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与思维方法》讲座参考

时间:2020-12-16 16:49:50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学习策略与思维方法》讲座参考

  第二讲

《学习策略与思维方法》讲座参考

  认真搞好预习

  一、什么是预习

  预习是上课前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包括教材和相关学习资料),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预习按提前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

  二、预习的功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某门功课的学习感到较困难时,坚持一段时期的预习,这门功课就会很快赶上来。某门功课本来学得较好,还坚持经常预习,则这门功课就会学得更好。为什么?因为预习有如下的功能:

  1、可以排除课堂学习中的一些障碍。保证听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防止因某些旧知识障碍使听课跟不上,思维活动中断。

  2、可以加强课堂学习中听课的针对性。集中注意于重点、难点,集中注意于预习中自己还没弄懂的地方,集中注意于老师讲课的思路、解题的思路,积极思考,加深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3、可以提高记笔记的针对性和记笔记的水平。课堂学习很有必要记笔记,但记笔记不能一味照老师的板书抄。老师板书中许多是直接引用课本的'叙述,包括概念、定理的表述和某些例题的解答,如果已经通过预习,就会发现这些与课本一字不差,大可不必照抄一遍。应该有针对性地记录老师对概念、规律深层次的阐述,对例题的分析,方法的探索,思路的概括和自己对听课的理解等等。这些笔记的内容,有些属课本上没有而老师板书的,有些属老师没板书而只口述的,有些属老师既没板书也没口述,而是自己通过听课理解到的。能在预习的基础上这样去作好课堂笔记,也就提高了记笔记本的水平。

  4、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的局面。不预习就听课,大多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记,被动的想,老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通过预习再听课,就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使自己学得主动积极,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如果自己学某门学科听课吃力,成绩不佳,则通过预习也可迅速改变该科学习暂时落后的局面。

  5、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预习是自己首次独立地接受、加工处理和运用新知识的自学活动,它需要自己去阅读,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类比对比等思维方法处理新的信息,能长期坚持,必然大大有益于自己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预习的具体任务

  1、初步了解新课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复习有关新课的旧概念、旧知识。

  3、找出新课的重点和预习后自己尚不懂的问题。

  4、作预习笔记和部分练习题。

  四、预习的具体步骤

  一般可分三步进行:

  1、慢读加标记:先对课文进行一遍速度较慢的阅读,同时用彩色笔对课文中有关概念、规律、方法等重点内容和关键词做出标记。如分别在重要程度不同的关键性语句的下方标记单直线、双直线、或波浪线,在有关概念、规律、方法的词的周边加方框,在关键词的下方加点(),在重要语句或段落之前标记长竖线(│)、(‖),并根据不同的重要程度和自己不同的感受分别加上三角形()、五角星(☆)、感叹号(!)、(!!)、疑问号(?)、(?!)等。此外还要对一些自己不甚熟悉的、与新课相关的旧概念、旧知识进行复习,查阅相关资料,以排除学习新课的障碍。

  2、快读加提要:对课文再进行一遍速度较快(有时也可较慢)的扫描,但要在课文重点段落或语句前精当地用三、五个字归纳出内容提要,如定义,定理,方法。同时,对课文中的例题,尽力能在该题旁边概括出简要的解题思路或写出自己的不同解法。同时,也可在课文周边的适当位置,摘录来自参考读物对某个知识点的注释或深层次的阐述,或者写出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与疑义。

  3、回忆加练习:尝试回忆教材内容,并且尝试作部分练习题。

  四、预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预习不必全面铺开。只要选择几门自己最感吃力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预习。前者是为了摆脱这些学科学习中的落后局面,后者是为了对这几门学科的学习超前并加深,以求达到较高的学习目标。

  2、预习目标的确立、速度的选择、节奏的控制都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注意量力而行。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调节,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也不必要求通过课前预习就把所有的问题都弄懂,可留些疑问到课堂上去解决。

  [标签:讲座,公益讲座]

【《学习策略与思维方法》讲座参考】相关文章:

学习韩语的方法与策略09-20

广告设计思维与方法09-30

广告设计的思维与方法09-12

高中的复习方法和参考策略10-01

计量方法在GMAT逻辑中的思维体现参考01-10

《策略思维》读后感07-31

php的学习方法参考11-22

考研英语学习方法参考10-08

互联网思维与应用学习总结12-09

德语句子转换策略与方法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