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时间:2023-05-08 17:44:03 梓欣 心理学书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精选10篇)

  读他之文字,听他之故事,不失为长己见识的方法。好书芸芸,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电子文字,该如何觅得心仪的书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精选10篇)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1

  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这本《一个人的朝圣》,讲述的是一位在酿酒厂工作了四十年,没有加薪,没有升职,朋友甚少,也不树敌,直到安静地退休的销售代表,后来通称为老人的哈罗德·弗莱一个人徒步旅行的故事。是的,哈罗德只是千千万万人之中很普通的一位老人。而“一个人的朝圣”重要意义便是,在临近人生终点时,哈罗德做了一件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平凡的事儿,而这不平凡的经历,正好让他重新梳理回顾了自己的一生,重新理解处理亲密关系。正如文章里所言:“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一段路接着一段路。”

  整部小说主线极其简单,故事人物也不复杂,四个主要人物贯穿其中,哈罗德,妻子莫琳,儿子戴维,好友奎妮·轩尼斯,及路上遇到的过客。故事的发生源于四月中旬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星期二,在那个早晨收到的一封信,开篇“那封改变了一切的信”,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好奇,但其实也不过是一封平常不过的告别信而已。一切都看似平常简单。一开始哈罗德只是出门去邮寄一封回信,写给患了癌症住在贝里克郡疗养院奎妮的回信,可走着走着,让他回忆起了诸多往事,总想着下一个邮筒停下来,却根本停不下来,直到遇到了加油站女孩,他们聊到了信仰,哈罗德至此下定决心徒步去看望奎妮。历经辛苦,他横跨整个英格兰,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共计627英里,耗时87天。哈罗德始终坚信,只要他一路走下去,好友奎妮一定会等着他的。

  看完整部小说,我想起了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的一段话,他说:“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是啊,我惊叹于回忆的的强大作用,它支撑着我们度过现在,走向未来。无论外界是如何的变化与流动,我们其实都是通过内部联接来认识景象的。我并不认为这是唯心主义,这违背了物质决定精神的定律。只是感叹,不管我们走多远,看到的还是内心的景象。万事万物皆是回忆,特别是到了六十多岁,人生经历已足够丰富,便总能轻而易举将各种景象与过往之经历联想起来,在联想里回顾,在回顾里反思这一辈子。的确如作者所言,表面上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实际上却藏着这么多的黑暗与磨难。回忆的内容,往往是建立在各种关系之上的,通过对各种关系的处理,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一个人的性情。

  哈罗德与妻子莫琳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二十多年,对彼此的感情,在两人各自的独白便可窥知。莫琳认为,她这么多年和哈罗德凑合着过日子,并不是因为儿子戴维,而是出于同情。这么多年,无论和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单,没有他的世界只会更加孤单。几十年的婚姻关系,剩下的似乎只是习惯了。哈罗德只和莫琳一个人在一起过,即使夫妻感情越来越淡,他也没有想过找其他人,他无法想象没有莫琳的生活,那就相当于将他生活中有生命的部分裁掉,整个人只剩下空空的皮囊。

  哈罗德与儿子戴维的关系,是哈罗德从原生家庭习得的处理方式,他不懂得也不善于表达对儿子的爱。对戴维爱的抑制,哈罗德总是对自己说:“当儿子真正长大成人,他们之间相处或许会容易一点。”直到错过了儿子,他也没有真正的等到这所谓的容易一点的相处模式。

  哈罗德与好友奎妮的关系,是他所理解的友谊关系,他可以在车里说任何东西,并且深知奎妮会把他说的话安全地存在脑海里的某个位置,而且不会妄加批判,或者在以后提起来对付他。这就是好的友谊带来的安全感。

  从这三段重要的关系中,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哈罗德会执意坚持走完这段旅程,这段旅程为何对他而言如此重要。

  徒步行走,是和自己的意志力在较量,哈罗德在路上有累有苦,但并不贫苦,一路上他可以住旅舍,可以买吃的买用的,可以给莫琳打电话买礼物,可以给奎妮寄信买书,因为他有一笔养老金,虽然莫琳总是担心着计算着这笔养老金什么时候会被他消耗殆尽,但并不妨碍他对这笔养老金的支配。通过徒步行走的方式,哈罗德明白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途中,他也在接受着陌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而各种不可思议充盈了他的认识。

