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3-12 10:37:15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高中说课稿集锦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高中说课稿集锦8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篮球是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它能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弹跳等身体素质。高三年的大部分学生在篮球基本素质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侧掩护(挡拆)战术配合的练习,加强学生的利于基本素质,并对利于泊基本战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侧掩护(挡拆)战术配合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基本能做出“挡”的合理动作、拆的大概时机。

  3、情感目标:通过努力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愉悦感、成功感,培养每位学生的表现欲望和信心,得到美的陶冶。

  4、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团结互助,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增强个人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侧掩护时脚的卡位。

  依据:脚的卡位是掩护的重要一环,如果卡位不正确或不及时会直接造成掩护的失败,影响整个战术的运用。

  2、难点:挡、拆的时机。

  依据:战术是相对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挡、拆的时机不好会造成整个战术的失败,而且这个时机是根据实际情况掌握的是不数年变化的,因此它即是战术的关键又是难点。

  说学情: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三年级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及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法,我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一、讲解法和示范法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形象,启发思维,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

  二、分解法和完整法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让学生对整个“二攻二”侧掩护战术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在把整个战术分成三个部分(传球、掩护、分球)逐次练习,简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最后再进行完整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战术。

  三、游戏比赛法

  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规定目标,有效发展学生体力和智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而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激发学生兴趣。

  四、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分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选择有效的手段,加以纠正。

  五、电化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直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学法: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一、观察比较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借鉴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分析NBA赛场或其它的篮球赛场去学习新的篮球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篮球知识的题解和掌握。

  二、团结协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环境是一个群体,,通过小组有协商、讨论;会使原来模糊不清的知识逐渐变得明朗,使问题顺利解决。

  说教法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A、体育委员整队;B、宣布上课;C、师生问好;D、接受报告;E、宣布本课内容;检查服装(保证练习效果及防止练习过程发生危险)F、安排见习生(帮助摆放器材及保护帮助)

  二、准备部分:

  1、热身跑:

  方法:放录音曲子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热身跑,在跑的过程中加上运球练习(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和练习效果)。

  作用:降低肌体的惰性,以及肌纤维的粘滞性,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为练习作好充分准备。

  2、定位操:①头颈运动;②体侧运动;③扩胸运动;④正压运动;⑤侧压运动;⑥全身运动。

  三、基本部分

  (一)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NBA 中的人和事进行问题设疑——你们喜欢NBA吗?你们了解乔丹吗?97、98年的NBA总决赛乔丹的对手是谁?他们又是用什么手段给乔老爷制造麻烦的?

  ◎精彩NBA赛场回放[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知篮球运动之美。

  (二)分组协作进行理解式练习:

  1、四人一小组进行二对二攻防练习。

  在练习中,学生对理解的侧掩护(挡拆)战术配合加以运用。

  2、交流、探讨

  交流与探讨在练习中运用侧掩护(挡拆)战术配合出现的问题和获得的心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去验证各自的理解,以此发现问题所在,对接下来老师的讲解会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三)进行新课讲解:

  (1)讲解战术的作用。

  作用:“二攻二”侧掩护(挡拆)战术在实战比赛中既是一个独立的战术又是许多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依据:只有了解它的用途,学生才会知道有没有学习的价值。

  (2)一边看幻灯片,一边讲解,明确跑动路线,和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特别对“挡”的正确和“拆”的合理时机要配合动画或力求进行精读,并要突出重、难点。

  方法:⑤号队员把球传给④号队员跑到4号侧后方做掩护,④接球后先向左做突破假动作,然后突然从右侧贴着⑤身体运球突破上篮,⑤掩护后转向切入篮下,5补防时⑤将球分给④投篮。[动画演示]

  特别强调:掩护时(挡)两脚分开一定要卡住防守队员的脚,转向时(拆)要以靠近篮筐一侧的脚为轴,向远离防守队员一侧转体,把其挡在自己的身后。

  作用:让学生了解“二攻二”侧掩护(挡拆)战术配合各个分解部分的动作概念以及完整的跑动路线

  (3)自由组合4人一小组做“挡、拆”的练习,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边练习一边探讨,要带着问题进行练习。[动画演示]

