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时间:2022-11-09 17:17:3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通用11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通用11篇)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1

  假期,利用晚间的时间,认认真真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一遍。这部拍摄在十几年前的美国电影给我的感受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丰富,也更能明白许多非直观性的电影内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学着去懂得“希望与生活”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融洽在一起的这组关系。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冤案,一次花费了一生的代价,用去了未来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当看到那个知晓真相的年轻罪犯出现,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实际,联想到瑞德说的整个监狱除了他之外都是无罪的类似于玩笑话的时候,我想这实在是一场开的有点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代价最大的一次“救赎”――用时间,用着可能创造无数未知的未来的时间去救赎,去赎罪。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以我个人的阅历,用尽自由与未来为代价,我想,我是承担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到一个完全没有自由的囚犯,开始我猜想或许是瑞德说的体制问题,他被诬陷为杀妻,被判处无期。一个前途无限的身份,转眼到了暗无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与瑞德的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一定会是最难承受监狱第一晚的那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看上去体质弱些,更主要的是因为身份的变化太大。然而,瑞德输了,我也输了,输的很彻底。他不仅不是最初的那个,而且似乎他反而成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个,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起初,我是很难知晓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来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渐进行,直到结局慢慢到来。

  十年,二十年,以我现在的年龄也仅仅是经历过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认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给了一个红章,一个瑞德申请假释驳回的红章。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勇气,不知道从哪里到来的希望:刻棋子,教“学生”,办图书馆,帮忙洗黑钱,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坚持挖出了一条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时间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压力”,“时间”,这是安迪认为坚持挖的最关键的东西,他也确实如此过。这在影片临近结尾时通过瑞德点出的生存根本,这影响着同一间房内瑞德与布克斯不同归宿的关键,这被安迪说成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哲理成为了表面的点睛处。

  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而是特别丰富的。而最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过主要是安迪,瑞德,与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标,理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很多的时候,我是不怎么爱看电影的,因为我觉得电影让人不像人了。几十年的光阴,在电影里,只是两个多小时而已,每一个十年只是换来了一个红章。我其实是害怕这种生活的。而也正是这两个小时,这些略微的苦难让我都不怎么愿意坚持下去,何况安迪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二十年。没有自由,掩盖着希望,前方仿佛没有多少的盼头,我很难想象这种比贫穷,挫折更深沉的东西。

  典狱长对安迪说,读《圣经》能获得救赎,信上帝能获得庇护。然而罪人还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说他多么伟大,一定要辩称上帝多么万能,倒不如去实实在在感谢一个人,感谢一个真实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这个运输车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带来的那把小锤子,或许故事是需要改写的。正如结尾处安迪迎着闪电用石头砸出那个洞,锤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里砸出了这么一个洞,一个关于希望的洞罢了。

  看完全集,我才开始懂得二十年并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监狱里呆着的时间。以他向州议会申请图书馆资金的毅力,若是他用来辩解自己,或者说用来说明自己的无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没有,他没有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后才慢慢的开始明了:他是为了对妻子赎罪,一次他认为需要的,一场用尽他的青春与未来的对爱的救赎。

  在影片中,真正扮演典狱长的不是那个洗黑钱的典狱长,也不是海利。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顿的那颗橡树下面。仅在开篇的时候惊鸿一现的安迪的妻子,其实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赎的对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与未来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救的是一份迟来的爱,赎的是一世难以再来的情。二十年后,当安迪认为他会结束这种一定空间救赎的时候,他还是要嘱托他的朋友――瑞德,去当年他与妻子欢乐的故地看看。也或许,瑞德在那里才获得的自由才是本应该属于安迪自己要获得的自由。

  全集看完,不免有着一些遗憾。尽管安迪一直在救赎,但是最后关头他毕竟还是逃避了。他自己没有勇气守着橡树,没有勇气在当年的家呆着,带着因为二十年的逝去而留下的白发,他也只是选择了去到那个没有“回忆”的太平洋海边。或许有人会说他还是嘱托了瑞德去了啊,但是毕竟不是他本人啊。瑞德其实在影片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安迪的心,安迪的灵魂。最终的救赎也是通过他,通过最后瑞德与安迪的见面才完成的。但是现实呢?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灵魂与肉体分离,做到在心灵深处可以有人代替自己的又能够有几个人呢?

  在观看影评的时候我才发现,最后安迪与瑞德的相会是制片人加上去的,而不是小说原著中就有的。而恰恰是这加上去的神来之笔,为这部影片加上了太多的光环与永恒的魅力。

  人的一辈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狱长”肯定是会有的。但是这种来自自己的心底,来自灵魂,来自爱的救赎又会有多少呢?从这个角度能讲,其实安迪是幸福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美国电影能引起这么多非美国这个国家,这个种族的人群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个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欢的石头一样:每一颗都不尽相同,每一颗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二十年,而其实应该是一种心灵,一种灵魂,一种很难言明却又实实在在的永恒。压力与时间,给安迪的不仅不是枷锁,很大程度上,它们其实正是给了他一种不朽与辉煌。

  原本,我是认为生命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没有什么会成为谁的唯一与永恒。但是我错了,我错了太离谱,也错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尽我们的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间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电影的最后,当两个在囹圄之中呆了几十年的人拥抱到了一起,当他们还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时候,这个时间点不知道我们是该为他们庆幸还是悲哀……

  不管这电影还有什么伟大之处,也不管多少的影评家会如何从所谓的专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评,我只想说,在这个时刻,我是愿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给安迪,给安迪的妻子,给有爱,能爱与被爱着的一切生命。用对待上帝的虔诚为他们由衷的喝彩。

  有爱,有一切!