  借用小说中的一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一个结尾,“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只有当我们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处,才有可能真正开始一段旅程。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2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英国资深女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

  这本小说曾在2012年横扫欧洲文坛,入围2012年布克文学奖及英联邦书奖,入围语是这样说的:“用一个强有力的声音讲述了一个充满英式趣味的独特故事,优雅、细腻、感人。”乔伊斯也凭此书,获得当年英国图书奖“年度作家”。

  01: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乔伊斯1962年生于伦敦,是英国畅销书作家、BBC资深剧作家。20年的舞台剧和电视职业经历让她获奖无数。文字在乔伊斯的额陛下不是锋利的刀锋,而是温暖和平静的晨光,她用朴实平淡的文字讲述人生,传达力量,治愈人心。

  乔伊斯认为想打动读者,必须先打动自己。在创作《一个人的朝圣》过程中,她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一度让乔伊斯陷入无奈、悲痛与迷茫中,好在有文字抚慰伤痛。不幸的是,在创作还未完成的时候,乔伊斯的父亲就去世了。乔伊斯化悲痛为力量,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了这本书当中。

  02:这本书讲了什么?

  主人公是退休在家无所事事的老头哈罗德·弗莱,他既无朋友,也无敌人,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莫琳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他们之间的隔阂来自儿子的自杀。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信上说她患了癌症,时间所剩不多,写信来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信的路上,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却一直没有把信寄出去。

  哈罗德在加油站听了小女孩阿姨患绝症的经历后,在信件最后只留下“等我”两个字,便投进了邮筒,同时打电话告诉奎妮,将徒步去看望她。就这样他毫无准备就踏上了六百多英里的朝圣之旅。途中他也开启了回溯自己过往的心灵之旅,回忆童年、与孩子相处......

  哈罗德用了87天走到疗养院,但奎妮的病情已经恶化并在不久后去世了。悲伤的哈罗德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这时候莫琳来到了他身边,两人最后冰释了所有的不快。

  03:为什么建议你听这本书?

  哈罗德的童年经历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不会被爱的人,长大后他怯于接受他人的关心与善意。而这一次的徒步,让他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往,一路上跟不同经历的人交谈、倾诉,让他不再封闭自己。他学会了给予,学会了接受,终于原谅了自己的父母,饶恕了自己的过错,也得到了妻子的谅解。

  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有许多人每一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这看似简单的事情,然而却有那么多人困顿自己的世界,无法真正迈开脚步。旅途,不仅仅是真正地迈开脚步前进,还有真正往自己内心深处前进,更加看清自己。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学会勇敢面对成长中的缺陷,且不要放弃自我成长。静下来读几遍这本书,一定会有更多心得和巨大的收获。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3

  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曾写过一本名为《寻找自我》的书,这本书是一本探索自我问题的书,主要阐释了人怎样才能为了自己、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就像书中写的那样,“人本主义伦理学的最高价值既不是自我克己,也不是自私,而是自爱;不是否定个人,而是肯定其真正的自我”。

  而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爱的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还有一本书,那就是《一个人的朝圣》。

  《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主要介绍一个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哈罗德·弗莱,六十岁默默退休。他在单位没有升迁,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公司在他退休时甚至都没开欢送会。他和妻子隔阂很深,一起在英国的乡间居住,生活平淡且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是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信中说她患了癌症,写信是为了告别。震惊和悲痛后,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他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

  87天,627英里,为的是一个信念:只要他在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这是哈罗德的徒步之行,也是他内心的自我救赎之旅,更是他寻找自我的艰辛历程。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这本书荣获2013年春季英国最具影响力“理查与茱蒂”读书俱乐部书单第1名;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书、欧普拉读书俱乐部夏日选书;2012年英国最畅销新人小说;《出版人周刊》、《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嘉人》等各大媒体高评价推荐。

  寻找自我,成为自己需要我们摆脱孤独,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最后用爱来完成自我救赎之旅。

  1.摆脱孤独是寻找自我和成为自己的动力

  “孤独、与世界相分离,这是人的存在的主要特征。”——《寻找自我》

  弗洛姆自称《寻找自我》是《逃避自由》的续篇。那本《逃避自由》主要剖析了人从自然向社会状态过渡之中存在“个性独立与孤独感”,还介绍了逃避自由与自由的错综复杂的心理机制;而《寻找自我》则指出,逃避自由并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现代人完全还可以找到另一种途径,以便在于他人、社会的种种关系之中,既能保持个性的独立,又能摆脱个人的孤独。

