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时间:2022-06-27 14:49:19 幼儿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科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在孩子们的眼里,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是那样的漂亮神奇,没有善恶之分。孩子们生活的周围永远都有花草树木的陪伴:春天,公园里观赏各种各样开放的鲜花;夏天,在绿荫底下乘凉;秋天,一起捡落叶;冬天,给小树穿上棉袄……所以,孩子们喜欢花花草草,也愿意了解它们,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世界上的植物有很多种,而每一种植物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植物们在外形、生长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由于环境资源的破坏,有的植物繁殖过多,而有的植物又濒临灭绝……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植物世界之中蕴涵着多种多样的教育价值。

  大班幼儿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幼儿已经初步认识了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但是,幼儿的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是零散的,需要教师给予孩子们归整和梳理,帮助孩子们形成一个有关植物的比较完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热爱整个世界,热爱整个地球的美好情感。这才是一个完整儿童、完整人的基本素养。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探索、讨论等等,大胆表述对植物世界的认识,发现植物之间的不同,探讨植物的独特之处,了解植物世界和我们人类世界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激发幼儿热爱植物和保护植物的美好情感。

  在《奇特的花草》这个活动中,我着重解说一下植物的自我保护。因为我认为,植物的自身保护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它们各不相同的外形特征有着很大的关联。另外,如今对独生子女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植物的自我保护教学活动的开展恰恰可以激起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教材的综上特点,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来制定这次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植物自我保护的方法与生存环境、外形之间的关系。

  2、能把观察到的植物的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树立自我护的意识。

  目标(1)(2)综合了认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重点目标定位在认知和能力两方面。其中“知道植物自我保护的方法与生存环境、外形之间的关系,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能够对植物的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行分析分类,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3)是社会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同时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科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三、说活动准备

  只有了解了幼儿原有的经验,才能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所以以下两经验是这

  次活动的成功开展的有力保障。

  1、知识准备:

  认识各种植物,对各种植物感兴趣,通过看书、看录象、问成人的途径对植物保护自己的方式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

  (1)、玫瑰花

  (2)、录象:“植物的自我保护”

  3、植物的图片、标记、白纸、笔

  四、说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调查问卷法、语言讨论法和游戏法

  1、调查问卷法: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调查、分析、讨论和统计的方法获得各种植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调查分析,和同伴资源共享。

  2、语言讨论法:在教学活动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对植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分类时,我就引导幼儿对各自的调查分析进行讨论与分享,同时集体归纳植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3、游戏法:通过“会保护自己的植物”的游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对花草保护自己产生兴趣。

  1、出示玫瑰,这是什么?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它有什么特征?

  2、原来玫瑰的身上有刺,你知道这个刺是它用来做什么的吗?

  3、小结:为了防止人们来采摘它,玫瑰的身上长满了刺,这个刺是它用来保护自己的。

  (这一环节通过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导入课题,同时调动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共享调查问卷 玫瑰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想办法保护自己,你们已经对其他植物的自我保护进行了调查,请你们拿出来和好朋友说一说。

  (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展示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调查分析,和同伴资源共享。)

  (三)、集体讨论分析,对有相同自我保护方法的花草进行分类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对自己的调查进行大胆表述,同时对有相同自我保护方法的花草进行分类,边分类边出示标记和幼儿共同记录,共分为以下几种保护方法:

  1、放臭气:烟草、水毒芹

  2、身上有有毒物质:丝兰、龙舌兰

  3、身上有刺:金银花、月季花、蔷薇花、玫瑰

  4、拟态:圆石草、角石草

  5、小结:植物们也很聪明,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依靠自己的气味,有的依靠自己身上长刺,还有的利用拟态来保护自己。这些植物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幼儿对各自的调查分析表进行讨论与分享,同时集体归纳它们的相同。通过表述、操作分类、分析探讨、记录等方法,使重点得以突破,难点目标进一步解决。)

  6、观看录象“植物的自我保护”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并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调查分析。

  (在此环节中,通过直观的录象观看,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调查,充分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重难点目标也得以突破提升。)

  (四)、巩固游戏:会保护自己的植物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叫“会保护自己的植物”,当老师出示植物的保护方法的图示后,请你们找一找哪个植物用的是这个保护方法,然后学一学它保护自己的动作,看看谁找到的速度最快。

  (利用游戏的形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五)、“我的自我保护” 植物们都想办法来保护自己,我们小朋友能不能为自己想象创造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在纸上画下来。

