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读书笔记

时间:2020-10-28 10:16:53 心理学书籍 我要投稿

《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读书笔记

  熊孩子是这个星球上最恐怖的生物,他们的破坏力往往会超出你的想象。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读书笔记。

《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读书笔记

  关于关注:

  孩子需要的是被关注,所以被关注的动作都会被放大和加强。如果正面行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那么负面行为必然会越来越多;孩子的世界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目的”和“原因”的,被训斥总比被忽视来的强。

  关于语言:

  孩子在3-6岁,可能会用很激烈或者灰色甚至黑色的词语来形容,需要关注的是说出来的时候孩子是真的悲伤还是随便说说,如果真的悲伤,那么需要立马关注与疏导,如果只是说说,可能是刚刚从别人那里学到的,那么岔开话题就可以了。

  关于情绪:

  孩子的情绪表达都是和外部环境学习的,我们是否也经常表达的过于激烈与情绪化。在自己有坏情绪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学会先离开、深吸气、冷静过后再找孩子谈。

  关于行为:

  希望孩子做哪些行为,使用引导而不是强制,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引导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上。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GROW模型和头脑风暴。

  关于问题:

  一定要分清楚,问题是应该父母解决的还是孩子解决的,不要越俎代庖。判断的依据是:1、这个问题是否干扰到父母的生活?2、这个问题是否对孩子或者他人有危险? 如果都是否定的,那么那就是孩子的问题,比如刷牙、洗脸、写作业。如果其中一个是肯定的,那么就是父母需要一起解决的问题。

  延伸阅读:

  摸清“熊式心理”,别让熊孩子毁了你的假期

  1有的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对TA的有求必应,所以无论在哪里,TA都会随时开启无理取闹模式,让身边的人吃尽苦头;

  2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妈妈猜东,孩子向西”的情况,在还未弄清孩子真正的想法时,依然根据自己的猜测与孩子互动,最后不仅闹得自己身心疲惫,孩子还愈加不听话;

  3就算是一家人都放假窝在家里,却是“大眼瞪小眼”,没有任何沟通。这也是因为孩子发现自己的感受总是不被父母理解的时候,就可能失去沟通的欲望,变得沉默寡言。这样,孩子的心思就更难被父母了解,亲子关系形成恶性循环;

  4…………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备受父母长辈的宠溺,就这样被“爱”成了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甚至成了人们眼中的“熊孩子”。也许这种说法并不全面,但也能将如今的现状窥见一隅。是啊,现在有多少父母对自家的孩子是责备不足、疼爱有加?有多少父母一味地幻想孩子能一夜之间顿悟成知书达理、仁爱包容的好人?又有多少父母永远都是无原则地迁就和纵容着孩子?

  当如何教育“熊孩子”成为了家长们最挠头的问题时,旁观者清的围观群众也开始吐槽了:所谓的熊孩子,其实背后都有熊家长……

  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多数是家长们从未好好了解过孩子,不懂他们真正的需求和愿望!亲子关系是在心与心的良好互动中建立和巩固的,孩子最亲的,总是那个最理解自己的人。不懂孩子的父母与孩子沟通困难,亲子关系逐渐恶化,一旦恶化,孩子就会变得难以管教,成为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专家建议:家长请不要“简单粗暴”

  1亲情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家长长期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给孩子安排了无数个兴趣班,美其名曰“全面发展”,实则是忽视亲情交流和孩子的心理发育。缺乏足够的亲情交流,孩子会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长此以往,家长很容易与孩子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所以,家长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而不是想当然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测孩子的想法,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只有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真正的读懂孩子。

  放假了,无论是工作或学习都会比较轻松,孩子的精神压力相对来说较小,是与孩子进行心灵交流最宝贵的时间。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陪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场、书店等户外进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活动,在孩子得到娱乐放松的同时,也与孩子进行了心灵的交流,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2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时,家长们应该关心、支持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第一时间就否决。比如,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被学习课程安排地满满的,好不容易放假了,孩子更希望有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无论是下棋、练书法、听音乐、画画、滑冰、游泳等等,都能培养孩子乐观向上、勇敢拼搏的优良品质,也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个性形成、自信心的培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支持孩子并不等于对他有求必应。家长要做到实时监督,避免让孩子沉迷某些意义不大甚至对身心有危害的活动,比如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长达数小时的上网、结伴斗殴等。家长应该及时开导、正确引导,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广交朋友,亲历生活的磨砺,同时在与各种亲戚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为人处事的良好习惯。

  孩子不是仪器,不能机械化地照搬规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孩子也一样,对待不同的孩子更应该挖掘他们心底最真实的需求,从而真正理解孩子。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们不能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甚至不亲自带孩子,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从而缺乏跟孩子的直接沟通与互动。

  有的家长会说:“我根本没法管那个熊孩子,我一点也不了解他。”其实,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心理的外化,即使看不透心理,但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的行为,这是家长读懂孩子的基本功。如果家长能认识到这一点,自然能通过孩子的种种行为来了解孩子,避免孩子成为“熊孩子”!

【《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熊孩子笑话06-21

熊孩子逗人冷笑话05-17

爆笑熊孩子冷笑话11-13

熊孩子笑话大全爆笑10-15

欠揍熊孩子笑话爆笑06-30

熊孩子笑话段子爆笑06-30

熊孩子经典爆笑段子11-17

可以和熊孩子一起看的心理学书06-13

熊孩子经典冷笑话大全11-23

熊孩子新鲜经典冷笑话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