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获奖征文

时间:2022-10-15 15:31:15 征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世界读书日获奖征文

  引导语:养成读书的习惯,你可以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世界读书日获奖征文,希望能帮助你!

世界读书日获奖征文

  世界读书日获奖征文(一)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由此可见读书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学生的我们,作为当代学习者的我们,应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体会到书中的韵味;只有读书我们才可以和已逝贤人对话,从中感受他们的思想,品质。所以我们要习惯读书,我们更要喜欢读书。

  从小到大,我拥有过好多书,我也读过好多书。其实读得最多的要数教科书了。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课外书中也有不少名著,比如说《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等。在这些的书中,我最喜欢丁远峙先生所著的《方与圆》。

  我一直珍藏着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朋友从好远的地方邮寄给我的。我珍藏着这本书,也是珍藏着那份友谊。刚读初二的我接到这本书是多么的惊喜。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拆开邮包,打开书就一股脑看进去了。刚看这本书,我并没有读懂书的内涵,仅从表面上看懂了它的意思。渐渐地我长大了,阅历也增加了,知识也丰富了,我才慢慢地懂了其中的道理—做人之道。

  你见过古代的铜钱吗?开篇是这样的,好奇怪啊!为什么会这样问呢?慢慢往下看,你就会明白。作者是想通过古代的铜钱引出方与圆这个主题。从古代铜钱的形状——“内方外圆”引入做人的道理。作者很形象地说:“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我觉得这种比喻太完美了。就从一枚外圆内方的古钱,揭示了做人处世须“外圆内方”的道理。后来我的身上

  老带着一枚铜钱。可是只能用一句话来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哲理所在。书中说,“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圆”乃是立世大道。在人的品质培养、气质修养、人性、处事技巧、交际技巧等方面,如果能够恰当的把握“方”与“圆”,就能使人生更快乐,事业更成功。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就有这样的定论。

  在这本书里,列举了许多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作者通过一件件小事来说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道理。这样的话,我们会顺其自然地心服口服,因为他说的在理,是真理。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绕过去。如果一个人过分方方正正,就会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时间长了,就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从而揭示出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的道理。 这里有点像马克思主义哲学啊,什么有限中包含着无限,无限中包含着有限。

  “方”的确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人的气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就像比赛,有些人输了,并不是说他们的实力不行,而是对方从内心表面出来的气势把他们压倒了。

  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圆是成功之道,是通向成功的有力保证。良好的处世技巧能让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

  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关系融洽和谐。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我还清楚地记得其中的一个例子,说的是请别人帮忙修剪花的事情。一个人说话很生硬,结果呢,别人很不乐意地帮忙,修剪出来的花也不怎么好看;而另外一个人,很圆滑,很会说话,先是赞扬那个人修剪的花很好看,然后说自己就喜欢人家修剪的这个样子,就把自己的花交给他了。那个修花者很乐意地为他修剪了花,而且剪得特别好。通过这件事的俩个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明白该怎样去给那些对我们有帮助的人搭讪,说话,请求帮忙。其实不止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个道理的事情多得很。比如,我们的学生会工作,为什么老有不愉快发生,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带着埋怨着做事情,而且效果也不佳。我觉得那些管理者或者说是组织者有必要看看这本书了。把这本书看好的话,那么他的工作效率会提高的,而且学生工作会很好做的。

  古训说的好:做人要“外圆内方”,即内要方正,外要圆通;既有鲜明的棱角,又有处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这其中的平衡点,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从而走向成功。要想获得成功就得具有自信、勇气和热忱。正像书中所言,刻意改变自己去掌握某种技巧,是永远无法取得成功的,而优秀的品质才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

  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品性是最重要的,适当提高一些待人、处世、做事的技巧,不断在工作、交往中学习、调整,而你也会因为这些改变受益匪浅的。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对着镜子的时候多一些微笑,那么你看到是就是一个自信的,快乐的,充满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看了《方与圆》之后我受益良多。我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懂得如何去迁就别人;懂得如何是尊重别人如何是不尊重别人;懂得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懂得用什么心态去对待胜利和失败;懂得如何去学习、、、、、总之一句,看了这本书我的心态开阔了很多,不再经常走进思维死角;不再经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再经常说些伤人的话经常赞美值得赞美的人;不再经常怀疑身边的人、、、、、、、

  朋友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影响我们的思想意识,如果你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那就赶快去慢慢习惯吧。因为读书可以改变许多,养成读书的习惯,你可以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世界读书日获奖征文(二)

  当初读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只是好奇心偶然被书名撞了一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风景”、“房间”不过是一些平常事物,在这里到底会发生怎样不平常的事情呢?

