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10 13:10:16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阅读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集锦15篇)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1

  一、摘录阅读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心得体会

  1、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第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但是对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受家庭环境和求学条件的制约,学生课外阅读量有限,同时也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活动开展和各种争创活动太多,挤占了教师们大量教学时间,为了抓质量,语文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工作重视不够。

  (2)学生成绩良莠不齐,读书条件各不相同,造成大部分学生视野狭窄,只停留在所教语文课的小圈子里,课外阅读时也只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领悟还很表面,语言的积累更少,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目标。

  2、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阅读实践中被激发出来的。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并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确保课外阅读计划不成为一纸空文。各班语文老师提倡学生利用各种节假日、双休日读课外书,规定平均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最初阶段,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和书做伴,与书交友,快乐成长。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2

  说来我和杭州还真有缘分,两次学习的地点都是杭州。杭州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干净的街道,幽静的环境,礼让的车辆,湿润的空气……在这样的城市学习,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教学经验,风景更是别具一格,心情也十分愉悦。

  本次我们学习的主题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在去时的火车上,我就和刘老师探讨了这个群文阅读,她告诉我,这是最近两年悄然兴起的一种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我听了一头雾水。我之前只是听说过,自己没有接触过,而刘老师的讲解也是让我一知半解。直到我听到了周一贯教授的讲解,我明白了什么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从根本上说就是组织不同文本一个教学阅读单位的一种比较阅读。

  我们为学生提供群文阅读,不只是让学生去读,而是解决了形的增量,这才是群文阅读的价值所在。

  “群文阅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的人可能会问,教材里不是已经有一组一组的文章了吗?有的地方不是已经在尝试“单元整组”教学了吗?你为什么还有“另起炉灶”呢?这真是个关键问题,在我眼里,教材里的一组一组文章,虽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关联性不大,并且教材的设计本质上还是基于老师的“教”的。

  阅读视野、品味以及阅读教育理念。因为我们要尽量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通告。我们还要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课文,主题是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应该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

  当然,有人也许会问,单篇文章的阅读难道就没有真问题、没有真发现了?当然有,但你仔细想想,那些疑问和发现往往是读者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它文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种形式)加以连结后产生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群文阅读”。这就是关键所在,我们的孩子阅读能力还在发展中,很多孩子在读一篇文章时还不具备连结其它文章的能力。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3

  读饶杰腾《真语文就是语文》这篇文章时,一下子被文题所吸引。因为前些时间,读到一些关于真语文的文章,一直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一直喜爱着语文课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想看看不同的人对语文的理解,于是,认真读完了此文,感觉受益匪浅。

  作者认为真语文需要语文教师的真功夫。什么是真语文真功夫?听、说、读、写的功夫就是语文的功夫,如果可以这样表述的话,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这样的四项语文技能中,真的下了多少自己的功夫呢?单就后两项的读写,一个语文教师自己实践了多少。回看我们身边一线的语文老师,他们把自己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批阅学生作业上,用在自己日常繁多的教学事务上,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确实很少。至于写的方面,一个语文教师一学期下来,可能没有写过一篇自己的文章,那些参加功利比赛的论文除外。真做,是从自我开始;真做是从现在开始;真做,是从读写开始。我国的学者魏书生也说的这样的话: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思维,更值得语文教师思考。怎样更好地生活?怎样更好地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怎样让自己的语文课堂鲜活灵动?我们别无选择:语文老师需要真行动,需要听说读写的真功夫。这可能是从“源头”做起功夫。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一贯的习得。

  真语文需要学生的真阅读。说到阅读,只要稍微内行的人,都知道它对一个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必要性、重要性。现在的学生真正在读吗?学生课外阅读,我们只是倡导而已,一直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一是孩子没有自己的书读,除了课本和教辅以外,孩子的书包别无其他。二是孩子连自己的作业都难以应付,大多数监护孩子的不喜欢阅读的家长更是无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我班的40个孩子大多数父母都是打工一族,很多还是外地来胶州的打工者。本身文化层次不高,对学生的学习不是很用心,更别说读书了。让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一再落空。三是大量的作业压的孩子没有阅读的时间。各科都在抢学生那有限的时间,课内作业都疲于应付,课外阅读从何谈起?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全校教师尤其是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解决。

  真语文需要师生共振的真课堂。为什么这样说?我们静下来看看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实:一是课堂里花里胡哨的东西多,表面热热闹闹,实在没有多少。老师“振动”的多,模仿的多,赶潮的多,标新立异的多。语文课越上越复杂,语文课越来越难教,这是事实。为什么?语文课要学的要表现的东西多啊。其实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越是简单就是丰富。不要在语文教学中失去了语文的本真。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4

