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7-21 14:44:57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小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地位: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

  诗的创作情境。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学习本文文包诗的写作方法,改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学习用文包诗的方法改写古诗。

  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教材中较特殊的一篇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 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文章为了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因而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意。

  二、 品此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入情入景,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能

  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 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对于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采用朗读的方法: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悟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李白的古诗,采用指名抽背或领背的方法背诵古诗,并即时给予表扬,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拉近了教者与学生的距离,融为一体。

  2、教师引出今天将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章,齐读课题。采用将课题补完整的方法达到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

  二、精讲古诗,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自读,指名读,在读中适当指导生字的读音。

  2、提示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诗,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词或句,划一划。

  4、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通过学生找句子,读一读,说一说,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在读中悟,悟后能读好。

  5、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此时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的认识。

  三、 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光了解了诗意还不够,更要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古诗,看看诗中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读诗,体会到“依依不舍”之情。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诗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3、结合学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以及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通过让学生指名读、练读、小组读、齐读、悟读等形式充分体会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 内化积累、巩固深化

  1、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完全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学生交流其它的送别诗,旨在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3、作业中让学生仿照本课文包诗的写作特点,改写一首古诗(以叙事为主)。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分享的快乐》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第三个主题。本课旨在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能给人带来很多快乐;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还是一种你我间的帮助与关爱。

  二、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和本课教学设计,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

  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学会与他人分享。

  2、过程与方法:

  创设不同情境,多渠道、多角度感受分享的快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分享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会分享,享受分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分享,生活处处有快乐”,有分享才快乐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体验分享合作的成就感。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分享的深刻内涵。

  五、教学过程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我以“吃苹果”这一情境为切入点,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创设情境,以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出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并提出这样的问题:看到这样的苹果,你会有什么想法?学生都会有“想吃掉”的想法,接下来我继续设疑,同学们都有这种想法,可是老师手中只有这么一个苹果,你们都想吃,我给谁呀?老师遇到了难题,快帮帮我拿出你的金点子吧。学生就会饶有兴趣,畅所欲言,想尽办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出这样的做法就是“分享”。随后进一步引出问题:分享能带给我们什么?你体验过分享吗?这节课让我们在短短的40分钟里共同感受分享所带来的快乐。由此引出新课——分享的快乐。我就是用“吃苹果”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活动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

  1、观察照片——初步感受分享的快乐

  选择具有代表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话题——过生日为突破口,畅谈过生日的打算,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想与大家共度美好时光的想法,初步感受分享就是一种快乐。

  2、回顾经历——多角度感受分享的快乐

  回顾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经历,使学生感受到分享不仅仅再是单纯性的“与他人共同享有”,它还是一种你我间的帮助,你我间的关爱。学生、教师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在家庭中、在学校中与家人、同学、老师在一起的照片制成幻灯片,并加以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分享是快乐的,分享无处不在,分享就在我们身边。

  3、合作作品——共同体验分享的快乐

  开展“为画涂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分享智慧、分享合作的力量也是一种快乐。

  4、故事延伸——深刻理解分享的内涵

  通过“盲人打灯夜行的故事”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等活动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分享的内涵,从而也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之间的帮助与关爱。有了彼此之间的分享,才会有好的生活状态。

  5、品尝苹果——亲身体验分享的快乐

  体验性学习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享的快乐,按照学生的金点子,我把课前的苹果分成了若干块儿,让每个学生都来尝一尝,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体验,学生必然有感有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学生就是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明白了道理,深化了认识。

  (三)分享体会,升华情感

  学生与老师交流彼此的感受,共同分享40分钟的充实与快乐。这一活动设计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分享,生活处处有快乐”,有分享才快乐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利求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而且还能突显本课的重点。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板书。我将形象、生动的简笔画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共同汇成了一束最美的七色花开在每个人的心中。板书色彩鲜明,充满阳光,吸引人的眼球,每一片花瓣都代表着分享的内涵。此板书也体现了本课程的一大特点——开放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趣味性。

  七、教学理念: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我力求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是采用活动化教学,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感悟,提高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

小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笼统,而同学由于年龄的特点,笼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议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笼统为直观,为同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同学模仿课件自身动手做实验,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小组合作,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2、同学准备:电灯泡、小皮球。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太阳发生过圆缺现象吗?