  有爱,人人都是上帝!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2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1)瑞德: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同时安迪的形象也刻画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实际却非常坚强。他不怕毒打,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聪明而有学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没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

  瑞德(独白):于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点坐成一堆,喝着冰凉的啤酒。鲨堡历来最狠的狱官请客,这王八蛋还装大方呢。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你可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想重温自由,即使只一刹那。

  他敢于冒险却很细心。当瑞德认为用一把小锤要100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时候,他实际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有信心和勇气。

  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3

  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两位金奖演员摩根·弗里曼、蒂姆·罗宾斯主演,改编自畅销作家斯蒂芬·金著作《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年上映时,票房惨遭滑铁卢,却能够在上映后迄今长达25年的多数时间称霸IMDb和豆瓣电影Top250的榜首。

  初看《肖申克的救赎》时,虽觉得电影各方面确实精彩,但总会挑剔它结局过于梦幻不切实际,比如说在关键的夜晚之际风雨交加,宛如为了烹煮鸡汤而采用的机械神迹。如今再看时,却有些改观了,无法否认那依旧机械神迹的情节编排,却让我信服了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确实是有本事创造神迹的人物,也让我看到他如何救赎全片的叙述者——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的这一层面。

  也难怪电影安排瑞德作为旁白叙述者,他让我们与他一起在一旁观看安迪这个主角,一同见证安迪超乎常理的作为与他带来的影响,也能从这位监狱老鸟得知诸多有关鲨堡监狱的残酷事实,像是新人最难熬的第一个夜晚,老鸟们用香烟赌谁先崩溃,在夜晚里以别人之苦取乐;监狱中会霸凌他人、强迫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恶霸「三姐妹」;监狱如何让囚犯「体制化」;以及在他向安迪表述说「期望是危险的」时,我们早已看到他仍抱有假释出狱的念头,期望重获新生。

  而《肖申克的救赎》也是今年刚凭借《1917》获得第二次奥斯卡最佳摄影的罗杰·狄金斯,第一次提名该奖项的作品。如果注意这部电影的摄影,这部摄影在叙事上也默默扮演重要推手的主角。

  比如说一开始的监狱空拍,我们看到镜头随着载犯人的囚车划过绿地,带到石墙里面冷峻的监狱情景,这是电影少有的宽阔远景,却若有似无地告诉我们,这些犯人的未来将会远离色彩;囚犯第一次见典狱长的时候,透过铁窗外的光线,他们背对着光,阴影拉得长长的落在地上,然后镜头缓缓移到典狱长的身后,我们明白,铁窗外的光线就是打在他的身上,然后他走向前,此时镜头才反拍到他的正面,他的西装上有个闪闪发亮的十字架,他说监狱里的首要铁则——不能亵渎上帝——而镜头告诉我们他就是这座监狱的上帝。

  这些看似一般叙事的镜头,也许初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重看的时候感官就放大了,或许这是身为观众的诠释,但也要归功于摄影带来的视觉意境,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像是许多人都津津乐道的安迪在屋顶上为众人争取啤酒的场景便是绝佳例证:偏冷的色调建立了整部电影的调性,而安迪一行人来到屋顶干活,让我们暂时离开那冷冰冰的建筑,并从主角们的身后能够望见开头建立的绿色风景。这是狱中老手瑞德用贿赂替这群人带来的福利,然而在听到狱警队长海德利在抱怨美国的税收制度时,安迪放下手边事务,手无寸铁的走到警卫身边。饰演安迪的蒂姆·罗宾斯带来的精湛演出固然是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而镜头辅助的叙事也是绝大功臣。

  从这个场景所见,一开始虽然来到屋顶,电影偏蓝的色调依旧,而安迪与海德利警卫对谈的场景,是以仰角来拍摄安迪,而海德利则是用些微的俯角所拍。一般不会以仰角拍摄地位较低的人物,但这个场景,镜头角度首先告诉观众,安迪是占上风的。随后海德利将安迪推至屋顶边缘时,切换为鸟瞰的正上方视角,强调屋顶之高,安迪处境之危险,随着安迪逐渐说服海德利,镜头向下直摇,直到平视两人,从安迪身后我们再次望见远处的绿地,我们便明白海德利将会被说服。之后下个镜头切换至众人喝酒的场景,色调明显转为暖色,像是夕阳光线洒在他们身上,而瑞德的旁白却表示这发生在白天早上,我们才明白罗杰·狄金斯的摄影已超越了现实,将这鲨堡监狱史无前例的一刻添加了魔幻氛围。

  而电影托马斯·纽曼的配乐在其中也扮演重要主角,在上述的镜头中,当安迪说服了海德利,配乐立刻点亮了某种精神胜利的情境,更添安迪的神圣性。除此之外,在这部叙事长达20年的电影中,主要以旁白串起事件,事件间不见得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音乐也成为供给转换氛围的媒介。更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主题曲同时流淌出沉重与清亮两种感触的相互克制,像是狱中瑞德与安迪的价值观对立,又像是主角幽暗情感里的期望带来挣扎,挣扎中渐渐明亮起来,久久缭绕于心。

  在电影中有一片刻安迪也让囚犯们见证音乐带来的感动,恍如久降甘霖,让时空凝滞,进而引导出这部电影的主题——期望。

  期望,安迪之所以非凡,正是心中抱持的期望所带来的坚毅,所以他能每每不畏狱中的恶霸、所以他能忍受20年之久的冤狱、所以他胆敢挑战警卫,甚至典狱长,也因为这样,仅有当我们跟着瑞德看着他度过种种难关,随着安迪穿越那黑暗又污秽的排粪管,就像忍受很久冷色色调看见暖光的感动,那海水的湛蓝、阳光的和煦,才让我们再次体会到期望的完满。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4

  命运跌宕,无处不在,我们如何面对。

  安迪因一项莫须由的罪名被关进了监狱,面对突如其来的恶运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从人生高峰骤然崩坍至低谷,你的人生信念也会崩坍吗?在监狱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面对那些视囚犯如蝼蚁的监狱官,用什么方式求得一丝自由的生存空间。

  当我们以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时,你或许不会相信,其实我们都是活在一个更强更大的天命注定的计划之中。人身在其中,不知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无论怎样的反抗和改变可能都无法逃出如来之掌。这样的时候,你还会对生活抱有希望吗?