  作用: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动作定型。

  (4)自由组合的4个小组,2人参与防守,另2人参与进攻。进攻方必须用上本节课学的侧掩护(挡拆)战术配合。注意要在消极防守情况下进行练习,否则初学者很容易失去信心。

  (5)对学生练习中易犯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依据:初学者对正确动作,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练习中出错是难免的事情。

  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战术的正确理解,避免错误的动作定型。

  (四)游戏:运球接力

  方法:学生分成四路纵队,每队最后一名队员蛇行运球到排头,用地滚球把球传给后面的同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体验体育的快乐,进一步增加同学们对体育课的热情。

  四、结束部分:

  1、整队放松,放录音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做放松操。

  2、总结本次课优点及不足,并提出今后练习要求。

  3、安排收器材、下课。

  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游戏时强度达最高峰。

  评价分析: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认识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密不可分,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主动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拓展。

高中说课稿 篇2

  一、说大纲要求

  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的介定与要求其中有以下几点。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2、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二、本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共编排了六个小说单元,其中第四册有三个单元为小说单元,本单元作为高中小说教学的起始单元,无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的习惯至关重要。

  三、教学设想

  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特点及本文在教材体系中所处地位,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一遍后,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

  ①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2、教法与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从学情出发,我考虑到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喜欢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内涵。作为一节小说鉴赏课,既不能热热闹闹没内容,又应力避追求深度而显死板的偏颇。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尝试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四、教学程序

  1、布置课前预习,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2、导入新课。

  首先,在屏幕上打出“自杀?他杀?”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紧接着用具有鼓动性的导语帮助学生进入情境:xx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xx年年初,某校高二某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深入调查。很多学生从小就想做警察,这无疑给了他们一次圆警察梦的机会,很容易就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3、问题探究

  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后,指出调查应涉及的几个方面:调查一:案发背景。调查二:现场勘查。调查三:本人档案资料。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通过这四个问题旨在探讨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四人组成一组,讨论决定该组选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考虑到调查三、调查四的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出示以下两份材料加以引导: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认知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为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学练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技巧:前滚翻直腿坐——后侧成肩时倒立。

  2、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教材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选项教学内容,属于体操类系列,技巧模块,技巧教材对锻炼学生身体,特别是发展灵敏、柔韧、协调和定向能力,增强关节,韧带和提高平衡器官的能力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更要让学生明确其重要性,主动地进行学习。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滚翻动作圆滑,方向正,肩时倒立举腿展髋。

  难点:组合动作连贯、优美。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女生,本校的高中学生来自全市不同初中校,在文化学习方面成绩相对较好,体育课上课学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强,观察力,思维能力较好,在体能和技能方面,虽然这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能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生个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课堂上要创设各种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加强保护和帮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行前滚翻直腿坐——肩时倒立组合技术原理。

  2、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前滚翻直腿坐——肩时倒立技术,发展学生灵敏性,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护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高中学生胜利和心理特点,以及本教材特点和情感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①讲解示范法:采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②游戏比赛法:通过游戏比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③情感教学法:通过亲切的语言,多鼓励,多关心指导,使师生融为一体,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2、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①观察法,②模仿练习法,③强化练习法,④合作学习法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技巧组合动作和创新组合动作

  难点:组合动作衔接连贯、协调流畅

  七、教学评价

  1、自评与互评:学生针对本次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欣赏水平和认知水平。

  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表现以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

  八、预计效果

  1、9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组合动作。

  2、95%以上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创编。

  3、85%以上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作用与价值。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第3课的第2框的内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讲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本框题则是从