  现代人在惶恐和孤独中生活:我们努力工作时,却时常对自己的工作茫然;我们使用新的发明和创造,却时常被错综复杂的方式方法所迷惑;我们虽然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却时常沦为自己创造出来的机器的奴隶。

  而《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他没有朋友,退休后的生活平淡如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关系冷谈疏离,没有共同语言。无论他说什么,妻子莫琳总会用“我不是这么认为的”这句话来给予否定回应。两个人之间培育了二十年的距离和沉默已经太远太深,连最基本的老生常谈都感觉无味,直刺人心。她不再责怪哈罗德,不再让他抱着她换取安慰,不再在他面前哭泣,这是两个没有任何交集的灵魂。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4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资深剧作家乔伊斯.蕾秋的小说处女作,该书曾荣获2012年英国最佳小说新人奖。写剧本的作者写起小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场景鲜明,二是对白细腻,三是金句频出。有了这么三个特点,读这本书的感受就是两个字:不累。

  这本小说虽说出自剧作家之手,但是它却并不戏剧化,故事朴素、人物平凡,让人感动的正是字里行间的那种简简单单的细腻质感。这不禁让我想起周杰伦的《安静》:“睡着的大提琴,安静的旧旧的。”就像该书的宣传语:“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这本书之所以能一度成为欧洲最畅销的小说,大概是因为主人公哈罗德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经历、思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经历的。简单地说,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信念,直指平凡人也就是我们的心灵。

  在《一个人的朝圣》的扉页上节选了第五章的一段文字: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多么困难,吃也是一样的,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正是因为很难,所以我们不妨跟着哈罗德一路向北,一同发现生活、发现自我。

  周国平说: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是的,走一条自省的朝圣之路。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5

  历时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一个人的朝圣》,这是我读得最快的一本书了,但是读完总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索性就大概介绍下这本书吧。故事的主人公叫哈罗德·弗莱,他是一个65岁的老头,在酿酒厂做了四五十年的销售就退休了,为人谦逊,独善其身,从来没有过太高远的追求。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哈罗德·弗莱是个高大的男人,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像是随时防备着前方会突然出现一道低梁,或是被人投偏了纸飞机似的。”

  “哈罗德从小就学会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小时候,哈罗德的母亲不辞而别,父亲便经常给他换不同的“母亲”,但他并没有真正感受过什么是母爱和父爱。

  成家后,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不尽如意,儿子戴维患上了抑郁症上吊自杀,妻子由此便和他分居形同陌路人。在如此窘迫的境况下,他收到多年前的女同事兼好友奎尼的一封信,并告诉她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便离开人世。

  从此,他便决定一个人上路,亲自把自己的回信交到奎尼手中,并一路不停地给奎尼的疗养院打电话寄明信片,让奎尼一定坚持等着他。一路上,他一边回味往事,一边自我反省,还帮助许多人分担了一些东西,可回想起自己的从前,对待妻子莫琳、对待儿子戴森、对待好友奎尼,他总觉得亏欠了他们好多,甚至很多都是无法弥补的东西……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深刻体会了外面的生活,虽然旅途中也常有同行者陪伴,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近他的心,真正地了解他,懂得他“在路上”的意义。

  从英国的南部到北部,从金斯布里奇到贝里克,历时八十七天的时间,六百二十七英里的里程,哈罗德终于到达了贝里克的圣伯纳丁疗养院,实现了对奎尼的诺言,奎尼最终也安然地离去,哈罗德和莫琳的感情也重归于好。

  其实,整本书通读下来,让我一直都不懂的是,这本书为什么要叫“一个人的朝圣”而不是封面内的那句话“那么,我是谁?”朝圣往往不应该和“宗教”相关联的吗,而哈罗德并不是宗教信仰者啊,抱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对“朝圣”的解释是:

  朝圣是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果然,“朝圣”的确是与庄重、信念、宗教有关。但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哈罗德在去看友人奎尼的旅途中,通过忆往事,自我反省,给自己心灵的一次洗涤,最终又重拾勇气,开始坦然面对生活。

  如果非要说这是一种朝圣,那就是哈罗德坚定了一种信念:只要他一直坚持走,奎尼就一定会活着,直到他到达目的地。严格来说,这的确是一种信念。但与其说是哈罗德为了“拯救奎尼”而开始“一个人的旅途”,倒不如说是奎尼拯救了哈罗德,如果没有奎尼的信,就不会有哈罗德“在路上”,就不会有他重新审视自我和面对生活的勇气,更不会有莫琳最终对哈罗德的原谅。

