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4-30 09:45:28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高中说课稿范文锦集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高中说课稿范文锦集4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研究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和实际应用,分两课时,这里是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会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并且已经掌握了性质:“如果f(x)是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x)在闭区间[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及会求可导函数的极值之后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节,学生将会求更多的函数的最值,运用本节知识可以解决科技、经济、社会中的一些如何使成本最低、产量最高、效益最大等实际问题。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好本节,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点

  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的函数的最值。 3。教学难点

  高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对求函数极值还不熟练,特别是对优化解题过程依据的理解会有较大的困难,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确定函数最值的方法。

  4。教学关键

  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是:理解方程f′(x)=0的解,包含有指定区间内全部可能的极值点。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函数的最值与极值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明确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最小值。 (3)掌握用导数法求上述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开区间内的连续函数或闭区间上的不连续函数不一定有最大、最小值。 (2)理解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值存在的可能位置:极值点处或区间端点处。 (3)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内可导的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3。情感和价值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性精神。

  【教法选择】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而认识则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数最大值、最小值求解的方法与步骤,并优化解题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进行全部的灌输。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主要选择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组织教学。

  【学法指导】

  对于求函数的最值,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剩下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一种更一般的方法,能运用于更多更复杂函数的求最值问题?教学设计中注意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归纳,以形成认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大致按照“创设情境,铺垫导入——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指导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馈回授”四个环节进行组织。

  【教学设计说明】

  上可导的连续函数的最值,这是导数作为数学工具的一个具体体现,整堂课对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是否存在?存在于哪里?怎么求?”为线索展开。

  1。由于学生对极限和导数的知识学习还谈不上深入熟练,因此教学中从直观性和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遵循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努力实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2。关于教学过程,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求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的函数的最值的方法和一般步骤,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对于难点:求最值问题的优化方法及相关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

  3。在教学手段上,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得数学知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关于教学法,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学习,本节课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高中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编制将课标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具体实施的内容目标并,体现了课标和高效课堂建设、课程改革精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精选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体现了基础性。范画、图例注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化。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普通高中学生和职业高中,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绘画、书法等基本技能并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基础。

  学生分析:美校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及文学、历史基础,易于接受传统绘画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产生、发展的哲学基础等人文思想。

  (2) 欣赏、鉴别中国山水画。

  (3) 学会中国山水画临摹技法,认识、掌握基本的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学会运用美术术语表达中国山水画艺术见解、观点。

  2.过程与方法

  过程:(1)创设意境、欣赏引入;(2)分层讨论、探究展示;(3)课堂拓展、巩固落实、检测;(4) 总结与评价。

  方法:(1)讲授、提问、读书指导、辅导、演示、知识迁移、分层探究等为基本教学方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学习目标为主线,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学生合作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明确中国山水画艺术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思想及中国传统美学观,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山水画艺术正是中国社会独有的审美现象。学会分析、评价中国山水画艺术作品及其他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4.行为与创新

  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多媒体技术教学设备、书籍和网络教育资源等的运用以利于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并开展学生、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学生在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注重的中国山水画艺术学习、实践与其他课程或活动的结合与联系。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临摹、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网、美术教室、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课本节课设计为四课时,确保课堂拓展、巩固落实、检测总结与评价,有效开展与进行。一、二课时以创设意境、欣赏引入;分层讨论、探究展示为主要内容。三、四课时课堂拓展、巩固落实、检测总结与评价为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

  课前检查:以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为主,突出重点,突出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点。意在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学情反馈:总结上节课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状态(如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课堂活动是否积极高效?

  学习活动方式:多媒体展示检查内容,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重在落实。

  教师活动:

  1、书写标题板书与黑板右上角学习目标:

  (1) 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产生、发展的哲学基础等人文思想。

  (2) 欣赏、鉴别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3) 学会中国山水画基本临摹技法。

  (4) 认识、掌握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

  2、展示课文中图例文徵明《浒溪草堂图》、王翚《桃园渔艇图》讲授画面情节内容,请同学朗诵所学古文。

  3、教师提炼升华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展示。

  学生活动:

  1、背诵初、高中语文教材《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等线相古文、诗词。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观看多媒体教学片《中国山水画赏析》。

  3、学生探究: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4、学生探究: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5、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展示。

  教师活动:

  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1、思考、讨论的内容:

  (1)欣赏本课作品那些中国山水画作品运用散点透视?过去是否欣赏过其他作品也采用散点构图形式?举例说明散点透视构图优势在哪里?

  (2)从本课提供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来看,你感觉有哪些不同?

  (3)《读碑窠石图》有什么独特之处?你感悟到什么?