  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来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部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在本框题的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中,讲解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四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在前三种消费心理中均有其不利的方面,因此,在我们的生活消费中,应坚持求实心理,因为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并且求实心理为第二部分《做理智的消费者》起了铺垫作用,因为《做理智的消费者》这部分是求实心理的具体展开。《做理智的消费者》一共需要坚持四个原则,前三个原则分别是从消费对家庭的影响,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对我们周围的环境的影响进行阐述的,最后一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是对“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的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能够辨别不同的消费心理,并能对不同消费心理进评价。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能够结合个人消费行为,说明怎样才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消费行为透视消费心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结合正确消费原则的讲解,促进学生进一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本课重点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难点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消费原则。因为这一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非常必要。

  四、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三步探究教学法:即“生活链接、发现问题;讨论探究、构建知识;能力提升、学会运用。”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直观演示,将复杂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易于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学法

  我在采用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注重学法指导。我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习惯于接受、探究能力较差,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但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强烈,新课标又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本课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设想以及学法指导,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本课导入设计中,通过我想买双鞋,但是不知道买那种较为合适,请同学们帮我出主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出不同的消费观。

  2.层层深入,构建新知。

  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环节设置的生活情境要能够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落到实处。

  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

  情境一:小婷同学她在日常爱好中的特征。

  情境二:与众不同的裤子设计,吓死人。

  情景三:丹丹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有钱,而送同学一个进口的MP5作为生日礼物。

  通过剖析这些图文并茂的生活事例,使学生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表现、特点,并能对这些消费心理作出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同时通过这些个案情景设置,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心理,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个问题“做理智的消费者”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讲的是正确消费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结合这四个原则,做了三个不同的情景和一则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深化拓展。第四个正确消费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在第同学们理解前面三个原则的基础探究拥有名牌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间是否矛盾,并且在当代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引导生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认识到消费中不能铺张浪费,在头脑中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

  3.巧设训练,巩固提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深化所学的知识,因此让同学们课后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一个月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消费要受到种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只要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就一定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综上,这节课坚持正确引导、形成能力的原则,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使课堂在过程实施、情境创设、知识构建、问题拓展、能力提升、练习环节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使政治课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必修5“此情可待成为追忆”的第二篇课文。要重视阅读指导,突出基础性。

  《新课标》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据此,本课地教学重点是诵读与积累;难点是领悟与鉴赏;知识能力目标是积累文言知识,领会作品的表达技巧,培养阅读、欣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习惯;过程方法目标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宏观到微观,逐渐深入,点滴理解,提高应用、审美、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发扬教学民主,激发情感共鸣,从作品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二、教学方法。

  一是情景教学法。本文抒发的是亲情,切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但由于文言文年代较远,学生积淀不厚,多数学生兴趣不高,有畏难心理。所以教学要面向学生实际,做到“古为今用”。我校传统美德教育和感恩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以本文为例子,能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唤醒其感恩意识,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二是诵读法。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又走出教材,关键在于读书。实践证明,诵读对于形成文言文语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文质兼美,篇幅不长,全文仅700来字,适合反复诵读、品味。

  三是自主合作学习法。学习是个性化很强的脑力劳动,要努力构建开放、有序的课堂教学,确保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完”而不是“教完”教材。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旨在调动学生参与,在活跃而又充满思辨的课堂上,在生生、师生之间开展思维的交锋,充分展示学生的精彩。

  三、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设计。利用早读预习课文,初步解决字词、句式等问题,完成“文言文学习卡”中的有关内容;第一课时为新授课,侧重诵读与理解;第二课时为鉴赏课,侧重品味与鉴赏。这样安排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分四步):

  1、激情导入,明确目标。旨在“以情激情”,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2、诵读课文,感知作品。旨在通过反复诵读,充分接触课文,感知、梳理课文的内容与思路。

  3、课堂训练,阅读指导。旨在通过文言词句训练,积累、巩固、应用文言知识。通过课文断句、翻译等各种实践活动,点拨阅读方法,加深课文理解。

  4、总结评价,布置作业。旨在肯定学习表现,清点学习收获,激发后续学习的兴趣。通过组织填写“文言文学习卡”,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通过布置思考题“本文为何如此感人”,自然过渡到第二课时的学习。

