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3-02-01 19:10:14 幼儿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5篇)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习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熊妈妈,几点了》。它是大班数学认识单双数第二课时的活动。

  一、 说教材

  l、教材来源: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它来源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领域。我发现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对单、双数的掌握还存在个别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冈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目标定位:

  以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判断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自操作,能作证明]o以内的任意一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数字卡片、实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头饰等:此外,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还要求幼儿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如:掌握序数、相邻数等。

  二、 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卜,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

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单双数的区分以及把握单双数的排序规律。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样教也正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白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根据哎纲要}精神:数学教育要 “引导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人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著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幼儿通过听数做反应,复习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我以可爱、笨拙的熊妈妈形象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边和他们玩“熊妈妈,几点了”的游戏,边进入教室:当熊妈妈说到“天黑了”的时候,幼儿回位坐好。愉快的游戏氛围给整个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把游戏引入课题,提出新的

  游戏规则:当熊妈妈说单数时它会回头,这时幼儿站好不动;当说到双数时,熊妈妈不回头,幼儿可以自由活动。新游戏开始,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游戏后请个别幼儿操作数仁和实物忙宋证明]0以内的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幼儿通过观察

t;)用肢体动作表现10以内的单、双数。

  皮亚杰在认知学说中提山:“幼儿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概念,思维变得灵活,能用实物、动作和语言米表现周围世界。”所以在这一环;YJ中游戏由浅入深:

  当幼儿问几点时,熊妈妈不回答,只出示数p让大家判断:看到单数,就独白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相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游戏的难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浓厚了,好奇、好动是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白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o(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就能真正地掌握单数、双数了。于是,老师出示l—10的.数p,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k:-(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山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2)教师再次把数F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山最小的单数;最人的单数:最小的双数;比2大的双数; 2的大隔壁邻居;翻出6的

  小隔壁邻居: 从1——10还有哪些数字没有翻出来,它是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呢?呀? (难点一个个的被攻破,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巩固单、双数。

  l、音乐游戏《伦敦桥》的欢快气氛可以使本次数学活动达到新的高潮。请来到的所有单数宝宝到前面站好,请最大的单数和最小的单数宝宝搭桥,游戏开始,捉到一个数字宝宝就要请它的人、小隔壁邻居来救它,游戏继续进行。请今天来到的所有双数宝宝到前面站奸,游戏玩法如I所示。

  结束环节:熊妈妈和大家玩了这么多游戏,它要带着数字宝宝们(全体幼儿)去数学王国认识更多的朋友……本次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同中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游戏使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让孩于们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3

  一、说活动教材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它的教育性、价值性和实际性,活动目标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活动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我拟订了以下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四、说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蓝绿带子40条,课前绑在幼儿手上;

  3、幼儿用书《数学》第十二页、剪刀、胶水;

  五、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区分左右手

  我开始以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来考考你:“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幼儿回答后引出答案:手。师: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现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吗?我来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说的做)

  1、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请举起右手并招招手、竖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请举起左手握个拳头、眨眨眼;(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2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3、游戏:你说我做

  —————游戏前,请幼儿将蓝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带子绑在手上。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如:请右手是蓝带子的小朋友举手,请左手是绿带子的小朋友举手)

  环节一的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确了解不多,所以环节一中我从左右手入手,因为孩子知道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好,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左右脚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

  2、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如:请你抬起左脚,请你抬起右脚;(教师看幼儿是否举队,纠正个别不对的)进行数次后可提高难度,要求幼儿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我说左脚,你抬有右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

  环节三感知左边、右边

  1、幼儿交流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3、游戏:小熊搬家:完成幼儿用书12页,请小朋友帮小熊把一些家具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是大班数学《区分左右》一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本课的目标是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我在设计此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第一环节中以猜谜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游戏中辨别左右。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孩子们乐于参与课堂游戏,喜欢听老师指挥。达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环节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把(竞赛游戏:我说你做)这部分改成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游戏来总结本课内容。并认识一下左右这两个汉字。有不足,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4