  2、同学质疑、分析、发表自身的意见:根据同学已有的知识水平,多数知道这种现象是日食现象。(此时教师适时加以追问:关于日食你有什么问题吗?同学分别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如:日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日食现象……)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日食的成因

  (1)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日食的录像。

  (2)谈话:根据刚才的录像,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3)同学分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并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同学的讨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同学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此,我和时给予肯定)

  (4)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自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同学通过讨论认为最有可能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

  (5)我又接着提出:假如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我引导同学带着这个问题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显示讨论的问题)

  ①太阳被遮挡的局部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的)

  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月球)

  ③太阳被遮挡的局部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月球)

  (6)那么,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月球)

  (7)这时我提出:为了证实你们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8)同学利用实验用具,自身设计实验证明推断的正误,并汇报结果。

  ①利用电灯泡当作太阳,皮球当作月球,甲同学的头当作地球。

  ②让乙同学拿着"月球"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让甲同学再看"太阳",还能看见"太阳"吗?

  ③当"月球"不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是否重新看见了"太阳"?

  (9)在同学实验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日食形成的动画。

  (10)根据以上研究,参考日食形成的动画,用自身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局部太阳,这就是日食。)

  2、认识月食的成因

  (1)问:既然有日食现象,会不会有月食现象呢?(演示月食过程图)请你说一说你对月食的了解。(演示月食1演示月食2)

  (2)演示月食图

  (3)讨论: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根据日食的成因,想一想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吗?

  (4)同学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5)演示月食的录像

  (6)能过讨论,看了录像后,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月食形成的原因吗?(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三)巩固应用

  1、教师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想,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只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2、巩固练习:今天,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请你试着做一做下面的练习:分别画动身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八、设计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规范(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

  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同学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同学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议了同学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同学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笼统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协助同学加深理解。

  4、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画图练习,巩固知识。同学学完了这一刻,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同学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同学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同学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考虑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欢迎指教。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标准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第一册第一模块的`第一单元。第一模块共有两个单元。而第一单元是语言呈现单元。主要谈论打招呼,告别,介绍自己,这些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掌握,是学生口语交际入门的第一课。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二级目标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培养学生从初学英语开始就能学着用英语去做事情的能力。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语言知识目标

  学习朋友,师生间互打招呼,问候,简单的自我

  介绍,并做到语言准确,语调自然,说话有感情。

  2,语言技能目标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语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通过交流,加深对同学的了解。

  4,学习策略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任务中,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习用英语打招呼,告别,简单的自我介绍,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2,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教具,学具准备

  Lingling, Sam, Amy的头饰。

  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刚接触英语,几乎每个人对英语都有着深厚的兴趣。而课标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 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至始至终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

  3,smile教学法 4,TPR教学法。

  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主动学习和使用语言,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教学过程设计首先要以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为先,激励和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玩中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依据课标中指出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因此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上课铃响后,我面带微笑走入课堂,并且热情地向学生们打招呼说:Hello。或I am Miss Liu,your English teacher。"hello,hi"这两个句子孩子们早已从电视,电影上接触过,再加上我的表情和动作学生们马上领悟到这是我在向他们问好并在作自我介绍,这时与靠近我的学生握手,向远处的学生挥手。表扬那些用英语向我打招呼的学生说:Very good。Well done。"I"或"Clever boy/Clever girl"随即教如何称呼教师的单词,待学生操练后,可要求学生互致问候,对刚接触英语的一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和老师握握手,打声招呼,使他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他们会觉得原来英语课是那么美好,那么轻松。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English。