  第二课时(分五步):

  1、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旨在温故知新,通过预设问题“本文为何如此感人”,引发学生思维的交锋,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课时学习目标是: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细节抒发情感的技巧;品味作品的语言与蕴含的感情。

  2、赏析开头,品味语言。旨在了解品味语言的方法,培养品味语言的习惯。先进行示范引导,通过分析“借书满架”“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等,总结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然后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品味、交流其他精彩文句。

  3、品读课文,鉴赏写法。旨在鉴赏、揣摩文章的写法,培养从文中找依据的习惯。先出示预设问题:课文写了哪些可悲之事,为何让人觉得可悲?主要引导学生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个层面进行鉴赏。

  品读2——3段,重点研讨细节描写的作用;品读4—5段,重点研讨间接抒情的写法。为加深印象并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可鼓励学生把这两处课文分别改写为概述和直接抒情性文字,再与课文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前后文写法不同的原因。

  本环节讲究相机诱导,要善于通过动态的对话调节,引导学生发现、探究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结论。通过充分肯定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情绪上的铺垫。

  4、迁移训练,作品交流。旨在通过课堂表达与交流训练,实现“变所学为所用”的目的,以拉近作品与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亲人的感恩之情。训练题目是:以“感受亲情”为话题,仿照作者怀念亲人的写法,要求先进行细节描写,再进行直接或间接抒情,200字左右。课堂交流作品由小组推荐,然后全班集体评议。

  5、总结评价,布置作业。旨在运用积极性评价,通过充分肯定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学习浅易文言文的热情,接着布置作业:

  ①阅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②收集感恩或怀念亲人方面的材料。

  四、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的板书主要以幻灯片形式呈现,主要分为:学习目标类;预设问题类;知识梳理类;内容结构类;写作特点类;作业练习类等。比如“内容结构类板书”:

  项脊轩志

  修葺前后(小破暗——亮雅静)

  多可喜

  轩中乐趣

  家道中落

  慈母早逝

  亦多可悲祖母见背

  轩多变故

  失偶之痛(补记)

  课堂细节处理:一要抓好早读并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准备好示例材料);二要以情激情,不要破坏课堂气氛;三要采用积极性学习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表现。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总会发现不如意的地。其实,一堂课不可能承担太多目标,也不必刻意追求完满。通过反思课堂上的缺点,往往能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单元。陶渊明的诗作内容比较简单,选入中学课本的这几篇都是讲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选择。加上初中已经学过《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生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熟知度。必修二诗歌单元选编这篇《归园田居》,后面必修五还有陶渊明的一篇骈文《归去来兮辞》,我希望高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有逐渐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们给陶渊明贴的标签。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虽然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高中再读陶渊明希望给他们更深层的认识和引导。同时,高一孩子思维很活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表达效果可能会不够规范,需要慢慢贯彻。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针对这些,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探知陶渊明其人其文。

  过程与方法: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陶渊明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学习作者诗意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来体会其文其人。在讨论时,通过合作探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说学法

  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想象力在语文学习中尤其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作品《我向往的生活》,初步引导: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你披荆斩棘历经高考,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样的?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不同,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选择。

  (二)以文本为基础探究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细品陶渊明其文其人,感受陶渊明的人性光辉。

  (三)探究讨论: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是赞成还是反对?