  (此环节运用绘画这一表现方式,鼓励幼儿想象创造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使活动目标得以深化,并回归生活。)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2

  一、设计意图

  前几次活动中,我班幼儿接触了一些人与人之间联络的方式,为了让中班幼儿对联络方式和信息传递有更多,更广泛的了解,把幼儿的这种探究性拓展开来。引导幼儿对动物的们的联络方式产生好奇。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是让幼儿了解动物们的有趣的联络方式,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已具有的语言能力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探索学习,让幼儿了解,并感知不同动物之间都有自己的联络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3.情感目标:体验动物之间联络这一现象带来的乐趣。并懂得爱护动物。

  三、重难点

  根据本次活动目标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初步了解几种小动物的联络方式,难点定位于对动物联络方式的感知。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小蜜蜂,小狗,孔雀,狼等图片,以及其与同伴交流视频。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法、探索讨论法、游戏激趣法等。

  活动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是一节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采用以下几种学法:观察法,操作演示法等。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中我将通过这几个大环节来展开

  (一)展示欣赏,引发兴趣1.展示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之间做讨论,说一说,图片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小结,蜜蜂飞,采蜜。小狗撒尿。孔雀在开屏,狼在嚎叫

  (二)师幼互动,一起交流讨论动物联络的特征

  1.观看视频,介绍动物们的种类,活动特性

  2.请幼儿来说一说,小动物们是怎么发出信号的?怎么做的,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尝试帮助小动物交流。

  教师小结,小动物和人一样,有情况和事情的时候都要和小伙伴交流,

  (三)依次播放视频,了解小动物有趣的联络方式。

  1.逐一播放视频,了解活动中几种小动物的联络方式

  2. 请小朋友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交流方式

  3. 教育幼儿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教师小结:小动物的联络方式各有不同,但能准确的传递自己的信息。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将知道的这些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

  八、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这篇故事短小精悍,它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奇奇兔内心多么渴望朋友,同时也展现了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纯真、美好的心灵。当前独生子女虽在家中倍受娇宠,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呵护,而不善于对别人付出关爱。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本次活动有意识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体验乐于助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为他人做事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欣赏、学习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

  2、懂得为他人做事是愉快的。

  三、说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在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时,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学说故事里的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习,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的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所以,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是教育中的重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1、了解有趣的复活节。

  2、奇奇兔、胡萝卜清洗机、彩蛋描绘机等图片各一。

  3、小猴受伤在医院图片一张。

  五、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提问法、创设情景法。

  1、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利用图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

  2、提问中拓展幼儿思维。在提问的语言设计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幼儿更多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新纲要的体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一定的情景,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说学法

  通过以上教法,分段讲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解决幼儿在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中的对话。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目标与内容,我分三个环节进行。

  激发兴趣→欣赏、理解作品→情感体验。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故事内容。第一步骤:运用直观法和提问法,分段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和帮助理解、记忆。这样幼儿就克服不良的只求听不求甚解的习惯。第二步骤:完整讲述故事,主要让幼儿有一个完整欣赏的效果。

  第三环节:情感体验。活动中渗透生活经验。让"互相帮助"这一现象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拓展生活经验,并利用如何帮助小猴展开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有话好说,从而体现活动价值。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乐于助人,懂得关爱他人,作为本次活动延伸。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科学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乐于参与科学实验活动,能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探索。

  (2)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初步了解改变沉浮的方式。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和探索改变沉浮现象。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盛满水的脸盆,小石头、橡皮泥、小木块、泡沫板、塑料瓶、玻璃珠,擦手毛巾。(摆好后用盖布盖上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2)记录材料:每组一份彩色记录卡、铅笔。

  (3)教师示范材料:鱼缸、小石头、橡皮泥、小木块、泡沫板、塑料瓶、玻璃珠,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演示法:

  (1)大鱼缸有助于幼儿清楚的观察到教师演示的物体沉浮现象,PPT上也有相应的图片展示。

  (2)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记录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的现象。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后面的讨论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展示PPT的实验物品图片,让幼儿说出有哪些东西。出示鱼缸,事先用盖布盖住,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演示活动:先示范两种物体的沉浮,木块和石头。

  3、认识活动(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表示“上浮”、“下沉”的箭头号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4、操作活动(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先要讲解操作规则,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5、记录活动(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用沉与浮的标记记录下来,并出示记录表。)每组让一个幼儿记录。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6、交流总结活动(展示每组的记录表)7、探索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想一想怎么改变沉浮,例如如何让橡皮泥浮上来或让水瓶沉下去)在此环节中幼儿主动动脑想象,大家一起探索改变沉浮的方法,老师按小朋友的方法进行实验示范。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5

