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手抄报资料

时间:2022-06-21 06:10:45 数学手抄报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手抄报资料大全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大全

    数学的起源:

关于数学手抄报资料大全

  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另外,还有个较狭隘且技术性的意义——“数学研究”。即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意义凡与学习有关的,亦会被用来指数学的。

  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数学谜语

  1、两牛打架 (数学名词)——对顶角

  2、三十分(数学名词)——三角

  3、再见吧,妈妈(数学名词) ——分母

  4、大同小异(数学名词)——近似值

  5、1、2、3、4、5(成语)——屈指可数

  6、1000×10=10000(成语)——成千上万

  7、周而复始 (数学名词)——循环小数.

  8、考试不作弊 (数学名词)——真分数

  9、五四三二一( 数学名词)——倒数

  10、一元钱. (数学名词)——百分数

    数学格言

  1、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外尔(Weil)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哈尔默斯(P.R.Halmos)

  3、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Hilbert)

  4、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Gauss)

  5、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高斯(Gauss)

  6、数学比喻: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7、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8、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9、会用数学公式,并不说明你会数学。

  10、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数学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数学是你玩“生活”这个大游戏玩的更好!

  数学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财产怎么分?

  有一位阿拉伯老人,生前养有11匹马,他去世前立下遗嘱: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继承遗产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儿子们想来想去没法分,他们所得到的都不是整数,总不能把一匹马割成几块来分吧?

  答案:聪明的邻居牵来了自己的一匹马,对他们说:你们看,现在有12匹马了,老大得12匹的二分之一就是6匹,老二得12匹的'四分之一就是三匹,老三得12匹的六分之一就是2匹,还剩下一匹我照样牵回家去。

  2、谁在说谎?

  小明去钓鱼,但却不知道去鱼塘的路怎么走,他在路上遇到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个人,于是便向他们问路,谁知三个人各有各的说法,而且,他们又叮嘱小明不要相信别人的话。 张三说:李四在说谎,李四说:王五在说谎,王五说:张三,李四都在说谎!

  三人中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请问三个人中到底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呢?

  答案:张三说假话,王五说假话而李四是说真话。

  猜一数学名词

  1、五四三二一 (倒数)

  2、每份一样多(平均数)

  3、手算(指数)

  打一成语

  1、3的倒数 (颠三倒四)

       2、1的任意次方(始终如一)

       3、10与100(千变万化)

  4、1000?100×100×100(千方百计)

  5、5、2、4、6、8、10(无独有偶)

  趣味数学题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10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图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图的两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数学小常识

  人们把12345679叫做 “缺8数”,这“缺8数”有许多让人惊讶的特点,比如用9的倍数与它相乘,乘积竟是由同一个数组成,人们把这叫做 “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81=999999999

  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还有99、108、117至171的,得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12345679×171=2111111109

  这个也叫清一色。

  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其次,学习态度要端正。每次上课前,一定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如果老师讲了以后

  还不会,一定要再问老师,直到明白为止。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的同学就不好意思问了,千万别这样,老师们最喜欢“不问明白誓不罢休”的性格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一定要清楚,因为笔记的价值比课本还,将来的复习主要靠它。 课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学好,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做作业的速度,即平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做作业时应该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和同学、老师商量。问同学时,不要问这道题结果是什么,而是要问“这道题究竟怎么做?”“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第四、正确面对错误和失败。当有的知识你没有在课上学会、当你的练习做错时或者在考试中成绩太差时,你既不要报怨,也不要气馁,你应该正视这自已不愿得到的现实。没有学会不要紧,把该知识写到你的《备忘录》中,然后问同学问老师,再把正确的解释或结果,写到其它页上。错了题也是这样,考试失利不就是错的题多点吗,正确的方法是把原题抄到《备忘录》中,把正确的做法学会后,把做法和结果写到其它页上,如果能注上做该类题的注意事项,就会把你的学习效率又提高30%-60%。之所以把答案或解释写到其它页上,就是为了下次看知识点或错误的题目时,再动动脑筋,想想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解释情况,再练练该题的做法和答案。错误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正视它,一切都会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学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教学中,我尝试着开展了习题超市,学生的快乐数学乐园。