  教师再进一步追问: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难免有些许污浊之气和阴暗面,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学习陶渊明并不是学他的归隐田园而是那种纯净的坚守,最后得出结论:积极抗争,固为上策;随波逐流,才是下策;洁身自好,不失良策。

  最后展示以积极进取为生活态度的《我向往的生活》,做到首尾照应,进一步渗透。 综合整节课内容,并联系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题目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八、说作业设计:

  写作文片段《我向往的生活》。

  九、说板书设计:

  十、说课后反思:

  优点:

  1、教学设计上创新,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注重科学态度、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教育渗透;注重学生良好精神面貌、思想情感,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对于处于懵懂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了正确的明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这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

  2、重难点把握准确适当,教学设计衔接较好,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板书设计规范切合主题,作业设计和目标一脉相承。

  不足:

  1、诗歌是朗读的艺术,因为课堂容量大,为学生提供的朗读的机会有点少,朗读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应该齐读、范读、请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因为是公开课,学生难免紧张,加上高一的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并未形成,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回答问题不积极,缺少自己的思考,回答问题欠缺自我意识,课堂少了一些灵动和精彩。

  3、上课节奏有点快,不能很好的关照到学生,放手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参与。

  4、教学设计可以再做修改:不再是以“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线索贯穿,而是从探究文章入手,其文—其人—延伸拓展,这样环节脉络更加清晰,也能节省出来时间留给学生展开讨论。

高中说课稿 篇7

  1教学目标

  ① 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方向

  ②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 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2重点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3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

  [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

  [师]表面上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

  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on force)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

  [投影]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

  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问题1:

  [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

  [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

  [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问题2:

  [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

  [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

  [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绳子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问题3:

  [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鳅打死后再抓.

  [生]给泥鳅前裹上一层布,再用力抓.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比如垫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类,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认为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气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师]这种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哪一种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种力是压力.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

  [生]增大摩擦时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减小摩擦时可以减小压力或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

  [生]我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拉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

  [师]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大致作出了四种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我们把同学们的四种猜想分成四个研究课题,各小组自由选取其中之一,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师]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问题.

  [投影]

  (1)怎样测量摩擦力?

  (2)你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自己选择的课题?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师]哪位同学可以演示操作,并说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释)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师]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

  [生]我们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入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生]问:实验过程中,你们如何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呢?

  [生]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作接触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保证了压力、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变.

  课题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当压力是3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压力是4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压力是5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4 N.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同学提问题.

  [生]问:为什么在木块上加砝码可以改变压力?压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为木块是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所以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改变物体的重力就改变了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木块和一个砝码、木块和两个砝码的重力,也就测出了压力.

  课题三:研究接触面的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解释: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平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如一块砖变成了半块砖,则正压力改变了,实际接触面也变了,那么滑动摩擦力也变了.

  说明: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由于要求物体匀速运动.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实验难度大.实验效果很难观察,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可模糊化处理或放在课外探究.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归纳得很好,同学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师]“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哪位同学能进一步说明哪些地方用了“转换法”?

  [生]实验中有两个地方用到了“转换法”.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来测压力.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师]还是老师的这块海绵,想要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在桌面上铺上一块玻璃板,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绵和桌面间放几枝圆铅笔,让海绵在铅笔上滚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让滚动来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吗?同学们试试.

  [生]同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是1.2N,滚动时的摩擦力是0.3N,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可以减小摩擦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比如磁悬浮列车.

  [生]还有气垫船,也可以加润滑油.

  [师]同学们列举出了这么多减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高中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里的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作为绘画分册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情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有一初浅认识。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千百年来,我国画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以及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安排本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为。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第2课和第3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内容可分做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段和结尾段概括地论述了中国画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第三部分:阐明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历代传承,发展至今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应教在对自立于世界画坛的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上。学生中间可能会有人了解、了解但不喜欢、很喜欢等多种情况,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对自己的民族绘画应该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基于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拿出积极的态度去探究其中的真谛。一但走近中国画,就会被那动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乐于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

  2、教学难点:中国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加入点必须找准,起点太高会使学生望而发畏;起点低则与九年义务阶段的国画学习区别不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准确把握本课知识难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本课教学为起点,切忌将本课上成单纯的作品分析或技法分析课,失却了从文化历史的高度探究中国画的主旨。

  二、说教法

  欣赏法、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媒体的运用

  ①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欣赏本课在笔法与墨法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画(如: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感受技法效果及提高鉴赏水平等。(说明:鉴赏活动是伴随着整个美术教育系列)