  活动目标:感知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复习1~20的数数,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数字1~10卡片人手一套。1~20数字卡片一套。

  2、小型玩具。

  活动过程:

  1、数量对应:

  幼儿将1~10数字卡依次排好。

  幼儿在数字卡片下面排出对应量的玩具。引导幼儿发现1~10数量按顺序排放的递增(递减)关系。

  教师随意取几张数字卡片,请幼儿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2、游戏“大了、小了”:

  玩法:请一名幼儿离开教室,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给在场的幼儿看,然后将卡片合上。请离开的`幼儿,猜猜这个数字是几。如果他说的数字比卡片上的数字大,其他幼儿立刻说“大了”,反之,则说“小了”。以此类推,脸续猜3~5次为宜。

  (1)幼儿分成两组,以小组的形式做游戏“大了、小了”。

  (2)以竞赛的方法,比比哪组得胜。

  (3)指导在游戏中有困难的幼儿,帮助幼儿逐步建立1~20之间数的顺序。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5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习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习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有了较好的活动常规,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新的内容,接受新的知识,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踊跃的回答,也愿意独立动手操作。因此我设计活动时尽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我以幼儿认识事物具体到抽象为依据,通过运用教具演示直观的让幼儿理解,再提供游戏加以引导,使幼儿能将加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经掌握10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引导幼儿探究10的加法的计算过程,并能准确的进行运算,知道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根据《钢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我将本活的目标定位为:

  1、学习10的加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上,我采用了游戏法引导幼儿复习10的组成,然后,我选用了直观演示法和幼儿动手操作法,让幼儿学习10的加法。在思维活动组织上。我还通过讲解、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从而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幼儿认识规

  律和年龄特点,最后再让幼儿自己尝试,进一步巩固知识。

  四、说学法

  1、语言表达法

  语言表达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语言表达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他们也会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偶尔还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所以,语言表达是幼儿进行活动最乐于接受的。

  2、观察法

  通过观察算式,利用交换规律列出另外两组算式。请幼儿观看学具,让幼儿先点数模块,最后得出结论。

  3、尝试活动法

  要让幼儿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尝试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幼儿极为感兴趣的形式。幼儿在活动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索。

  五、说活动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目标重点是让幼儿学买10的加法运算,为此我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比较直观的学习运算。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让幼儿通过观察两道算式的异同,再请幼儿点数图卡,懂得两位加数的位置不同,得数相同。

  六、说活动过程

  我根据预定目标,进行了以下系列活动:

  (一)导入部分,复习10的组成。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10的加法作好准备,既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又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10的组成,现在来做一个小游戏吧,请小朋友把手伸出来。”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1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9”(打9的手势),1和9合起来是10。

  (二)基本部分:

  1、利用点数圆形卡片学习10的加法,活动中我注重幼儿与我的互动,鼓励幼儿参与,以本环节直观演示法,让幼儿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教师演示的过程中用明确的语言来启发幼儿,让幼儿思考。

  出示圆形卡片,玩游戏《找朋友》。

  师:“今天张老师想请很多好朋友跟我一起玩,现在就让我把它们请出来吧,‘我有许多好朋友,站在一起手拉手,只是人还没到齐,才到9个好朋友’,咦,原来有1个好朋友迟到了,大家告诉我,我一共有几个好朋友呢?”教师出示笑脸卡片,引导幼儿回答,并用算式9+1=10表示。

  用同样方法学习:8+2=10、7+3=10、6+4=10、5+5=10。

  2、观察算式,发现加法的交换规律,为了突破难点,我让幼儿按相反的数序点数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数字位置不同,但得数相同。