  人生如蝼蚁,不知哪里踩过来的一只脚就可以将我们碾的粉碎。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却另有计划。你会认为我的人生由我做主,可安迪的人生却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摁在了肖申克的监狱里面。如果他如同我们常人一样就此认命,那么这部影片可能也就没什么可看之处了。

  安迪没有认命,即使世界有它自己的计划,他只是这个计划中被摆错位置的棋子,他也要在能力范围内,怀抱希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当你在影片中听到这句旁白时,一种无形的力量会透过屏幕直达你的心灵。

  Remember,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读维多克?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时,作者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支撑作者从地狱般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活着走出来的力量是爱,是他赋予生命的意义。

  可是我们在看《肖申克的救赎》时,安迪面临的却是妻子的背叛,无端的指控。爱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安迪却在狱中,为犯人建起了图书馆,帮助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汤米补习功课和通过考试。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囚犯们赢得了一小会在屋顶喝啤酒的自由呼吸的时间。冒着被处罚的风险,让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的钢琴曲在监狱的上空响起。让监狱的囚犯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自由。

  在我看来,安迪的心中装着更大的爱,用自由和希望试图去唤醒被囚禁之人的精神和灵魂。庄子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监狱囚禁了安迪的身体,却并被禁锢住他的社会责任感。在监狱外面,他是一个银行家,在监狱里,他换了一种方式仍然在做银行家——为典狱长他们洗黑钱,最终将所有的证据公布与众,使恶人受到了严惩。

  影片中有一个词非常值得人深思——体制化。监狱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被囚禁了大半辈子之后假释出狱了,获得了自由。但是他已经不适应监狱外面的世界,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他的身体获得了自由,精神和灵魂却依然被囚禁在监狱里面。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老布对外界的一切都感觉恐惧和陌生。他进监狱的时候,只在街上看到过一辆汽车,他出狱时满大街都是汽车。我想老布是在感觉到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孤单之后,选择自杀的。

  影片中瑞德用一句话概括了体制化这个词:

  fi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it ,enough time passes…you get so ,you depended on them, that is institutionalized.

  起初,你讨厌它,然后逐渐地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照它,这就是体制化。

  在犯人入狱时,典狱长诺顿要求每个人“把精神交给上帝”。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精神自由交出去的时候,便失去了灵魂。监狱不仅禁锢了这些人身体,也杀死了他们向往自由的心,布鲁克斯就这样被“体制化”杀死了。

  同样深受体制化之害的瑞德,假释出狱之后,同样也不能适应外界生活,甚至到了不请示报告去洗手间“竟然连一滴尿也挤不出来”的尴尬境地。

  幸亏他在狱中结识了安迪,并和安迪成为了朋友。安迪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瑞德。他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替瑞德埋在了墨西哥边界的小镇——巴克斯顿,瑞德在一颗橡树底下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东西。早在狱中时候,安迪就送给瑞德一把口琴,暗示他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对未来怀有希望,就能走向自由的生活。

  希望是自由的前提,你没有希望,没有追求希望的勇气,你便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安迪对希望做了最好的诠释:

  forgetthat there are … place … in the world that are not made out of stone, there is something … inside … that they can not get to … that is hope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5

  在朋友的聚会上,聊起好久没有看过电影了,问大家有没有好看的电影推荐一下,茫茫影海,找到好片子好费时间啊,我喜欢向有相同爱好的人询问,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同事陈敏介绍说一部老片子,励志大片《肖申克的救赎》非常精彩,值得一看。老公出差一星期,晚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应对考试在看复习资料,晚上决定放松一下,在网在找到这部电影,细细品味起来!

  整部片子比较压抑,可能因为是讲述在监狱里发生的事情吧,但看完后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样的荡气回肠,那样的震憾人心!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为与妻子发生口角气跑了妻子,而当天妻子与她的情人双双被枪杀在床上,他成为最有杀人动机的嫌疑犯,加上口吐莲花的律师,就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被送了肖申克监狱。在监狱里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先是被老犯人们打赌,第一晚谁会扛不住最先哭泣,最有权威的老犯人阿瑞看他白白净净,瘦瘦弱弱的样子,押了他两盒烟的赌注,第一次就让阿瑞输了赌注。因为长得帅气,在狱中他还经常被有“姐妹花”之称的同性恋犯人骚扰。因为他懂得法律,金融知识,一个偶然的机会替其中一位狱兵按排了免税的一笔遗产,从此成为众多士兵偷税漏税的免费会计师;因为出色的才干,他最终被监狱长相中,替他打断了“姐妹花”的腿,再也不能骚扰他,并提拔他到图书馆工作,实际上则成为监狱长的免费的会计师,替他安排他收入,尽量免税,并将非法所得通过一个虚拟的人进行洗钱,当然,这一切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在监狱中,他因为冒死替狱友争取到了啤酒,从而赢得了狱友们的尊重和友谊,从那些无所不能的狱友们弄到一把铁捶和一张明星的海报。一年又一年的监狱生活,带走了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界。在监狱里五十年的他,现在已经没有了杀人的勇气,连最后的勇气都已经磨灭了,他被放了出去,外面有许多的汽车,他不习惯,外面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友,这一切他都不习惯,最后,他选择自杀,结束掉已经获得自由的身体,连同已经被体制化了失去自由的内心!这件事对安迪和阿瑞都是一个不小的震憾!失去身体的自由并不可怕,可怕的这样的体制,让心也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欲望,到最后就会彻底的绝望!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监狱中,安迪还带了一个学生,一个年轻人,从不识字开始,一点一点的教他,直到他完成高考所有的课程,在一次闲聊中,他告诉,说曾经在另一个监狱里,听一位火爆脾气的老犯人聊起过,说他此生最得意的事情是将一个银行家的妻子与情人杀死在床上,因为一次他去她情人家偷东西,他醒过来了,让他没偷成心里很不爽,找机会干掉他,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希望和救星,他找到监狱长,救他,说这是他可以翻案的机会,只要找到那名犯人,再加上他的学生做证,他就可以重见天日。可惜他太异想天开了,社会是黑暗的,监狱里更黑暗,监狱长制造一次越狱的假象,将唯一可以做证的,他最抱希望的学生给枪杀了!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制不住的流,为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的挫折和打击感到命运的不公,上天到底还有没有长眼睛,如此一个有前途,有才华的有用之才就这样的被冤枉,被永远的埋在了黑暗之中!