  3,教师告诉学生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问一问学生都有哪些国家说英语(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4,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学英语。并告诉学生,学好英语就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结识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

  整体呈现,重点掌握。

  创设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四位新朋友,这四位新朋友将一直陪伴我们,和我们共同来学习,你们想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2,观看课件(多媒体展示)这一遍要求学生带着以上问题看,听,思考。第二遍模仿,跟读。在此阶段我运用了视听法,挖掘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让他们通过看,听就能大致理解所学语言的含义。

  师带着头饰(Daming Amy ling ling Sam)

  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介绍自己,鼓励学生回应自己。

  学习告别用语"Bye" " Good bye"

  教师告诉学生四个新朋友要和大家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藏起来之前他们来向大家说再见。然后学生通过听录音,并进行模仿。虽然内容简单,但是要注意要求学生/ai/的发音要饱满,不能像中文"爱"的发音。

  Group work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练习本课会话。这里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同学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引导,帮助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

  第二,学中做(即巩固操练)

  大纲中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注意不断地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对话表演

  学生四人一组练习对话并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模仿效果,这一环节巩固新知,练习所学语言。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使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合作精神,体验成功和快乐。

  2,制作名片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学习与巩固有关自我介绍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Step I学生制作运用各种方式介绍自己,学生通过设计自己喜欢的名片,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

  Step II学生在小组内出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这一环节培养了语言智能。

  Step III 各小组推出自己的代表向全班汇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同时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这么一次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更发挥了他们的潜能,在这么有创意的活动中,不仅运用了语言,学以致用,而且促进了英语与美术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融。

  3,游戏巩固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Learning by doing的描述方式。设定目标要求,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首先要以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为先,激励和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而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乐事,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活动1:做一做,猜一猜。让一名学生在教室前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今天所学内容,其他的学生来猜出动作所表现的语言。这项活动挖掘了孩子身体运能智能,同时又体现了老师的TPR教学法。

  活动2:选出一名学生背对大家,这时教师指定一名学生说"Hi"或"Hello"前面的学生从声音辨别(如辨别是Tom)要说:Hi,Tom。Hello,Tom。 如猜对后面的学生这时要说Yes。I am。。。 如果没猜对要说 No,I am。。。

  活动3:击鼓传花。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分别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住时,拿到花的同学就站起来说:"Hello/Hi,I am。。。"如果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在此处进行练习,如没有,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这个游戏也可以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

  以上几种活动进一步巩固了自我介绍这一学习目标。第三,做中得(即实践活动)

  (一)活动手册练习

  (二)课外延伸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要求在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时,活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努力去创设一个学习英语环境,更好的学习英语。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学习后主动用英语向班里不认识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回到家里和父母,朋友用英语问候,告别。

  实践证明: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这三个环节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孩子们在玩中掌握语言,运用语言。"亲其师,信其道",课上我始终运用smile教学法(此教法的使用使孩子们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使他们随时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蔼,愿意主动地去亲近老师。)和TPR教学法(此教法的使用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用自己的微笑,手势赢得学生,使学生在快乐,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断总结和实践,一定会达到我们所追求的使学生爱学英语,会学英语,善学英语的最高境界!

小学说课稿 篇5

  说设计背景: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很重要,作为小学生学会沟通能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而目前在校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大都以他们为中心,有些甚至成为“小皇帝”,进入学校的集体学习生活后,出现许多不适应症:比如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当双方意见不一时,当有小矛盾、小误会产生时,看到的往往是对方的缺点,想着的是自己的委屈,所以谁都不愿意主动退一步,不肯主动去沟通。而在与父母、老师或陌生人发生误会时更不愿意主动去交流。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一些极小的疙瘩,如果能容纳对方的缺点,换位思考后相互沟通一下,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这正是与人沟通前内心的自我调节。本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放下包袱,从心底里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愿意沟通,乐于沟通,在沟通中尝到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

  说活动目标:

  1、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2、学会真诚与人沟通,真心与人交往。

  3、体验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

  说活动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学会真诚与人沟通,真心与人交往。

  说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说活动形式:课件展示、讨论、讲故事、角色扮演、诗朗诵等

  第一板块:明镜台——揭示主题,明白沟通的重要性

  活动一:真情猜猜猜:

  1、 出示案例:《孤独的小睿》

  去年三月,上五年级的小睿随打工的父母从遥远的四川转到我们学校上学。一年过去了,小睿在学习、活动等方面都很出色,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对她很好,可她就是没有什么好朋友,常常觉得孤单。

  2、 请同学们猜一猜,小睿为什么孤单?

  3、 交流后小结:品学兼优的小睿之所以孤单,是因为与别人缺少沟通。(板书:沟通)

  [新课伊始,我以一个典型的案例引入,从孩子惯有的思维角度出发,猜猜小睿同学孤单的原因。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又唤醒了孩子的记忆,为下一步说自己的烦恼奠定了心理基础。同时也初步感知了沟通的重要性。]

  活动二:烦恼知多少

  1、在你和同学的相处中,有过不开心的事吗?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回忆,写下这件事的几个关键词并交流和同学间的不愉快的经历。

  2、那你们有没有就这件事主动和对方去沟通过呢?为什么?

  3、如果双方都这么想,互不沟通,互不理睬,你们的关系会变得怎样?

  [面对陌生的老师,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和同学的不愉快经历,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有一定难度。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静静地回忆,并写下这件事的几个关键词,抒发的是憋闷于心的真情。让学生思考“互不沟通,互不理睬”所导致的僵局,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

  第二板块:智慧泉——讨论交流,学会与人沟通

  活动一:故事引领

  1、讲故事:《把伤害写在沙子上》。有这样一个传说:两个阿拉伯人在沙漠中长途旅行,旅途中他们吵架了,一个人盛怒之下给了另外一个人一记耳光。被打的人羞愤异常,愣了好半天,最后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耳光。经过艰苦跋涉,他们终于踏上了绿洲,看到了清澈的河水,两个人兴奋极了,摇摇晃晃向河边走去。此刻,由于极度的炎热、饥渴和劳累,他们的身体承受力已达到了极限,刚到河边,被打的那个人便一头栽进了河里。另一个赶忙上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救起。被打的那个人在醒来后拿起剑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不解:为什么我打了你,你要写在沙子上,而我救了你,你却要刻在石头上呢?那人笑笑,回答:把朋友的伤害写在沙子上,风会很快抹平它;朋友的帮助刻在石头上,可以经得起沧海桑田……

  2、听了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这一环节通过《把伤害写在沙子上》这一故事让孩子感悟到在与别人的相处中要容纳别人的缺点,多想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心境更理智地面对与别人之间发生的矛盾,从而更主动地与别人去沟通。]

  活动二:体悟内化

  1、请学生回忆那些和你有不愉快经历的同学的优点及曾经给你带来过的快乐,请你同样用关键词表示,写在这张纸上,之后指名学生大声读出别人的优点和曾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再想想当时的情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们又该怎样去沟通?沟通时要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面对面、书信、电话……;尊重、真诚、换位……)

  3在明白了沟通的方式及注意点后,组织学生与曾经和自己有不愉快经历的同学现场沟通、体验。

  4、 小结:良好的沟通能减少误解;能使人更乐于听自己的话;能使我们更快乐。其实沟通远不止在我们的班集体里,生活中我们更要学会主动与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无极限。(板书:无极限)

  [设计“说优点、说快乐”这一环节目的是唤醒孩子对友好相处的回忆和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孩子在经历了“说优点,说快乐”后将会更深刻地体悟到自己在面对矛盾的时候应该想到对方的优点。孩子的情感认识将在上一故事的基础上更深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内需,从而更主动地去与对方沟通。后面的换位思考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正视自己意愿,勇敢面对矛盾,自觉反思和进行心理斗争的机会。而设计现场沟通既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更给曾经有过心结的孩子提供一个沟通的机会,打开彼此的心结,因为孩子在上面的故事引领和情感内化之后与曾经相处不太融洽的同学沟通已成为迫切的需要,此时这一环节的安排可谓从孩子的内需出发,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第三板块:回音壁——课堂实践,乐于沟通

