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最新

时间:2023-03-08 15:32:25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最新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最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最新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最新1

  1、复习提问,巩固旧知

  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指明学生口头回答: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配PPT说明)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回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巩固所学知识。为新授课打基础,同时为等腰三角形判定的证明做铺垫,从而分散难点。)

  2、结合实际,情境导入

  思考:

  如图(1),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设计理念:此环节1分钟,由书本实例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产生悬念,使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自然地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

  以上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尝试采用数形结合,由学生口头表述,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

  3、合作探究,完成证明

  已知:如图(2),在△ABC中,若∠B=∠C,

  求证:AB=AC。(PPT配合)

  分析:引导学生类比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思路,

  添加辅助线,构造以AB、AC为边的两个三角形,并

  证明它们相等。(利用证三角形全等是目前证明两条线

  段相等的基本思路。)

  从三种情况分析:

  (1)作∠BAC的平分线;

  (2)作BC边上的高;

  (3)作BC边上的中线。

  【学法指导:作为全课难点,我安排8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充分讨论,予以解决】

  【预期成果:学生讨论后,自己发现:在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三种辅助线作法均可;而这里只能过点A作AD⊥BC于D或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即用(1)和(2),但是不能作BC边上的中线,因为“SSA”不能直接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也无法利用其它辅助手段来证明。】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讨论探索,产生思维碰撞,获得对数学最深切的感受,体会成功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完成本课难点的突破。)

  4、及时反馈,强化认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性质:等边等角

  判定:等角等边

  【学法指导:组织学生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条件、结论的互逆性。从而更好地巩固对两则定理的理解、区别与识记,】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自主比较发现,真正实现知识点的“再创造”过程,体会学习生成、触类旁通之乐。)

  5、例题分析,应用引申

  ①例题分析: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设问:这是一个命题的证明,一般要有哪些步骤?

  已知:如图(3),∠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分析:要证AB=AC,

  关键证∠B=∠C

  由已知∠1=∠2;AD∥BC。

  证明:……

  题目说明:此题为书本P52页例2

  【学法指导:学生在课堂练习纸动笔尝试:数形结合演练。前面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学习中学生已有证明文字命题的经验,所以这里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分清题设、结论,画图并写出已知和求证。此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参与:在这里注意纠正学生不规范叙述。本题主要考察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等角对等边”的使用。提醒学生遇到外角考虑外角特性:①它与相邻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设计理念:发现性学习,完全忽略接受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忽视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授,这样会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破坏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里我适时点拨启发,给学生以规范,通过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②小试牛刀

  已知:如图(4),AD∥BC,BD平分∠ABC.

  求证:AB=AD.

  【学法指导:学生上黑板板演,全班交流评议。】

  ③拓展延伸(PPT呈现)

  已知:如图(5),BI平分∠ABC,CI平分∠ACB,DE经过点I,且DE∥BC。

  (1)若AB=AC,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2)若AB≠AC,则线段DE与BD、CE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已知AB=5,AC=6,求△ADE的周长。

  (设计理念:为拓展学生思维,我根据学生所学,将10年一道中考题改编、组合。通过图形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题目设计,力求有思考价值,有梯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既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更好地使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富有成就感。)

  【学法教法:师生互动:教师引领,学生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听、说、写、评综合能力。此环节10分钟,力争完成教学重点二。】

  6、互动演练,巩固成果

  (设计灵感:我根据中央电视台《非常6+1》设计了砸金蛋互动演练。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学中这一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知识在娱乐中,在潜移默化间被学生所理解、所掌握,最终轻松实现本堂课教学重点。)

  互动游戏:6个金蛋你可以任选一个,如果出现“恭喜你”的字样,你将直接过关;否则将有考验你的数学问题,当然你可以自己作答,也可以求助你的同学。其中有5道数学问题和一个“恭喜你”过关字样,5个问题如下:

  (1)如图(6),∠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

  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2)如图(7),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3)如图(8),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4)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3,0),B(0,2),在x轴上找一点C,

  使△ABC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几个?你能说出你的画法吗?

