均须认真记录,同时教研组长须要求参加教研活动人员在教研活动记录表上签名。

  3、凡规定的教研活动而未参加者,需于次日到校长室主动说明情况,并在每次全体教师会上通报。

  4、每学期末,教导处须将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表统一收集并认真核算参加教研活动的次数,听课的次数。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8

  一、学期初,教学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科教学研究计划和活动安排。

  二、教学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

  三、教学处和教研组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研究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

  四、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教师结对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五、教研组要配合教学处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量、难易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要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要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六、学校要关心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青年教师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中高级职称教师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七、结合教学实践和研究课题认真撰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教学处和教研组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年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八、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学处、教科所报告工作。

  九、学期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作为转正、调资、晋级、评比的一个依据。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十、教研活动要提高效率;未经批准,教研活动时间不得随便更改;参加活动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9

  (一)每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导处、学科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计划应有现状分析,主题教研、听课评教、学科竞赛、校本教材等内容及行事历。

  (二)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每双周进行一次教研组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研究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四)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分层作业、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五)学校应关心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每年都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中高级教师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年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七)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导处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

  (八)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教研活动的材料按要求上缴。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10

  1.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学一周内,教研组长要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各任课教师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并在第一次组内活动时进行组内讨论,组长审阅后交教务处。

  2.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应包括:学生情况简单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教研教改、教学进度、课时安排及组织竞赛辅导等。

  3.教师和行政领导都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承担教改试验课、公开课的任务,接受考评。按要求互相听课,虚心学习同行的好经验,好办法,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隔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前要有计划,活动后要有记录。

  5.各教研组要求在一学期中每人开好一堂公开课,积极组织和推荐组内教师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6.各教研组要求每年认真抓好1到2个研究专题,教研组围绕专题组成专题研究组。通过学习教学理论、大纲和教材、专题讨论会、教学观摩、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等活动活跃教研气氛。

  7.听课节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其中三年以下新教师不少于15节,听课时要认真作好听课笔记,期末由教务处检查听课记录。

  8.同学科同年级教师要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活动,要求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认真搞好集体备课,做到教学进度、内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作业处理、单元检测等统一按大纲要求。

  9.注意习题、试题的收集、整理,逐步建立题库。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11

  一、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学计划,拟订好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计划和活动时间安排。

  二、每月由教导处主持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认真做好课改研究和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工作。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活动,课后要认真评课、讨论反思;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工作。

  四、建立各学科教研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五、有计划一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份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六、学校要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青年教师要制订业务进修计划,中级教师以上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七、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转正、调资、晋级、评优的依据。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12

  一、校本教研活动以建构广义思想为指导,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各位教师的主动性,改变原来教研活动“讲—听—记”的简单模式,采用各种创新型的活动,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校本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为争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校本教研活动要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确定“每个教师都是研究者,每节课都是教师研究的对象”的思想。

  四、每学期开学初,由教导处制定详细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并坚决按计划实施,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要精心保留,以备存档。

  五、学校按申报课题内容成立教研组,每组由课题申请人为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本课题的教研活动。

  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研究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经常进行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协助老师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新课标。

  七、每学期要进行一次新老教师的一次观摩课,做到课前说课,课堂听课,课后评课,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在教研组内交流,任课教师要及时写课后所思,每学期写一篇较有价值的教学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励。

  八、每单元组织质量分析,对命题质量标准与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为改进教法提供可靠依据。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 篇13

  为了加强全乡小学教学管理的常规活动,提高教研整体水平,学校必须将教研活动与教师培训结合起来,组织和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大胆改革,走出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教研之路。

  (一)成立教研活动小组

  设立以下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综合教研组

  (二)开展方式不同的活动

  1、开展学习式教研活动。通过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课交流等形式把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开展活动式教研活动。根据各学校的特点,开展“常规教学”和“优质课教学”的“教学双优”活动。

  3、开展专题式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围绕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

  4、开展课题式教研活动。建立以校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教师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三)开展听、评课活动

  1、听随堂课,听新教师的课,听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课。

  2、听课后必须认真进行点评,分析一堂课的得失,为今后上课总结经验。评课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对课不对人。

  (2)坦率诚恳,不马虎了事。

  (3)区别对待,分层评价。

  3、评课时充分发挥评课卡的作用。

  (四)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1、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写教学反思、教后记、教学随笔,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2、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培训。

  3、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等。

  4、请专家来校讲课。

  (五)教研活动的具体要求

  1、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开学初要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2、每学期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各开展的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并做好活动记录,记录中要有活动计划和总结。

  3、每位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得少于学校规定的节次,中层干部不得少于15节。每次听课都应该尊重讲课教师,在预备铃响前进教室,听完课(下课后)才能离开教室;听课过程中不与其他教师交谈,不做任何影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事,不准打接手机,更不可随意走动。听课时要认真思考,细心观察师生中每一环节的进展情况以及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等方面的优缺点。每听一堂课都必须按听课笔记栏目填写好听课笔记,写出听课意见。

【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相关文章:

教研教改评比的交流制度11-02

【荐】教研教改评比交流制度01-05

中学教改教研制度11-01

中学教改教研规章制度12-21

个人教研教改总结11-10

教研教改工作总结01-10

评比制度的改革解读11-11

初中教研教改工作计划10-14

美术教研教改工作总结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