  “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科技成果。”这个目标属于科学领域的范畴。《纲要》中提出: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这里提到了几个关键词:生活、熟悉,可见我们选择的科技成果的内容应该是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为幼儿所熟悉的。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选择了“手机”,因为现在的家庭中至少有两部手机,有的甚至更多,孩子用手机打过电话、拍过照片、玩过游戏、听过音乐,他们对手机有一定感性认识,教师把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但作为小班第一学期进行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幼儿最为熟悉的两大功能:打电话与拍照入手,引导幼儿去关注和发现手机的其它功能,让孩子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2、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难点:

  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解决重点目标)

  1、观察比较固定电话与手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手机的功能之一:打电话。了解手机的特性:小巧、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

  2、比较照相机与手机,了解手机的功能之二:拍照片。(出示平时用手机给宝宝们拍的照片进行引导。)

  3、了解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打游戏、听音乐)

  师:科学家可聪明了,他们发明的手机本领越来越大,除了可以打电话、拍照以外,你还知道手机有什么本领吗?(如听音乐,可现场演示)引导幼儿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二、运用手机的最大功能学习打电话:(解决难点目标)

  师:宝宝现在想不想爸爸妈妈,可是,我们在幼儿园,爸爸妈妈在上班,怎么办呢?(教师在这里要注重情感的引导)

  教师有选择性地提供一组号码的小圆点,让孩子数数小圆点的数量,数对了,电话就通了,并让孩子真实地与家长进行对话。

  教师在小结时要提醒幼儿不能随便打电话。

  三、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摄像、闹钟、上网等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我对这个活动设计的思考:

  1、能从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中选材。我们对孩子的教学既要来自于生活,又能回归生活,为生活所服务,我所选择的“手机”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孩子在家中经常接触父母的手机,对它有一定的了解,陌生是因为手机中有许多功能是孩子不熟悉的,因为父母怕孩子弄坏自己的手机而不让他们玩,所以这里就有许多教师可以挖掘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感受科技成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注重各领域的结合。在第二环节中我设计了打电话,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通过真实地打电话学习打电话的方法,在这里,既注重了各领域间的整合,又培养了孩子的口语能力。

  3、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除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外,还有其情感因素在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向朋友或家人表示问候,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工具。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对幼儿情感的引导。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6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课《小树叶找妈妈》。

  1.教材分析: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了:

  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

  《小树叶找妈妈》这一活动是在平时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结合本季节开展的主题:金色的秋天,我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树叶的活动,本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会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对家的认识。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教师对幼儿进行保护树木教育,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

  3.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难点: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应的方法帮小树叶找妈妈,最后通过送小树叶回家,巩固对树叶特征及名称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磁带一盒;

  3.物质准备:叶标本三种;杨树、柳树、枫树的挂图;彩纸若干张。

  四、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树叶找妈妈时,享受助人为乐得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帮助小树叶找妈妈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2.问题设置法: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得?

  激发情感的提问: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会怎样呢?

  我们可以帮它做些什么?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用小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二)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树叶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树叶(杨树叶)像什么?”“扇子”“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和自己做好朋友。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么?

  是什么颜色的?

  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我们可以帮小树叶做些什么?

  它的妈妈是谁?

  (四)体会成功的喜悦(课间操)

  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并于它们一同跳舞。

  (五)知识拓展(知道树的种类、作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了解其他树的种类。

  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树木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

  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六、延伸活动(制作叶子画)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

  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

  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

  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

  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

  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

  三、宝宝长大了。

  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

  结束:带着画画去送给爸爸妈妈。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8

  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和此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这也是此活动的知识目标。让幼儿尝试按一定标准(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是这次活动的能力目标。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难点是尝试按一定标准分类。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以及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插塑、钉子、曲别针、硬币、钥匙、玻璃球、布条等

  除了探索区小猫钓鱼的玩具外教师又在活动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铁制品。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幼儿喜欢游戏,活动的开始幼儿以小猫的身份介入到小猫钓鱼的游戏中,

  幼儿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专心的投入游戏。

  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求知欲是幼儿的本能。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有的鱼能吊到鱼竿上,有的鱼却吊不到。”幼儿初次探索磁铁的存在和奥秘(会吸铁)。“原来有的小鱼上有回形针,有的没有。”

  将情景游戏和科学有机知识结合,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和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问题设置法。