  学习了李献秋老师解读的《低年级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和策略》。我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对语言具有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如何激发低年级孩子活跃的思维,并将其引向广阔的空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必将对它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第一,诵读感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第二,识字写字。

  第三,理解应用。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

  第四,熟读背诵。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程序实施要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自读识字。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整体感知。交流的是自读识字的成果与方法和初读课文的收获。第三环节,词句引领,读中感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四环节,巩固应用,拓展延伸。一方面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另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

  针对第三环节,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是以文本教学为主的,优秀的文本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体现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深刻用意。如果教师不能去深刻领悟,就很难让文本与学生架起认同的桥梁。低年级的课文虽然结构简单,但只要教师仔细回味,必能发现每篇文章独到的结构安排。

  但是,我们发现也有不少教师让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方式读,之后又缺乏整体的回归,造成学生对文本感悟的断章取义,难以体会到文章的精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好结构、好篇章的渗透妙在自然引领中。教学中采用师生接读(分读)课文中“因果”或“总分”等关系的句子,让学生感知句群关系和自然段的结构及叙事说理的相关方法是个简单有效的引领方法。这些都可以采用引读与接读的方式让孩子有所感知。这看似不经意的方式,却恰恰是在教师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对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浅出”的教学方法。

  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值得每位老师关注的:

  一、要坚持以趣引路,乐于阅读。

  二、要坚持认读同步,寓识于读。

  三、要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书的目的要明确,读书的层次要顺序渐进,读书的形式要多样。

  四、要坚持好读乐背,丰富积累。

  以上是我学习李献秋老师解读的《低年级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和策略》后的一些收获和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5

  10月22日,我与xxx老师同行,有幸在xxxx实验小学参加了xx市第六届群文阅读研讨会。此次学习共一天时间,含两堂示范课和两场专题报告,安排紧凑,整个活动我们自始至终虚心听会,认真笔记,虽经一路辗转奔波,但学习的充实让我们忘记了疲惫,留下了充实。

  优秀课例,示范引领

  xxxx实验小学的xxx老师执教《故事里的三》,由《三只小猪》、《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不仅包含了童话还包含了孩子们熟悉的人物,趣味性极强。整堂课活动形式多样,由学生快速提取信息再到头脑风暴,学生抓情节,识人物,品语言,充分领悟了三这个数字的奇妙之处。进而拓展到古人的“三字经”,以及四大名著中众多与三有关的故事,不仅很好训练了学习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还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的渗透和引导。来自成都武侯区的丁元莉老师的课例《寻寻语文阅读中的第三只眼》,整堂课以训练思维方式为主,虽遭遇学生启而不发,课堂冷场小插曲,但丁老师沉稳而不乱,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之精妙,教学功底之深厚可见一斑。对于“群文阅读”,我最初的理解无非是把多个文本放在一起而已,通过两堂课,让我感受到这是一种新型的理念,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模式。和单篇阅读相比,它更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阅读兴趣。

  专家讲座,茅塞顿开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现有语文教育中有什么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在具体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和操作呢?来自成都的专家天街小学校长xxx的专题报告《群文阅读以及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我们答疑了,他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的单篇教学模式侧重培养了识记领会等低阶思维能力,而忽略了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长足的发展。接着他又对群文的组文,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方法作了详细阐释。让大家对群文阅读执教有了基本方向。接下来,成都树人教育研究院的司体忠老师则结合现行的《1+x阅读教学实践》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优秀课例,让我们明白群文的构成不仅可以来自教学以内,更可以来自教材以外的广阔空间,群文的阅读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得学便教,而1+x模式则是融通教材内外,让群文阅读常态化,落地生根的根本路径。这些课例,除了课本上的一篇,另外的选文,有的来自《世说新语》,有的来自《笑林广记》,有的来自《俗世奇人》,还有《繁星》《春水》等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让我感受到要让自己的群文阅读课真正的有实效,有趣味,真正达到为学生课外阅读指路的作用,语文老师需要有多么丰富的储备。

  反思实践,力促提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天的学习旅程很快结束,但对于自身教学实践的思考并未停止。回想自己在平时教学中虽然也兢兢业业,但始终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面对较难课外阅读题目很多人束手无策,这不正是由于高阶思维能力训练不够吗?面对目前高考阅读量大幅度提升的形势,采用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已是大势所趋。关于群文阅读教学,如何确定有价值的主题,如何选定有意义,难度适中且有趣味的文本,在教学中又如何切入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这一切要做得游刃有余,除了手里的教材这个不变的“1”之外,更需要未知的那个“x”,内容更广泛,内涵更深刻。而要丰富这个“x”,作为一个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唯有让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唯有让自己投身书海,投身于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这个巨大的熔炉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让这一杯水变成一杯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才能在阅读教学的路上越走越宽。正如于漪老师所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6

