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之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时间:2022-12-29 12:22:15 路燕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政治之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思想政治课,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之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之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一、令人深思的个案

  1、托克维尔:美俄对比

  2、南北美对比—美国的独特—强大

  3、关于墨西哥移植美国联邦宪法

  4、关于利比利亚

  5、关于意大利南北美改革

  6、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第一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失败告终,以甲午战争为转折点。

  第二步——学子制度,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搞“君主立宪”,且重视可持续发展。

  第三步——学习政治制度和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文明世界(深层原因)

  7、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

  8、中国南北方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背景VS上海)

  二、政治文化

  1、何谓文化:

  严格来讲指的是一种精神价值,如果从广义上来讲,文化则是指一种生活方式,不管作为精神价值还是生活方式,文化都有三种形态:第一,它是批判力量。每个时期的文化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对社会现状持批判态度。对于一切与统治者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精神思想文化,通常以标准化的道德力量出现,制约着其他精神的形成于发展。第二,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具有统一性与制度性,在本民族之内,文化具有同一性,是人们交际的方式。第三,文化是一种艺术创造,同时它也是一种精神产品。

  2、政治文化的提出及学者态度

  最早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是阿尔蒙德(美国学者)。他在1956年发表于政治学季刊上的《比较政治制度》这一文中指出:每一种政治制度都根源于某一种决定政治活动取向的特殊模式中。后者对于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变迁都起着取向的作用。对于这种起取向作用的因素,或称之为政治制度,或称之为政治价值,或称之为意识形态,或称之为民族特性,或称之为文化精神等。但这些概念都过于宽泛,难以把握。因此,阿尔蒙德主张引入政治文化的概念。1963年,阿尔蒙德和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五国政治制度与民主》一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释了政治文化的内涵,认为政治文化是人们对于政治体系及其各部分的态度,对于在该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阿尔蒙德进一步认为政治文化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认知,即对政治系统的认识和意识。二是情感,即对政治系统的感觉和态度。三是评价,即对政治系统的判断。

  其他学者对于政治文化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文化的定义当然不同于西方学者。曹佩林说概括地讲,政治文化是政治群体在历史和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

  和政治情感。它属于人类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

  三、政治文化的两重性特征及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1、政治文化的两重性:概括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概括及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政治文化的见解,它有两方面的特征:

  1)政治文化自成体系。作为一个外在于政治体系的独立度量,而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相互的作用。

  2)政治文化又内化于政治体系中,是政治的有机部分,通过影响政治体系中的每一个行为者,发展其微妙的功能。政治文化的双重性使得它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也呈现出两重性特征。一方面,政治文化外化于政治制度之外,形成了政治制度的外在环境,即制度环境。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内化于政治制度之内,构成了政治制度的有机部分,即制度精神。

  2、作为制度环境的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1)何谓环境: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环境是指包围着某一中心的事物或者状态以及影响中心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的总和。它是一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变化的多种因素组成的系统。

  (2)作为制度环境的政治文化主要以下述方式与政治制度有关系:一是它限制、制约,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决定政治制度。二是政治制度必须适应环境的状况,如果不与特定的政治文化相适应,政治制度再好也难以生根发芽。三是制度环境的变化也会促使政治制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3、作为制度精神的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在《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与民主》一书中,阿尔蒙德和维巴通过对五个国家的考察,把这种内化为制度精神的政治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村民型政治文化、臣民型政治文化以及参与性政治文化。村民型政治文化的特点在于它的非认知性。“人民”只是模模糊糊地认识到中央政权的存在,但他对它的感情却是不确定的或是否定的,也没有接受任何规范来调整他和政权的关系。臣民型政治文化的特点在于它的被动型。臣民意识到了分化的政治体系和政府权威。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认知和主动的政治文化,参与型整体下的公民不仅是趋向于积极地参与政治,而且它依附于法律的权威,是更加扩散性的基本集团的成员。

  四、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1、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政治文化虽然从根本上讲由物质生产关系决定的,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已经产生并具有相对独立性,新旧文化之间便具有传承关系,从而影响着新旧制度的更替。

  2、政治制度的变迁迟早引起政治文化的变革。

  3、新的政治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创造新的政治文化。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地实现改革,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弥补制度变革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

  拓展:高中政治知识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 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2、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有时可

  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

  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

  提倡的。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也不提倡过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

  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一

  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

  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意义 原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意义: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与经理的工作。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高中政治之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相关文章:

《夏商周政治制度》说课稿07-1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07-21

人教版高中政治说课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1-03

高中政治说课稿11-07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总结11-23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05-30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10-08

高中政治说课稿15篇11-08

高中政治说课稿(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