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新华书店80周年主题征文

时间:2022-07-27 18:18:31 征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纪念新华书店80周年主题征文

  新华书店在革命圣地延安的清凉山创立,经历了抗战的烽火、解放的硝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也在大半 个世纪的岁月中不断发展壮大,以下是为了纪念新华书店80周年主题征文,欢迎阅读。

纪念新华书店80周年主题征文

  纪念新华书店80周年主题征文一

  --小雨中的回忆

  门前,是来来往往的人流车流,门内,是安静明亮的图书销售大厅。新春的小雨中,我掐指一算,自己在新华书店上班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的光阴,把我从一个爱幻想的年轻人,完全打磨成了一个做事稳重稳妥的职业人。

  难忘1992年元月1日进店工作那一天,适逢元旦,门市部里的顾客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年画销售空前繁荣,水管做的栏杆都被挤得变了形。吃饭时间到了,人流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上午更加密集了。负责销售的我,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工作的重量。

  接下来的日常尽管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繁琐。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我在书架货架之间穿梭。有时候有的顾客相当挑剔,书画拿了好几个回合还是没有要买的意思,我依然是笑脸相迎。现在的人听到这个细节一定很吃惊,因为他们不知道那时候的'销售是在封闭的柜台里面进行的。我曾经有过过完一个节日,体重瘦掉几斤肉的经历。但我仍旧不会为了节省自己的体力而怠慢顾客,消极做工。

  当我对于这份工作越来越熟悉,甚至越来越快乐的时候,店里把我分到了仓库。也就是说,我从新华书店的前台,转到了后台。望着满库房堆积如山的书画,我一边盘算怎样打理它们,一边动手实打实地干起来。这是1995年,我爱库房中的每一册书,每一张画,好像它们是我家的。那时候,我的主要职能是分发全县各个学校的教材和本门市部销售的图书,以及每个乡镇的教材和图书。每年每个学期开学前的日子,我们的工作都跟打仗一样,毫不轻松。写到这里,我不能一句话带过,那是我弥足珍贵的岁月。我想起库房里那些各式各样的教材,版本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式样不同,价格不同,来接书的人不同,我这库房管理者的心情不同。有时觉得好累好累,有时觉得好有意思好有意思。一件一件理顺它们,需要力气,更需要责任心。但是只要努力,就能做好。

  我们新华书店的仓库门口是闹市,是人来人往的大街,白天是不允许停车的。以前教材回来,都是在距离仓库100多米远的地方卸货,然后请木车一车一车拉回来。工作量大、费用高不说,碰上雨天,就更不好办了。不要以为我说这些无关紧要,它关系到所有图书的品相。我想我们的工作方式必须更改,得就近,就便。是的,我的想法十分明确,即在不改变每年每学期所有教材准时到位的情况下,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办法来理顺它。这就是晚上运书过来。是的,是晚上。由是,我与上级领导大胆沟通,变成事实。至于我,货到人到,绝不含糊。哪怕突然感冒发高烧,哪怕凌晨三四点。我的工作热情会给我无限力量,让我摆脱一切有可能影响工作的因素,以确保教材准时到位。

  记不清有多少个月朗星疏或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一个人开着摩托车来到书店仓库开门等候和联系搬运工帮忙下书。点好货后一般天都快亮了,早起锻炼的人,已经在路上大步奔跑。

  这些年来,我因工作出色获得过一些荣誉,但我认为我获得的成绩,来自于“新华精神”的支撑,是领导的正确引航,是大家的鼎力支持。

  新华精神,永放光芒。新华书店的未来,会更好。

  纪念新华书店80周年主题征文二

  --饮冰于室

  我终将走马观花地终其一生,而我牵挂的城市,业已黄昏。

  ——题记

  新华书店,有一个亲切的昵称,我也更爱这样称呼她——海宁书城。海宁是我的故乡,书是我所爱的,城是养育一切的。明亮而洁净的书城,收容了在小小的城市里小小的爱书之人,惜字之人。她是避风塘,更似饮冰室。她见证了晚辈们的点滴成长,也历数了她停驻的城市的繁华变迁。