  坦白来说,我觉得这本书用“朝圣”来命名,显得过为沉重,如果叫“那么,我是谁?”,也许会有另一种意境吧,也说不定呢。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6

  87天,627英里,一个退休老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决定出发,以其精神力量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随即克服大量难以想象的困难徒步穿越英格兰,以其执着和勇气将不可能变为现实,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段传奇。然而,当我们跟随《一个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乔伊斯的笔触,抛开纷杂与浮华,一步步揭开明亮的光环下所隐藏的真相时,却渐渐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哈罗德不仅仅是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甚至,按当下的流行说法,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位loser,木讷寡言的他不过是凭着一份最单纯的初衷,以最为质朴的方式在回报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与歉疚。

  人生如同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每个岔口的不同选择都指向千差万别的.结果。《一个人的朝圣》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过六十的退休老人哈罗德弗莱,他的一生没有任何闪光点,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干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既无升迁,连最后的告别仪式都没有,和妻子疏离,退休后更是循规蹈矩,每天重复一样的生活,走的最远的路就是门口到车里。这样的一个人,受了加油站女孩的一句关于信仰的话的刺激,开启了他的627英里的旅程,更是一段内心的旅程。

  其实,追究他出发的动机,你会觉得,哈罗德的一生都是在封闭自己的感情,他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都压抑在自己的心底。母亲的出走,父亲酗酒,儿子的死去,和妻子的疏离,他的木讷和收拢,让自己的一生都平淡甚至失败。唯有一次就是和莫琳相识的那一晚,也是他做的最成功的选择。封闭太久的感情在收到奎妮的信后,轰然倒塌,他焦灼不安,奎妮是唯一一个朋友,但单薄的文字无法表述他内心的澎湃,于是在这个时候——也许是加油站女孩随意说出的安慰之词,也许是突如其来的死亡穿透了他的壁垒,哈罗德决定徒步去看自己的朋友,用如此坚定的信念换来奎妮一丝求生的希望。

  627英里,不仅是用脚迈过的距离,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灵和回忆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也许是当身体放归大自然时,心灵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记忆,更容易从逝去的岁月中寻回隐匿的自我,那些蛰伏的思绪渐渐奔涌,那颗早已日渐麻木的心也开始悸动。也许是因为扩大的视角、开放的交流容易让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学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罗德不仅渐渐读懂了人生,学到了只追求最珍贵的亲情、爱情、友谊,而放弃其他一切外物,更学会了接纳自己,从而感悟到要直面人生,了解它的本质,一些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东西要学会理解并渐渐放弃。也正是因为自己对过去的痛苦和遗憾,不肯放手,造就了他的痛苦。

  走到最后的时候,哈罗德还是很痛苦,他一开始笃定的相信只要他一直走,奎妮就会活下去。可实际上并非这样,奎妮即将死去的事实摆在那里,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没有他,一切都是照旧,尽管他努力过,依然无法改变结局,他的这次旅程似乎也没了意义。不过在莫琳的陪伴下他渐渐释然,因为一切确实有所不同了。如果说旅程改变了什么,那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终于能自然的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不再纠结于内心的痛苦,甚至让负罪感毁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而是学会了珍视他人和卑微的自己,去接纳,去爱,更要去放下。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7

  《一个人的朝圣》讲的是哈罗德收到一封年轻时女同事奎妮的来信,得知其病重,将不久于人世。哈罗德内心十分悲伤,一段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对话,让这个老人决定在毫无准备的状况下步行跨越大半个英国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独自困难前行的过程中,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时回忆了许多关于因抑郁而自杀的儿子戴维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时候的往事。在哈罗德独自走完这一段旅程之后,妻子莫林对于戴维的往事也放下了许多,两人最后能够鼓起勇气,理解孩子已经离去的事实。

  哈罗德的童年并不快乐,导致他从小性格孤僻,不愿意同人打交道。哈罗德·弗莱是个高大的男人,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

  他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如他所愿,连告别会也没有举行。这个可怜的.男人,其实都生活在我们心中。大家的内心里或许都有那个一个胆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着让自己深深后悔的事情。