  听了重庆沙坪坝小学许丽老师执教的群文阅读课和西南师范大学李玉文博士关于"群文阅读"的讲座后,我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以《故事的情节顺序》为主题"群文阅读教学"中,许丽老师用简洁而又亲切的语言带着三年级的孩子们在不同的童话故事阅读中,感受童话的魅力,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孩子们带了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书的芳香里,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李玉文博士的讲座让我初步明白了"群文阅读"的特征。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从她执教的课中,我明白了群文阅读的意义:首先是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其次,群文阅读是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因此,"群文阅读"更是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为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积累!

  此次活动,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形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关于阅读全新的思考和探索。这是一场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革命,革命需要坚持和尝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是阅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如何将阅读课上的得效、高效,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改革。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7

  假中,我有幸读到了由我国教育史学者赵祥麟、王承绪编译的《杜威教育名篇》,感触特别深刻,我自大学时代在教育学课程中就学习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现在再来系统地读有关杜威理论的书籍,既有理论升华,又有实践体会,真正感受到实用主义教育的价值,感受到大师带来的深刻教育影响。

  《杜威教育名篇》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杜威生平,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主要教育理论,可以高效率地了解杜威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受益匪浅。

  杜威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他1859年生于美国阜蒙特州柏灵顿市,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和乡村小学教过书,1882年入新建的霍布金大学研究哲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大学和密执安大学讲授哲学,杜威从事教育活动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以后开始的。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杜威曾经到世界许多地方演讲,宣扬他的想法,他曾经到过中国、印度访问,因此他的思想也影响着美国以外的地区,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至今仍供教育工作者参阅。

  《杜威教育名篇》包括了杜威的24本主要论著,又有一些重要文章,读此教育佳作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支撑我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其中有几点更能触动我的心灵,沁人心扉,在此共分享亦共勉:

  一、教育是生活所必需

  生活由传递而更新,因此教育就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从古至今,由野蛮部落到近代城市都是一个团体,团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会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最终都会走向死亡,但是这个团体却要一直延续下去,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当代社会,然而这个团体的成员如何成长,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如何延续文明,靠的就是言传身教的教育,社会也通过传达、传递而继续生存,因此教育是生活所必需。

  幼儿学习走路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就是模仿成人的因素,其实这一过程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他由爬行到直立行走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人的整个生活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因此“从教育产生之日起,人受教育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生活。没有人及人的生活,教育又从何谈起。”

  当然生活中的很多教育可能是一些非正式的教育,于是就从广义的教育中分出正式教育的概念,那就是直接的教导或学校教育,通过让儿童掌握书籍和知识的符号,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获得经验的道路,这种正式的教育才能把复杂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成就传递下去,自然成为了社会生活延续的桥梁。

  二、教育即生长

  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生长的首要条件使未成熟状态,由未成熟状态发展或成长为成熟状态,这种转变或生长就是依靠教育,而习惯是生长的表现,这些习惯含有执行的技能、明确的兴趣以及特定的观察与思维的对象。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从而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也就是生活就是生长。

  学生进入到学校,养成各种习惯,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应该也有生活方面的,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学校生活提炼内化为自己的习惯,这就是一种生长的表现,这一过程就是教育,因为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因此,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条件的事业,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教育即改造

  杜威说过“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的目的,只要一个活动具有教育作用,它就达到这个目的,即直接转变经验的性质,婴儿期、青年期、成人生活,他们的教育作用处于相同的水平,就是说。在经验的任何一个阶段,真正学到的东西,都能构成这个经验的价值,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教育的专门定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书中提到的儿童伸手碰火光烫痛后会把某一触觉和某一视觉活动(或者某一视觉活动和某一触觉活动)联系起来,从此知道火光意味着烫和痛,说明了改造在教育中的本质意义,也是经验意义的增长,这与狭义方面上的罪犯进行监狱劳动改造是有区别的,真正的教育是广义的,改造也是广义的,泛指一切改造或改组,是一种发展的表现,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有益的结果,避免不良的结果的一种预先准备,可以设想某些结果,而且这种经验的改造既可能是个人的,又可能是社会的。

  通过阅读大师背影书《杜威教育名篇》,使我更加系统地了解了杜威教育理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大师的教育理念,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目的和责任,为我以后的教育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就是要做有实用价值的教育。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8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据调查显示班里有2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童话故事,1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科普书,2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漫画书,28%的人的课外读物是作文,16%的人的课外读物是其它类的书。我还了解40%的家长偶尔带孩子上书店,5%的家长从来不带孩子去书店。读书时间调查显示4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内,30%的同学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20%的同学在两个小时左右,10%的同学在3个小时左右。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发现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极少,这全怪家长吗?不。