  但影片最后的结尾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希望!他用他的睿智,用他二十年来如一日的坚持,用一把小小的铁捶挖开一条通道终于成功越狱了!并且取走了监狱长所有非法所得的钱,并让他的丑闻大白于天下,最后监狱长自杀谢罪。真叫人大快人心!而且,瑞德最终也被释放,当他也对外面的一切不习惯时,也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时,他想起了和安迪的约定,那就是一起到海边钩鱼,那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的无拘无束,那才叫生活。他找到约定的地方,找到了盒子和钱,最终跟安迪团聚!是的大快人心!

  看完的感悟是,社会真的有很黑暗的一面,人性也有很丑恶的一面,比如自私,贪婪,脆弱,不敢面对现实,没有目标,没有希望,失去恿气等等。但更多的是人性伟大的一面,那就是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黑暗,甚至是肮脏,始终不放纵自己、相信美好的东西,比如希望、友谊、坚持原则、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灰心、不丧气、不放弃、不抛弃,有目标,有希望,有远景,有规划,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生就是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想起了一位讲师的名言:人逢盛世需警醒,境当逆处要从容!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6

  心灵以自由和希望而飞翔

  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和不羁,怎样的失去光明,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人类追求自由与公正的脚步是无法阻止的。因为“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题记

  我仍记得,安迪刚刚到达肖申克时,典狱长说:“把良心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我无法忘记他在说这句话时的样子,极度恐怖的表情,双眼如同邪恶的豺狼,粗短的手指不停地挥舞,仿佛地狱的魔鬼。可笑的是他的手上有一本厚厚的圣经,十字架的光芒极其悲悯地映照每个人的脸,如上帝的眼睛,慈悲地望着每一个人的灵魂,仿佛陈述着来自天堂的救赎,却又无力挽回这一痛苦的结果。

  可安迪很少有大喜大悲,他有着坚强的意志,这是如此,瑞德在第一天晚上就因为判断失误而输掉了两包烟。他在天台上冒着被推下楼的危险,为监狱的警官提出了合法“逃税”的方法,从而为每人赢得了3瓶啤酒。在49年的春天,一群肖申克监狱的犯人,坐在天台上享受着冰凉的啤酒。“如同在整修着自家的屋顶”,“我们感觉自己就如同造物主般自在”,倚着矮墙的安迪,英俊的脸上有着难得的微笑,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缕光芒。也许他生来就不平凡,因为在此他依然相信希望。

  与安迪相比,布鲁克斯——老布,似乎就显得十分遗憾与可悲,他的生活如瑞德所说:“开始你恨他,不知道为什么一道墙割断你的未来。然后你适应它,慢慢习惯这样的生活。最后你离不开它,离开了就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这就是体制化。体制化了”,老布就属于这样一个人,他在狱中就已经害怕假释成功,在出去坐在车上时,无助的眼泪慢慢地滑下,他最终无法摆脱那样对没有一点约束的生活的恐惧,自缢而死,令人可悲可叹。他,放飞了杰克,却禁锢了自己。也对,当一个人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时,会觉得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种折磨;当一个人连一粒一粒粉尘都想要珍惜时,会觉得世间的一起一灭都是诱惑。可不但他,就连瑞德都有如此感受:“希望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可安迪不这么认为。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但这不算什么,安迪与囚犯,他们需要自由,哪怕身体上做不到,只有心灵才感受得到,哪怕只有那么片刻,依然是他们的渴望。在安迪的同化能力下,瑞德也明白了希望,监狱的体制化生活丰仿佛一种扭曲的诱惑。它如同生活中的梅菲特斯,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然而我们不是幸运的浮士德,不会有天使来同魔鬼争夺我们的灵魂,上帝,尽管没有弃儿,但也没有宠儿。他在面对假释官的时候说:“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在对自由与希望的热爱的驱使下,爱好地质学的安迪用一把小锤子为自己打开了通往自由的门,尽管那样的过程十分艰辛,可有知识的他用了19年的时间完成了瑞德认为需要6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令他获救的,是一把小石锤,一张女明星的大海报和一颗热爱自由的心以及相信希望的信念。我无法忘记剧中的一句话“安迪朝自由爬了五百码”,从下水管道出来后,暴风骤雨与雷电似乎在恐吓,闪电如一把明刀般斩断了黑暗,他承受着暴风骤雨的吹打,却得到了自由,他展开双臂迎接苦难,那一瞬间,在我的眼里,恍恍惚惚看到他不是安迪,他是耶稣,他,就是上帝。当初的上帝,在人间受尽苦难,却褪去平凡的肉体,成为了万民所敬仰的神。而安迪他也是在肖申克里受到了许多的冤枉和苦难,但最终是他点燃了自由的火光。

  后记:

  “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肖申克的救赎》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7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无罪的人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挣脱监狱的牢笼,并救赎他人的故事。但它描述的却不仅仅是监狱,而是整个社会体制。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我们生下来就在一定的规则中。我们看不见它却必须遵守它,不知不觉习惯它,依赖它,甚至将它奉为道德。

  它就是体制。

  电影里的瑞德是体制内的智者,有着清醒的头脑,运用体制赚些蝇头小利,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就像是囚在笼子中的鸟,离开笼子就无法生存。