  哈罗德和莫林的生活自从儿子戴维自杀之后,再也没有开心过。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间,房子里拉起来厚厚的窗帘,夫妻之间越来越沉默的对话。两个人都在惩罚自己,两个人都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个人哈罗德踏上心灵朝圣旅途的一个契机。对于一个65岁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远的距离也只但是是从家走到停车场,而此时这个老人却决定独自一人踏上那么漫长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罗德的身体经不起这样大强度的长途跋涉,但是内心的意念在不断的坚持着他。而在这漫漫旅途中,哈罗德那些封存已久不愿想起的回忆一件件涌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不断去审视自己,净化心灵,打破了自己心灵的桎梏与对儿子的愧疚还有对奎妮友情的回馈。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也是我在这一个暑假最有体会的):“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事物。”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8

  案前的这本《一个人的朝圣》让我爱不释手,亲爱的文中主人哈罗德,在一个人的朝圣路上,你挣扎过,麻木过,也多次想到了放弃,但最终还是坚定地走下来了。我佩服你的勇气,佩服你敢于走出模式化的生活,找会初心的勇气。

  这是一条漫长而并不确定的路,仅仅是为了一个承诺,一个“不放弃生命等待”的承诺,你踏上了征程。一路上,你走过山清水秀,你听遍鸟语蝉鸣,在电闪雷鸣中走过泥泞的旷野,在荒无人烟的山郊野岭听着鬼哭狼嚎,走过喧嚣的城市时你曾以为你需要很多东西,走得久了你才发现你只需要在兜里揣上牙刷和手电筒而已。

  这一路上,你遇到了好多人——鼓励你的、嘲笑你的、帮助你的、支持你的。更有把你宣传成了不起的行者,把你推到华丽的舆论台前,惹得一段时间内你不得不应付跟随你的众人的……可,这一路走来你用脚步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那么的真实,如同你认定你的行走会让另一个灵魂不会远离一样,并且走的路越长你越坚信“灵魂只能独行”。你是一个孤独的朝圣者,更是一个内心强大的行路人,踏实而坚定地走在通往内心深处的幽静上,执着着并快乐着。

  从布里奇到贝里克,从最西南端走到最东北段,你穿越了整个英格兰,你抛弃了看似安稳平淡的`程式化生活,你穿过了遗忘的时光,你安抚下旧时的一切曾经:那些不在言说的爱,那些永久失去的痛,以及那些麻木已久的懊悔。你坚信那个为你承担了过错,你却没有来得及说谢谢的奎妮·轩尼斯会等着你,所以你愿意用自我最真实的步伐坚毅的走着。比起你的坚毅,我更佩服你的真实,用行动找回初心的真实。

  我看到你到了疗养院,见到了奎妮·轩尼斯,完成了你的朝圣时,我哭了。这个喧嚣的世界上,我见过好多装在套子里的人,他们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剖析自我,甚至不敢承认错误。更有些多穿着华美的袍子,在名利的霓虹灯下得意狂舞的人,听不到自己迷失的心挣扎着,发出“活着活着活没了自我”的哀叹。我看着你坚毅地走完了自我救赎的路,我看到面如炭黑长满胡茬的你找回了曾经的爱,我看到穿着褴褛衣衫蹬着破旧鞋子的你与妻子莫林比肩而坐,我看着你布满沧桑的脸上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我甚至把我自己想象成了你,由衷地为你高兴的同时,甚至想着我身边亲朋好友也可以如你。其实,只要是愿意,人人都可以如你这般来一段一个人的朝圣,然后和心爱的人儿比肩而坐,面朝大海。

  一个人的朝圣路上,你和妻子莫林各自捡拾起彼此的思念,簇拥其你们共同的回忆,打破了长久以来的误解和沉默,这是一段理解和信任被唤醒的幸福路程。此刻的你,足以承担起丈夫的责任。妻子莫林将头靠在你宽阔的肩上,经历了挣扎和等待的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颇具安全感的幸福的笑容。逝去的终将逝去,好多人和事都不过是朝圣路上的一抹风景,路过了就路过了。此刻,伊人就在身旁,心灵的相伴是最大的幸福,更无惧以后的万水千山阻道长。

  案前摊开着《一个人的朝圣》的最后一页,是一张地图,上面醒目地标记着你走过的路,也是我在字里行间里跟着你走过的路。未来的路很长,生命的路很短,祝福你,我最敬重的朝圣者哈罗德,也祝福我,以及所有正在读着《一个人的朝圣》的人,愿我们都能勇敢地走一段朝圣路,找回初心,坦然而精彩的生活。握手祝福,唯有懂得!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9

