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1-07-19 14:14:15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初中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9篇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1

  教材分析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导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学法

  初一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2、自由诵读两则寓言,思考以下问题: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四)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五)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交流。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六)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七)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说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八)轻松回读,体验反思

  (九)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十)课堂小结

  《人生寓言(节选)》选了两则,一则是《白兔和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说的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对待厄运,把概念再提升一级,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则戒贪。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2

  一、教材分析

  《 》选自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 ”为主题,意在让学生.......,培养学生.......。

  《 》是作家写的一篇...的文章,文章主要记叙了.....,语言......,学好本篇课文对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三维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朗读、探究,让学生感受重要语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

  基于以上对本课内容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相对欠缺,社会阅历较浅,再加上他们的理解相对片面缺乏深刻性,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之后,下面我介绍本课说课的第二部分:

  二、教法分析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本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以及点拨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三、学法指导

  同时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还要对学生的学法加以指导。在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以及勾画圈点读书法。

  那所有的教法和学法都要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接下来我将介绍本次说课的重点部分: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我主要从以下5个环节展开:

  首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环节,我会先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图片。同时这样问学生: 。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创设了课文学习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围绕问题进入本堂课的第二环节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然后针对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进行指导。这样就为后面课文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之后让学生介绍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在学生总结完后,我会进行补充归纳,这样便于形成学生的知识体系。

  在解决了字词障碍和作家作品的常识之后,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勾画圈点出文中的关键词句。 在学生读完之后,我会边引导学生集体归纳文章脉络边完成如下板书:

  ( 板书设计 )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至于阅读的主体地方,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突破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环节我将引导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

  3.研读赏析、讨论交流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一环节,为了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进一步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和内容表达高度统一的写作手法,我将设计以下几个思考题:

  1.

  2.

  3.

  让学生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再一次进入文本默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与讨论,得出答案,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了解。受到了情感的陶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同时也就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4.课堂小结

  在解决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第四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围绕“ ”做一个课堂小结。

  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与体验,所以在学生总结完之后,我会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人见解,也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5.布置作业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请学生以“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读写结合,一方面使所学的知识生活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堂课的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以及难点突出,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3

  一、说教材

  《丑小鸭》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它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伤仲永》同属于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学习本单元课文都能带给学生有益的启迪。《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在经历种种歧视、挫折、磨难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通过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让学生懂得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命运其实没有轨迹,要对美好理想进行不断的追求,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经受磨难,还应该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在苦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成为一个实现梦想的勇敢者。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流利、正确、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复述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情感,品味、积累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

  2.把握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联想自己,写下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丑小鸭带给我们的启示:能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对美好理想积极努力追求。

  2.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经受住磨难,在此过 程中还应该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在苦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才能成为一个实现梦想的勇敢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新课标还指出学生阅读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丑小鸭给你的启示” 。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学习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执著追求的态度。

  【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结合本课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阅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煅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安排导入新课、感知教材、讨论质疑、写作练习四个教学环节:

  (一)图片对比,导入新课。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文学大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图片,把丑小鸭和白天鹅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并提出问题:“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 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出课文《丑小鸭》,激发学生探索文本内容的兴趣。

  (二)读中有品,感知教材。

  在 “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阅读原则指导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例如“嫉妒”“脖颈”等。理解词语的含义,比如“讪笑”和 “嘲笑”含义不同,并和学生一起搜集精彩语句,如:他向往这些美丽的生物,世俗的偏见和习惯势力在他心灵上所造成的压抑和忧郁,却不能摧毁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等。

  在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因为丑陋而被讪笑、被排挤;逃离家庭后还是被嘲笑、被侮辱;独自在冬天的湖面上拼命地游,最后累昏了,与冰冻结在一起;在春天苏醒后发觉自己变成了一只美天鹅。读后让学生进行条理清楚,感情充沛的复述。并结合安徒生的成长经历,指导学生明确丑小鸭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三)合作交流,讨论质疑。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文“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讨论质疑”这个教学环节,结合课文中 “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和“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向问题的深度、广度挖掘。在讨论质疑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片段作文《丑小鸭和我》,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语句。

  五、说板书设计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4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静夜》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神话;诗歌和寓言。它们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忧国、爱国的情。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习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方法;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体会诗人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陶冶自已的情操,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

  1、使学生体会诗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

  本课的难点

  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四、说教法

  1.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

  2.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

  3.提问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4.小结巩固,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5.练习提高,文字的联想和想像,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

  6.手段及依据: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课件,以“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1.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

  2.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

  3.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

  4.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2分钟)

  我将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激情导入,请学生向他一样开动脑子成为聪明的孩子!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比较引入新课(3分钟)

  1同学们能有节奏、有感情的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吗?