  理解交换规律。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到下的顺序数了一遍,如果我们倒过来数,那好朋友的数量会一样多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幼儿数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把数字调换,得数相同。请幼儿观察算式:“张老师发现了一件事,8+2=10和2+8=10这两道题很像,小朋友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8+2=10马上就想到2+8=10,这样的两道算式我们叫它们朋友题,请小朋友们再找找还有哪些是朋友题。”

  (三)操作部分

  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到超市购物付钱,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使得数学与生活连接在一起。

  1、师:“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要带着你们一起上超市买东西去,大家可以拿着10元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有一个小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要买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的价格加起来是10元。”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买了哪两样东西,加起来是不是10元钱。

  3、小结:记录幼儿“购买”的物品价格,列出算式。

  七、活动效果预想

  本次活动我通过让幼儿点数两部分的卡片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让幼儿跟着老师的演示进行学习,再引导幼儿发现互换规律,最后联系生活经验,让幼儿以通过上超市购物的活动进一步巩固知识。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较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学习,所以说这是一节生动、活跃,幼儿很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2、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参加游戏。

  重点: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难点: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参加游戏。

  活动准备:

  1、设置一个家的场景。白兔和黑兔的头饰。

  2、实物水果。

  3、《幼儿画册》。

  教师行为:

  1、以游戏的形式导入。

  (1)教师扮演兔妈妈出远门回来了,给兔宝宝带回了许多水果。

  (2)告诉幼儿许多水果藏在家里了,请小朋友找一找。找到以后告诉大家是在哪里找到的。

  2、认识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1)请4名幼儿找水果(教师事先放好)。

  (2)找到后向大家介绍是在哪里找到的。

  (3)幼儿共同练习。如"苹果在篮子里。"或"我在篮子里找到了苹果。"

  小班数学活动:《分树叶》

  活动目标:

  1.认识3种树叶,能够按树叶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2.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3种外形有较大差异的树叶若干片。

  2.三棵树。

  活动过程:

  一、树叶飞飞。

  1.师:“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到了教室里,吹到了小朋友的`手上。(教师随着《秋风》的音乐把树叶送到孩子的手上,每人两片。)

  2.请小朋友拿起自己的两片树叶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不同。

  二、比比树叶的大小。

  1.师:“你的树叶是一样大的吗?”

  2.师:(出示大标记):“谁来跟我做朋友?把你的大树叶举起来”(同样,老师再出示小标记邀请幼儿一起游戏)。

  三、看看树叶的颜色。

  1.师:“你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呢?”

  2.师:(出示红颜色标记)“谁的树叶是红色?请把你的树叶举起来。”依次出示黄颜色、绿颜色标记。

  四、说说树叶的形状。

  1.逐一出示3种树叶,认识并说出其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树叶?它像什么?

  五、游戏:“树叶找妈妈”

  1.师:(出示三棵树)树叶宝宝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把这些树叶宝宝送回家吧!这棵树是谁的家呢?你的树叶放在哪棵树上最合适呢?谁来试试?

  2.请小朋友将树叶粘贴在“树”上。

  3.师:“为什么你将这片树叶贴在这棵树上?”鼓励幼儿讲出放树叶的依据。

  4.小树叶回到了家很开心,大家一起来跳个跳舞吧!结束活动。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活动来源:该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可运用于主题活动之中。眼睛、鼻子、嘴巴、手,是孩子们每天来感知周围世界的重要感官。这次活动并不是单纯地给予幼儿关于感官知识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孩子在各种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而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果实,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是随处可见的,且取材方便。对于他们孩子们都有一定的感知和体验。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都是独具特色的,深受着孩子们的喜爱。每天午睡后的水果品尝,显然是孩们所期盼的快乐时段。

  2、目标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中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主题《好吃的食物》目标的实现。确立了情感、能力、感知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观察认识橘子,知道橘子的特征。

  2、学会怎样剥橘子,了解橘子的营养价值。

  3、懂得分享,体验分享橘子的快乐。

  在这三个目标中,我从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出发的,将情感方面列为首位,依次是能力和知识获得方面,这是考虑了小班幼儿的特点学习规律出发的。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在实际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种感官,感知实物,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实物观察、多媒体、实践操作、食物品尝、及音乐配合、游戏情节的贯穿来实现活动目标。