  2、试分类,满足求知欲。

  通过前一环节的开展,幼儿已经对磁铁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特性并尝试探索分类。“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试一试那些能被磁铁吸起来那些不能”幼儿自由的尝试分类。最后得出结论:能吸起的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铁做的。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提倡幼儿交流、合作。幼儿学习方法,主要是尝试法和操作法。

  3、联系生活,感受乐趣。

  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铁制品,并能够用语言来总结自己的活动过程。这次活动从探索熟悉的游戏,到探索身边的事物,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最后是活动延伸部分:

  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详吸的现象。

  引导幼儿寻找、发现更多的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制做的物体。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学反思:

  上完课之后我并没有觉得顿时轻松了,我知道冷静的反思能带来更多的收获。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活动内容和设计活动过程,让幼儿通过对磁铁的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思考、实验等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整个活动过程围绕着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来展开。小朋友既有观察的过程,思考动口的空间,又有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经历“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因此小朋友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的探索,从而培养了小朋友的探索精神。但是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从内容的选择上,一些老师课后跟我说,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个内容比较深奥,小朋友不易理解和记住,所以这个环节应该放到后面来进行。这是我对课前所选择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上考虑不周的表现。其次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有的环节交代不太清楚,某些细节不能根据小朋友活动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而及时的灵活的整改,环节的设计还有待改进,我想这跟丰富的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小熊嘟嘟迷路了》,这个活动是我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袋鼠》大班9月份中“sos小超人”这一主题,自己创设的,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理解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想象力,还增强了幼儿日常生活安全意识的一个综合活动。我将从教材、学情、活动设计、活动目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总结等八个方面加以说解。

  一、说教材《小熊嘟嘟迷路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甘肃省幼儿课程资源包中9月份第22页“制作表情小图书”这一主题而创设。

  二、说学情大班幼儿基本已经在五岁以上,从幼儿身心发展各方面而言,非常明显,我所保教的大班有47名幼儿,从日常活动观察,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符合这以综合活动的设计,并能顺利进行。

  三、说活动设计《表情与心情》这以综合活动的设计,首先符合教材9月份幼儿活动主题“我很快乐”,并在活动中,让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动手制作表情小图书,贴表情小人,观察表情小人的面部特征。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善于思考等各方面能力,让幼儿在动中学思考,在做中求知识。

  四、说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让幼儿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情节、角色以及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创编出故事的结尾,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知道迷路后寻找家长的方法,以及与家长出门要紧跟家长或拉着家长的手。

  3、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得到帮助及别人所获得的快乐情感,知道要理解他人的需要,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五、说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让幼儿观察图片创编故事、理解故事情节,表演故事。

  2、活动难点:知道幼儿迷路后寻找家长的方法。

  六、说活动过程

  1、实景和谈话导入环节,以幼儿园听课的老师为实景。

  (小朋友们今天这么多新老师来我们美丽的幼儿园,来看我们可爱的小宝贝们,你们高兴吗?那么和老师一起拍拍手欢迎下)2课件展示环节,做游戏《可爱的表情小人》。出示镜子,让幼儿扮演笑脸,哭脸,启发幼儿观察自己的表情的变化。

  教师发问: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过自己的表情吗?那么想象怎样才能观察到自己高兴时的表情,生气时的表情(镜子)吗?

  3、观察思考环节

  (1)让幼儿观察课件和图片中表情小人的特征,老师指导。

  (2)板书简笔画表情小人明显特征,点名幼儿回答。

  (3)引导幼儿观察面部,眉毛,眼睛,嘴巴等处的明显变化。

  4、制作表情小图书环节(动手操作)。给幼儿每人发三四张小白纸或彩纸,指导幼儿一起做表情小人小图书,用彩笔图画。

  装订成小册子。

  看哪位小朋友做的,奖励教育结合,鼓励幼儿养成动手习惯。

  5、儿歌声韵环节(自编儿歌)小眼睛眯眯,小嘴巴翘翘,眉毛儿弯弯,我是小太阳,整天笑哈哈呀笑哈哈小眼睛睡着了,小嘴巴厥起来,眉毛下面泪哗哗,爱哭不是乖宝宝。

  小眼睛瞪起来,小眉毛竖起来,小牙咬的吱吱响,生起气来真不好。

  小眉毛儿弯弯,小眼睛圆溜溜,小嘴巴圆圆,森林里来了,一只大老虎,真害怕呀快快跑!

  我是乖宝宝,整天开心笑哈哈哈呀笑哈哈!

