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存在感

时间:2023-05-05 14:48:55 进利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疾病:存在感

  有的人在人群中光芒四射,有的人却是存在感为零的人,下面心理疾病:存在感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被关注是人类很深的一个心理需求。很多人似乎只有在被关注的时候,才有存在感。于是通过各种有意无意的动作来刷存在感,或者放弃了寻找存在感。

  我也会这样,经常通过各种SB和zhuangB的动作来获取别人的注意力。

  有时候我觉得我没有朋友。当我独处的时候,我会觉得孤单。甚至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余。我觉得每个人都那么充实快乐的活着,而我却会感受到似乎被世界遗忘了,不会被人记得。当电话没有响起,qq没有滴滴声,关机3天,再开机会发现——根本没有人找你。这是多么深的一种失落感。

  这种失落感在说,你并不被人们在意。你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并不重要。

  当我去参加一个活动,或者去上某个课程,参加一个聚会,到一个新单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我常常难以开口,不知道怎么跟身边的人开启话题。有时候告诉自己该认识下身边的这个陌生人,该多个朋友,该主动与人连接,但是我不知道说什么,常常不知所措。所以我会独来独往。他们互相认识,我自己和我认识。即使是旅游的时候、做火车的时候也是如此,基本不会主动去和人说话,自己干自己的。他们可以玩得不亦乐乎,但这不会包括我。我总感觉对群体有种格格不入的心,融入不了他们的欢乐。所以我宁愿躲在角落里默默呆着,告诉自己其实是我不愿意加入,以获得一点主动感。其实这时候如果有人发现了我并主动过来跟我说话,我会觉得非常被安慰。

  以前我会把这种行为定义为我太内向,但是后来我却发现,其实当我不说,我是渴望别人主动跟我说话的。当有人主动跟我说话的时候,我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我也怕那种主动找个伙伴去做练习,去拥抱每一个你喜欢的人的活动。我肯定会站在那里不动,等待着被选择或者剩下,我很难去主动找别人。我甚至会故意把自己躲起来,以找到一个理由:是我不愿意玩,不愿意参加。以让自己感受到舒服点,而不是被忽视。

  有时候我觉得,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交朋友。所以没有朋友。所以常常不被人想起。

  另一面,我又拼命的通过各种炫耀得瑟来刷存在感,我把微信弄成1k多个好友,好顺理成章的每次收集到上百个赞。享受着那种每发一次朋友圈,5分钟之内必有一堆赞,然后看到“1条新消息”的时候就兴奋。

  被关注,被看到,被需要,被喜欢。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总之,我希望可以这样:当我到一个环境里,我希望别人主动找我说话;当我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我希望别人可以想起我并联系我;当我跟某人说话的时候,我希望他可以及时回复我;当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希望对方可以即刻接到。

  然而我总是失败。因为我总是被遗忘。在群体中,我总不是他们的中心点。我只能在角落里安静的做个美男子。

  后来我们做过很多练习,很多人对着一个人说“我看到你了”。被说的人会泪如雨下。我感动于人性的脆弱,原来我们内心都有着这么多被看到的需求。原来我们这么需要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们为什么这么需要被别人看到,才会觉得自己是存在的。我们为什么要在存在上都这么依赖别人。我们为什么需要他人的关注,才会感觉到好一点。

  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得到过吗?显然不是。当我有困难的时候,只要发出呼喊,总有人来支援。当我需要聊天的时候,只要弹起小窗,总有人陪伴。当在群体中,我主动去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不被拒绝,并热情得以解答。为什么我们会需要别人“主动”看到我们。甚至要通过各种炫耀得瑟来刷存在感,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看到的。

  在鲍比的依恋理论中,讲过依恋的形成过程。我觉得可以很好的解释了这个过程:

  小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对母亲是极度依恋的。因为他们需要被母亲看到,才觉得安全。他们也只有看到母亲,才觉得踏实。所以小孩子在最初期,他可以自己玩,但是一定要妈妈在身边。妈妈一旦超出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就会又哭又闹无法继续玩。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存在感。后来些,小孩子长大些,相信了妈妈一直在身边。有时候玩起来的时候,就会不让妈妈看到,会推开妈妈。但是他内心里会相信妈妈一直在身边。也就是他建立了一个信念:当我想自己玩的时候我就自己玩,当我需要妈妈的时候我只要一喊妈妈就会过来。所以小孩子有时候会不断的喊“妈妈”来刷存在感,证明妈妈是存在的。于是安全型的依恋就被建立。