  (5)如图(9),标杆AB高5m,为了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

  点C向地面上与点B距离相等的D,E两点拉两条绳子,使得点

  D、B、E在一条直线上。量得DE=4m,绳子CD和CE要多长?

  【学生活动:全班分为六组,推荐代表上台参加游戏,最后评比奖励。】

  (题目说明:5道题目,充分考虑了难、中、易结合,游戏激趣的同时,使得全班学生能人人参与,人人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作业:课本P56:第5、7题

  (设计理念:教师组织学生小结,对小结过程及时调控,学生回忆所学,语言归纳,理清知识,抓住重点,使本节课知识系统化,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布置作业,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最新2

  (一)导入新课

  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通过课件演示课本中的实例,并应用多媒体对其进行分析,充分显示多媒体演示中的生动性、灵活性,增强直观性;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由因式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问题1: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展示三种做法。

  问题:小颖用的什么法?——公式法

  小明的解法对吗?为什么?——违背了等式的性质,x可能是零。

  小亮的解法对吗?其依据是什么——两个数相乘,如果积等于零,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问题2:学生探讨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错的原因在哪?你会用哪种方法简便]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如果a·b=0,那么a=0或b=0

  (如果两个因式的积为零,则至少有一个因式为零,反之,如果两个因式有一个等于零,它们的积也就等于零。)

  “或”有下列三层含义

  ①a=0且b≠0②a≠0且b=0③a=0且b=0

  问题3:

  (1)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来解?

  (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其关键是什么?

  (3)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方程,必须要先化成一般形式吗?

  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们就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求解。这种用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

  这是我会提示学生:1.用分解因式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等于零;2.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3.理论依旧是“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那么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

  (三)巩固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遵循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先引导学生练习,练习如下:

  用分解因式法解下列方程吗?

  在学生做练习时,进行巡看,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个别题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补充一道习题,目的是提升学生对因式分解法的理解。同时也起到了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四)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考虑带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选做两类,以便同时兼顾到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最新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轴对称图形”是第五章“轴对称”的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则重要内容,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应用。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很多事物,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形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纸、剪纸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以“感受生活——动手操作------共同探讨——归纳总结————应用实践”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

  1、教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电化教学。在课的开始,结合多媒体动画,从优美的生活场景中抽象出蝴蝶、蜻蜓、树叶这三个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法:观察猜想、共同探讨、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应用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可见,“学会学习”本身比“学会什么”更重要。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制作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课件;模具、实物、投影、胶水。

  学生准备:剪刀、各种美术颜色、美工刀一把、白纸若干。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有关画面)

  故事引入:(师讲故事的过程中播放动画)

  实验探究

  探究一

  问题1: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问题2:你能将图中的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其他图形呢?(在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验证:方法一:动手操作“扎纸”实验。)

  方法二:利用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总结,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有几条呢?

  探究二

  学生活动:做“印墨迹”实验: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有什么特征?

  完成上面实验后,启发引导学生有什么发现?在于同伴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轴对称的概念:

  接下来给学生例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加深印象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问题3:你能说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吗?先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特征,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最后教师加以点评,得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拓展应用

  1、让学生设计一个优美的轴对称图案。展示自己的作品,体会创作时的快乐和意想不到的图案美和成就感。

  2、欣赏反思,提升认识。师:请看这里!音乐声中,教师配音介绍,学生谈感受。舞姿优美典雅的舞蹈——“千手观音”、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历史悠久的北京天坛、巍峨高耸的法国埃菲尔铁塔、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体会或困惑?课后作业

  1:教科书第117页习题5.1的第1、2、3、题。

  2:教科书第114练习第1、2题

  五、教学实践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1、在学习中实践,我学习了金石中学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2、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研修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课堂不只是教师个人的舞台,还应是师生心灵对话、情感交流的舞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的教学交流平台,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3、在反思中收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最新】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06-25

最新初中数学说课稿12-01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垂线》11-15

优秀的初中数学说课稿11-28

《垂线》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03-01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07-20

初中数学的优秀说课稿《梯形》01-15

最新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01-08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12篇11-15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12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