  6、课外扩展环节(我是表情小判官)1听老师讲故事,让幼儿猜猜故事中主人公的心情,并翻自己的小图书。

  例:

  (1)小明每天上课都做的端端正正,每节课老师都奖励他小红花。猜猜小明心情?

  (2)2一天,豆豆起床后,不喜欢洗脸,刷牙,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1、在故事中穿插幼儿教育知识,以及日常行为习惯。

  2、鼓励幼儿做一名开开心心的小宝贝或微笑宝贝。

  七、说活动方法总体活动理念: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有:

  1、实景教学法在活动导入环节,以在场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进入角色,例如:今天有真么多老师来看我们小宝贝,小朋友们,你们高兴吗?

  那么做个微笑的表情拍拍手欢迎。

  2、多种感官参与的直观教学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制作小图书和贴表情小人环节,引导幼儿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及表现。

  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3、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我在表情小人活动中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10

  1 神奇的纸

  1、课件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本环节我首先让幼儿观看“时装表演”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是怎么做的?” 既让幼儿复习了各种纸的名称,又能激发幼儿想制作服装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交流讨论:“你想做什么样的时装?”“用什么材料制作?”

  2、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1) 自选材料,初步感知

  本环节我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纸来做服装,并介绍自己的发现:“请你说说你选了哪几种纸,有什么发现?”使幼儿感知到纸除了名字不同,还有厚薄不同、光滑粗糙不同、硬软不同等。

  (2)操作记录,交流分享

  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幼儿互相说说,“想用什么办法来做纸服装?”而后提出要求:“用喜欢的纸边做边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孩子操作过程中,我针对能力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比较纸的特性,最后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这时,我只充当一名观察者、倾听者,巧妙点拨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小结出纸的共同特性与纸的不同特性。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联系生活,展开讨论:

  启发幼儿说一说纸在生活中什么用途?我们要注意什么?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并且注意卫生与安全。

  4、时装表演,体验快乐

  《指南》中指出:“运用整合的思想,根据目标、内容恰当地采用适宜的组织形式,以达到最优化的结合。”本环节中,我充分挖掘本活动的教育价值,将艺术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穿着自制的服装,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展示自我,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5、活动延伸: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要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因此继续围绕纸的主题开展,如“美术欣赏——纸制品”、“音乐活动——有趣的纸乐器”“体育活动——报纸变变变”区角活动:“科学区——制作纸”“手工区——纸艺制作、纸浆玩具”“科教VCD——纸的燃烧”等。

  2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神奇的纸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光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兴趣点。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创造的意识,且其教育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色彩鲜艳的包装纸……孩子们喜欢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神奇的纸》是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现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识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的情况相吻合的。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现纸的不同特性。

  2、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乐意与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探究精神与分享经验的愿望。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探究纸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时装表演的舞台

  2、经验准备:

  (1)教育的整合应该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个教育整体,因此,活动前让幼儿了解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并知道各种各样纸的名称、种类。开展了体育活动《扔纸球》《揪尾巴》,美术活动《染纸》《撕纸》等。

  (2)幼儿有记录、操作活动的经验。

  3、物质准备:

  (1)时装表演的VCD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浆糊、钉书机、剪刀、水彩颜料及记录用的笔、纸等。

  三、说教法学法:

  1、课件激趣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以看课件“时装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 “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身上的服装是怎么做的?”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纸服装,让幼儿了解纸时装的材料及制作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记录比较法

  《纲要》中指出:“通过探索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如绘画、记录表等)形成想法。”因此我采用了记录比较法,它可让幼儿把在探索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秘密。活动中,我向幼儿抛出这样的问题“请你们用这些纸边做边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同时,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比较纸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在相互的分享中,师幼共同归纳出纸共同的特点与不同的特性,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3、多感官观察发现法: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提出“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且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性高,能有效的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探索、实践,如:用眼看看“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用手摸一摸,感知纸材料存在着光滑、厚薄之间的不同,动手折一折、撕一撕发现各种纸之间的差异等。这样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因自己的成功发现而增强自信心,也激发了幼儿参与下一个活动环节的积极性,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11

  一、说设计背景:

  中国·国际丽水摄影文化节在美丽的殴江之畔——浙江丽水召开。1999年,丽水被授予中国第一个“摄影文化之乡”,并连续承办六届国际摄影文化节。人们都在体验着摄影带来的美的文化冲击。为了让幼儿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摄影文化。我们开展了一次摄影作品展,我们的孩子在欣赏美妙作品的时候,一个幼儿用象声词“喀嚓、喀嚓”表现拍照的模样,其余的孩子马上跟着“喀嚓、喀嚓”。我想他们在感受、欣赏美的同时,产生了强烈地操作照相机的欲望。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镜头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不能正确地操作照相机,何不让他们真实地体验?于是《镜头里的我们》这堂课孕育而生。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巧。