  ②引导法:教师在课前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前如何查找相关资料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欣赏国画、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和理解画理、画论、画史等相关资料。(说明: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但引导正确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如正确查找相关材料)

  ③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给予讲解等。

  ④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并分小组讨论,讨论不明白,可课前后与老师讨论,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师生讨论,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

  ⑤教学媒体的运用:运用幻灯片播放国画工具、作品及相关的资料等。

  三、说学法

  提前上网查找中国画的有关资料及总结相关资料。

  ①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前上网查有关中国画的创作与技法的理论及相关资料。并分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讨论如何欣赏学习创作中国画等。

  ②讲课过程中,小组讨论学习并灵活应用材料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多让学生与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四、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继上个学期的美术鉴赏,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说明:在这里我们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由学生回答:(略)(在这里学生会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关键词。)

  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

  (板书: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中国画)

  (二)讲授课

  解决问题(1)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板书)

  (同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

  学生讨论回答:(略)(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解决问题(2)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是用什么工具创造出这些作品的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文房四宝”或“笔、墨、纸、砚”,如果是直接回答笔、墨、纸砚那就归纳成文房四宝等,灵活提问及回答。

  教师提问:文房四宝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就很简单了, 但你们知道那里的是最好的吗?

  由学生先回答,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相对应的中国画工具材料,最后由学生总结。

  教师小结:中国画所用的“文房四宝”原指湖笔、宣纸、徽黑、端砚。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宣纸产地安徽泾县;徽黑产地安徽歙(shè)县;端砚产地广东高要端溪。(板书:湖笔、宣纸、徽黑、端砚)

  注前两部分都很简单,采用简讲。接下来这一部分是本重点彩用详讲。

  解决问题(3):中国画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出示宋代梁楷的“泼黑仙图人图”和 张大千的《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学生欣赏中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可以看出笔墨怎样呢?

  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理解)

  教师小结: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这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回答)因调水的多少,可有深浅变化:因笔中含水的多少有干湿变化,由于在笔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又可产生一笔下去,自然分出深浅的效果。利用宣纸渗水的性质,可在墨上冲水,水上冲墨或色墨结合,幻化出水墨淋漓,色墨相融。挥挥洒洒、气象万千的奇妙效果,亦即墨法中最负盛名的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等等。

  出示几张西方油画和几张国画:让学生从表现形式上谈谈有什么区别?从中总结出,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是区别以西方油画的最基本的特点。(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中西结合的画种)

  提问:大家谈谈您对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的认识?(板书)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美妙的诗文吟诵生活,历史上许多画家即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往往以诗文隐寓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人格追求。如(苏轼曾盛赞现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何理解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板书)

  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提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思考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如:国画创作最初是追求形式,晋人陆机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到了东严明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到清代,这种看法就更有发展,石涛认为必须“深入物理”,才能“曲尽物态”,以求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到了现在齐白石说绘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由于不同时期的美学追求不同,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出出了写实、写意等画法。

  (三)作品分析

  ①富春出居图卷黄公望

  寓春山居图卷(局部) 黄公望(元)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平江常熟人。这是一轴纸本水墨长卷画,纵33厘米,横639.9厘米,前半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画风平淡天真,笔墨富于变化。此图发挥了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完全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长卷可以“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作者和观者如在景中游,边走边看。这幅画靠的是艺术修养和笔墨功夫。画家79岁始创作此画,终日对真山真水潜心琢磨,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三四载未得完备”。书中选的是其中一段。

  ③看泉听风图轴唐寅(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等,苏州人。工诗文书画,高远构图。景物占了左边大部,右上角留出较大天空,用诗文书法题款与左下角繁多的景物遥相呼应。

  五:板书设计。(略)

  5 O

【有关高中说课稿集锦8篇】相关文章:

有关高中体育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07-09

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集锦8篇06-10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集锦八篇06-09

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五篇07-21

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7篇07-14

有关高中体育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06-26

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九篇06-22

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06-21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07-31

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