  习惯,总是在不经意间累积养成的。从小,由爸妈带着,时常光顾书城。后来有了自己的主见,更会主动地来,以至成了这里的常客。等到上了大学,离家远去,一年归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之时,海宁书城,仍是心心念念记挂的地方。就如同小舟出海乘风破浪,思念的永远是避风港湾的宁静一般。

  如今仍记忆犹新,小学看的第一本名著,便是从书城层层叠叠的书架中拾获的《爱的教育》。简明易懂的日记形式,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安利柯的日常点滴娓娓道来。亲子之爱,好友之谊。精巧的文字,仿佛是一把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金钥匙。于幼孩,最初的启蒙总是这么的重要。而海宁书城,在我阅读之初体验中便烙刻下了爱和知识的基调。随着年岁的增长,视野的放大,也更渴求通过纸墨去到更多元的异乡之地。《青铜葵花》和《草房子》的乡土气息,让我慢慢接触了曹文轩先生的苦难文学。在畅销书的大柜台上与在撒哈拉的三毛相遇,着实是一位勇敢而细腻的奇女子。欧洲的一隅,令人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歌《岛》,细数了远方的悲凉和希望。

  还有例举不尽书香之旅,追根溯源,起点都是海宁书城。如若出海远航,书城仍保留着风平浪静悄然等着归来。她像一座沉稳的古堡包围着,让我不惧狂雨风暴。从这里开始的,也不会回归于此至于终结。那些静静地在书城寻书的午后,每当从书页间抬头,都是恍如隔世一般。就像心中藏匿了一张若隐若现的藏宝图,有些积灰,有些破旧,甚至前进的足印都要自己慢慢摸索。但这样的`神出鬼没的奇异感和永不殆尽的新鲜感让人乐此不疲。

  梁启超先生在维新变法之时受任于光绪皇帝。《庄子•人间世》中言“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亦称其书斋为“饮冰室”以化内心的焦灼之火。于我而言,这里,便是我心底的避风塘、饮冰室。或许,一些升学的压力和生活的琐事都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多多少少的不愉快的心境,每当在遇见书城的时候渐渐地也淡了。因为,书城在我潜意识里,一直是洁净而清明的。而或胡乱或阴晦的思绪,是见不得光的。那些埋头于书页间的时光,在没有杂念的罅隙里思考,真是会“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饮冰于室,原本自然的焦灼和燥热,仿佛都被冰刀划破,被寒气所侵蚀而消散。

  随着城市的发展,海宁书城也在逐渐扩大规模。小学时的两层到中学时宽敞的三层,书架整齐排列毫不拥挤的布局,白得发亮的地砖,光明而温柔的灯光,让人赏心悦目。走过一排排书架,身边总是人来人往。或是带着年幼的孩子徘徊在少儿读物书架边的父亲,或是青春活力的学生询问最新的杂志是否已出刊,或是应考生们对比犹豫着将哪本复习资料放入篮中。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唯一相同的便是不变的爱书、爱书城之心罢。仿佛这里埋着一颗巨大的磁铁,异极相吸。心里所渴望或缺乏宁静之人,也便不由自主地,都会纷至沓来,追寻难能可贵的安宁。

  如果说一己私心,于我,书城如饮冰室。那么于所有爱书爱书城的人,这里都是消除灼热之情的地方。川流不息的马路羁绊着奔波的人们不止的脚步,夜间的灯火辉煌串连起城市不息的忙碌。我们都是快节奏生活下的速食男女,一些属于缓慢的回忆,总需要片刻的喘息,才能安然地迈开下一步。

  既若饮冰于室,一座书城,也早已超越了最初卖书的简单意义。她永远岿然不动,静候着每一颗浮躁的心,保留着一片僻静空间。如今八十载的风火岁月悄然逝去,未来仍有许许多多的“八十”会镌刻在年轮上。而这份冰洁之心,亘古不变。

