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

时间:2022-10-18 08:54:58 征文 我要投稿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通用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通用7篇)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

  简单明了,经典——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这本书这套书这些书,传了几千年几百年,到现在还让人们愿意去读,读了有益,且被社会公认,这就是经典。同时,从价值定位看,经典还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沙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于是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

  谈读书绕不开读经典,读经典的过程,往往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说“阅读经典,收获未来”也很贴切。我在大学中文系学的是新闻专业,分配工作却在党校马列教研室先教哲学后教社科,时间是6年。6年里读的最多的是马列经典著作。当时觉得当教员就必须读这些书,而且同事们都在读,并无特殊之处。但日后才发现先前读的经典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并受益终身。

  读理论经典不同于读文学经典。中国四大名著及世界名著,除了很少不喜爱看小说的,差不多都是在愉悦中阅读享受。但读哲学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大量的抽象思维与高度概括的语言,深厚复杂的历史背景,中外文学翻译后不为我们所习惯的文字表述,任何一点弄不通,都会成为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所以,必须在一字一句阅读的同时,还得理解弄懂其他方面的内涵。我在哲学教研室讲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一年,读一年,不知多少遍,来年再讲再读,还觉得有些地点没读明白。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为了增强记忆,我用小楷边读边抄,还有注释,密密麻麻,实为苦读、细读、精读。日后想起还是一举两得,又练了毛笔字。

  理论经典著作的特点之一是逻辑性强。这对我后来写小说帮助很大。一部长篇几十万字,一个中篇三、五万字,如何把故事讲好,用文学用语是需要讲究小说“结构”的。而结构的根本要件,还是逻辑。逻辑乱了,结构也就不合适了,书也就不能写成功。有的作者很敢写,上手就写长篇。但读起来有时你会情不自禁发问:这是写到哪去了?或者读读感觉读不下去。除了受内容局限,多半是结构出了问题。就如你领人从一楼往上走,该是二楼,可你却硬给带到四、五楼,这是跳跃太大,中间断档;如果一下子给领到楼外,就乱了,让人思维跟不上。无论是有形的联系还是内在的联系,经典总会给我们以启迪,并为榜样引领前行。

  曾有读者问我:如何才能把文章写得让人爱看。我说一是要有实质的内容,不能空泛,二是要有合适的表述形式,特别是短文,一千多字,还要讲故事体现出点道理,这其实是需要打些根底的,而读经典就是根基中的重点。许多人看了这篇小文,或许会惊讶,原来老何你最早是搞理论的。一点不假,有一阵,我都下决心当一辈子理论教员了,后来觉得还需要多接触实际,才从党校出来。但那些年读了许多经典,受益匪浅,所感所悟,随后潜移默化融入工作和创作中,对我帮助很大。时值“读书日”,我建议年轻人读书过程要多读经典,即便是搞文学创作,也要读些理论经典,如此,好处很多。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2

  某个周末的傍晚,我吃过晚饭以后,和往常一样,坐在窗边细细体会着读书的乐趣,这一次我所读的书本是《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一个民族的经典是这个民族的印记,是构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对于传统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莫大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慢慢品味,文明才能悟出其中的妙处。

  例如刘禹锡的《秋词》,诗中的“自古”与“我言”两词将作者的独见完全体现出来,整首诗立意新奇,蕴含着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我读完后感到舒畅不已。又例如温庭筠的《过分水岭》,一个“似”字用得十分恰当,语意灵动轻妙,与全诗平淡中见真情的风格相统一,而诗人丰富曲折的联想和自然平易的表达,将自己对溪水源源不断的深情全都投入到诗中,真是妙不可言。

  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

  “庭院深深深几许”,我们虽然无法通过《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有限的篇章尽览伟大传统的幽深风景,但我们希望充当一个尽职合格的小导游,由此可以走进传统文化的家园,进而自己去寻幽探胜。

  作为一个中国人,古典和国学是我们的精神产业,正如作家张晓风所说:“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也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感受人性的关怀与尊严,传承文明,持续未来。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文明诵读经典,能够聆听圣贤的教诲,这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坚持不懈地阅读经典,把圣贤的教诲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之中,落实到一言一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在忙碌的今天,它依然能够打动我,让我静静去品读,让我去探索这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你们,所有和我一样热爱读书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愿意停下那匆促的脚步,和我一起诵读这本《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品中华文化呢?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3

  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中华文化的美丽容颜,它犹如一束束光芒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今天让我带领大家走进经典故事,感受国学的魅力。

  我想大家都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吧。但是《山海经》说: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女娲,她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猪,初四创造了羊,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忽然她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和自己一样的,多没意思呀!”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呀,揉呀,揉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开口就喊:“妈妈!”于是,女蜗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你听,多有趣呀!