  这也怪大部分同学们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极多。在读书方法统计当中,有10%的人写读后感,20%的人做笔记积累,5%的人画圈点读,65%的人不做标记!可见同学们对读书不是很重视,只是读一两遍就行了,没有做任何标记,我觉得应该多做些标记,才能更加明白、理解这篇文章,对这篇文章才有所记忆。我还查了家长对读书的重视情况,其中重视帮孩子阅读的有25%,偶尔督促孩子阅读的有20%,有孩子自己决定的有55%。从这个统计中我们可了解到家长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觉得家长应该多抽时间去帮助孩子阅读。

  从上面这些统计中,我知道了看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书,多多地积累运用,这样对我们的作文与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还希望同学们尽量利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来多看课外书,并能做上笔记。我还要呼吁各位家长要多抽时间去督促、帮助孩子们读书。有些同学就因父母不督促,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专门跟别人打架、谈恋爱,从而走上了歪路。可见,父母的督促是多么的重要啊!就比如我妈妈的一个表第,就要因他的父母每天都下地干活,对他的学习也不过问。因为学习差,学校里的人也不和他一起玩。他感到很孤独,只能以看武侠小说作伴。他渐渐长大了,对武侠十分痴迷。有一天他就像书中的大侠一样去打人,使一个人身受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我希望同学们应该有选择的看课外书,即使父母不督促,也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读物。

  光阴似箭,时间过得真快!在不知不觉中,我已成长为一名初中生了。10多年来,在我身上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变化,但唯一没变的是我对书的喜爱和眷恋,总是“醉美”在书香里。书香让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就像一双千里眼,让我们了解世界。书是最灿烂的朝阳,书是雨后缤纷的彩虹,书是沙漠中的大片绿洲,书是开阔视野的窗户。书,又像一个时间隧道,带我们回想远古,想象未来。对我来说;每一本好书都像一位启蒙老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它告诉了我做人的准则,让我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将来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凝聚力量。

  书香是“醉人”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在《小星星》杂志的影响下,我就爱上了阅读。星期天,寒暑假时间,我大多喜欢呆在家里手捧自己喜爱的书籍,静静地美美欣赏着,那一缕缕淡淡的书香如同一汪清泉流进我饥渴的心扉,逐渐引领我走进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此时的我尽情地畅游在书海中,如痴如醉,其乐融融。书香是甜甜的,书看得多了,视野渐渐地变得开阔了许多。手也开始闹痒痒了,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也学着向报刊杂志社投寄作文,梦想着自己名字和作文也能在报刊上发表。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20xx年1月8日这天的《浔阳晚报》“。小荷尖尖”专版首次刊发了我写的习作《报迷爸爸》。

  并得到了老师热情鼓励,当时我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陆续在晚报上发表了多篇作文,并加入了晚报小记者队伍,写投作文积极性大增。去年,我写的作文《溜石壁的乐趣》,还获得了“作文100分杯”全国小学生新思路作文大赛一等奖,多篇作文在县,地市,省级读书征文中获奖。

  20xx年暑假,我还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省中小学生”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评比活动,我的参赛征文《明灯照亮我懵懂的心灵》获得了一等奖。我爱阅读,阅读那一本本散发”醉人“清香,给我知识,快乐和人生启迪的好书。在这里我想说,我那单调枯燥的农村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9

  听了郑教授新的阅读教学要点和方法,我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我的阅读教学,尤其是教学的整合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阶段,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不读书不写字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参考书的习惯和勤于阅读的习惯等。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将能够自学并获得一些东西。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方法,以读为教,读中感悟,悟中领悟,详细讲解阅读教学要点。“坚持阅读导向,注重阅读理解。强化阅读意识,明确阅读功能。坚持阅读促解,学会寻求。激活阅读想象,加深情感体验。”也让我对新课堂阅读教学的要点和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充满了情感和益处。

  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应该少说话,多给学生时间。新课程的神奇力量,被导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所折服,深深感受到新课程不仅改变了教师掌控课堂的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10

  图书角是区域里必不可少的一个区角。可是,幼儿的实际阅读情况又究竟如何呢?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发现有些幼儿静不下心、还有些幼儿是不会看书,或者是书没有玩具的吸引力大。真的非常感谢唐海妹老师所带来的《让墙饰成为幼儿快乐阅读的桥梁》这一讲座,让我受益颇多!作为教师的我,也应该从自身找一找原因,来反思一下我对图书角的创设有没有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在没有认真学习唐海妹老师的这节课之前,说实话,我对图书角墙饰的理解并不是很多。在此之前,我认为墙饰在图书角的作用并不大,也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墙饰只是对图书角的一个美化的作用。但通过听了唐海妹老师的这节课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让我对幼儿园图书角的墙饰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在谈谈我学习这节课的几点体会:

  1、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墙饰的布置也不同

  唐海妹老师指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图书角的墙饰也会不同,教育意义也会不同。之前,我对图书角墙饰的内容,并没有考虑到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以图书角墙饰的阅读规则为例,无论从小,中,大班墙饰的阅读规则只要求幼儿的如何安静,看书时如何爱护书本,殊不知把小班的阅读规则也放入到中大班当中,使得中大班的阅读规则显得过于简单,没有内容,也没有符合中大班幼儿阅读的特点。因此,通过谭海妹老师的讲解,使我豁然开朗,在今后布置幼儿园图书角的墙饰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布置适合各年龄段幼儿阅读的内容,达到图书角墙饰真正的教育目的。

  2、解读墙饰,整体规划

  唐海妹老师指出,要想布置好图书角墙饰,第二步骤教师应该要解读墙饰,整体规划。那应该如何规划呢?首先,图书角的墙饰要分为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规则墙,第二版块是互动墙,第三版块是新书推荐墙。很遗憾,我们班的图书角墙饰的版块只有规则墙,没有互动墙与新书推荐墙。以自己所教的小班为例,小班的规则墙应以图片为主,这样比较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因为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简单的特点,幼儿易于接受,而且本班的规则墙是以幼儿自己为主人公,这样更吸引他们的眼球,遵守阅读规则。可本班图书角墙饰的版块没有互动墙和新书推荐墙,通过这次的学习之后,我要对本班的图书角加以整改。首先是增加互动墙与新书推荐墙的版块,在互动墙内容的布置上应考虑师幼互动的或幼儿与幼儿互动的内容,在新书推荐墙这方面应突出新书的重点,吸引幼儿眼球,进而喜欢阅读新书。

  3、图书角墙饰的布置要因地制宜,灵活调整

  唐海妹老师同时还指出,图书角墙饰的布置要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不可一成不变。我也认为,一个合适的墙饰应根据图书角的需要进行调整,灵活变通,适合幼儿,从而达到图书角的教育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的几点体会,同时,非常感谢县研训中心每一次都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我将把学习所得的知识都投入到工作中,学以致用!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11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阅读学习和读书交流的平台和任务,我也才真正的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宽容;反面是负责。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它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娥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我好尺度,多换换角度思考,你的课堂定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可能有着独特的魅力。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更应该是演戏中的一个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既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是呀,教师必须严于律已,时时做学生的表率。老师要身体力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到学生关注、给学生以影响,学生不仅听你说教,更在看你的行为。言传不如身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你自己首先不做。教师要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如,作为班主任,早晨到校看到学生在上自习,可是班内地面上有垃圾,首先要做的不是训斥学生为什么不把地面打扫干净,而是亲自那笤帚把地面打扫干净。学生看到后也会这样做,下次就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再上自习,而且会注意在以后不再乱扔垃圾。类似这样的事虽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是教育无小事,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检讨自己的言行中有无不良习惯,用自己良好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事事无小事,只有在小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在大的方面有所突破。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真心地做学生们的朋友,永远保持欢乐,设法消除忧愁。我要作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作我的朋友。”叶先生真心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亲密朋友,把真心为了朋友好作为教师工作的目的,透出了对学生的真心爱护。如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受挫体验和教育。因此,教师不要把自己置于高高的神坛上,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学生,给学生建议一些“好路”,让他们少走弯路;在问题前和他们一起分析综合,让他们作出理智的决定。但绝不替他们走路,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对学生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其点滴进步或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决不应视而不见。老师必须懂得爱所有的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

  我很有幸地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现在的学生有时也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也很难教育。现在想来,应该试着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更谈不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在老师的身边,就会享受到爱的呵护与滋润。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良师益友。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真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从而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

  “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习惯的培养要具体在每一件事情上,做总比说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效果也更好。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往往我们总爱只挂在口头说说,最缺乏的就是做。养成好习惯,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文中始终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书中在描述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几个细节上:开关门窗、种植蔬果……习惯成自然,把好的方法教给孩子,在这样优秀的自然性的牵引下,孩子会自觉地主动学习、努力劳作、关心他人。叶老朴实的话语中也为我们在班级中开展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其实,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能力,一笔财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教他们试读、试讲、试做探讨、试做实习,做许多的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