  活动难点:在剥橘子时,由于孩子们的小肌肉的动作协调能力、动作力度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很有可能提出"老师我不会剥"、"老师剥不开"的问题。(因为,在平时剥橘子、香蕉皮的时候,我班每次都会有这种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老师如何正确地孩子们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去求得剥皮的方法,体验到自己动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是个关键。它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点。

  活动的准备:分为

  活动的经验准备: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活动的物质准备:橘子若干、收纳盒3个。

  二、说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孩子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一次操作活动,引发兴趣后,品尝橘子前的一次剥橘子操作活动。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实物投放"水果橘子"孩子们对橘子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在辨证中得出结论,对含糊的结论也可留于课后进行调查。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本次活动,在引入和结束活动中都渗入游戏的形式。在橘子出现的时候,都让孩子们去摸一摸猜一猜,这样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让孩子们体验了不用眼睛光用手的本领。此外活动中还采用交流讨论(小组、个别、集体)、赏识激励法,使幼儿对小手等其他感官的运用都有一定的经验。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 在《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中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剥与品尝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在第二、第三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操作和语言表达的目标,同时目标一和目标二,也同时得到了体现,主要是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常见水果的了解。

  2、品尝交流(尝试法):

  在体验小手剥一剥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控制能力弱,为了孩子们的需求,我及时让他们进行品尝,大家吃吃将讲讲、在愉悦的状态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了小手、小嘴巴的能干。同时也了解了不同水果和干果有着不同的剥法和口味。幼儿在游戏的情节中,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该活动。

  四、说教学流程

  在这次活动课中,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动静交替的,它多次给了孩子们手口并用的机会。客人做客、激发兴趣--自由观察、说说特征--教师演示、动手操作--果实品尝、交流感想--相互分享、活动结束

  本次的结束活动中也渗入互动的形式,与班里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分享,情景相扣,比较自然,并且延伸活动对孩子们的手指运用也是一个提升,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学习运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是小班幼儿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对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更为喜欢的是在游戏的情景中,在吃吃玩玩的过程中,在快乐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在本次的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得到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水果,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闻闻,用小手去剥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再用小嘴巴去尝尝。从始至终,应该说孩子们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自主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拓展着自己的知识面与经验。因此,我认为此活动能够结合季节性,能够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引领孩子们积极的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9

  一、说教材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作为教学活动的教具和学具是我们的园本课程"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一直提倡的做法,也是新《纲要》倡导的做法。糖果是每个幼儿喜爱的食品,也是便于收集的物品,利用糖果开展数数游戏更符合"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找宝贝"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本次活动我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二、活动目标一般来说,3,4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 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各数,说出总数。(技能目标)2、尝试按数取物,感受数与量的关系。(认知目标)3、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游戏的愉快情绪。(情感目标)重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出5以内的数量 .对于小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幼儿对数概念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活动中,我们一学习数数方法,感受数量关系为主要目标,数数的范围采取保底不封顶,即5以内是每个幼儿必须掌握的,上不封顶。突出集体教学的价值。

  三、活动准备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有色彩鲜艳的糖果、帮助幼儿理解的磁铁教具和孩子们喜欢熟悉的〈找朋友〉歌曲等。

  四、说教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幼儿园才2、3个月的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程序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运用游戏,进入主题:

  在这个环节这个中我利用游戏〈找糖宝宝〉,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顺利地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2)自主数数,了解已有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把自己找到的糖宝宝排排队,数一数有几颗?让幼儿尝试数数,给予教师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机会,并根据幼儿数数的情况及时调整集体练习的数量。此时提取的数数要求建立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较强的针对性。