  怀着些许忐忑的心情走进《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映入眼帘的景物确实新奇。 故事围绕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展开,同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又是一个引子,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风景”是一个广阔开放的无限空间,给人以无拘无束的自由感,象征着人的感性;而“房间”是一个有限的范围,给人一种约束感,象征着人的理性。由此可见,标题一语双关,巧妙地透视了作品所要揭示的深刻内涵,即对人性,对感性和理性的探讨。

  作品对这一内涵的探讨主要围绕着三个人物展开,有着良好教养并懂得克制的塞西尔,狂放不羁且思想开放的乔治,表面温顺而内心深处叛逆的露西。露西与乔治相爱,却囿于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有形和无形压力勉强和塞西尔订了婚。摆在她面前的是两种传统的两个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她选择的过程体现了情感和理智的抗争。

  在塞西尔和乔治身上分别体现着理性和感性的极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先看塞西尔。“他富有中古遗风,像一座哥特式雕塑。他很高,很优雅,双肩似乎是靠一股意志的力量才撑得这么方正,脑袋翘得比通常的视线水平略高一些,他很像那些守卫法国大教堂大门的爱挑剔的圣徒像。此人受过良好教育,有很好的天赋,体魄健壮,然而未能摆脱某一魔鬼对他的控制,现代社会称这个魔鬼为自我意识,而中世纪由于目光不太敏锐,把它看作禁欲主义来顶礼膜拜。”塞西尔

  出身于上层社会,自以为民主、先进,而事实上迂腐的封建道德观念在他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如他严格遵循安息日不宜玩耍的教条。他还认为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有权力我行我素,有着极度的个人主义。露西在他眼中只是一件艺术品,他把露西看作达·芬奇的画,认为一个女人的魅力在于她是个谜,而不在于她慷慨陈词。他对别人总以保护人的身份自居,看不顺露西因循守旧的家庭,要竭力将露西从她周围的人际圈子里解救出来,塑造自己心中的完美女人。塞西尔懂得美的东西却不知怎样利用它,把自己埋在艺术、书本和音乐里,也想把露西埋起来。他只会同物而不会同人打交道,社交和需要优雅谈吐的场合顶行,但不会和任何人很亲密,尤其是和女人。

  例如文中描述的一个接吻的场景:有一天塞西尔和露西在外面散步。他埋怨说,他从来没有和她在野外或树林里散步,露西总是领他在大路上行走。他说:“我有个想法——我敢说是个错误的想法——你我一起在房间里时,你感到更加自由。”他说他常将她和某种风景联系在一起,而她却将他和房间,也许是客厅联系起来。过了一会,他忽然对露西说:“露西,我对你有个请求,那是我以前从没提出过的。”露西问他什么请求,他回答说:“我还没有吻过你······现在可以吗?”她说当然可以,于是正正经经地揭开面纱让他吻。当他接近她的时候他已经觉得气氛不大对头,在亲吻时他的眼镜滑了下来,夹在二人的鼻子之间。接吻以失败告终。塞西尔过于理性,对自己的未婚妻表达爱意也赤裸裸提出要求,一点也不懂得浪漫,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再看塞西尔和露西接吻的一个场景:乔治和露西相遇的地方布满了紫罗兰,这些花像细流、小溪、瀑布一样流淌着。乔治听到她到来便转过身来,他一时打量着她,好像她是一时从天上掉下来似的。他看出她容光焕发,花朵像一阵阵蓝色的波浪冲击着她