  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以为是一个关于宗教信仰的故事。看完之后才发现其实不然,一个回忆,一个救赎的过程。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其实就是主人公在收到一个故友的信,得知她得了癌症的,然后在给她寄去回信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加油站的女孩,她的一句话让他决定要徒步走到英格兰的另外一端,他认为带着信仰会拯救她,在一路上碰到了很多的人,从一开始盲目的往前走,到中期的抛下一切,轻装上阵,到后来的跟随者,到后来的想要放弃,在经历87的行走,他到了疗养院,见到了那个故友,而她比他想象的要脆弱,87天的朝圣,结果与他想的太不同,可他同她的妻子,朋友都有了新的开始。

  哈罗德,一个从小缺乏爱的人,小的时候被母亲抛弃,酗酒的父亲在他16岁的时候扔给他一件大衣便让他走了,他靠着自己成长了,可也成长的不够成熟,还是缺乏安全感,他没能成为一个好的丈夫,一个好的父亲,甚至一个好的朋友。在他退休的时候收到了那份改变了余下的日子的信,便是一个故友的来信。他唤起了一些过往的回忆。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漫不经心的时候,我们会被它侵蚀,我们感受不到变化,生活的一成不变,而我们会忘记了一些人和事。他在经历加油站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姑娘说有信仰是很重要的事,让他有了勇气去启程这一段不可思议的朝圣。也许毅力这件事本来就是很少人天生都有的,如果不是哈罗德一直都有和其他人说他要去见一个癌症的朋友,有的人嘲笑,有的人鼓励,有的人泄气,我想他也很难去坚持,面对嘲笑的人,他忽略,面对鼓励的人,他感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而我们是否让自己的心跟随自己,还是跟随别人,这个很重要,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怎么想的。虽然人的想法是会不断改变的,但也只有经历过自己的验证才能真的去明白这样的事。

  朝圣的过程被一些人传言,一些人加入,一些媒体的报道,让这个单纯的朝圣变的商业,变了味道。不管人和事都应当简单点,不需要太多华丽的'包装,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不需要太多的刻意。也许一味的去追求绝对的单纯很难,也几乎没有可能,但人总不要太和自己较真,随心去做。当越多的人有越多的意见,越多的人的离开,哈罗德决定一个人重新开始一个人的朝圣。他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初心。人的内心要平稳,自己不要晃动。在热闹的时候,你一样,在暗淡的时候,你一样。可也就在快到到达的时候,他想要放弃了,很多的失败都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逼自己一把吧,不然会后悔一辈子。可他见到了他的朋友的朋友时,他的内心比他原本想的那个温馨的画面沉重的多,他不知道自己的朝圣,是否是一个任性,他无法拯救她,反而让她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他甚至不确认她是否希望他这样一路来见他,这个都一个善良的人的想法,可是我想人总是要自我一点,无法顾忌到那么多,做了变不要后悔。

  在一路的朝圣中,人们认为他在解救他的朋友,其实他在拯救他自己,他救赎了他的婚姻,也让一个自责的父亲放下,也对他朋友表达了歉意。所以没有一件事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意义是一边做一边产生的。没有一分是浪费的,即便别人觉得你在无用功,可你依然可以找到对你有意义的一个点。

  人生是什么,很难下定论,人生该怎么过,很难下个程序,订个计划,无非是走一步算一步。一个人心是脆弱的,不定的,所以不要轻易的指责自己,即便别人都在否定你,你自己也该给自己一个信心,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想法。

  对于现在的状况,我无力,我后悔,我自责,我甚至有些绝望,可那样又如何,该过的一天依然这样的过着,黑夜白天依然这样的交替着。对于我当走的路,我依然不太确定,即便我下了决定,我也很难做到不被环境也搅扰,而解决问题的人只有我自己,我无法怨谁,当初的因,所结出的果,我无法推到任何一个人身上,因此不要怪谁,也不要怪自己,自己过好,便是天晴!

  人也只有在走完那一步的同时,我们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怎么样都当开朗的活着,以前觉得开心就好,现在觉得轻松自在很重要。放下心情,轻松一点吧!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 10

  哈罗德一个人坚持87天走完了长途漫漫的627英里。这一路上他的信念便是:只要我还在路上,奎妮就不会死。

  由此可见,奎妮的病情是哈罗德出发的直接原因。我脑海一次又一次在想:奎妮是怎样一个人?竟值得哈罗德不远千里前去相见?