  因此他从未尝试着逃离,因为他知道只有在监狱里自己才是有价值的,外面的世界属于另一种体制,这并不属于他。

  另一个是安德,他从来就不属于这个体制,哪怕他被囚囚禁了20年,他依旧不属于这个体制。

  救赎一个人,不论是在哪里,无论救赎的是别人还是自己都很难,安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做到了,用他的一技之长以及信念和毅力。

  安德凭借自己的个人才能,在监狱中可以说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建立图书馆、帮助狱友获得高学历。

  安德处在被压迫的体制的最高层级,但他获得的所谓成功(图书馆、单间、保护、甚至生命)都掌控在别人手中,统治者的一句话就能毁掉你的努力。

  他清楚自己不属于这个体制,并且能用正当的手段脱离这种体制的时候,体制的统治者们的威胁以及暴力抹除证据的手段,成为了他逃离并且在体制中撕开一个小口的必然。

  文明与人性同尊

  围墙里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含有极少社会性且容易让人失去生活愿景的体制化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囚犯不愁吃不愁穿,顶多偷偷从外面运来点娱乐的东西,对世界漠不关心,每天只想着如何消磨时间。

  渐渐地他们习惯了早上晚上要点名,做事情前要打报告。只要做好交代的事情,就可以安稳度过时日。

  这种失去正常人类社会特点比如为了生存而竞争而不安的环境,渐渐就把围墙里的人体制化,僵硬化了。

  创造文明本是人类的进步,可是它却又像是个铁笼子一样束缚人类,这社会有多少人会困死其中?本片将这一深刻的现实矛盾揭示给观众。

  真实的社会是适者生存的,在肖申克待了50年之久终于出狱的图书馆员Brooks最后却上吊自杀了。因为50年的监狱生活让他再也不习惯外面的世界。

  安德却没有被体制化。他在监狱里的十九年,和Red以及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心中还有希望,这个被Red称作是不好的东西。

  安德在内敛的外表下有一颗关不住的心,他一点一点地把光照向周围的人。另一方面,安德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安德用19年的青春救赎了自己的内心,用19年的希望救赎了肖申克监狱。典狱长诺顿一干人东窗事发,监狱所代表的文明也得到了救赎。

  文明这个束缚人们的铁笼子本来是用来造福人类的,却因为人性的黑暗,通过执法者的罪恶的手,通过制度的漏洞把不公之网撒向人类,困住人类。

  本片通过肖申克的救赎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救赎之路就是人性的希望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关不住的,你的内心,他是完全属于你的。

  平凡人的传奇

  安德一直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不管是表面上在得知自己有出狱的希望下找典狱长谈判,还是起初进来就开始的挖道工作。

  安德尽力活着,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着。他和监狱长谈话的失败更是激起他渴望撕破这个体制的欲望。

  很多人说影片讲述的是自由和希望,但我想问安德用着自己虚构的身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真正的自由吗?

  他只是跳到了另一个体制中,我甚至会怀疑,他所做到对自己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狱警被捕,监狱长自杀,对于体制来说其实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伤害,体制仍然存在,压迫依旧存在。

  体制中的人们依旧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同的仅仅是在无聊的体制生活中留下了一部传奇。

  我们其实都生活在体制里,个人认为体制是人类社会中的必需品。通过体制我们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极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作用。

  然而过度的体制却会让人类变得大同小异,无法发挥个人的长处特点,更甚者无法适应社会。

  每个体制里,都或多或少会存在着被体制化的人,这些人习惯于遵守体制里的规则,而无法适应可能遇到的变化。

  为了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既要遵守规则,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规则所束缚,保留规则以外个人的特色,不要失去自我,不能过于满足现状。

  安迪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会被体制化是件不好的事。体制是被创造出来帮助人类的,但人类反被体制化则是其中的副产品,它会限制人类的进步。

  只有改良体制,尽量降低被体制化的可能,才能让人类发挥自身的价值,促进社会的进步。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8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最能够缓解压力,那么我相信“看电影”会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呼朋唤友,又或者和所爱的人浪漫约会,看电影都会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

  而要是还能够在海滩边上观影,那么我相信这将会是一生中非常难得的体验。

  就如同即将召开的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一样,在沙滩旁观影,相信会是一场光影的饕餮盛宴。

  而说到沙滩、海边,就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片尾时,Red和Andy在海边“重逢”时的那种充满了自由味道的美感。

  很开心能够在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片单“经典重现”单元中看到这部我至少刷了20遍以上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自从1994年弗兰克—德拉特将它搬上荧幕之后,这部电影就和《教父》一直争夺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来,这部电影更是蝉联影史第一。

  而这部“影史第一”的影片,自然少不了大量的影评文章出现,然而看过无数遍这部影片的我,却从没看过,更没有写过这部电影的影评文。

  只因为我认为:不看透,才精彩。

  “内心向往自由的人,永远不会被束缚”

  之所以一直没看《肖申克的救赎》影评文,是因为内心一直对这部影片保持着至高的敬畏。

  因为每次看这部电影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而至于到底感触到了什么?其实根本说不上来,又或者我内心并不愿意真正想要“看懂”。

  甚至每个人生阶段,每个人生经历不同,在看这部影片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可能这就是“影史第一”的魅力所在吧。

  之前看过一则富有哲理的漫画:有些人身在监狱,却内心自由;而有些人看似自由,却如同坐牢。

  这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每天被自己“束缚”着的人,虽然是自由身,却总是被感情、被烦恼、被压力给束缚着。

  而还有更多人,其实是被“太明白”给束缚着。

  就好比说,当一个人已经很清楚结局的时候,那么他在走向这个结局的过程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是他又不得不朝着那个“已知”的结局走下去,所以这时候他并不“自由”。

  由此在我看来,真正的自由其实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过程。

  内心向往自由的人,永远不会被束缚;没有束缚的前提,就是“不看透”。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那句台词一样:“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是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