  安全型依恋的小孩有这么的特征:妈妈不需要实体在场,只要小孩子的心里相信妈妈一直在,他就可以很安心的自己玩。他相信自己一旦遇到危险,妈妈一定会出现来保护自己。相信自己一有需要,妈妈就会出现。他也可以看着妈妈去做自己的事,甚至离开一段时间,因为他相信妈妈始终会回来。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过这么幸运,有过这么敏感的妈妈。当小孩子感受到危险情境的时候,当小孩子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常常都不在。甚至有很多妈妈,因为工作要出门,小孩子不舍得,就趁小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离开,或者看着小孩子大哭而不得不忙自己的事。这对小孩子来说创伤就极大了:一旦妈妈离开了我的视线,就可能再也没有了。所以他建立这样的信念;妈妈只有随时在我的视线范围内才安全,一旦她离开我的视线,可能就再也没有了。她对妈妈并没有安全的信任和依赖。这也就是不安全型的依恋。

  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的心理满足,我们是要穷其一生来填补的。

  长大后,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社会,就成了妈妈的象征。我们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以前没有得到的东西。比如说,存在感。

  当别人没有关注我们,当别人在做自己的事情,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在那一刻感受不到自己是重要的,感受不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不重要,就会失落。只有他们主动关心我们,主动找我们,主动跟我们聊天,主动点赞,我们才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而这,就是不安全型依恋的小孩,只有当妈妈主动关心自己、在视线范围之内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被关爱的。一旦妈妈离开,就似乎永远都没了一样。

  他人此刻没有关注我们,并不意味着不关注我们。因为当我们需要并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能得到关注,就能得到热切的回应。即使他们没有来得及热切,至少会在心里重视了下我们。只是他们不是我们的妈妈,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我们当做世界的中心,够随时给我们关注。

  甚至妈妈都不能。

  当我们长大后,我们也可以去理解妈妈。妈妈除了孩子外,还有生活,工作,她的世界。她很重视孩子,但却不能把100分的注意力都给到孩子。她有自己的悲伤、无奈、无能为力。她有着一个普通人具有的一切局限。她努力关注我们,但却总会失手。她没有接受过依恋理论的学习,没有掌握婴幼儿的心理规律,她不是育儿专家,不知道会带来哪些伤害。

  所以我们注定从小就会经常感受不到存在感。经常会被忽视,经常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不值得。

  但妈妈的这些忽视并不意味着她不重视。长大了也是这样,他人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局限、悲哀,他人也有着自己的内在小孩的渴望。甚至他人也很需要我们点赞,主动,关注。也需要我们这个成年人来看到他。

  即使你安静的坐在角落里,没有人看到,不被人注意。没有人点赞,没有电话响起,没有人主动关心你,没有人能秒回你信息,你都依然是值得被看到的。你是成年人,不再是那个随时需要妈妈看到的婴儿了。你和他人平等,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当你真的有了现实需求,你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就是爱。就是看见。当你拿起电话拨通每个朋友的电话去问:你记得我吗?你会想起我吗?我对你来说重要吗?我会被你忽视吗?你会得到一个个很肯定的答案。

  你不需要一种幸福叫秒回,你不需要32个赞,你不需要别人主动跟你说话,你不需要别人主动关心你。这些都是你对于看见的匮乏,是幻觉。你很重要,你本来就很重要。所以你值得被看到。你只是没有被随时都关注,并不意味着你不值得被关注。

  因为你已经不是小baby,不需要随时被看到。

  何况,你本身就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虽然不是所有人。比如说你的父母,挚友,恋人,你能帮助到的人,等等。

  因此不要去问一堆“当我有困境,谁会第一时间记得我”之类无聊的问题,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你需要一个妈妈随时注意到你。

  问题是,你在等待被看到的时候,看到自己了吗?

  为什么职场里有些人常常会像隐形人一样不被察觉和在意?如何才能增强自身的职场存在感?职场老人提供的这五种方法或许可以帮助你成功引起别人有效注意并得到积极回应。

  职场新人,为什么你的存在感这么弱

  公司新接了一个项目,一个知名的快消品品牌要做下半年的营销推广策划,全英文的客户简报,需要做翻译。客户经理Mark找我帮忙,我说我在赶明天的提案方案,Linda的组不是新招了一个实习生吗?让她翻译一下,刚好趁这个机会让她学着分析标准版的客户简报。Mark一脸茫然,你说的是哪个实习生啊,叫什么名字?

  我说,我也不记得什么名字了,一个短头发的女孩子,就是之前坐在Linda对面的。转身问身旁的Jane那个女生的名字,Jane也说没什么印象。

  Mark说,得,我还是直接去找Linda吧。

  你有没有过职场隐形人的经历?明明每天勤勤恳恳地上班、下班,可公司里的老员工多半连你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同事平日里点餐、聚会也常常把你落下?偶尔,有天请假没上班,也几乎没人发觉。更有甚者,实习期间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头到尾无人问津。

  嘿,职场新人,为什么你的存在感这么弱?为什么你像个隐形人一样不被察觉和在意?