  数学家的故事:青年数学家伽罗瓦

  1811年10月25日,伽罗瓦生在巴黎附近的一座小市镇,父亲是本市市长,母亲是当地法官的女儿,她聪明而有教养,是伽罗瓦的启蒙老师。除教授各种基本知识以外,作为古代文化的热烈爱好者,她还把古希腊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灌输到儿子的幼小心灵中,伽罗瓦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十二岁那年,他考入当地著名的皇家中学,在老师的眼里,尽管伽罗瓦具有“杰出的才干”,但这位体格柔弱的少年却被认为“为人乖僻、古怪,过分多嘴”。他不满意内容贫乏,编排琐碎的教科书,对老师只注重形式和技巧的的讲课形式也深感失望。他不见重于师长,甚至被说成是笨蛋。他在后来的一封信中曾大为感慨地写道:“不幸的年轻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不整天听讲或死记听到的东西呢?”十五岁的伽罗瓦毅然抛开教科书,直接向数学大师的专著求教,著名数学家勒让德尔的经典著作《几何原理》,使他领悟到清晰有力的数学思维内在的美。学习拉格朗日的《论数值方程解法》和《解析函数论》,使他的思维日趋严谨。接着,他又一口气读完了欧拉与高斯的著作,这些数学大师的著作使他感到充实,感到自信:“我能够做到的,决不会比大师们少!”。

   1828年,伽罗瓦17岁,这是他关键的一年,他遇到了数学教师里沙(1795-1849)。里沙不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他利用业余时间到巴黎大学听课,使自己的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并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里沙有很高的才能,好心的朋友们劝他从事著作,他却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学生身上,十九世纪法国有好几个杰出的数学家,就出自他的门下,这就是对他的最高奖赏。

  伽罗瓦在里沙的帮助和鼓励下,在继承前人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创立了“群”的思想。写出了第一篇数学论文,寄到法兰西科学院,负责审查这篇论文的是当时法国数学家泰斗柯西和波松。柯西是当时法国首屈一指的数学家。他一向是很干脆和公正的,但偶然的疏忽却带来了损失。第一件事是对阿贝尔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二件事是伽罗瓦向科学院送交论文时,未能及时作出评价,以致连手稿也给遗失了。第二年十八岁的伽罗瓦又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再次写成论文寄交科学院。主持审查论文的是当时数学界权威人土、科学院院土——傅立叶。然而很不凑巧,傅立叶在举行例会的前几天病世了。人们在傅立叶的遗物中找不到伽罗瓦的数学论文。就这样,伽罗瓦的论文第二次被丢失了。但他并不灰心,又继续研究自己所得的新成果。第三次写成论文,即《关于用根式解方程的可解性条件》。