  哪怕Andy身陷囹圄,内心充满“希望”的他,不像是在坐牢,更像是在“公园里散步”。

  “人生最精彩的,就是未知的多变性”

  影片中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老布。

  老布因为害怕出狱,拿刀威胁赫伍,Red曾说过:

  “老布没有疯,他只是体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过书,在狱中有地位,出狱就成了废人,双手犯关节炎的囚徒,想向图书馆借书都会被拒绝。”

  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出狱是一种自由,而对于老布来说,出狱更像是一种“判刑”。

  因为他知道出狱后,自己不可能适应外面的社会。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未来的路,太明白所以没希望。

  Red跟老布相同的地方是,在假释出狱时,Red跟老布一样患了“体制化”的病。

  然而不同的是,Red要兑现对Andy的承诺,而那个承诺看似平淡无奇,却让Red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在Andy给Red的信中写道:“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也正是如此,Red重拾希望,踏上了未知的和Andy重逢的旅途。

  而人生最精彩的,不就是对于未知的多变性的尝试和探索么?

  “老油条”其实就是职场版的“老布”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梦想。”

  虽然可能这个梦想明明遥不可及,但它依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

  反而如果什么事情都“触手可及”,那么或许这并不能叫“梦想”,顶多只能算是“目标”。

  身在职场的我们,其实跟《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些被关在肖申克监狱的人是一样的。

  时间久了,很多人就会像老布一样,患上“体制化”的病——在职场上,被称之为“老油条”。

  职场版的“老布”几乎每个公司都有,他们被职场的各种教条给教化,所以他们为了适应职场,变成了“老油条”。

  而之所以他们会成为“老布”一般的人,更多还是对于自己人生之路或者职业生涯的“看透”,已经没有了更多的希望。

  无论多么艰难,无论走到了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不要放弃”希望“。

  认命不是我们该有的心态,哪怕希望可能会把我们憋疯。

  这就是我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最大感触。

  电影是世界的财富,是全世界赋予观众精神的一道盛宴。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9

  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深刻的震撼着观者。《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片子,当年和《阿甘正传》号称“票房双雄”。

  《越狱》是将《肖申克的救赎》演绎成一部连续剧,然而《越狱》是因其情节编制的百般机巧而火爆全球。因此,如果说《越狱》给我的情节和演技的吸引,《肖申克的救赎》则是给我人生的震撼。同样的情节,同样的演员,然而艺术和思想的构思不同,决定谁将随着市场浪潮一波接一波被淘汰,谁将随着历史的'淘洗而越发闪烁光芒。

  是的,进入监狱的每个人都是绝对有罪的,因此每一个也可以说是相对无罪的,他们进入这里只因为命运的安排——是上帝给了我们原罪还是我们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反正我们进入社会国家的监狱,亦或是人世红尘的“监狱”,全部是无期徒刑,当然在“头昏眼花”的时候可以得到“假释”。

  我想最好“监狱”看着是中性词,因为“监狱”是一种约束和体制,体制大可大到一个国家,小可小到一个公司、部门、科室。如果监狱是中性词,那么就有人离不开它,是生活的唯一土壤,影片中“老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监狱了呆了大半辈子,正如瑞德说的:“开始你恨它,慢慢适应它,最后你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老布在行将就木之时,被假释了,进入了监狱之外的世界,然而老布在这个世界一无所有,无法生存,反而在监狱里面,他有朋友,他懂得规则,他有工作,他有一切,监狱才是他的“家”,老布是一个彻底被体制化了的人,最后彻底爱上了这个体制,那么它的本质是监狱。然而事实上是被绑票的女人爱上一个强悍的绑匪,按照绑匪的规则而存在。

  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称之为一种人生的“沦陷”,把“沦陷”也看着中性词吧,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沦陷在一个体制里,一个公司、部门、科室里面,走出这里没有办法生存,正如老布所说:“我恐惧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本想再次犯罪进入监狱,然而他已经老到了无法犯罪的地步了,于是在墙上写下“老布到次一游”,上吊走了。是的,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的人生都是“沦陷”于现有公司、部门、科室的体制中,丝毫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墙内才是他觉得舒适和幸福之圈,墙阻隔着他,也保护着他,而且保护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和重要。

  “救赎”本身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然而宗教的本质是日常性的,也看着是中性词吧。从进入“监狱”的开始,肖申克就沉默了一个月,没有和任何人说话,他就在这一个月决定了为自己开辟一条救赎一路,不在忍受“冤枉”之气。他开口要的第一样的东西是“铁锤”,刚好能放在被掏空的圣经中那么大小的铁锤,一把决定命运的铁锤。监狱长开玩笑地说“救赎之门”在圣经中,是的,最终应验了。瑞德对肖申克说:“如果要用铁锤打通隧道需要三百年”。因此瑞德放弃了,然而肖申克没有放弃,因为他利用他的知识发现墙体石头的秘密,不需要三百年,实际上20年,他就逃离了“监狱”。是的,拯救自己的不是圣经和上帝,而是自己!拯救之路开启于希望,依赖于知识。“有些东西是监狱的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中,是人的希望。”然而德瑞说“希望是坏的”,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知识判断希望能够实现。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才是我们的自我的救赎的唯一方法。

  是的,肖申克凭借知识催生希望,又凭借知识利用了监狱的规则和制度的漏洞舒适地生活在监狱之中,最终凭借知识打通了救赎之路,获得了“救赎”与自由。

  20年来,肖申克凭借其银行家具有的高超金融知识,为监狱里上上下下的狱官避税理财,以至于监狱长一天也离不开他,甚至设置重重障碍不让他离开监狱。20年来,他以嗜好石刻为掩饰,一天一天悄悄将从隧道里面挖出的泥土,一小块一小块释放出来。20年来,他在监狱开设图书馆,帮助每一个囚犯学习知识,让囚徒的生命也有那么一点点价值。20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构建在太平洋里荡舟的自由之梦,当他在离开监狱的头一晚,他把梦想中的太平洋告诉瑞德,瑞德以为“他是不是神智不清了”,直到第二天肖申克一夜之间突然从监狱中消失,20年来用希望、知识和毅力构建起来的一个秘密“救赎”系统运作成功了,瑞德才知道这一切是真的。