  3)集体操作,加深对数量的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根据教师的信号进行操作,集体练习数数,从而进一步让幼儿巩固对5以内数的感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听信号能力。体现集体教学中幼儿应达到的能力要求。

  4)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做糖宝宝,听着喜欢熟悉的歌曲去找朋友,对幼儿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从目测到自身参与的转变。很多幼儿在数数中会忽略自己的存在,这就是运用游戏提升学习难度和要求,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操作,游戏获取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0

  蒙氏数学是一套通过“游戏”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教材。那么大家知道幼儿园蒙氏数学的说课稿如何设计?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大家能够抽出时间来观看我这次的蒙氏数学观摩课。在此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设计意图:

  我设计的是一节蒙氏数学课《数物结合》它是让幼儿体验数字与物品的对应关系,设法将抽象的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在生活中应时时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数量的同时,与数字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10以上数的含义并加深对两位数表达方式的印象。

  本节课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使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

  授课开始:

  一、教学名称:

  蒙氏数学

  二、教学内容:

  《数物结合11—15》

  三、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

  四、教学准备:

  1、串珠、数字拼版

  2、彩色纸条、圆形小卡片

  3、彩圈卡片

  五、教学过程:

  1、预备活动

  师生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小火箭》

  小火箭,真厉害。一飞飞到蓝天上,发火箭啦——11、12、13、14、15,发射!

  出发到太空喽!

  2、集体活动

  ①感知数物结合

  ⑴创设情境:太空里呀,有金色王国,还有彩色王国。金色王国里有许多金色串珠,彩色王国里有许多彩色串珠,它们想成为好朋友,怎么办呢?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卡片决定介绍它们认识,我们帮它们组合在一起吧!

  ⑵提示:刚才小朋友们玩游戏《小火箭》时,小朋友都听到老师说那几个数字了呀?(11、12、13、14、15)

  ⑶先出示教具数字拼板、数字卡片11,再取出相应数量的串珠卡(个位是1的彩色串珠,十位上是10的金色串珠)放在“串珠、数字拼板”的控制板上拼成11的串珠、数字拼图。

  ⑷请个别幼儿操作学具“串珠、数字拼板”11—15中的任意数字,以增加幼儿的兴趣。

  ②游戏:“找数字”

  教师边拍手边问:“小朋友,我问你,,哪个数字不见了?”

  幼儿边拍手边答:“尤老师,告诉你,数字11不见了。”

  然后请幼儿放回原位(游戏可反复进行)

  3、分组活动:

  创设情境:还有很多物品想和数字卡片交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① 看数字,贴星星。

  ② 读一读,涂与数字相对应的'彩圈。(彩圈卡片)

  ③ 玩“串珠、数字拼板”。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每组个别幼儿展示并讲解自己操作的情况,感受成功的体验。

  六、教学总结:

  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11——15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蒙氏特色:

蒙氏数学主要是让幼儿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转到生活实际操作为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进一步探索创造。并且通过蒙氏数学的学习可帮助幼儿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幼儿善于提问,爱思考的习惯。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1

  在日常生活中,我在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及我班幼儿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准备了数学《照相》这个活动。

  一、说教材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草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我以《动物园》为线索,将认识"10以内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探索。

  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了以下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往右,从右往左)确定10以内序数排列的次序,知道物体按不同方向排列时它所在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说重难点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是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认识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对于突破重难点采用的方法是: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寻求答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学习,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四、说活动准备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我准备了小动物若干。

  五、说教法本次活动我通过引导发现法,操作法、游戏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亲自实践,主动的进行学习。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幼儿水平的发展。

  六、说学法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自己相互讨论、合作做游戏,让幼儿在想想说说玩玩的氛围中掌握学习目标。

  七、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是通过听音乐:照相,积极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第二环节是通过动物园的小动物照相排队引导幼儿认识10以内序数,让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时小动物的排列次序。出示水果图片,幼儿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动手操作,自己给水果排排队,然后按不同的方向说出各个水果分别排在第几。对第二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肯定。