  “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地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可是我并不逐句逐句地讲书,我只是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或综合。”是呀,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抓在手中不放,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答案和结果,而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获得结果的方式方法。教师的工作在于促使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求真知识,并用真知识来支配他们的行动。当孩子遇到事物,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发生了求知的动机,这时,再加以点拨,引导他们亲自去探索、去试验,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这一事物的新认识。这样一点点地去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每节课教完知识后,都要让学生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节课都讲了什么、哪些是重点、自己理解掌握多少。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从中做好引导、辅导的工作。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渐渐的养成并提高自学能力。通过类似这样的教育引导,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们不但要站在“执导”的角度上精心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活动”,自己也要积极的参与进去,同时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教学等方面做好充分的考虑。其实,学生就像是一粒种子,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播种,种子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因此,作为播种者的我们,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精细、科学、实用,就像一位导演一样,既要有宏观的策划和谋局,又要有微观的设计与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一系列的主体性活动。

  通过读于老师的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有着像水一样温润、奉献、宽容、清洁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将用最大的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不断学习着,不断进步着。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12

  假期里,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不禁为小林宗作校长那无痕的教育艺术和真正关注孩子的爱心所深深折服和感动。

  小林校长创建的学校——巴学园是一所令人向往的学校:教室是用电车做成的,教室的座位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上课时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门功课学起,如果大家学习很努力,上午便把一天的学习计划都完成了的话,下午便可以去散步,散步时,老师便相机教授理科,历史,生物等知识,还可以去露营,去野炊,去温泉旅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融洽相处中,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巴学园真是孩子们学习的宝库,成长的乐园!

  是的,巴学园的确是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而它的每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无不渗透着小林校长的良苦用心,凝聚着他对学生真挚的关爱。正是这种对孩子的真正关心,才使他能够时时、事事、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想孩子所想,做孩子乐做,这正是他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爱,创造了奇迹!

  爱是什么?爱是耐心与尊重。为了训练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小林宗作校长专门设计了午饭时说话的节目,他认为“孩子们在别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涩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绝对必要的。”其中一个男孩无论如何也“不想说”,因为“我没有什么可说的。”通常,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让学生坐下了,但是小林宗作校长没有这样简单地行事,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导,从“哎”到“起床了”到“刷牙了”到“到学校来了”。小男孩一点一点地找到了要说的话,并且获得了师生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掌声会使他终生难忘。这期间一点点树立起来的自信,也会使他终生受益的。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们也能像小林宗作校长那样,多一份耐心,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轻视;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粗暴专横,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会发展得更好?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男生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要颠来倒去地重复好几遍,而且频率很快,几乎一眨眼的功夫他能重复两三遍。比如说背诗吧,记得有一次,我检查他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边两句背得还可以,第三句便开始重复,“气蒸云梦泽,气蒸云梦泽,波撼波撼波撼……”每当此时,学生便忍不住哄堂大笑,“哎呀,这都念的什么经呀,烦死了!”“拜托x大人,您就别结了,俺都晕了。”更有甚者,竟低声吹起了口哨。那个男生面红耳赤,重复的频率更快了。每当这时候,我都会严肃地要求学生保持安静,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我们要给他时间!”“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不是吗?”往往这个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脸上总是汗涔涔的,但同时也浮现出一丝笑容,如释重负般。慢慢地,该生说话重复的毛病渐渐改掉了,而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好。我想,这正是我们的耐心和尊重给他的鼓励吧。诚然,课堂时间是宝贵的,该生回答问题确实费时较多,但是如果我没有足够的耐心,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把话说完,而是无情地把话打断,让他在一片哄笑声中坐下,试想,他会怎么样呢?

  爱是什么?爱是信任和鼓励。在书中,小林校长一有机会就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对高桥一直说的是“你绝对能做到!”正因如此,在别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内心也怀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每天心情都是好的。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最后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社会活动家。而身有残疾的高桥君后来则成了某公司的要员。

  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孩,长得很靓丽,忽闪着一对黑葡萄似的眼睛,透着一股聪明伶俐劲。这个女孩初一时学习还不错,可是到了初二,不知为什么,忽然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只忙着梳妆打扮,不爱读书学习了,还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作为班主任,我多次找她谈话,女孩理直气壮:“我就是不愿意学习了”。“学不进去了”。“学好了有什么用”。“能考上好大学吗?”“考上好大学能找到好工作吗?”虽然我讲了好多道理,举了很多事例,但是人家一点也不为所动。有时候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课堂上照常心不在焉。唉,人呀,失去了目标和动力,怎么能够奋发进取呢?但我还是不甘心放弃,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帮助她。