  自我救赎成功了,但是瑞德,肖申克在监狱里最好的朋友。瑞德在蹲了40年监狱后获得了“假释”,不是自我救赎,是监狱“恩赐”他出来的,因此他所面临的情况与老布是一样的,瑞德说:“虽然我在监狱被人称为有求必应,可以搞得任何物品,但是出去后我连电话本都不会翻”。确实,瑞德出来了,他和老布一样陷入了绝望。瑞德想起了肖申克告诉他在“假释”后到一个标志性的美丽的大树下找出一个盒子,这是他唯一的希望。肖申克不仅自我救赎,也救赎了他的好朋友瑞德。

  这个盒子里面有钱、有地址、有朋友和梦想,瑞德也获得了救赎。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10

  ”读那么多书,究竟有什么用呢?”一个朋友疑惑地的说着。

  他是我的中学同学,我们的关系不算很好,当然也不能算是很差。他初中毕业后就来到社会中打拼,同每一个励志故事一样,他首先具备了中学辍学的基本条件。在每个成功励志的故事中,若是没有带点传奇色彩的色调,那还算什么励志呢?至少我的大学母校董事长就是十六岁单枪匹马的杀出来了,可惜的是我的这位朋友并没有一步登天。

  我歪着头想了想,说到”:没什么用。只是当你遇到人生瓶颈的时候,它总能帮助你做出最理性睿智的决定,不再让你受到一些其他声音的干扰;当你失意落寞的时候,它会给与你无比强大的信心,相信黑暗的时光终将过去,而最终迎接我们的是希望的曙光。”

  他似是而非的点点头,我知道他不能理解我说的话,但碍于情面没有再说出什么反驳我的话来。在他的思维里,过往的那些复杂社会经历赋予了他非凡的智慧,但这远远不够,我相信他能够很清晰的明白这点,但却不认同读书的观点,他觉得这些都太过于梦幻飘渺,远远不如实际的来的痛快。

  我和他并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延伸下去,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兴致勃勃的说道”:那你觉得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

  ”肖申克的救赎。”

  在说出这个回答之前,我脑海中依此闪过这几年来读的那些书。我想起了赵枚的《上官婉儿》”:一个襁褓中沐浴血雨腥风的女人……”,想起朱苏进的《郑和》”:一个狂风暴雨中航行的男人……”,想起了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一个自我成长修炼的二刀流武士……”,想起了雨果的《冉阿让》”:一个最接近神的老人……”想起了太多人的一生,也想起了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一个执着男人的自我救赎……”

  之所以会说出这个答案,其实也不是这本书真的对我影响最大。而是我知道我的这个朋友曾经看过这个电影,我记得他说过的”:嗯……还不错,只是感觉有点荒诞。”

  ……

  ……

  没有一点荒诞的成分,越是慢慢长大,越是能够理解以前不能够理解的东西。成长也许就是这样,从陌生厌恶到理解同情,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有时候也往往会在一瞬之间。

  读书如此,朋友亦如此。

  这个社会不存在小说中的那个腥风血雨的江湖,但往往存在着那些古道热肠的侠客、隐士。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间,你会感觉到这个人的神奇以及惊艳他的才能,这并不是那种通俗意义上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是真正的感叹、感叹那些奇妙而有趣儿的想法,由此折服。

  依旧还记得余秋雨在描写米开朗琪罗的时候”:当他的竞争对手拉斐尔看到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手稿时,不由得惊叹一声。”才能就是一种令人折服的天赋,就如同肖申克监狱里面的银行家安迪·杜佛尼一样执着的精神。

  ”你若是想用这把锤子越狱,至少需要六百年的时间……”

  也许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至少安迪·杜佛尼没有花费那么长时间。安迪·杜佛尼没有想到这场飓风会吹的这么久,而监狱长诺顿也没有想到主的审判会来临的这么快……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的视野开始转移到那些卑微到尘土中的小人物身上,就像监狱图书管理员布鲁克一样,

  ”他被改造了。”

  我想是的,每一个在肖申克监狱里面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被成功改造了,”改造”是政客们的最好;而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我们生活其中的人,或多或少也在被改造着,而那些来自善意、讥讽、冷眼、淡漠的人,就是那些所谓的”政客”,一旦你遵循了他们的框架之下,也就彻底失去了自己生活的意义,你也就被”改造”成了社会需要的样子。

  ”他们会关你到白发苍苍,牙齿脱落的时候,那时的你无法对社会造成危害了,你也就自由了。”

  自由和希望,这两个在社会中最推崇的两个语词。到了肖申克监狱里面,就成了罪恶和痛苦的源泉,它无时无刻不再折磨你脆弱的神经。很难想象的是,安迪·杜佛尼是怎么承受下来的。

  ”他不能保证他在肖申克监狱里面拥有单独的房间、他不能保证在某个深夜,他正在挖掘通道时,狱警突然临时突袭检查、他不能保证挖通了下面究竟能不能容身出去、他不能保证当他在简直令人窒息的粪坑中爬行了五个足球场那么远的距离后,出口却横亘着铁条怎么办、他不能保证逃出来了被附近的农民看到怎么办、他不能保证他即便没有被人发现,而他的那些新身份的钥匙找不到怎么办……”

  一切都不能保证,但他还是坚持、执着的往前走,最后他终于还是成功了。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被“体制化”,遵循着内心的呼喊,执着的走着。即便遇到那许多不确定的事情,我们依旧可以坚定执着的往前走着。

  我冲着那个朋友笑着说道”:你读的那些书,它不能帮助你快速获得财富,但可以在你想要去做的任何事情上,赋予你无限的可能性以及执着的精神。”