  第四环节是完成幼儿用书中的题目。

  以上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使幼儿主动学习,达到认识"10以内序数"的目标。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2

  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注重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材解读:

  数学实验教材第58页的“用数学”是学生学习了6、7加减法“用数学”以及8、9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设计了“用数学”的情景。教材用同一幅情景反映几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巧妙的构成了一幅生机昂然的自然风景画,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美丽的大自然、可爱的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等人文教育。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决过这样的数学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陌生,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动画展示、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第58页的内容制成动画,把静态的画面动态化,这样既直观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使学生处于兴奋中。并能根据学生所选的研究对象随时放大课件内容,以有利于学生观察。

  (二)、改变呈现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用数学这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要在生活中运用,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素材,我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尊重教材的完整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与做一做的两个题目浑然成为一体,构成一幅秀丽的风景画,因此,我不忍心打破教材的完整,就把整幅画全交给了学生,为学生创设了一幅美的学习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思维素材,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另外,鉴于书中题目的表现形式学生已不再陌生,因此我把课本中的大括号和问号去掉,这样设计主要是想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供他们探究交流。如果和课本上的呈现方式一样,学生无需合作探究和交流,而是一眼就看出怎样列式解答,这样就缩短了学生的思维进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当然,整个过程,放得出去,也应该收的回来。为此,我在后面又出示课本提供的素材,主要是想让学生再次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明确怎样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三)、尊重学生、合作探究

  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根据他们所喜欢的动物选择研究对象,放手让学生观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合作探究,让他们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成长。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情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相互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经历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把练习、评价溶入其中,尊重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的每次发言,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在第二个大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去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当然,我也没有忽视教师导的作用。因为学生年龄小,在语言表达上会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我都及时的征求学生意见,提出我自己的想法,进行引导,补充。总之,这节课,我想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积极参与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努力让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上这些,是我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我想努力的把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在教学中,但实际中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您的想法和建议,不吝赐教,我热切的等待着,这将是对我教学的最大帮助。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是现在儿童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之一,所以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中,10以内基数的教学时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帮助幼儿形成10以内基数概念,可以为其进一步学习加减运算奠定基础。考虑的不同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借鉴设计了中班数学教育活动《变化的队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正确点数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正确认识10以内基数的实际意义;

  2、难点: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三、教学方法

  幼儿10以内基数的数数方法主要有按物点数、感官计数、比较相邻数、按数取物等。这里,我们主要运用按物点数。

  四、教学目标

  1、能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2、能探索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图形;

  3、能倾听同伴的发言,乐意跟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1、一张森林运动会的PPT图片2、大象图片7个、小鱼图片8个、小猪图片9个。

  经验准备:正确认识10以内的基数、会口手一致地点数

  六、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1)出示PPT图片(森林音乐会),导入情境,"森林最近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忙着排列自己的队形,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个小动物。"

  (2)请幼儿说出黑板中图片上的小动物名称。

  2、活动过程(20分钟)

  (1)请幼儿仔细观看小动物们的排列队形,提问幼儿"那个队形的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形的动物数量最少?"

  (2)在给幼儿一定时间思考之后,请幼儿发言。

  (3)针对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小鱼)多呢?"

  (4)在明确幼儿的真实想法后,引导幼儿排除队伍排列方式的影响,用点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动物数量多少。

  (5)请幼儿在黑板是给小动物们分别变换队形,教师再次引导幼儿判断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少。"小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