  然后我请同学们一起配乐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问:

  1.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

  2.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

  3.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

  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听录音。

  3.指导朗读(6分钟)

  1.放录音,整体感知

  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2听完录音后让模仿声音,齐声朗读

  在此我将纠正学生的字音、重音、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组织齐朗诵.

  4.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4分钟)

  我在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查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5.赏读静夜!(20分钟)

  在这个教学环节用以下问题,提问、探究并质疑。让同学们围绕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领悟文章的中心及意境美

  1.文中具体写了那些景物?其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真实景物?哪些是虚写的景物?

  2.再请同学们带着淡淡的愁伤齐读第一节,回答第一节写的是哪些真实景物?

  3.第一诗节实写,此时诗人漫步在清幽的月光下展现在诗人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4.齐读第二诗节,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里有没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

  5.传说中的鲛人是住在仁什么地方?

  6.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并不能真正看见什么,只能凭想像猜测会有鲛人在岸,孤独地对月泣珠,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美丽时刻,天上的鲛人为什么哭泣?请你想像鲛人泣珠的情景。

  7.诗人描绘了一幅奇妙而美丽、和平而宁静、轻柔而温馨的夜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这美好的生活中,为什么要加上“鲛人泣珠”这样凄凉的画面。

  8.请学生自己找出好的诗句进行赏读、分析!再次领悟文章,全班交流发言。

  总结:

  像这样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在诗人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而天河是诗人遥望夜空,看到了几点疏星由此联想到天河,这叫联想。

  6.再次指导朗读朗读

  1.学生先个人试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听读感觉情感基调和节奏重音,接着教师屏幕显示朗读要点并提醒心境体验和眼神运用,学生再听配乐朗诵跟读并核准节奏和重音,然后组织齐朗诵、小组内齐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2.有感情背诵全诗

  小结巩固今天我们学习了现代诗《静夜》,也了解了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其实呀,联想和想象就犹如诗歌的两个翅膀有无想象力是诗歌能不能飞的起来飞的高低的重要因数,所以诗人艾青说道: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而想象的基础就是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广度博览!因此在学习和阅读现代诗时有四个步骤:诵读-----理解-------想象------回味。

  7.拓展与迁移(5分钟)

  阅读郭沫若的《夕暮》,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这首诗里,是看到了什么而联想到什么,最后才联想到“牧羊的人”的?

  2.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可以建立联系。

  如:钢笔一月亮可以作如下联想:

  钢笔一作文一题目一中秋一月亮。

  再如大海一小狗:大海一渔家一宠物一小狗。

  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词语进行联想:田野一汽车;人一木星;电脑一垃圾。

  8.总结:(1分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的确,诗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净化我们的灵魂。同学们让我们在诗歌的广阔天空中,展开双翅,任意翱翔,去追求人生那”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与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与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与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与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与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 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与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与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 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六、说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景中有情 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7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言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皇帝的新装》一课。

  以下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体裁为童话,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体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记叙文的基础上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所以这一课既是对记叙文巩固,又进一步学习拟人、夸张等修辞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对培养学生今后阅读童话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2、教学目标

  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有关知识,同时为了给学生今后的研究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所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1)知识掌握目标: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为激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确定(2)能力培养目标为: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教材确定(3)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为:注入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本节实际确定(4)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教学重、难点

  为给学生今后写作提供方法方面的启示,确定本节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为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去。将学习重点再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确定教学难点为:想象力训练。

  二、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的完成将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总结受骗人的相同的心理达到揭示作品主题的目的,课后练习穿插进行。教学难点安排在分析课文后,了解了课文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后再安排想象力的训练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童话作品体裁的特点及时间所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字词训练,大屏幕显示,师生合作完成。此为记忆性学习。

  2、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课文。

  3、分组研究学习: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结合屏幕图片展示,研究总结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悟出作者写作目的,同时感受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方法由记忆性学习上升到理解性学习。

  4、想象:我本着营造机会就放手的原则,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激励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由理解性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1、思想准备:确认帮助学生成人,培养创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2、心理准备:以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有实足的信心。

  3、物质条件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导入:结合学生已熟知的童话故事,采用画面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导入课题。

  (三)了解作者及文体:初次接触童话,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使学生了解童话有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同类体裁文章打下铺垫。

  (四)整体感知:这一环节设计是从课文整体入手,在快速阅读中理解大意,对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评价。

  (五)学生研究、解决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示主题,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

  (六)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想象力的训练会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创设了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机会,也是本节教学重点的实际应用。