  偶然的,我听到她在教室里唱歌,唱得还挺不错。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我冲她竖起大拇指说:“哎呀,小彤,你唱得真好呀!”“是吗?老师?你听到了?好听?”她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的神情。“好听,好听极了,都快赶上阿兰了。”“谢谢老师!我就是喜欢唱歌。”

  我的眼睛一亮,“那你可以学个音乐呀!学点艺术很不错的。”“我这样还能考上高中吗?”她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虑。“没问题!依你的素质和能力,考个三中音乐班还不是小菜一碟?”“真的吗?老师,你真的这么认为?”她的眼睛亮晶晶的,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嗯。”我用力点了点头。她的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

  那节课我们学习杜甫的长诗《石壕吏》,没想到她竟然很快背过了,而且默写时只错了几个字,看着这样的成绩,怎能不令人欣慰?更令人欣慰的是,她上课时的那种状态,背书时的那种神态,那么投入,那么专注,一颗心完全沉浸在书本里了。而这不正是我们老师最希望看到的情形?

  我心里欣喜:“小彤,你终于回来了。”我和她约定,“小彤,希望能再看到从前的你!”“一言为定!”她爽朗地说道,并向我扬起了小手。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心中荡起的是只有教师才能体验到的幸福。

  是的,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扬起风帆前进的动力!

  爱是什么?爱是宽容和理解。在掏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小林校长对孩子的宽容。小豆豆为了一个掉在粪池里的心爱的钱包,居然连课也不上,而是奋不顾身地在厕所掏口舀粪,舀出来的东西在地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形,了解到事情的原委,我们会怎么做?怎么处理小豆豆?是不是会罚她的站?甚至让她写检查?而小林校长只是“稍微把脸凑近了小豆豆的面孔,像好朋友似的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然后就走开了。既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而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小豆豆不但把那座小山完全放回了原处,而且从此改掉了她之前一上完厕所就往下看的坏毛病!神奇吧?而这,其实正是先生获得成功的原因:他总是怀揣着爱,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所以,他总能很好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因为他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这就是教育!你看不到一点教育的痕迹,但的确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爱创造的奇迹!

  愿我们的心中多一些这样的真爱吧!多一些这样的宽容吧!蹲下身来,弯下腰来,在与孩子平等的对视中,倾听他们的心声。

  但愿我们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爱的教育!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13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教育战线上人人称颂的好书——《陶行知教育名篇》。初步领会了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感受颇深。

  陶先生提出了“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全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然后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老先生提倡“爱满天下”,他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典范。书中的一句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里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学生们的喜怒哀乐就在脸上,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他们每天的心情,心理疏导也是我们的职责。千万可别忽视了孩子们的情感,我们应该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还体现在他的无私奉献上,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家庭生活异常贫困的条件下,他依然用自己的稿费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依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样的奉献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叹!

  勇于开辟的实践精神,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追求科学的求真精神,陶先生所表现出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所学习。医者可治百病,师者育桃李,工作的不同,事业的不同,生命也会因此有不同的光彩。学陶师陶,乃师者所毕生学习的。董必武有诗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陶行知先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学习和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合格而且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陶公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本源,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14

  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的活动形式。其根本的目的是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吸收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创设了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本人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以“初读—精读—感情读—复读”四步走为基本框架模式的学生自学方法,并从中渗透“合作学习”诸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现将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内容。

  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独立思考课文写什么,主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并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如何分段及交流归纳的段意,在互相修正后再在班内汇报交流。这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尤其是能消除后进生的依赖性,并使他们从中学习到其他同学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

  第二步,精读,理解课文重点。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顺序,进入段的学习时,可直接进入重点段落的学习,也可逐段学习。具体学法是:先用指名读、分组读等形式朗读每一段;然后利用组内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学习这一段时弄不懂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面向全班提出。经各组相互补充、讨论解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通过第一步初读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急切想知道借箭的经过如何。这时应顺应学生心理,直奔“借箭经过”这一段进行学习。在指名朗读这一段后,即进行组内合作学习,经过讨论交流,将疑难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为什么不敢轻易派兵出来?诸葛亮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准?”向全班提出,再通过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可适当点拨。如在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准”时,小组间发生了争论。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之所以算得准是因为他的脑子聪明,有的则认为是巧合。

  面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再次阅读这一段后稍作了点拨:“‘大雾漫天’、顺风顺水‘这都相关到哪一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从哪里来的?”学生一下恍然大悟,体会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与他广博的知识是分不开的,这也正是他“神机妙算”的原因。对段落较多的课文,可按段分组,每一小组对具体一段进行质疑,然后组间合作释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巡视中发现共性的、能突出课文重难点而学生没有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在班内提出,让学生反复阅读相关内容,老师再精讲点拨或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等多边合作突破重难点。