  2、教师的点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在适当的时机参与点评,归纳总结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

  学习活动:

  1、问题展示的同学要概括要点,注重归纳和总结,突出重点。运用所学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独立的或合作学习形成的艺术观点。能和非展示的同学形成互动。

  2、问题展示的同学构图稿展示画面整洁、构图完整、有一定的中国画艺术气息。

  3、问题点评:

  (1)点评的同学要在体态和语言方面力求规范;语言要流畅生动,有文采。

  (2)学生点评突出艺术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质疑、探讨。点评的同学最终要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把最佳的解释传达给同学们。

  教师围绕本节课的中心主题确定问题进行拓展提升。课堂拓展方式:

  1、名词解释:意在笔先、骨法用笔、逸品、笔墨当随时代、气韵生动、人品与画品、笔墨、泼墨泼彩、黑白虚实、二李画派、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浙派、南北宗论。

  2、填空:

  (1)南宋院体山水画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元四家”。

  (3)“明四家”亦称为____________。 指中国画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四位明代画家。

  (4)清代绘画史上的一个绘画流派“ 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 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

  (5)“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在中国画史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由于画派成员____________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3、名词解释:意在笔先、骨法用笔、逸品、笔墨当随时代、气韵生动、人品与画品、笔墨、泼墨泼彩、黑白虚实、二李画派、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浙派、南北宗论。

  学习活动

  1、播放多媒体教学片《中国山水画临摹步骤、知识要点》。

  2、教师示范北宋、元代山水画笔墨技法。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章法、“书画同源”、“笔墨当随时代”、“意境”、“不似之似”的意义与价值。

  3、教师指导学生临摹、制作创作草稿。

  (1)临摩范本、笔、墨、纸张的选择。

  (2)以勾、皴、擦、点、染为基本形式的临摹、写生、创作步骤。

  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地调动小组成员的参与。教师总结归纳:中国山水画是“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形成“深达物理、物我交融”达到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也是历代文人、士流画家所追求的“师造化、得心缘”的审美原则。请学生以此为内容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课堂总结与评价演讲。课后作业:请学生自我评价:是否理解中国山水画家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创作理念,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写一篇相关分析短文。教学成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获取欣赏思路的有效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对于各历史时期、各类型中国山水画不同的风格进行探究,引发学习兴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或活动的结合。

  教学反思: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阶段美术科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美术素养包括专业技法、理论的学习、训练,对美术规律和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包括整体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及对现实生活的体验。通过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艺术学生在美术鉴赏、技法练习和创作实践中,运用中国山水画艺术术语思考、交流、讨论,加深对中国山水画艺术术语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考察实践,在关注当今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提高构思、创意的能力及认识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价值意义。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用有关的古文朗诵、诗词阅读欣赏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中国山水画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思想及中国传统美学观,对中国山水画鉴赏、理论、技法、形式诸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考虑到其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山水画正是中国社会独有的审美现象。它一方面重视造型的象征作用,一方面通过果笔法、墨法等具体手段说明问题。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中国山水画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中国山水画艺术知识与技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中国山水画作品及其他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蹲踞式跳远是跳远中最基础的技术方式。它的技术要求不高,简便易学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是颇受学生喜爱的田径项目。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助跑和起跳良好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术,进而提高跳远的远度。

  二、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及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好表现,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强的教学兴趣并不高;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体育项目比较喜欢,兴趣也较高。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蹲踞式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并知道其各部分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增强下肢力量及跳跃能力,发展身体协调性、灵敏性。6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35%以上的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进行练习,并有一定的远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苦,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建立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

  难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五、教法

  (一)、游戏法:通过"老鹰捉小鸡"和"我是一只小青蛙"的游戏,进一步活动学生身体,锻炼学生的灵敏和跳跃能力,提高练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

  (二)、示范法:利用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吸引及激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本课着重采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及讲解相结合,力求让学生多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培养学生动脑和自觉练习的习惯。

  (三)对比练习法:练习中相互观察,提高对技术的认识。

  (四)、指导、纠正错误法: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个别指导与集体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和规范自身动作。

  六、学法指导

  分层练习法: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与接授能力可做完整动作练习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目的: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挑战,积极对待每一次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报告出席人数,师生相互问候。

  2、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

  3、提出课堂要求:

  (1)纪律方面。

  (2)练法—主动练习,学法—动脑练习。

  4、见习生安排: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及工作。

  (二)准备部分

  1、绕操场慢跑步3圈600米

  2、徒手操:充分活动开各关节、肌肉,通过原地纵跳、高抬腿、加速跑练习进一步热身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学生:认真对待热身活动,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基本部分:

  1、课堂游戏:"老鹰捉小鸡"、"我是一只小青蛙".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达到锻炼和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优秀品质的目的。

  2、主内容: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教学。

  (1)、完整示范并讲解要领。使学生对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建立一个技术概念,以及了解蹲踞是跳远的技术结构。

  (2)、分解教学

  ①、原地腾空落地练习。

  ②、上1步助跑起跳示范教学:(动作要领)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稍屈在前。动作开始时,重心前移,起跳脚积极向前落地,脚后跟先落地,并迅速滚动至前脚掌进入起跳,摆动腿与两臂配合。

  ③、上3、5、7步助跑起跳示范教学:在以上①②练习的基础上提高助跑距离,进而体会助跑与踏跳的接合技术。

  (3)、完整技术动作示范教学:(动作要领)助跑快速,节奏稳定,踏跳前达到最佳速度;起跳脚上板快,摆动腿及两臂协调配合摆动快,起跳脚蹬伸快;腾空后,起跳腿前提与摆动腿屈膝并拢,尽量靠拢胸部,在空中完成蹲踞式姿势;即将落地时小腿积极前伸,同时两臂由身后向前摆动。落地时身体前倾,屈膝缓冲落地。

  (4)、分组练习。(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助跑距离的练习方式)

  ①上助跳板3—5步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②5—7步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③全程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5)、请优秀学生做完整动作展示:通过对展示学生动作的观摩和教师的及时点评,使学生对跳远技术的了解更清楚,对比自身练习情况,改进动作技术,进一步激发练习热情,努力练习。

  (四)结束部分:

  1、通过肢体抖动及拍打肌肉,达到放松的目的。

  2、总结本课的情况:

  (1)提问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构成。

  (2)本节课学生练习情况与目标达成情况。

  3、组织学生整理收还器材。

  4、师生再见。

  八、课堂效果预测:

  1、掌握知识:85%以上的学生能知道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的构成;6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

  2、运动量密度:全课练习密度40—50%

  平均心率125次/分

  3、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培养情况: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沙坑、2块海绵包、1块助跳板、1把铁锹。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函数的概念》是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二章2.1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函数概念。函数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条主线,它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又是沟通代数、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桥梁,同时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函数学习过程经历了直观感知、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对具体函数指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集合与对应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模型化思想,函数的三要素。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区间表示,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以问题为主线,我采用启发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提问:关于函数你知道什么?在初中阶段对函数是如何下定义的?你能否举一个例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函数概念》。

  利用初中的函数概念进行导入,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框架行程知识体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

  (1)某山的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变化关系;

  (2)汽车匀速行驶,路程和时间的变化关系;

  (3)沸点和气压的变化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并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关系。

  预设:①都有两个非空数集A、B;②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③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

  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共同点并结合课本归纳函数的概念。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函数的概念是什么?初中与高中对函数概念的定义的异同点是什么?符号“ ”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问题3:区间的概念是什么?区间与集合的关系是什么?在数轴上如何表示区间?

  十分钟过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预设:函数的概念:给定两个非空数集A和B,如果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唯一确定的数f(x)与之对应,那么就把这对应关系f叫作定义在几何A上的函数,记作f:A→B,或y=f(x),x∈A。此时,x叫做自变量,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包括: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为了使得学生对函数概念的本质了解的更加深入此时进行追问

  追问1:初中的函数概念与高中的函数概念有什么异同点?

  讲解过程中注意强调,函数的本质为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而且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不能一对多。

  追问2:符号“y=f(x)”的含义是什么?“y=g(x)”可以表示函数吗?

  讲解过程中注意强调,符号“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不是f与x相乘。

  追问3:对应关系f可以是什么形式?

  讲解过程中注意强调,对应关系f可以是解析式、图象、表格

  追问4:函数的三要素可以缺失吗?指出三个实例中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讲解过程中注意强调,函数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追问5:用区间表示三个实例的定义域和值域。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运用启发性的原则,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和同学之间讨论,加强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组织学生自己列举几个生活中有关函数的例子,并用定义加以描述,指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用区间表示。

  这样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区间的表示。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1.求解下列函数的值

  已知f(x)=5x-3,求发(x)=4。

  2.如图,某灌溉渠道的横截面是等腰梯形,底宽2m,渠深1.8m,边坡的倾角是45°

  (1)试用解析表达式将横截面中水的面积A表示成水深h的函数

  (2)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精选】高中说课稿范文锦集4篇】相关文章:

精选高中说课稿范文锦集三篇06-13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锦集四篇07-05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07-30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08-12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08-07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08-02

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07-11

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07-09

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07-08

高中体育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