  2、乐意尝试操作,能够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探索。

  3、体验摄影带来的快乐,感受幼儿园、家乡、大自然的美。

  依据:一是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5-6岁幼儿能表现出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多种形态的美。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欣赏艺术作品,分析一些美的性质。在认识活动中,由于掌握了观察、记忆等方法,活动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幼儿在解决问题或行动之前,不仅具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具有计划的萌芽,能事先思考

  活动计划和行动方法,并能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好学、好问、喜欢操作、乐于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对学习成功感到满足。二是根据《纲要》的指导精神: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能参与团体合作活动,互相分工、互相学习、互递信息,在遇到困难与冲突时,也能协商解决,接纳别人的想法与观点。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由此制订了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本活动着重点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摄影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在操作照相机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幼儿乐意尝试操作,积极参与讨论、探索,培养幼儿合作、探索的能力。

  设计理念:教师在活动中的如何作好指导者、观察者、合作者、评价者的角色。作为指导者:不直接干预幼儿的探索活动,教师的指导变成一种隐性指导;作为观察者: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去帮助幼儿寻到正确的操作照相机的能力;作为合作者:教师是幼儿活动的伙伴,尊重幼儿对美的作品的分析,相信幼儿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为评价者:在活动中注意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对整个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三)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电视机2、心理准备:幼儿对摄影文化节有初步的体验、感知

  3、前期准备:课前教师拍摄幼儿在游戏中的照片

  二、说教学方法: 因为活动本身借助于丰富的教育媒体技术,如:投影型视觉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当场通过电脑连接使学习资料等视觉材料投影。所以我主要采用了直观实物演示法、讨论法。

  1、直观实物演示法:运用直观的实物(照相机)进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操作相机的基本步骤、要领。并将活动素材投影到银幕上,扩大可见度,便于教师演示讲解、幼儿观察、分析。

  2、讨论法:指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对操作照相机进行讨论:如“你们觉得刚才小朋友拍摄的照片,美不美?为什么?”幼儿会对问题进行“美”与“不美”的探讨。其中教师引导幼儿对拍摄技巧的评价。

  三、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采用体验发现法、操作尝试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1、体验发现法:我们提供给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照相机,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如何拍摄出美妙的作品,旨在引导幼儿寻到正确地操作方法。

  2、操作尝试法: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真实地得到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尝试过程中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亲密联系的。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讨论法: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组合成一小组。在解决如何拍出美妙照片的问题之前,通过互相的讨论、交流,先思考行动方法,再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务。

  四、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步骤为:提供环境条件——提出尝试问题——幼儿第一次探索——幼儿小组讨论——幼儿第二次探索——教师归纳,活动延伸

  (一)序教师带领幼儿安静地进入活动室,欣赏课件。(课件内容为丽水摄影节的'历届获奖作品,包括: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教师提问:刚才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幼儿讨论。(教师及时表扬、肯定幼儿)

  说明:教师以提供材料、经验、环境为前提,借助为探索提供的物、事、景的条件,为幼儿探索基本的摄影技巧做准备。

  (二)幼儿观看并讨论电视视频上关于自己的游戏照片,激发拍照的兴趣。 教师提问:

  1、你们在照片里看到了谁?

  2、想不想自己动手为好朋友拍张照片?

  说明:教师抓住一个“趣”字,激发幼儿较快地投入问题的情境之中。

  (三)初步了解摄影的基本要领 1、幼儿初步了解照相机。

  教师提问:⑴谁会使用照相机?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吗?(镜头、取景框、快门)

  ⑵它是做什么用的?(幼儿共同交流照相机的功能)

  2、教师示范讲解。

  说明:通过个别幼儿对照相机已有经验的交流,教师通过实物针对性地示范讲解,帮助幼儿了解捕捉镜头的基本常识。

  (四)幼儿自由探索 1、自由组合,互相探索拍照。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利用电视视频连接刚才幼儿操作拍摄的照片,共同欣赏。

  3、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评价。

  教师提问:⑴刚才看到的照片美不美?

  ⑵哪些照片拍得美?为什么?

