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4-02 13:17:45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高中说课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高中说课稿集锦五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说大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洲音乐》,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许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课堂最后设计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学生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音乐也是如此。从而使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略)

  六、说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高中音乐课教案

  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课型:欣赏课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高中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新文化运动》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9课。本课内容包括《新青年》的创办、“新世纪的曙光”两个子母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上承北洋军阀统治,下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越新旧民主革命两个时段,在本册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和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培养学生多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于方法:在感知理解新文化运动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的过程中,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本课插图的过程,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参观北京大学,激发学生对名校的向往之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依据: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在思想领域的一次探索,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因此,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作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依据: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由于初中学生认识问题能力有限,不能全面的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一般方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并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将此处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不像七年级学生那样对历史课充满新鲜与好奇,也没有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更由于功课的增加以及观念上的影响,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开始下降。同时,他们又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与主动性逐渐下降的情况,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人物带事件教学法为主,辅之以阅读指导法,图表法,合作探究法。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张北京大学的代表性照片,提问:大家了解北京大学吗?了解它的历史吗?知道1915年的北京大学发生了一件什么重要事情吗?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充分利用本课涉及历史人物及作品多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度,我将本课设计成“北京大学杰出人物”展,将各个子目的内容融入各个展厅,我就是带领学生参观北京大学校史馆“北大杰出人物”展的导游。

  第一展厅:北京大学校长

  首先带领学生进入第一个展厅:北京大学校长,在本展厅中我着重介绍1916-1927年间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介绍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以及在这一理念下聘请新文化运动领导者来北京大学任教的史实,激发学生对名校的向往感,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奋发学习的动力。

  接下来提出问题:蔡元培都聘请了那些人物?他们到底有哪些才能,做出了哪些贡献才使蔡元培先生要聘请他们去北大任教呢?设置悬念,带领学生进入第二个展厅。

  第二展厅:新文化运动旗手

  在本展厅中,我设计了“图文结合说历史”和“论从史出”两个活动环节,让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旗帜,主要阵地及前期的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多方面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一板块:“图文结合说历史”。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PPT展示陈独秀的照片, 《新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的讲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阵地等基础知识,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第二个板块:“论从史出”。精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警告青年》的核心内容作为材料,并就此提出问题:这段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反映了陈独秀的什么思想?让学生带着问题,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分析材料,教师适时做点拨,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思想,理解科学与民主的含义,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前期部分内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新文化运动不仅包括思想革命而且也包括文学领域的革命,带领学生进入第三个展厅,一起去感受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

  第三展厅:“文学革命”主将

  在这个展厅中我设计了“知识马赛克”和“合作探究”两个自主活动,让学生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及其作品,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第一个活动:通过PPT展示胡适照片以及他的作品《文学改良刍议》的核心内容,鲁迅的照片及《逛人日记》的封面,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上个展厅的内容,完成“知识马赛克”,达到对新文化运动内容这一重点知识的掌握。

  接下来,提出问题: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进入第二个活动。

  第二个活动:通过播放录像《世纪中国》中“袁世凯祭祖、祭天、复辟帝制”的片断,自然引入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分析,提示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总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各方面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看待问题的观点。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那么这缕“新世纪的曙光”是什么呢?中国的知识分子又是怎样学习和传播的呢?下面进入第四个展厅。

  第四展厅: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首先通过展示李大钊的照片,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核心内容节选以及《每周品论》的封面照片,让学生感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史实,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回顾前面内容,从而全面掌握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内容,为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做好铺垫。

  在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评价新文化运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接下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提示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影响的一般方法:把历史事件放入历史长河中,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总结,最终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客观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

  (三)知识小结

  在完成参观后,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总结全课知识,以提纲形式展示,便于学生掌握。

  (四)课堂练习

  通过设计“趁热打铁”活动来检测本课的学习效果,从而查缺补漏,达到改进创新,巩固知识的效果。

  (五)课外拓展

  通过设计“史海拾贝”环节,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历史积淀。

  以上就是我对《新文化运动》的说课设计,在讲述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也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浓缩、结晶,是从总体上体现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内在的有机统一的重要内容,因而在本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节是讲述世界的状态是普遍联系的问题。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第二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第一框主要内容讲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其中,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两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就成为难点了。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识记:联系的概念。

  理解:

  ①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系就无法改变,而是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

  ①培养学生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但缺乏辩证思维,遇到问题不会变通。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普遍联系的,引导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为什么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四)教学难点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二、 学生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不成熟且在变化,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获得较好的统一。不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就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难以从理性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常识第一课讲了唯物论,第二课接着讲辩证法,它是第一课的引申和深化。唯物论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质、本原的物质性,而本课说明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即物质世界的辩证性。学生现在往往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容孤立开来,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三、教法

  根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对话教学相结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我设计一个相对小但又具体的事例――前阶段我们这里发生的霍乱实例,作为对话教学的入口,贴近学生实际。通过设计提问,创造氛围,启迪思维,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使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哲学。遵循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到达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四、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法指导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从生活中感悟哲理。最后又让他们用所学的理论试着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生活逻辑和哲学逻辑相结合。