  活动一:我帮你

  1、真情表白:你能帮助小睿摆脱孤独的烦恼吗?面对孤独的小睿,此刻你想怎样与她沟通呢?请以“小睿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对小睿说几句话。

  2、角色扮演:如果此时你就是小睿,面对这样的你情况你会怎么做:

  课件出示:镜头一:班长对你说:小睿,我们班的黑板报要更新了,你画画很不错,这一期板报你给我们当美编吧……

  镜头二:活泼开朗的小美对你说:小睿,这个礼拜天是我生日,王灵她们都去我家联欢呢,你也一起来吧……

  镜头三:“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文艺委员说:小睿,这个“六一”儿童节,我们一起编个课本剧吧,我早就羡慕你的写作才华了……

  出示三组镜头后同桌讨论,角色扮演。

  活动二:我能行

  课件出示:

  (1)单小英早上乘车去学校,正赶上堵车,挤得水泄不通。她绕道赶到学校,迟到了五分钟,老师批评她不遵守纪律……

  (2)陈彬很喜欢看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挺起劲儿。”……

  (3)李东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一位阿姨走过来,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孩子碰倒了?” ……

  小组讨论后即兴表演。

  [设计孩子为小睿摆脱孤独这一环节,既呼应课始的案例悬念,使课堂首尾呼应,更给孩子提供练习与人沟通的机会。而最后设计的三个生活情境其实是孩子经常会遇到的生活的缩影,让孩子真切地面向生活,在生活中与勇于、乐于与别人沟通从而体验沟通带来的快乐才是本堂班会课的终极目标,也真正体现了“沟通无极限”的主题。]

  第四板块:启示录——诵读诗歌,再悟沟通之重要

  配乐诗朗诵:沟通

  沟通

  是一把雨伞

  用温馨浪漫的空间融合人与人的距离

  沟通

  是一弯明月

  用清柔淡雅的月光照亮爱与爱的凝望

  沟通

  是一道彩虹

  用炫彩的桥梁指引心与心的方向

  [在班会课结束的时候设计诗音画的形式,师生在优美的画面,和谐的音乐中共同朗诵诗歌《沟通》,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在余音绕梁中得到升华,学生对沟通的重要性的感悟也更将深刻。]

  附板书设计:沟通无极限

  面对面尊重

  书信真诚

  电话换位

小学说课稿 篇6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的好习惯》。(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等几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的好习惯》是凤凰国标教材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乐园”中的一篇。本文体现了《品德与生活》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理念,意在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理解模糊不清。所以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习惯教育不在于告诉他们多少道理,记住多少规则,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具体生动的例子,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帮他们形成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思考问题的取向。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生活习惯不是很理想,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行为与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参与自我检测、讨论交流、制定计划、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品德行为习惯。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习制定计划,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共同体验活动的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有益终生,提高并强化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

  三、教学准备:

  1、对学生已养成的习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多媒体课件。

  3、 树叶贴纸

  4、写有数字的圆片贴纸。

  四、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努力从儿童真实的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用讨论、现场调查、游戏活动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围绕什么是好习惯、怎样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等逐层进行分析,设计中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力争用儿童的生活来教育儿童,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围绕“我的好习惯”这一主题,设计了以下活动:1、自我检测、2、对错碰碰车3、小树快快长、4、学唱文明拍手歌。“自我检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对自己已有的好习惯进行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同时与他人进行比较,知道有更多的好习惯还要培养。“对错碰碰车”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初步了解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区别。“小树小树快快长”,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习拍手歌”,游戏方式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道德规范的内化。

