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爱抱怨就是在吸引不幸

时间:2022-10-17 12:22:01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心理常识:爱抱怨就是在吸引不幸

  心理是人类在情感世界里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常识:爱抱怨就是在吸引不幸,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常识:爱抱怨就是在吸引不幸

  常常抱怨有什么影响?很多人都会有抱怨的时候,尤其是女性,在这一方面表现的更加的明显,但是心理健康专家要告诉大家,其实常常抱怨的人,更容易吸引一些不幸。所以想做个幸运的人就不要抱怨。

  抱怨给人们制造灾难的原理与上面所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原理基本相同。大多数人的抱怨,最初可能只是起源于心里对某件事情的担心。由于这些人心里潜藏着一个非常愚蠢的观点——“自己抱怨一下,向对方发出警告,就可以让自己所担心的事情不发生”,正是基于潜伏在自己内心的这个可笑的潜台词,他们就开始“抱怨”了。

  实际上,“抱怨”一旦发端于心、出言于口、付诸于行动,不但不会像这些人心里所期望的那样——消除所担心之事,反而会使得本来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变得可能了,本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变得更加可能了;如果不停地抱怨,所担心之事发生的可能性就变得越来越大,最后真的就成了现实。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抱怨者的抱怨最初源于担心与恐惧,一旦将抱怨的行为付诸实施,内心的危机感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加剧。这就是智者常说的:“如果你大声真心地喊‘痛’,内心就真的`会受伤;如果你不以为然,不把外境的伤害当回事,伤痛就不会真的进到你的心里来!”同样,抱怨就等于在大声真诚地喊“我内心有危机感、有担心”,于是危机感、担心等负面情绪就真的会浸染自心。由于抱怨者心中所知道的消除危机感的方法就是抱怨,于是为了降低心中加剧的危机感,抱怨者就自然会加剧抱怨。所以,最初内心的危机感,或者说担心与恐惧,或者说不满与挑剔,就是大堤内小小的“蚁穴”,而后来的抱怨就是不断侵蚀“蚁穴”并且使得小小“蚁穴”成为大洞的“堤水”。只要“堤水”锲而不舍地冲击“蚁穴”,“蚁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同样,只要持续不断地抱怨,内心最初小小的危机感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发展到无以容忍的地步。

  此外,被抱怨的人最初可能根本没有想到去做那件你所担心的事情。但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抱怨,使得这个人不得不本能地自卫。为了自卫,此人别无选择,就本能地、下意识地选择“让那件你所担心的事情发生”来回应你喋喋不休的抱怨。人心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来回应他人的抱怨呢?心理学家会告诉你说:“人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在一个人际关系密切的环境中,会按照周围人对他的品质定位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你对某人喋喋不休的抱怨,就是对此人的品质定位——你就是那样的人,你就会做那样的事。”所以,我们的抱怨,在很多情况下,不但不能阻止他人做我们所担心的事情,反而会使得他人“不得不做”我们所担心的事情。

  所以,抱怨吸引不幸之事降临在我们身上的基本方法就是——一方面加剧自己内心的危机感,使我们仿佛觉得,所抱怨的事情真的就是那么可怕,也真的会发生;另一方面,抱怨还是对他人品质的一种定位,这种定位真的就会迫使他人做出我们所担心的事情出来。

  希望在生活中不管是谁,都应该注重自己的心态调整,因为每一个人都会面对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个时候只会抱怨,而没有去寻找解决的方法,那么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越加的不顺利。

  日常必知的心理健康常识

  心理烦恼

  心理烦恼是指有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刺激因素,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导致出现暂时的情绪烦恼,但是自己可以识别、调节,身边人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完全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帮助。

  一般不会持续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种超出正常的情绪烦恼如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等,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就不会出现情绪烦恼。这种明显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烦恼治疗效果好,损害完全可逆,一般在一周以内缓解。

  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有可能形成持续的心理问题,这种类型是心理咨询的最佳选择,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即使需要也是短期的,当然如果当事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一定需要专业帮助。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不良教育或者文化背景造成一定的个性偏差,可能由一定的心理刺激因素诱发,出现暂时或局部的情绪问题,自己可以识别但是难以摆脱,必须需要旁人或者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也许能发现但是发现了只能部分理解,正常人如果处于相同的环境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也许不会马上出问题,但以后仍然可能出现。在局部轻度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中枢神经系统或许功能性异常、治疗效果较好,损害是可逆的,一般在半年以内缓解,也有可能长期遗留少许症状,这种类型是心理治疗的主要选择,如果配合药物治疗也是辅助手段。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自己可以识别但是无法摆脱,因此主动求助,普通人难以提供帮助,一般需要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经常可以发现异样但是难以理解,正常人在相同处境下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当事人也会出现情绪烦恼。部分影响自己的社会功能、一般不影响其他人,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障碍,治疗效果尚可,部分损害有可能不可逆,但是程度较轻,这种类型可以叫神经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出现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障碍,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影响严重、广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并且会影响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种异常,但是非专业的帮助可能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社会学、心理学因素不是主要原因,和遗传变异、神经生化以及脑结构异常等关系密切。在社会干预下治疗效果尚可,损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长期治疗和社会监护,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在康复期是有效的,这种类型一般叫精神病。

【心理常识:爱抱怨就是在吸引不幸】相关文章:

心理:抱怨无聊10-14

巧妙“抱怨”讨人爱11-25

爱抱怨的人 如何才能摆脱职场消极心理暗示07-31

诡异的心理常识09-03

心理常识分享10-03

抱怨让你更焦躁 8个秘诀摆脱抱怨心理04-01

抱怨是种慢性心理病08-29

顾客抱怨心理的分析研究11-11

抱怨不如改变 送给职场上那些爱抱怨的人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