  你可能不够自信,换句话说,你多少有些自卑

  职场上,学历背景差不多的两个实习生,如果一个自信,一个自卑,那么最先被看见的人往往是那个自信的人,因为他明朗的笑容和落落大方的处事风格,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如果一个职场新人足够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实习生,也会在开会的时候大胆发言,逻辑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在公司里有需要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这样的人,不会被人忽视。

  你可能能力欠佳,职业化程度偏低

  因为明知自己能力不够,在很多方面都是个标准的菜鸟, 所以在职场上一直坚持低调做人、低调做事的态度,很少主动和别的同事接触或讨论工作。所以,常常被人忽略。

  你可能没有明显的特点或优势

  用广告圈的术语说就是,你这个人没有明显的“卖点”,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没有什么超出旁人的技能,没有什么能让别人一旦提及、就立刻想到你的符号或标记。

  当然,也有可能,虽然你是个职场新人,但你有着老员工的心智,你像了解丛林法则一样了解职场法则,对枪打出头鸟深以为然,认为“低调”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所以,你打从心底就不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刻意地隐匿自己,只想每天平平淡淡地工作。

  可是,你忘了,对于公司而言,那些看起来很安全、价值不明显的员工,也是最容易成为弃子的员工。加上,国内这几年互联网经济泡沫太大,实体经济又不景气,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了。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职场存在感呢?

  英国天才哲学家乔治·贝克莱,在代表作《人类知识原理》的第一部里曾说过:“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被感知”。抛开这句话的唯心主义色彩,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一个个体的存在,要被他人的心灵看到和感知到,才算是真的存在。

  说得简单点,你需要用一些有分量的东西引起他人的注意,而你,引起别人的有效注意是增强职场存在感的第一个层面,引起别人的有效注意、并得到积极的回应是增强职场存在感的第二个层面。

  具体要怎么办呢?

  通过提升个人能力,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自信的人是会发光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人天生有一种王者气质,随便一站都能叫人移不开眼睛,但,绝大部分人的自信是靠后天才华的累积和能力的提升换来的。

  如果你从事的是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就请你利用业余的时间好好地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将你工作领域的事情做到极致。如果你是跨专业就业的,那么,就请你利用好业余时间,尽快地将自己就职公司所在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补上,以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公司的节奏和行业的竞争。增强你的人和所处职位的匹配度,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职场价值就对了。

  我相信,当你的能力足够强、又很自信的时候,你的光芒是很难被掩盖的。到时候,就算你有意做个默默无闻的人,可能客观环境也不允许了,就像《天龙八部》里的绝世高手扫地僧,最后还不是暴露了。而且,就算你自己能忍住不暴露实力,也总会有人想起你,总会有领导找你做事情的。

  花点时间和精力培养1-2个特长,为自己贴上“正面标签”

  没有特长的人,经常会遭遇一些尴尬,比如入职时,员工档案特长那一栏经常不知道填什么,比如公司开年会,想表现一下却发现自己唱歌不好听,跳舞不会,相声小品又演不了。可见,有一个特长有多么重要。

  在职场上,特长是“正面标签”的重要延展,比如,你PPT做得很好看,能把一份丑爆了的PPT报告化腐朽为神奇;比如,你英语真的很好,不论口译还是笔译都难不倒你,能在与国外客户对接的时候发光发热;比如,你对心理学有研究,特别擅长通过细枝末节的观察来捕捉他人的心理状态,能跟客户进行高效的沟通。

  适当地参与同事聚会,尽快地融入公司这个集体

  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好的运气,初入职场,就能遇上一个善解人意愿意无私带新人的人,所以提高自身交际的主观能动性很有必要。远离办公室政治,绝对是聪明的做法,但远离办公室政治,不代表要跟每个同事保持冷冰冰的关系。接触,是了解的前提。你不跟别人接触,别人对你怎么能形成印象,怎么能记住你呢?

  关注一些时尚杂志公众号和时尚类KOL,培养符合职场氛围的独特穿衣风格

  你不用穿得像T台走秀那么夸张,也不用穿得五颜六色,但你要有自己独特的穿衣风格,或简约,或清新,或时尚,或职业。坦白说,当我们还记不住一个人五官的时候,眼睛里最先看到的、脑海里最先映射的多半是那个人的穿着打扮。

  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心地完成手上的每一项工作

  你每天的考勤,HR是看在眼里的,你每一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你的直属上司是看在眼里的,你每天工作的态度和状态,是每个坐在你周边的同事能看到和感知到的。如果,你能将每一件细微的小事情做得足够出色,你在别人脑海里的印象,就一定会从一个模糊的轮廓渐渐变清晰的,这也是一种吸引力法则。

  最后,希望每一个职场新人都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坚持,尽快度过有点黑暗的职场适应期,摘掉“职场隐形人”的这顶尴尬帽子,在你所在的公司和领域里发出独有的耀眼光芒。

【心理疾病:存在感】相关文章:

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及成因12-19

常见的心理疾病04-19

了解心理疾病03-26

刷存在感的说说03-02

性格与心理疾病的关系精选03-28

心理疾病诱发原因04-30

心理疾病:偷窃癖09-21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03-29

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09-22

教你认识心理疾病:“病耻感”是如何产生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