  1、谈话导入——走进主题

  当上课师生问好时,师与生谈话并创设三个问题,一、咱们班同学每天上课都要向老师问好吗?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三、你们是怎样养成这个好习惯的呢?由此学生明白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尊重,这真是一个好习惯。(本环节设计意在通过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真实而细微的常规活动,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导入活动主题,体现了本课程生活性这一基本特征,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2、自我评价——领悟主题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评价多样化。其中谈到“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过去课堂上的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自己对他人(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恰恰忽略了自我评价。

  活动一:自我检测:

  首先教师取出本课插图,请学生说出图上好习惯的名称。其次给每一个好习惯编上号,指导学生了解插图内容。第三学生看看想想,把自己养成的好习惯的编号圆片贴在自己身上。最后教师请出部分学生说说自己贴的情况,进行当场演示,比如:请贴上“自己的事自己做”圆片的学生表演叠衣服;请贴上“不挑食”圆片的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怎样做到不挑食的等等。同时请其他学生对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本环节的设置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自我评价的舞台,在自我检测中,对自己已有的好习惯进行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同时与他人进行比较,知道有更多的好习惯还要培养。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尊重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儿童对自我的认识。)

  3、辨析解难——探究主题

  活动二:对错碰碰车

  1、闯关游戏,一共三关:看看图上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还要告诉他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每小组选一幅图派一个代表重点说说,同组同学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意见进行电脑操作,答对了出示笑脸,反之则播放哭脸。)如:(针对图上课间因上厕所为了不迟到而奔跑的学生发言):我们认为这个小朋友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拼命奔跑是会摔倒的。

  师质疑:不跑怎么行,要迟到了呀!

  生明白要真迟到了,跟老师说,老师会原谅你的,因为迟到比撞得头破血流要好。

  师质疑:如果我既不想迟到,也不想出意外,该怎么办?让生明白养成有事早点做的好习惯。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同时提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道德情感”。我们眼前的儿童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认识,但是由于受自身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会有偏差。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是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的身上已经形成了许多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要让自己健康、快乐的生活就要抛弃这些坏习惯。

  4、书写表达———深化主题

  活动三:小树小树快快长

  1、请学生把自己现在计划养成的好习惯写在小树叶上,同时想想自己准备怎么做!(学生在纸做的绿叶上写想养成的上好习惯,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上光秃秃的树干图。)

  2、让孩子们明白成长树上绿叶代表着许许多多的好习惯,好习惯越多,大树就会越茂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棵小树苗,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自己的小树上就会长出一片绿叶。

  (习惯的养成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不经意的过程,让学生用贴树叶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好习惯,是让学生为自己养成的这个好习惯而自豪;另一方面,我想用树叶这样一个具体化的健康形象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孩子在今后生活中自觉的养成好习惯的意识。)

  5、 学唱儿歌——延伸主题

  活动四:学习儿歌

  把《文明拍手歌》送给大家,并希望大家按照儿歌里的要求去做,让自己的小树快快长大。(课件出示儿歌内容。)

  (儿歌的内容来自儿童真实的生活,展现的是文明健康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记住规范,并在游戏活动中内化规范要求,进一步将好习惯延续到现实生活中去。)

  五、教学板书

  教学安排的其中一个环节学生写上自己好习惯的片片绿叶贴在成长树上作为板书。设计意图使生一目了然绿叶代表我们的好习惯,每一个小朋友就是一棵小树苗,好习惯越多,树就长的越茂盛,我们就更健康成长。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中常会生成动态的新资源,面对课堂教学中临时生成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会努力做到及时去捕捉这些闪光点,为每一个学生表现或发展自己创造机会,以达到《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理念,让课堂焕发生命。

【实用的小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08-13

实用的说课稿初中范文锦集5篇07-09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08-13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08-13

【实用】说课稿初中范文锦集8篇07-07

【实用】说课稿初中范文锦集四篇07-02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08-16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锦集五篇07-26

实用的数学说课稿初中范文锦集九篇07-26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锦集8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