  他笑笑,然后走开了。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 篇11

  人生,不外乎两种选择,忙着生,或忙着死。

  —— 题记

  二十年,一个无辜的银行家因被指控杀了妻子与情夫判了无期徒刑,没有杀人的他在监狱用了整整二十年,挖通了监狱的墙,在黑暗中匍匐前进,终于重获了自由。同伴、学生的死令他沉沦,未来的美好,好友瑞得的陪伴,令他欢欣。他,就是安迪杜佛伦。

  信念

  谁能想象,压根没有罪的一个人,在最严厉监狱—肖申克监狱,即将度过余生,这是多么悲催,我坐在电视前,看着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杜佛伦被戴上手铐,走进监狱,打抱不平的同时,却又会有些惋惜,如果是我,不如自行了解,死个痛快。但安迪没有,他坚毅的性格让他没有消沉,我知道,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持着他,让他用坚强来面对这发生的一切,他用坚强的心寻找着一切可能求生的机会,他结识了朋友,凭借自己职业的特殊帮着监狱的警卫做着逃税的工作,这样,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在狱中谋得求生之道,现在想来,若不是自己的渴望,他又怎得以求生,若不是信念的支持,他又怎得以与警卫结成良好关系?安迪选择了勇敢的活下去,我却办不到,高高的围墙,冰冷的闸门,没有自由,没有心灵,况且自己还是无辜的,有谁能承受这具大的忧愁,这深邃的冤屈,努力存活呢?

  安迪他凭着自己建立起的关系,在狱中宿舍张贴海报,谁曾料想,在那张美女海报下有一个洞呢?安迪就这么白天工作,晚上彻底不眠地挖着洞,我无法理解,一个小小的鋘锤,不足手掌大小,又怎能成功挖出逃路的洞,现在看来,是信念让他一分一秒地工作,一夜一页地努力,点滴积累,便铺出救赎之道,他用信念救赎着自己,可谁曾料想,这被瑞得戏称百年挖完的路竟花了二十年。

  生死

  瑞得,老布,尽管这电影中穿插了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配角,却同样激发了我对生死的解读。

  “忙着生,或忙着死。”

  电影中的这句台词至今印象深刻,人生的确不外乎两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救赎的道路也只有两条,生、死。安迪选择了生,他用生的力量,救赎着自己,而老布,他在监狱呆了50年,才假释离开,却因无法再监狱外生存而最后上吊自杀。影片中老布将养了二十年的鸟放出监狱的镜头令我深有感触,自由之鸟飞离苦海,而人却只能停留不动,老布的死,我不认为是消极,他失去了他的所有,正如影片中瑞得所说,老布已经体制化了,他离不开这个监狱,老布的年龄已经无法挽回,当他哆嗦的手将头挂上吊绳,我被震撼了,这是死之救赎,他用死,救赎了自己。而瑞得,当他逃离了监狱,住着老布住过的房,做着老布干过的工作,当他看到老布自杀时所刻下的“老布来过”,当他感到自己一无所有,安迪呼唤了他,他与安迪的诺言——离开监狱后去找一样东西,还未实现,瑞得离开了,他离开了他的住处,在他临走时,刻在那四字旁的“瑞得也来过”令我一笑,却又放佛懂了许多,生与死,就这么摆在了一起,两个人的命运,生与死的交错间,放佛看到了人生的叉路口。

  老布选择了死,瑞得与安迪选择了勇敢地活,抱着信念的活,其实,生与死的救赎,就这么摆在你的面前。“忙着生,或忙着死”,命运的交错,生死的岔路,安迪他选择了生,他用信念坚持挖了整整二十年的地道,不曾想过放弃。而老布,他选择用死来摆脱这禁锢,生,死都是一种方式,一种救赎的方式。

  希望

  我不清楚那首歌唱的什么,我也不必清楚,那歌声就是那么美,透彻心扉的美,放佛高墙不再,所有的囚犯都获得自由之心,远离了这痛苦,这凄冷,忘却记忆,感受到的只有希望,只有那无尽的希望,音乐,就是这么纯粹,尤其是对于囚犯,没有知道含义的必要,只是欣赏就好,他可以给人信念,给人希望,给人自由,给人以活下去的动力。

  当安迪将一片唱片通过广播播到了全监狱,音乐给了囚徒们自由的心,没有一个人继续工作,他们感受到了希望,尽管安迪受到处分,但这更刺激了安迪求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信念,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是个好东西,永远不会流逝。”他深切体会了为监狱长洗钱的愧疚,而自己的学生却因知道杀害安迪妻子真正凶手而被监狱长残忍谋杀,监狱长只是不想让安迪走,而安迪内心的求生欲更加强烈,于是不久后,他逃离了监狱,揭发了监狱长,自由地生活下去了。

  希望,造就了安迪内心的自由之心,它让安迪用了二十年,不屈地挖着洞,它让一个本想放弃的小伙儿,成长为一个百折不挠的成年人。不能没有希望,希望带给人生,带给人动力,正如影片最后瑞得和安迪相见的那片海,纯洁,清澈,比梦中还蓝,给人自由,给人动力,给人以忘却记忆的温暖,这便是本质的希望,这是令人神往的希望。

  也许,安迪只是一个幻想出的人物,但至少他令我了解,生、死,两种的救赎,把握权在我们手里,命运的成败,在于我们是否有信念,有希望。有了他们,生与死的抉择,命运的转向,将走上不同的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只要有了信念,有了希望,二十年凿通自己的通道,独自爬过五百米长的烂臭下水道,又岂为难事,只要有心救赎,自由就在前方。

【经典励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24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选06-12

《肖申克的救赎》优秀观后感08-06

肖申克的救赎-励志名言12-08

肖申克的救赎-励志人生10-15

《肖申克的救赎》励志电影10-14

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励志语录09-21

肖申克的救赎的经典励志语录10-24

《肖申克的救赎》励志的句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