  思维训练法——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具体事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获得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体现在过程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向学生出示两张霍乱弧菌的照片,猜猜是什么?这就是这段时间让我们很多人心烦意乱的霍乱弧菌。你们害怕它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有学生害怕,因为霍乱弧菌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腹泻、呕吐、脱水等,严重的可能致使人死亡。有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过多的担心,因为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预防霍乱。

  2、讲述新课

  得出:1、联系的含义

  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霍乱在嘉善有流行的趋势呢?如果你是疾控中心的领导,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霍乱?学生讨论后归纳如下:

  原因一: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接下来简单介绍社会上有些人认为霍乱发生是神惩罚人类的潘多拉盒子说和盲年说,学生可以得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臆造的联系,违背世界是客观存的物质性原理。我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阻止霍乱病菌扩散,但是能消灭它与人类的联系吗?为什么?

  得出: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既不能强加也不能否认。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

  3、课堂小结

  我用课件展示内容框架,一个概念,两个原理。

  五、课堂作业

  运用: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哲学道理,谈谈我县应该怎样从根本上预防霍乱的再次发生?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我们掌握了霍乱与人的客观联系,可以通过做好环保工作,防止霍乱再次发生。这样进一步使学生树立作为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整堂课的板书,主要内容由课件展示,副板书主要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结果。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而摆臂动作是整个短跑技术动作中比较容易被忽视但又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教学中强调正确的摆臂技术,让摆臂来影响两腿的动作,可以改进许多学生抬不起腿的错误动作;快速跑的一些专门练习是在多年的教学和训练中总结出来的,通过这些专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短跑的技术。本课从竞技教材内涵出发,在前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了国际优秀百米运动员的录像及雅典奥运会刘翔打破110米栏奥运会记录并夺得冠军的录像,将学生的思绪又重新带回到当时那激动人心的雅典赛场。在此基础上,本课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多样的让距离跑及充满激情的障碍接力,激发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提高跑的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高一年级学生已经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在练习方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已经具有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而在生理上,学生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与初中相比,骨骼变粗,肌肉增强,心脏容积,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所增大。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摆臂技术在快速跑中的作用及一些短跑的专门技术练习;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80%的学生掌握快速跑摆臂的技术动作,7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高抬腿跑、后蹬跑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团结协作、主动参与、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有效的利用各种跑的专门技术练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快速跑姿势

  五、说教法设计

  热身游戏采用各小组自选方法,各小组间不同的游戏热身,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组织能力;

  摆臂练习中采用两人互相练习及三人定位练习,使练习者及时得到正确的反馈,利于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和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让距离跑中可利用男生让女生、素质条件好学生让素质条件差学生,提高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让部分学生体验成功感,不会觉得自己与其他有太大的差距;

  障碍接力中,学生可根据所提供的场地器材及有关规定,自行讨论选择编排障碍的顺序,培养学生探索思维及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六、说学法设计

  本课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自学法、自练法、并辅与讨论法。自学法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讨论法可以通过各种探讨交流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七、说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给予了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空间及多种练习形式。在分组上,实行动态分组,有友伴型、帮教型、讨论型、探索型、合作型分组;在活动范围上,划定三个区域:高抬腿跑区、后蹬跑区、技术探索讨论区,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与发展情况选择练习组别与练习区域。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项信息交流,达到教师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效果。

  八、说教学程序

  课的导人阶段 (2分钟)

  介绍本课教学内容,结合上节课所观看的百米录像及刘翔夺冠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及学习兴趣,产生我要学的想法。

  激发求知欲阶段(热身部分) (6分钟)

  引导学生进入游戏自选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游戏,从教师处领取游戏规则,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习、组织、参与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及热身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与组织能力。

  运动参与体验阶段(基本部分) (27分钟)

  摆臂练习 (4分钟)

  学生间相互观察,互相帮助指正,了解摆臂在快速跑的作用和意义,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

  跑的专门训练(高抬腿跑、后蹬跑); (8分钟)

  了解高抬腿跑有利于改进大腿前摆不够的错误动作,后蹬跑有利于改正后蹬不充分、坐着跑的错误。在运动场上设置高抬腿跑区、后蹬跑区、技术探索

  讨论区,学生根据老师、同学的反馈及自己了解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区域。体育教师在探讨研究区随时和学生探讨其他练习方法并解释合理性。三个区域同时进行。

  3、让距离跑 (7分钟)

  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情况,设置男生让女生,素质条件好学生让素质条件差学生,避免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男女生之间的太大差距的出现,让部分素质较差,自信不足的学生也同样能够有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4、游戏:障碍接力(8分钟)

  通过学生各小组在跳绳、垫上前滚翻、钻栏架、过独木桥、蹲着跑等障碍中自行选择编排顺序,即提高了比赛的趣味性及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又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能力。

  恢复身心(放松沟通部分)(5分钟)

  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进行放松操,在优美的乐曲中下课。

  通过师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健美、以体长技、以体怡心的学校体育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高中说课稿 篇5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

  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之,语言学习得是终身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的技能。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

  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之,语言学习得是终身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的技能。

【实用的高中说课稿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06-13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6篇08-06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五篇08-06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07-31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07-25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07-22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08-10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08-07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08-06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