  春秋时期的郯(tán)子,父母年老体衰,而且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不辞辛苦,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来到深山,混入鹿群。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首孝悌,次谨信。”郯子鹿乳奉亲,让我懂得了做人首先应该孝顺父母。

  汉朝时,有个少年叫匡衡,非常喜爱读书。可是家里穷,白天须干活挣钱,天黑时又没有灯光照明。匡衡心疼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求知若渴的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着小洞中透过的微弱的光线,他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勤奋好学的匡衡成为了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并出任汉元帝的宰相。“凿壁偷光”,让我明白了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唐诗、宋词、神话故事;《论语》、《三字经》、《水浒传》;成语、谚语、歇后语;………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被人们传承咏唱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弘扬国学、传诵经典”!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高雅却不脱俗的国学经典吧!让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手中得以传承,得以发扬光大!谢谢大家!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4

  何谓经典?经典就是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徜徉在经典的世界里,我品味到了醇厚而耐人寻味的香甜,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经典的殿堂,于诗词相遇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季节,漫步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欣赏蜂蝶嬉戏,任花朵姹紫嫣红。读诗人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寄托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爱;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看到李清照卓尔不群,活泼开朗的一面,读出她的清秀淡雅,朴实无华。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品味诗人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还有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中藏着的忧愁和豪迈。

  走进经典的殿堂,从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我感受到了想象力的神奇。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被关羽的“一诺千金,义薄云天”所感动,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折服。轻轻翻开书页,走进曹雪芹的《红楼梦》,于那个“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相遇在大观园,她的诗意,她的聪慧,让我敬佩,让我喜爱,她凄婉的结局让我感慨让我伤怀,让我对束缚充满了愤懑,对幸福充满了向往。用心品读《水浒传》,在波澜壮阔的描述中,我对暴政义愤填膺,对英雄敬仰万分。细细品味,读出四大名著的魅力和风采。

  走进经典的殿堂,那或清新,或婉约,或激扬的散文轻轻地冲击着我的心灵。细细品味朱自清先生的《春》、《绿》和《荷塘月色》的绘画之美,动态之美,音乐之美,读出大自然的馥郁芬芳。和鲁迅先生一起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学习、嬉戏,赞叹他只用叙述和白描的手法,就能够让笔下的人物性格丰满,感人至深。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酣畅的爱国情怀和对强国的期盼,明白了“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道理,坚定了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决心。

  读书不等于读字!读书不是一目十行地看,不是打发时间,不是看漫画,读故事;而是静静地坐下来,细细品味经典文学中令人深思的主题,优美的语言,以及作者巧妙独到的写作手法,在一场场精神的盛宴中得到心灵的震撼。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5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思想的宝库。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很多人不再认认真真地读书了,可我对书的爱依然如故。“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书使我感受到了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海洋世界的浩瀚和富饶,人类传统文化的灿烂和瑰丽。书陶冶了我的情操,使我学会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让我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沟沟坎坎。

  读书就要读经典。经典就是被世人公认的经过历史检验的最为优秀的、最有价值的著作。孔子、孟子、庄子、老子这些经典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座思想宝库,像太阳的光辉一样,几千年几万年都永远燃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多夫》《斯巴达克斯》……每一部名著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部书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既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也有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就是一首唐诗,一幅宋画,一帧碑帖,也可以让你读之十遍百遍,一寸一寸、一笔一画地细细欣赏,乐而忘饥。我文化修养不深,国学哲学的书读得不多,但文学名著一纵一横却读得不少。所谓纵的,就是中国文学的长河,从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代杂剧、清代小说和楹联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经典作品。所谓横的,就是指世界文学。经典好书如同深交挚友,让人受益匪浅。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沉醉在文人墨客的佳作中,仿佛和一群高尚的人促膝交谈,感动于他们为人处世时的洒脱。逆境时,催我奋进;烦恼时,教我淡然;顺境时,提醒我谦虚谨慎。

  品读经典,增加了我的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让我知道了比海洋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品读经典,让我领略着人世间的奇峰异景,让我的思绪驰骋在广阔的宇宙空间;品读经典,有时轻松愉快、有时心重如磐。为作者的精彩描述而兴奋,为各种各样的故事而沉思默想,被字里行间的真知灼见所启迪。读好书,让我朝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人生境界努力。好书,能跨越时空,引导我们走向新的辉煌。

  “读书的人最美丽,读书的孩子最优秀,读书的家庭最和谐!”人生如朝露,俯仰即流逝,品读经典,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好书吧!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一起来品读经典,你会发现,你将更愉悦,更睿智,更成熟,更耀眼,你的人生将精彩无限!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6