  的衣裙。他们头顶上的树丛闭合着。他快步走向前去吻了她。乔治是在爱情的支配下情不自禁地吻了露西,是下意识的,是出于人的感性,这给人一种梦幻般的震撼,浪漫而又让人感动。通过这两个场景的对比,塞西尔与乔治的性格差异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塞西尔的理性被刻画到了极致。就连露西突然说要和他分手,他尽管非常爱露西,也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愤怒与不舍,似乎冷静得可怕。虽然塞西尔很有教养,但过于理性使他禁欲,他在恋爱中最恰当的方式莫过于离之而去。理性固然重要,但过犹不及,过分的理智反倒显得古板,缺乏人应有的生气与活力。

  和塞西尔相比,乔治仿佛更能为读者所认可。他从小生活在一个无神论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有头脑的老头儿,这使他成为了一个直率、开放、善于思考而又忧郁的人。自从认识了露西,他便觉得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慢慢变得开朗而有活力。他似乎不懂得圆滑和礼貌,两次强吻露西表面显得粗野至极,但他对真爱勇敢执着的追求不得不让人佩服。露西在他面前与他是平等的,即使他将露西抱在自己的怀里也会允许她有自己的思想。露西和塞西尔在一起总担心会被嘲笑,不得不努力补习自己厌烦的.文艺知识和礼数,一言一行总得小心翼翼,而乔治却给露西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乔治是感性的,爱情使他热血沸腾,甚至失去了理智。这使他具有了人的魅力,显得血肉丰满,自然讨人喜欢。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感性优于理性而毫无瑕疵呢?显然不是。纵使对人真诚直率是好的,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式,太过直白的话语往往会伤人,正如乔治父子对人好却不被欢迎,想必和他们接人待物的方式不无关系。还有,乔治仿佛就是为露西而活,当失去她时就完全垮掉了,这在使人感叹爱情伟大的同时,也不免让人唏嘘吧。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性是骨子里抹不去的本性,但人又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

  我们有意识,得学会用理性适时节制感性。感性与理性都是人本身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我们不应该遏制人性走极端,而应该寻求两者的平衡点。

  除了乔治和塞西尔,让我感慨颇多的是文中对人性的探讨,这点在主人公露西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露西从小被束缚在有着等级偏见的狭隘环境里,不得不遵从所谓的常规礼数,表面温顺,但其实内心深处充满了反抗的火苗,就如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人性被遏制了,但我们能极力抗争,这反映出人的顽强不屈。如,一次夜里,露西看到吃力收拾行李的表姐,顿时产生怜悯之情抱住了她。其实,她讨厌表姐,只不过想找找一个接受爱的工具而已。这反映出人性之善,同时也反映出人性的矛盾和复杂。就如,暴风雨过后幸免于难的人会尽释前嫌,相互拥抱,但过不了多久,这种达到极点的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就会消失殆尽。还有,露西明明爱乔治却欺骗自己说是神经紧张,极力压制个人欲望和社会所不容的感情。为了自尊她违背自己的心,不敢承认甚至企图窒息对乔治的爱,这反映出人的虚荣与软弱。但露西最终勇敢地冲破了世俗的牢笼,选择了真爱,获得了人性的解放。人需要自我克制,但也不能刻意钳制人性,可我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赞赏大自然的春情,吟唱春天,但却指责人的春情,认为那有失体统,而同样的规律对大自然与人都起作用,我们却为此感到羞耻。坦率的情欲是圣洁的,爱情来了它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是挖不掉的,永恒的。文中还极力描写了乔治等人在小湖里洗澡裸奔的一幕,是一次对热血和放松了的意志的召唤,追求人性的天然、自由。当我们不再鄙视我们的肉体时,我们就进入了伊甸园,即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让我想起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这一思想虽不可行,但何不把这种回归本性,回归自然的理念运用到内心修养上呢?就如庄子《北冥有鱼》阐释的人应无所依,这在现实生活中显然不可能实现,可这是一种心境,是

  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我们如果顺从自然本性,努力营造强大单纯的内心世界 ,我想我们会比现在更快乐一些吧?

  走进《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透过大大的窗子与自然同呼吸,归还所有毛孔以自由,以活力。

【世界读书日获奖征文】相关文章:

世界读书日征文05-16

世界读书日征文07-22

世界读书日征文08-08

世界读书日活动征文11-08

世界读书日征文范文07-27

世界读书日优秀征文05-23

关于世界读书日的征文07-23

关于世界读书日的征文02-01

世界读书日征文(15篇)11-08

世界读书日征文1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