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卑心理调节调节方法

时间:2022-04-13 11:06:40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卑心理调节调节方法

  我们通常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很叛逆,不容易沟通。其实,他们的心里是非常自卑的,需要身边的亲人朋友和社会的关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卑心理调节调节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卑心理调节调节方法

  单亲孩子的自卑心理该如何调节

  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的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和老师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彻底铲除滋生自卑心理的土壤,使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

  一、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自卑的成因:

  1、父(母)的遗弃和冷落。夫妻离婚时,有的对孩子关心不够,不愿承担子女的监护义务甚至,把孩子“推来推去”;有的父(母)虽然接纳了孩子,但没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来,不关心,甚至打骂。这样的“抛弃”和冷待,使孩子体味不到父母的关爱,“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没人疼的孩子”这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严重受挫,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2、情感的缺陷。青少年不仅需要物质享受,同时还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单亲家庭中不管是没有父爱,还是没有母爱,都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家庭情感体验。当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如何关心和疼爱自己时,他们心里充满痛苦和沮丧。自己是另一类人,无法同他人相比,很自卑。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当代中学生日常消费呈上升趋势,且有较强的攀比心理,一些工薪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手头拮据,不敢参与同学聚会,如:生日Party、旅游等等。总觉得低人一等,很自卑。

  4、教育的失误。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缺乏应有的耐心,方法简单,摆出“我说了算”的家长作风,甚至粗暴打骂,认为“不打不成才”。还有的家长和老人过分关心,不让干这不让干那,而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希望自己独立自主,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挫,或是长期有人“照顾”,养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有的造成性格上孤僻、胆小和过分的自我封闭,与同龄人交往中感到“什么都做不好”,会感到很自卑。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单亲子女感情大多十分敏感和脆弱,老师的批评往往认为说自己,认为老师瞧不起自己,对老师有了排斥心理。如果老师处理问题不能一视同仁,甚至一点点“偏向”就能使他们自尊心受挫。公开的点名批评、斥责、挖苦极易挫伤自尊心,产生自卑感。

  5、社会评价的偏见。离异家庭往往成为一些人议论的焦点,常有人评头论足, “X X X ★★★跟别的男人跑了”“X X X 他爸跟X X 又好上了”,邻居、同学说三道四,添油加醋者有,歪曲事实者也有,还有一些学生及家长排斥他们,说这种家庭的'孩子思想不健康,这些都给孩子心理投下巨大的阴影,导致青少年自卑心理形成。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自卑心理形成,如:生理因素、智力因素、交际能力等等。而自卑的形成又与学生个体心理品质有直接关系,同样的遭遇和挫折,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挺过去,意志薄弱的人会被困难击倒,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自卑心理。

  二、 自卑心理的教育方法

  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以情感为依托,深入了解,找出其产生自我否定意识的原因,及时准确地发现他们心理自卑的根源,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为其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使其发现自我的价值,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恢复正常的心态,摆脱自卑的心理障碍。教育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1、情境感染法。 自卑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内隐性”和“文饰性”,认为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自己,不能主动与人交流,诉说心中的苦闷,所以我们应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没有歧视、没有怨恨,充满民主和关爱的环境。

  首先,班主任应“捧出一颗爱心”。用广博、真挚、深沉、持久的爱去扶植那颗看似冷漠而实际上强烈、极敏感的自尊心,给他父(母)般的关爱,以情动人,让他愿意吐露真情,宣泄心中的苦闷,减轻心理压力。再以理晓之,变压力为动力,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其次,发挥学生群体力量。“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正确对待和帮助有不良心理的同学,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信任,消除排斥心理。当他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体验到自身价值和尊严时,就会以崭新的心态参加集体活动,自卑情绪就会受到积极性情感、气氛的感化。

  再次,优化家庭环境。老师加强同家长联系,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家庭中,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并且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的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并注意改变传统的家长作风,应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遇事多与孩子商量,从而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幸福。

  2、榜样示范法。 青少年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 ,饱尝家庭的不幸,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科学家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3、自我欣赏法。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欣赏自我。通过正确分析,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教师应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甚至可以“以其之长比人之短”,让他们体验成功,体味自我存在的价值。法国教育家费雷内说过:“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它方面的成功”。班主任可以利用一些活动,使其有“用武之地”,在球类、棋类、歌咏比赛中,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出人头地”。并且要抓住他们获得成功的契机,引导他们深信“我行”,增强自信、自尊、自强意识,使他们在成功的兴奋和快乐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温馨的气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彻底消除自卑心理。

  4、委以重任法。心理自卑的学生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是渴望受到尊重的心理反映。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才能,如安排值勤、担任科代表、主持文体活动或班内其它事务等等,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还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为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就会出现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的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

  在单亲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会出现这样几种教育的误区:

  一、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会存在,在单亲家庭中尤为突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来自于家长的弥补心态和于心不忍,父母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对孩子造成的创伤,就会把全部的感情施加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要求无原则的满足,对于孩子不良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孩子将来犯罪的温床。在溺爱教育中成长的孩子,任性,好强,无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更是接受不了任何挫折和打击,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

  二、惩罚教育

  在单亲的家庭氛围中,家长和孩子都是受害者,情绪上都会出现各种负面的能量,家长可能在工作中压力大或是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头疼,当这样的情绪无处爆发时,一旦孩子问题出现,家长为刀俎,孩子为鱼肉的现象就司空见惯,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孩子成绩的好坏与教师名利直接挂钩,给教师造成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嫁接给孩子,甚至有些老师会给孩子划分三六九等,本身因为单亲孩子心理就会非常自卑,加之老师异样的对待,会让孩子更加自卑,消极情绪也会更加严重,有些甚至会出现厌世,仇视,自杀的情况。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

  首先家长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既不能一味放纵,也不能肆意发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多给孩子关心。给孩子更多的精神上的关爱和呵护而不是一味的物质上的满足,让孩子感觉到即便是单亲也能有足够的情感寄托。

  二、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积极鼓励孩子表现自己,对于孩子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认可,增强孩子的信心。

  三、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及时帮助孩子排疑解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孩子提供一些参考建议,让孩子更好的规划自己,展示自己。

  很多例子都在向我们表明,单亲的孩子并没有比家庭健全的孩子发展的差一截,比如Obama,孙俪,邓超,周杰伦,刘亦菲等等,他们不管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中相比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所以不要因为孩子单亲对孩子的教育就失去原则,原生家庭对孩子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更是重要,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是促进孩子成功的基础。

【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卑心理调节调节方法】相关文章:

考研复试心态调节方法01-17

学生考试心理调节方法09-06

CAD线条格式调节的方法08-10

考试怯场的心理调节方法07-10

高考心理调节方法有哪些09-06

有关考试怯场的心理调节方法09-15

CAD中PL线调节粗细的方法03-25

儿童牛皮癣心理调节的方法07-13

儿童牛皮癣心理的调节方法07-12

考试怯场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