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3-03-29 09:49:27 正能量语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震撼人的创业故事

  陈子良:从管一部车到管八百人

震撼人的创业故事

  陈子良学历上的最高记录是小学五年级,在深圳,他从中巴司机做起,到现在他的名片头衔是深圳市众鑫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旗下有800多名员工,电子产品广泛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美国、荷兰、法国、俄罗斯等市场。

  一个只念过几年书的年轻人,完全凭借着自己的韧劲与灵气在人才济济的深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陈子良从10年前的每月420元工资到现在企业每年有6000多万元利润,这是一个奇迹。但这不能用偶然和幸运一语概括。

  “迟到大王”立志谋出息

  说到读书,陈子良很坦然地告诉记者,自己只念到小学毕业,严格说只用心读了三年书。之所以能有今天,他说这是山里人强烈渴望改变生活的不服输所致。

  1970年,对于广东省紫金一带山区的贫困家庭是个噩梦。也就是陈子良6岁时,一场突发的大洪水让他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的关爱和庇护,父亲一个劳动力要养活一家8口人,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

  那时候,1.8元的学费在陈子良家里是一个“天文数字”。因家里离学校路程1个多小时,当干完农活的他赶到学校,其他的学生都已经上完两节课了,迟到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有时怕老师责罚,他干脆立即又回家去做活。“每当看见我回家,父亲的眼中就满是泪水,脸上写满无奈。”回忆起儿时的种种辛酸,陈子良就禁不住有些哽咽。

  为了获得一技之长,他决心考车牌,他把自家建房子的木头卖光,挣到的这些钱终于让他拿了个B证。几个月后,在亲戚的接济下,他买了辆二手“万山”牌中巴跑紫金县到深圳市的客运。很快,陈子良觉得有了技术,不能满足于“糊口”。又产生了出去闯荡谋求大出息的念头。

  4.5万元掘出“第一桶金”

  1990年,陈子良来到深圳。因为会开车,他很快成为南油集团远东工具有限公司的司机。

  因工作需要,陈子良经常送同事去办理一些业务,后来,他对公司领导表示,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脆让他直接去办理就行。这让他得以广交各界朋友。他经常带客户吃饭,留心观察的他发现很多客家菜馆生意很好,于是开始琢磨着自己也来做一回餐馆老板。

  1995年,陈子良从亲戚朋友处筹集了4.5万元在南油附近租了铁皮房,雇请了几名厨师和伙计,客家菜馆就折腾出来了。刚一开张,生意好得厨师都快累趴了,三个月下来收回成本。陈子良第一次体会到当老板的喜怒哀乐,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初尝当老板的甜头,他开始在新的领域里展翅高飞了。

  借款35万进入电子行业

  在陈子良草创期,高利息借款始终伴随他左右,他把这些借款投入完全陌生的电子行业。

  1999年春节,没有回老家过年的陈子良作出了影响他人生的重大决定。朋友聊天时开玩笑地说:“你在深圳衣食无忧,还不如去搞些大实业。”言者无心,陈子良听后陷入沉思。春节后,老家亲戚来深圳电子厂找工作,陈子良把他们请到家里,向他们了解电子产品的行情。

  2000年初,陈子良向朋友借来35万,押上自己的房产,又借高利息凑足100万成立了一家电子来料加工厂。支持他的信念执拗而简单:“如果像以前那样拼命干,加上业务能力已经得到锻炼。怎么可能不成功?”

  “当年年底,电子行业的低潮期到来,我差点将加工厂30万元转手。幸好买家方面出了问题,交易才终止。”陈子良回忆说,当时虽然拉到不少的订单,但行业不景气导致很多客户不能按时“月结”货款,有的一拖就是半年,几百万资金不能“回笼”,资金周转出现重大困难,工厂即将拖垮。工厂没卖成且不甘心失败的他于是向员工保证,去借高利息为员工发放工资。

  熬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让电子行业重新升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公司开始走向正轨,迅速发展起来。在采访中,陈子良多次自问,“我不那么累也是可以的。赚那么多钱做什么?够自己用就行了。”但,他每次接下来给自己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一个人总要做点事业出来,有点出息,那才是没有遗憾的人生。”品味完他的自问自答,记者感觉到,他的创业并不仅仅是冲动和偶然。

  成功之道:待人以诚

  “我没有多少文化,当时也不懂电子技术,更不知道怎么做管理,但我会用人。有时候我会很‘傻’,朋友、客户、员工,我想办法给他们最好的。得与失,我不会太计较,但公司的长远发展及效益是前提。”陈子良如是剖析他的成功要素。一句率真的总结,包含着他诚实为人、知人善任的点点滴滴,也体现在他在企业内外待人的每一个细节。

  如今,他的公司已经从当初60人做来料加工,做到如今包括高级管理、工程技术研发及生产员工共800多人,起步时的单纯加工也发展到DVD、VCD、解码板、电源板及电脑网卡、通讯设备控制板及终端产品、MP3等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其中,公司的风琴品牌系列的MP3、MP4等产品更是让他感到自豪。

  31岁起家普利策2万美元闯天下

  与当今拥有120亿美元资产的报业大王鲁珀特·默多克相比,约瑟夫·普利策2.8亿美元的资产似乎少了点。但普利策却是世界公认的报业巨子。

  1847年4月10日,普利策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叫马口的小镇。17岁那年普利策偷渡到美国,后加入了“林肯骑兵队”。

  退役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普利策结识了艾米尔和苏兹,这两个人共同拥有一家圣路易斯《西方邮报》,刚好当时有个记者的空缺。就这样,普利策开始了自己的记者之路。

  1878年,普利策发现圣路易斯的一家老报《圣路易斯快报》因经营不善,正打算出售,便以2.5万美元买下《快报》。这样,31岁的普利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报纸。

  虽然这家报纸发行量只有24份。1882年秋天,普利策的报纸进行得很顺利,正当他和家人准备去加利福尼亚度假时,报社出了一桩轰动全市的大事,总编辑柯克里为了自卫开枪击毙了前来滋事的一名律师。

  普利策只好离开这里,来到纽约重新开辟一片新天地。最后经过他改革的新《世界报》打破了纽约报界维持多年的平衡。后来短短的几年内,《世界报》成了全美国新闻界的泰斗,它所带来的震撼,使人不得不对它另眼相看。

  1895年,正当普利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个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年轻人以18万美元买下《纽约新闻报》,闯进了纽约报业界。他就是后来建立了报业帝国的赫斯特。

  赫斯特不像普利策那样白手起家,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数百万遗产。他在竞争中有坚实的财力支柱。他模仿普利策的手法,也用煽情新闻来争取读者,扩大发行量,而且比普利策做得更刺激、更过分。

  不仅如此,赫斯特还挖空心思采用高薪挖人的手段从普利策手下挖走了不少骨干编辑记者。1896年1月,赫斯特派人暗中与《纽约世界报》星期日版的编辑人员联系,高薪请他们离开普利策来为赫斯特办报。普利策闻讯后立即以赫斯特开出的同样高薪挽留这些编辑人员,但是赫斯特马上又再度提高薪金。于是24小时内,《纽约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体人员投奔了《纽约新闻报》。

  但这时的普利策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的健康在不断地恶化。1911年10月,这位与抑郁症和精神苦恼斗争了22年的报界奇人终于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

【震撼人的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创业的故事经典语录10-28

平凡却震撼人心的唯美句子06-21

动漫经典语录震撼人心11-01

比较震撼人心的励志经典语录06-11

创业的励志语录11-03

励志创业语录11-05

创业心情语录11-17

创业励志语录11-30

创业激励语录11-14

创业的励志语录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