  或许,我仍会走马观花地终了一生。但我牵挂的城市,在黄昏之景落幕后,依旧为我留了一盏灯。

  ——尾记

  纪念新华书店80周年主题征文三

  --一间书店,足以温暖一座城

  时近白露,天气转凉,秋的萧瑟已近,冬的脚步已然默默。

  临窗一灯,人手一书。短短一瞬间夕阳红成了最美的画,书中墨香,写尽淡淡轮回,飘在这个初秋上空,诗意在阡陌里走啊走,伸向不知名的远方。

  细思量,那些影响我的读书生涯,是和这座小城密切相连的。差不多自懂事起,就喜欢远离人群,静静地和书相伴,可惜那时候可读的书实在太少,记得临近电影院的门口有个小书摊,一位慈祥的、瘦高个的老人经营了那个一分钱一本小人书,就能看一天的时代。拥有这样的一段时光,让我从有限的读本里了解了《地道战》《鸡毛信》《哪咤闹海》《西游记》等等。长大后,小镇的第一家新华书店诞生了,那时候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站在老旧的大街上,看着新华书店招牌醒目,幸福的人们,簇拥着,兴奋地看着鞭炮震耳欲聋地响彻在小镇上空,辽远的天蓝得那么美,对于小镇的人来说,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即将开启。

  一间书店的前世今生,大致和它所在的城市是一脉相承的,在那个非黑即白的年代,书,于我,一直都是匮乏的精神食粮。到了我们的孩子诞生的年代,书本于他们,才真正变得慷慨而丰富。

  记得当年,孩子还不满四岁,而我正忙碌于创业的初期,经营的小店尚在不成熟阶段非常需要精力,冥冥中老天似有安排,店址就在新华书店的隔壁,隔了仅一条窄窄的小马路。那时候车行慢,人不多,那时候的人还崇尚手写书信,时光静静地跑,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我的小姑娘还够不着桌子的高度,每天带着她到店里,便开始接待客户各种的忙,乖巧的她安安静静一个小人儿,在我的目光里摇摇晃晃走过那条小街,到对面的新华书店里看书,一待就是半天或一天。那时候她还不懂得时间,却总能在我准备下班的时候,看见她慢悠悠地回到了店里,我问她看了什么书?她说什么都看,其实那时候她识字并不多,我估摸着也就看看五颜六色的图片罢了。

  五年后我的店搬到了城东,但是去新华书店的习惯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孩子还是经常去,每年过生日问她想要什么?她的回答都是:买本书吧。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的几年,除了成绩好,孩子的见识明显超过了同龄人。而到了初中,女儿的表现更是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表面上的她懒散贪玩,实则上思维相当敏捷,记忆超群,考试成绩永远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天文地理生物历史,无一不知无一不晓。等孩子考入重点高中之后,母校的老师三番几次邀我去上课,请我给后来的家长们传递一下教育经验,这让做母亲的我十分汗颜,因为除了多读书,读好书,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话题去分享。可是这些所谓的家长能够听得进去?并以身作则么?如果我说,回家后家长不许打麻将,不许看电视,一起陪着孩子看书。那这些家长估计会觉得我就是个书呆子。说到底,孩子从小到大,我就是那个最宽松,最纵容她的母亲,陪着她做最喜欢的事,上网打游戏,散步,一起阅读,共同成长。

  一间书店,足以温暖一座城。当看到这个征文,我的眼前便浮现了一个小人儿的背影,摇摇晃晃地走向新华书店,那一帧帧画面萦绕在脑海里,定格在画面中。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是一个大三的学生,智慧赋予了她更成熟的心性。感谢岁月,让我陪伴她成长。感谢一切过往,和关于书店的所有回忆,送走了流年,温暖了岁月。

【纪念新华书店80周年主题征文】相关文章:

我与新华书店征文03-29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09-21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主题09-21

新华情缘征文:我与新华书店的故事12-20

关于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09-21

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主题征文10-15

纪念袁隆平征文(精选60篇)11-10

纪念9.18事变征文范文07-28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记叙文09-21

纪念5.12护士节征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