  (七)反思与小结

  这一环节一方面系统地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表现,以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研究性学习

  此环节是想象力训练的进一步强化,将口头表达内容形成文字,更具问题的挑战性,是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再提高过程。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诫子书》,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诫子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学习《诫子书》有利于学生了解修身养德的途径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情

  除了充分了解教材,合理把握学情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篇课文所面对的初一学生,他们的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主学习、概括文意的能力,并且学生刚刚步入新的校园、新的学习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深刻内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将在我的教学中采用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

  阐述了以上教学依据,我将具体论述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刚开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我将设计诗词导入,把学生带入古诗文学习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对话同学:同学们,你们知道“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诗句描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吗?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通过名家范读、学生自读并结合书下注释、利用手中的工具书等方式,疏通文意,了解《诫子书》主要内容。

  其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体会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用意,能够说出作者通过家书向儿子传授修身治学的道理。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提出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生基本能够回答出,本文主要围绕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展开论述。

  2.顺势我会提出第二个问题,“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

  这一句紧接着中心论点,学生阅读后可以总结,其阐述了静的价值和作用。

  3.然后,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第三个问题:后文诸葛亮又从哪些方面教育儿子?明确答案如下:

  正反两个方面。正面论说:学、才、志的关系。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学又要以静为前提。反面论说:从“淫慢”“险躁”两个反面来论述“静”与“俭”的重要性。

  4.接着提问《诫子书》最后一句在议论之中加入抒情,表达了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确:教导儿子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殷切之心。

  5.回顾整篇文章,本课最后一个问题是,组织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回答:《诫子书》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这些方面中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后明确:修身、治学、惜时等方面。静放在首位,学、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只有道德品质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学成才,否则即便有很高的才学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通过以上环节及问题设置,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延伸作业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一堂好的语文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本身,应当有机拓展,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通过多媒体展示关于诸葛亮的背景资料和影视片段,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请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思考并总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有何影响和借鉴。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板书应该清晰直观地展现教学重点,便于学生随堂梳理文章内容和课后整理笔记。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9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

  本文编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桃花源记》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叙述了理想社会的模式,表达了一种憧憬。语言凝练又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篇课文还是比较浅显易懂,文意理解相对简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定位为“美文美教”,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3、品味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4、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优美语言。

  2、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要求,将朗读,背诵课文结合到对文章的赏析当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达到感知知识的目的。具体采用如下方法:

  1、朗读法;2、想象法;3、自主和作探究法;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

  2、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读。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

  1、全班学生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口译课文

  3、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二)导入新课: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欣赏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

  (三)分析课文

  1、品味“美”和 “乐”

  渔人进访的桃花源是一个美景如画,怡然自乐的“绝境”,其中的“景美”“人乐”,让我们做如下分析:

  (1)景美:

  ①在课文中找出描绘桃花源美景的句子

  提示:外围的美……,源内的美……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中一二段

  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番桃源美景。

  ④请欣赏桃源美景,课件演示

  (2)人乐:

  桃花源外的桃林,清新、美好,桃花源内的田园风光,恬静、迷人,那么桃花源内的人呢?学生讨论总结:乐

  ①从文中哪几句体现出来;

  ②分析“乐”的原因;

  [讨论]:为什么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桃花源人乐呢?

  2、桃源人的淳朴、好客

  [课件演示]: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

  3、桃花源系作者虚构:[课件展示]

  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世界。

  ②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这样的世界。

  (四)巩固练习:

  1、《桃花源记》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课件展示: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的地方。讨论、确定:课件打出答案。

  2、对这种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讨论后各抒已见,允许有不同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写作(任选一题)再造想象:

  1、我来到桃花源 2、今日桃花源 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六)板书设计:桃花源记

  桃花源内

  景美:

  进 桃花源外

  人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出————————踪奇:

  遂迷,未果

  五、说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我是本着踏踏实实上课,力求使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有能力上的训练提高。在前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复习旧知识和理解主旨。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社会理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前我布置学生研读课文。我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巩固第一教时所学的文言注释,以口头提问的形式考查。力求达到温故而知新。

  接着,在诵读中体味本文的田园风味。从景美、人乐、踪奇三方面来品位。因为体味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然后,深入研讨课文,理解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一理想社会?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训练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设置作业再造想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

  反思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要有意滞后,留给学生争论的空间,使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锤炼评价语言,使之更凝练、更优美、更机智、更丰富。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9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7篇07-23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5篇07-22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八篇07-02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模板汇总七篇07-22

实用的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六篇07-10

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10篇07-08

【实用】说课稿初中范文汇总4篇06-05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四篇06-19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9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