  这一步是学生主动性发挥得最充分的一步。通过“自能提问,自”主释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维被不断引向深入,尤其是在组间合作释疑时,连平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愿望,课堂上时常出现争论、辩论等场面,极大地激活了学生思维。但教师也要注意宏观调控,能放能收,使课堂秩序活而不乱。

  第三步,感情读,感悟文章中心。(合作方法:同桌合作品读,全班交流体会)

  在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质疑、释疑的深入理解后,学生的兴趣已高度集中。这时趁热打铁,让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最受感动的地方,或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或景物特点的描写,或文章的中心句、过渡段等,然后让同桌互读互评,最后再在班内指名朗读并说说从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使文章中心在感情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出来,内化吸收。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学生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法庭上的表现、语言进行充满感情的朗读,既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沉着冷静的斗争精神,也使革命理想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学生的思想当中。

  第四步,复读,学习写作方法。

  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在“读写结合”上。“教材只是个例子”,“读”是为了会“写”,也就是让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在深入理解了教材内容后,让小组成员再次速读课文,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然后进行小结、归纳,在班内汇报交流;最后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共同归纳出课文的典型写作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练习应用。如学习《桂林山水》后,可当堂安排一个小练笔《黑河的水》,让学生仿写;也可以须采取课后练习的形式。从而做到“读写不分家”,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样,既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又使其学生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地开阔,从而为提高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15

  xxxx年5月9日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我们有幸参加了由省研究院吴海虹老师和琼台附属幼儿园丁莉园长主讲的《幼儿游戏和幼儿阅读技能》的专题培训。通过此次的培训,又一次的让我们吸收了不同的新鲜知识。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在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上午是由吴老师的讲座《幼儿游戏》,开头时,吴老师就指出:游戏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如果一位幼儿教师不会组织游戏,那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现实中,大家都知道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不要小学化,可是真正的让我们组织起游戏来,确是很多幼儿教师需要努力学习的。最基本的就是我们幼儿教师要提高《游戏》意识,吴老师说过贯彻《指南》首先得要从游戏做起。游戏分为两大类:

  1、儿童自由自发的游戏,常见于我们的区域活动。

  2、是老师设计的游戏,常见与集体游戏。吴老师对游戏的解读,让我们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玩,就是儿童最喜欢的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会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区域游戏的解读时,吴老师提到了一个问题:“在平时儿童真的可以自由的玩吗?”想着老师的问题,联系自己的经验,虽然平时都说让孩子自由的玩,可是,一但孩子真正玩的时候,总会收到各种的阻碍,老师经常会说,这个东西要这样玩,不是这样玩的,而且孩子在玩的时候也总会因为安全问题,受到老师定的一些规则的限制,让孩子们总是小心翼翼的玩,花样变少了,创意也没显出来。所以,我发现我们自己现存的不足是,不能够真正的让孩子自由的玩,同时,还受到了其它方面的影响:

  1、材料会限制孩子的玩法。

  2、幼儿游戏时间的长度不够,至少要一个小时以上。

  3、区域材料的投放也限制了孩子。

  吴老师在整个游戏的讲解中,让我们幼儿教师印象最深刻的3句话。

  一、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要相信孩子。

  二、我们眼中的儿童形象和我们的童年经验将深刻的影响我们的课程观、儿童观、教育观。

  三、教学就是倾听,教学就是回应。这是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做到的三点。

  下午,丁莉园长的讲座也很精彩,阅读技能的培养一直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因为每次阅读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总是不喜欢进阅读区,每次区域活动时,阅读区的孩子总是寥寥几个。可是这次听了丁园长的讲解,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新方法,许多组织幼儿阅读的新技巧,她还把她们在做阅读活动的经验拿出来让我们分享。阅读活动时,要集体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集体阅读时,教师要进行阅读指导,具体做法:让幼儿浏览-提出问题-启迪思维-寻找答案-回忆答案-复习巩固。在讲座中,丁园长还对区角图书的选择、投放给我们提出了建议。让我们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一条思路,我想,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做一做。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觉自己又收获了不少,同时,自己在工作中一些快要忽略的细节,听了吴老师和丁园长的讲解,又能重新拾起。突然发现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的方面也很多很多。我想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孩子们,我们要不断的学习。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04-14

主题阅读学习心得体会03-24

亲子阅读学习心得体会01-27

群文阅读学习心得体会08-16

阅读学习骆驼祥子后心得体会07-29

语文阅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9-15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15篇12-10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15篇)12-10

课外阅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2-27

阅读学习法无声阅读方法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