  (6)最后,教师总结: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其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吸管是孩子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东西,孩子们喝奶粉、喝水、喝饮料都离不开这根小小的吸管。喝的东西多了,吸管的种类也形形色色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与方便,同时我们借用这些不同的吸管让孩子们来观察它的不同,利用它的不同来进行分类。我们利用透明杯子,创设环境隔成两个家,让孩子们有空间让管子入住。孩子们在游戏的情景中学习分类,孩子们利用自己已有经验进行颜色分类,长短分类。教师在孩子们也有经验的基础上出示标识图,让孩子们认识标示图,记录标示图,教师做一下适当的梳理和调整。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也是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孩子们。因此,我设计了活动《吸管分类》,让孩子们在触手可及的食品、玩具按不同的颜色、种类、大小、长短分类,积累分类经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根据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能排除颜色的干扰,按长、短分类标记对吸管进行分类(知识),积累分类的经验(能力)。

  (2)乐意参与吸管分类的探索活动(情感)。

  三、说难点、重点:

  难点:小班孩子好玩,注意力不集中,爱被任何东西所干扰,所以我在准备材料时清晰、明了,就选用两种颜色分明的吸管,让孩子们作为操作材料,同时选用的杯子也是透明的,教师做好标示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其含义,从而学会按长、短分类标记对吸管进行分类,提示孩子们长短分类的正确方法:(把两根放在一起比一比)"比的时候,要把两根吸管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根长,哪根短了。"认识正反面标记图。让孩子们掌握方法了解标记图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重点:调动孩子们学习兴趣,乐意参与吸管分类的探索活动(情感)。因此,有了这个活动,孩子们对分类有了一定了解和感兴趣,为今后的'分类活动打好基础。

  四、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1)红绿各长短不同的吸管每人5根。了解5以内的数。(2)橡皮泥罐人手一盒,橡皮泥罐里用硬纸中间隔开,两边各表有标记长短的标记、分类标记图。

  幼儿的准备工作:幼儿认识5以内数数。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习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吸管放在教室区域内,形成一个有趣的"吸管分类"。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吸管,理解吸管的不同,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带来的多种吸管,加深幼儿对颜色、长短分类。理解长短的概念。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看吸管""分家""认标记""分长短"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观察吸管、分家、认标记、分长短,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一、观察,发现吸管不同的特征。(颜色、长短)

  1、出示长短颜色不一的吸管,引导幼儿发现吸管的不同。"这些吸管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出示橡皮泥罐,介绍罐子,给吸管分分家。

  二、第一次分类,初步建立分类概念。

  吸管宝宝有两个家,要请你们来帮帮忙,把它们分在两个家里。你会怎么分呢?快去试试吧。

  1.幼儿操作。(呈现原有分类经验)2.交流与梳理分类经验。

  你把哪些吸管宝宝分在一个家了?交流操作结果。教师:你是怎么给吸管宝宝分的家?

  还有谁有不一样的分法?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分类标记图:颜色不同分类、长短不同分类。

  三、第二次分类,排除颜色干扰按长短对吸管进行分类。

  1.出示长、短、标记,交代新任务:

  你们的吸管宝宝的家也有这样的长、短标记。请你看牢标记,让短吸管宝宝住到自己的家里,长吸管宝宝也住到自己的家里。

  这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哪根是长的?哪根是短的?用什么办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把两根放在一起比一比)"比的时候,要把两根吸管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根长,哪根短了。"出示正反面标记图。

  2.幼儿操作。(根据长短标记,排除颜色干扰进行分类)

  3.交流与梳理分类新经验。你是怎么分的?

  四、展示与检验,巩固分类经验。

  1.小结与梳理两种分类方法(按颜色、长短)

  2.小结评价,提出下次分类活动的任务。

  出示绕了彩线的吸管。看,这些吸管宝宝除了颜色不一样,长短不一样,你还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有的穿了衣服,有的没穿衣服。)我把它们放到区角,你们可以帮帮忙再去帮它们分分家。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的说课稿10-25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06-10

幼儿园数学排序说课稿10-18

幼儿园数学活动说课稿11-14

幼儿园数学配对说课稿10-25

幼儿园数学优秀说课稿10-26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2-16

幼儿园中班《幼儿园数学》说课稿08-12

幼儿园的数学说课稿范文12-02

幼儿园数学活动《铺路》说课稿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