  ⑶哪些照片拍的不够美?为什么?(照片是否模糊;取景是否正确)

  (4)你们认为如何拍摄出美妙的照片?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拍摄的要领。 说明:幼儿开始探索,关键抓住“探”字,善思、敢思。教师及时掌握幼儿探索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初步了解、掌握拍摄的基本要领。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结果。

  (五)个别幼儿示范练习,然后分组探索 1、个别幼儿再次利用教师的主相机尝试,其余幼儿当小模特。同步显示照片的效果,师幼共同评价。

  说明:幼儿第一次讨论,是信息的集合与反馈。是为了试探一下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关键要抓住“评”字。把幼儿探索中出现的不同答案、产生的疑问,放到讨论中。让幼儿尝试充分讲道理、例证,知道自己探索的结果是否正确。

  2、幼儿再次分组探索。

  说明:这一环节是给幼儿“补偿”的机会,关键要抓住“实”字。在第一次探索练习中,幼儿可能会做错。有的幼儿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讨论,得到了反馈信息,幼儿可做第二次探索练习,一方面自我进行改正,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探索过程再次作验证。教师尽量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教师总结:为了让你们的照片拍的更美妙,老师编了首儿歌,我们一同来念。

  小朋友,来来来;

  我们一起来拍照;

  调焦距,调光圈儿;

  手拿稳了按快门儿;

  喀嚓、喀嚓、把它照;

  我们的照片美不美妙!

  教师和幼儿在儿歌中离开活动室,拍摄幼儿园的景色。

  说明:这步关键是“引”字,教师要把活动从一节教学活动中拓展开来,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引导、培养幼儿探索的精神。

  延伸活动:教师与家长带领幼儿拍摄家乡的自然美景。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12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说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说活动重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说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老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从中找到空气,我班幼儿年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说教具和学具:皮球、透明玻璃杯、粉笔、透明盛水容器、蜡烛、打火机、碎纸屑、卡纸

  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使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猜谜,实验操作、观察获得认知能力的。

  说活动过程: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谁?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空气)

  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请幼儿伸出一只手,嘴对着手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或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粉笔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容器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

  (四)做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五)倒不出来的水。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一名代表来演示。通过对比,幼儿知道只有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

  能将杯子倒过来。幼儿再次进行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2.是谁在帮忙。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倒出来?究竟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引导幼儿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3、将蜡烛点燃请一幼儿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幼儿作答,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幼儿分组:用手在周围煽动,观察纸屑的变化。让幼儿感受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它。 反思:本活动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幼儿反复玩,使幼儿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把水压入杯中卡纸就被吸住,水不会倒出来。同时我在这课添加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幼儿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幼儿通过猜谜语——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空气无处不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也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13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下面小编以幼儿园科学《动手做玩具》说课稿为例,为大家介绍说课稿的写法。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科学《动手做玩具》。

  一、说设计意图

  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此活动的目标是:

  1、启发幼儿尝试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增进环保与创新意识。

  2、巩固幼儿练习不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3、学习与同伴合作制作玩具,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说活动准备

  人们常说:成功总是伴随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为本活动做了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1、VCD、电视机、CAI课件。2、一次性物品:快餐盒、纸杯、塑料袋、一次性快子、辅助材料等,即时贴、毛线等(人手多份)、剪刀、浆糊。3.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说活动重难点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渡,所以科学地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地创造是活动重点。而幼儿的抽象逻辑性思维正在发展,因此,训练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连贯地讲述.是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了游戏法、启发提问法、讨论法、操作练习等教学方法。

  1、游戏法是幼儿最喜欢又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

  2、我运用启发性提问法来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创作。

  3、讨论法可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形式来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操作练习法不仅能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能力,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14

  设计意图:

  很多家长在与我们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常常提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就餐时,喜欢用勺,不喜欢用筷子,或不会用筷子,而科学证明,长期使用筷子会对幼儿小手肌肉的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大脑相应功能区的完善和发展,家长很希望老师能说服孩子多用筷子,因为孩子们最听老师的话。为此,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这个科学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用途,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乐趣,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

  活动目的:

  1、了解筷子的产生及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创造。

  2、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实践和游戏活动。

  3、培养幼儿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副筷子,一个不锈钢小碟子。事先按6个一组分好后放入大托盘中并用餐巾布遮盖起来。

  2、每6名幼儿分为一个小组,每组一个不锈钢水果盘,放入煮熟的五香胡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

  3、录音机一台,活泼欢快的儿童乐曲磁带一盒。

  活动重、难点:幼儿正确操作筷子,并用筷子开展各种活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大家猜猜是什么。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猜一样日常生活用品。 幼:筷子。