  文中第一次出现对奎妮评价的时是在第一章。哈罗德看见流畅又整洁的信时,回忆起奎妮做什么事都一丝不苟、叫人无可挑剔的样子。按理说有这样优秀品质的人应有光明的前途,可奎妮不尽然。

  哈罗德与奎妮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文具柜里。哈罗德临下班前,听见柜子门后传来阵阵抽鼻子的声音,这声音连续响了几次。他鼓起勇气打开那个传出声音的柜门,发现有个人背对他蹲着,紧紧地贴着墙。她的'外套包在脊背上,绷得紧紧的。而这个人就是奎妮。

  奎妮一边抽噎一边跟哈罗德说她的工作都做得挺好的了,而且她有一个学位,可她不明白为什么老板纳比尔先生总要盯着她看,同事们都要取笑她。

  奎妮身材矮矮胖胖,走路时会支起手肘,弯下腰,扎稳下盘,像母鸡扇翅膀一样摇摇晃晃。酿酒厂里的几个同事包括老板在内,都以学她走路的姿势寻开心。

  尽管奎妮工作得十分出色,不出几天已经有消息说她为财务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账,但这并没有减少逐渐蔓延到公司走廊上的各种模仿和讥笑。奎妮的无助和难过不由让我想起我的高中同学阿欢。

  阿欢其实长得挺好看,水灵灵的大眼睛,淡淡的远山眉,粉嫩的樱桃小嘴外加高挑的身材。她的周围总是围着许多男生。

  文理分班后,我见她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每见一次,我总觉得她又胖了不少。我不断告诉自己这一定是错觉,直到一些风言风语传到我的耳朵。

  “2班那个胖子阿欢现在胖得走路地面都会跟着震三震,而且一到夏天就浑身汗味。”

  “我跟你们说,别看这胖子现在这个模样。高一刚入学时可是个大美女,追她的人还不少。”

  “现在都高三了,你还提高一。你这小子是不是有病。她现在这个样子,谁还敢追她啊。又高大又结实,男生都吃不消。”

  我听到这些风声后,立马去找阿欢,没分班前我们曾在一个小组,关系还不错,只不过分班之后各忙各的又加之没有手机,便渐渐疏远。

  阿欢笑笑跟我说没事,可我明明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落寞。明明是天之骄子,都是被人捧在手心里,可现在却从云端跌落至尘埃,这该是有多痛啊。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想给她一些力量。

  她拍拍我的手背,接着轻轻地回握着我的手,开口说道她妈妈在高二分班之后怕她学习跟不上,特意找人托关系买了一些补脑的药,价格还贵得离谱。这才吃了不到一年就变成现在这个模样了。药已经停了,可这身上的肥胖却没那么容易消失。“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坦然接受。”这是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阿欢跟我说得最后一句话。

  直到高考结束,她还是没有瘦回吃药前的模样,不过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多了。现在大学毕业后的她,身材也没有特别高挑,但正因为略带丰腴,更显成熟稳重。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她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升职加薪,一路提拔,早已在全国有名的上市公司站稳了脚跟,而那些曾经的男生又开始蠢蠢欲动。

  我曾开玩笑地问她是否要感谢青春里那段刻骨铭心的痛。隔着手机,阿欢爽朗的笑声直达我的心底,她说是要好好感谢那些深夜里痛哭流涕的日子,被嘲讽,被嫌弃,被鄙视的日子终究成为过去。正是那些不堪过往,才造就了现在年轻有为的自己。

  奎妮哭过之后,走出柜子时,已经恢复了神态,她顺了顺短裙,道了声谢谢后,便挺直腰板抬着头离开了。她打消了辞职的念头,更加卖力地工作,用自己的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

【推荐心理学书籍《一个人的朝圣》】相关文章:

经典心理学书籍推荐03-29

加德纳的心理学书籍推荐05-04

2022心理学书籍推荐11-03

心理学书籍最新推荐04-18

最新心理学书籍推荐09-29

销售心理学书籍推荐04-21

情感心理学书籍推荐04-07

婴儿心理学书籍推荐04-08

大众心理学的书籍推荐08-23

行为心理学书籍的推荐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