  在书的大地上,我想一株小草,沐浴着何须的阳光,吮吸着知识的玉露;在书的海洋里,我像一只小鱼,尽情的享受着书海之旅,细心的体验着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程,凝听着一则则扑朔离迷的故事,遨游这一个个前真亦幻的神秘境界;在书的海洋里,我是一只小鸟,随着朵朵白云我越过一座座高峰,一片片草原,一条条河流,饱览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片宝土上快乐的飞翔。

  从小,我就与书结缘。幼时,我被厚厚的一本《安徒生童话》吸引,每当深夜,我就拉着母亲给我讲书中的故事,随后,母亲那温柔的声音伴我进入甜蜜的梦香。那精彩的故事情节更是在梦中回荡着,回荡着。我看见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听见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森林里追逐嬉戏的声音,也被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感动得留下了热泪。在这一则则扪人心弦的童话中,我懂得了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真谛。

  几年后,苹果教育我步入了小学生涯,琳琅满目的书籍令我日不离手,一本本好书丰富了我的生活。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我看到了动物世界的奥秘。还帮我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疑难杂症”,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充实了我追求科学的渴望。后来,世界上掀起了一阵“哈利波特”热潮,让我懂得了正义的力量——邪不胜正。

  读书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滋润了我的心田,他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转眼间,我上了中学,我的思想逐渐成熟,见识逐渐增长,眼界逐渐开阔。虽然学习气氛更加紧张了,课程更重了,读书的时间也少了,但是书依然不能从我的手中逃脱。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便成了我的笔读之物:罗贯中笔下的百年历史之作《三国演义》,曹雪芹笔下可歌可泣的爱情小说《红楼梦》,施耐庵笔下08位英雄好汉你起义的《水浒传》,吴承恩笔下唐僧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西游记》,都使我受益匪浅。

  书是最灿烂的朝阳,书是雨后缤纷的彩虹,书是沙漠中的大片绿洲,书是开阔视野的窗户。在书中,我与李白一起攀登不老山,采摘白云红霞;我与苏轼共赏一轮圆月,饮酒作诗;我与杜甫一起游览泰山;与李清照在荷花丛中争渡;在书中,我与孔子,司马迁,莎士比亚成为知心朋友,和鲁迅巴金进行畅谈;在书中,我看到了刘胡兰,黄继光,一幕幕动人的英雄事迹。

  好书伴我走过了十四个春秋,它陶冶了我的情操,净化了我的心灵,改善了我的思想,充实了我的生活,他是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阅读经典,品味书生。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7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着那些诗词,忽然觉得自己在空洞机械的阅读,而不是用身心去贴近诗人、词人的心情。其实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那样做的,乏味的重复着诗词,从没有用感情去向外界传递诗人的感情。

  前些天,我刚刚背诵了一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我背得的确是顿挫抑扬,可还是像一碗白开水只不过上面起了小小的涟漪,仅此而已。我努力的去寻找朗诵的秘诀,努力地向别人流露我的感情,可那流露的是我的感情,并不是诗人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那种情感。晚上,我来到大桥上,与家人一起散步。望着空中那一轮皎皎的明月,望着桥下那一条银光闪闪的河流,我禁不住被这晶莹的月光打动。河岸的垂柳弯下了腰肢,让月光为它洗礼,一片柳林在月色下朦朦胧胧,仿佛是一片雾气,萦绕在河岸。那种景色美妙至极,无法用言语表达。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春江花月夜》带给我们的意境,仿佛明白了什么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什么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我终于明白诗人们作的每一首诗词都有它的意境,都蕴含了诗人作下它时的心情,是悲凉还是对未来的憧憬,无论怎样,我们读诗只要把身心放进诗里,读懂它,读懂作者那时的心情就好。诗人作诗词时,无非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让那些伤心事灰飞烟灭,让那些欢乐难忘的事长留心底,长留人世间。所以我们读诗时只要把心贴近诗词,去想象那时的情景,然后有感情的朗读出来,相信白开水也会变成波涛汹涌的大海。“读”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贴近国学的心,一颗能将国学学以致用的心。其实,我们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地方,总有一首诗词、一篇古文或是一句话能够触动它,心中涌起了感动和震撼。这个地方就叫做真情,就叫做真心,就叫做纯净。所以具有纯净和真情的国学才能永驻在我们心底啊!

  用真情去读国学,用真心去学国学,用纯净去迎接国学,国学经典就在我们的——心里!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相关文章:

悦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范文(通用5篇)10-18

筑梦大运同向未来征文04-20

逐梦筑梦征文11-24

筑梦大运同向未来获奖征文04-20

科技强国筑梦未来征文(精选18篇)10-18

经典筑梦向未来征文(通用6篇)10-18

筑梦优秀征文04-24

助学筑梦征文12-08

匠心筑梦征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