  师:是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筷子,(出示筷子)它可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发明,那时的人们用竹子削成这样的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开始人们称它为“箸”,后来又叫筷子,别小看这一双细细的筷子,无论面条,米饭,青菜,肉食,甚至小豆粒,吃任何东西都难不倒它,它既可以这样夹菜,也可以当叉子,又方便又卫生,后来中国人就习惯了用筷子吃东西,并且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在,它可是我们吃东西的时候离不了的好伙伴。你们说,筷子是不是很神奇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学习活动。

  ① 请每一组的小组长为幼儿分发筷子与小碟子,幼儿将各自的筷子按老师的要求拿在手上。

  ② 师:先将筷子象老师这样拿在手上,细的一头向下,粗的一头向上,且两只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夹住,将中指放在两根筷子之间,这样,我们的筷子就能够自由的开合,夹取东西了。现在。让我们互相看看,谁的小手最灵巧。(幼儿间相互交流,检查,老师则巡回指导,并帮助那些还不能正确持筷的幼儿掌握要领。) ③ 师:现在,让我们举起我们手中的筷子来做个筷子操吧!

  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练习筷子使用的各种模仿,如: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横着筷子挑面条,竖着筷子叉馒头,搅动筷子搅拌等等,反复多次练习。

  3、实践活动。

  ① 请小组长分发果盘。

  ② 师:小朋友们非常能干,这么快已经学会使用筷子了,现在老师有好吃的东西请大家吃,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吃的时候,大家要用手里的筷子夹着吃,而不是手或别的东西,那样不卫生。大家先将喜欢吃的豆子夹到自已的碟子里,再用筷子夹着吃,吃多少就夹多少,不要浪费,如果还想吃,再去盘子里夹,大家都记住了吗?就让我们开始吧!

  ③ 放音乐,幼儿边吃边交流,老师一边巡回指导,帮助那些掌握得还不够好的幼儿,一边和孩子们交谈,品尝食品。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 号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中大班科学活动《 》(板书课题)

  本次活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活动方法、说活动流程等方面向各位评委加以说明。

  首先说教材:本次活动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孩子有时会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中的道理。《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依据《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在积极动手探索中,感知 现象 ,初步了解 原理。

  2.能力目标:学习用图画或其它符号记录探索结果。

  3.情感目标:萌发幼儿对现象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使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了解 现象。

  活动难点是:幼儿能创造性地用图画或符号来表现自己的发现。

  以上我说的是教材,下面我说说活动方法。

  先说教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采用观察指导法、演示法、谈话法、记录法等方法开展本次活动。新《指南》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还采取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再说学法:

  在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指南》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操作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等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我做了以下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 、记录卡、记号笔等

  我解说的第三个方面是活动流程

  根据本次的活动内容及中班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新指南》精神,我把活动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猜测活动,引起兴趣。

  刚开始,我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一环节我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幼儿在同伴中讨论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

  理解与看法。同时也能够吸收到别人的知识,从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小朋友讨论完以后,我又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见解在集体中发表,并加以肯定和鼓励。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谈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进而顺利地进入下个活动环节。

  二、自主探索,获得感性经验。

  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我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因为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和了解 现象,完成重点目标。

  三.再次探索,记录操作结果

  由于我准备的记录表的形式是第一次使用,此时我会边出示记录卡边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然后我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通过记录,使幼儿对 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此环节我通过再次探索,并记录探索结果,让幼儿充分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突破了难点目标。

  四.交流结果,验证总结。

  我这样给孩子提出要求:请你看着自己的记录表,说说你是如何操作的,又发现了什么呢?

  在这里,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尽情表达交流,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五.引导归纳,拓展延伸。

  利用开放式提问,在问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归纳自己所学的内容,然后,教师再围绕活动重点和活动方法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 ,最后,在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 )这样使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让他们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其目的是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 本次活动我遵循了“玩中学,学中乐”的幼儿教育理念,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等身份,通过操作体验、启发式提问法、演示法、记录法等教学方法,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探索、交流发现、感知体验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总之,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自觉运用《指南》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尊敬的专家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鞠躬,擦掉黑板。)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的说课稿11-07

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06-24

幼儿园科学教法说课稿10-25

幼儿园科学水说课稿10-25

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10-25

幼儿园科学的说课稿模板10-24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精选10-25

幼儿园科学的优秀说课稿10-25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10-25

科学说课稿幼儿园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