       1831年,法兰西科学院第三次审查伽罗瓦的论文,主持这次审查的是科学院院土波松。总算幸运,这一次论文没有丢失。但论文中用了“置换群”这个崭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以致像波松那样赫赫有名的数学家一下子也未能领会,结果,最后一次得到波松草率的评语:“不可理解”而被否定了。那时科学界对形式和技巧的崇拜远远超过对创造和开拓的追求。当然也就不会承认伽罗瓦工作的价值。当时,数学新时代的曙光已出现在地平线上。像非欧几何,集合论,群论等科学思想新体系。都是在这个时代发展的。只有勇敢地面向未来,坚定地追求未来的科学家,才能看到新时代的曙光。无怪乎伽罗瓦在谈到他同时代的数学家时曾痛切地说:“他们落后了一百年!”直到伽罗瓦死后十四年,人们研究了保存在他弟弟那里的数学论文,才认识到这些论文是当代重要的数学著作。伽罗瓦所引入的“群”的概念,已发展成为近世代数的一个新的分支——“群论”,而且在其他数学分支和近代物理、理论化学等科学上都是广泛应用的数学工具。这种理论,甚至对于20世纪的结构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都发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伽罗瓦的工作的确是十九世纪数学的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伽罗瓦不仅是一个天才的青年数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他生活在经历了资产阶级大革命后的法国,生长在压制革命摧残人才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他是个勇敢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和战士。在法国历史上著名的1830年的“七月革命”中,刚考进法国巴黎师范大学的十九岁的伽罗瓦,积极参加了反对反动政权的斗争。他两次被捕入狱,他的身体由此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但他在狱中仍坚持写了两部科学著作,准备获释后发表.他是一个把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不论在数学王国还是在现实斗争中始终面向未来的不屈斗士。他说:“妨碍我成为科学家的,恰好是我不光是个科学家。”.伽罗瓦出狱不久,反动派便设下了一个圈套,在爱情纠纷的名义下,迫使他参加“决斗”,1832年5月30日清晨,一个身强力壮的反动军官,在“决斗”的借口下,给了他致命的伤害,而伽罗瓦的枪却是没有子弹的。在“决斗”的第二天早上,他便与世长辞了。他在临死前曾对自己的一生做了这样的总结:“永别了,我已经为公共的幸福献出了自已大部分的生命!”

  数学,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出现的很早,我们也不断在学习,学习、生活过程中也常常碰到数学难题,但是数学是很有趣味的,不信你们来看看。

     对数学美的感悟

  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我们应当仔细地进行体验并感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从狭义的意义上来说,有对称美、和谐美等。

  对称美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美是和谐与比例”,对称美应是“和谐与比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达·芬奇也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在美的分类上,它当属于艺术美——一种人为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遵循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行集中、概括,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它具有社会美的内容,又具有自然美的形式。

  数学知识中的对称美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等腰三角形、矩形;中心对称美,如平行四边形、圆等;形式上对称美,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正比与反比等。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练习生物体结构,如衣服、裤子人体是轴对称的,揭示了对称美。如在数学对称图形时,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我们因此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又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用语言是这样叙述的: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来概括就是(ɑ+b)+c=ɑ+(b+c),通过进行比较。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太简洁了,从而感悟到数学中的简洁美。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自身学习兴趣。

  数学正如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我们应当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数学的美,这样会提高我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所谓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运算的计算方法。其运珠技巧有一定的规律及口诀,珠算式心算,其速度之快非常惊人。往往只要听到题目报数,或自己看到计算题型,算者即能将答数脱口而出,或立即写出。

   “少儿珠心算口诀”和传统珠算口诀的比较:

  在传统珠算加法口诀中,“满五加”的口诀是: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口诀中的“去”,拨珠动作是“下”,所以,可以把“去”改为“下”。“去”改“下”,并把两个“下”的算珠数合并,就得到了少儿珠心算加法的相关口诀。

  传统珠算加法口诀“破五进位加”的口诀为: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上述口诀中的“去五”,拨珠动作等同于“上五”:把上珠向上拨。改“去”为“上”,两个“上”的算珠数相加,就得到了“少儿珠心算口诀”的“破五进位加”口诀。 从上面两段话的分析可以看出,“少儿珠心算口诀”中的“上”,是指把算珠向上拨,既包括下珠上拨也包括上珠上拨。“下”则与之相反。而传统珠算加法口诀“直加”口诀中的“上”,既包括下珠向上拨,也包括上珠向下拨。而减法“直减”口诀中的“下”,既包括上珠向上拨,也包括下珠向下拨。为了消除“上”“下”两个字的歧义,我把“直加”口诀中的“上”改为“加”,“直减”口诀中的“下”改为“减”。

    应用数学巨匠--欧拉

  如果你翻阅浩瀚的数学书籍,你将会在数学的几乎所有分支中见到他的名字,其中有欧拉公式、欧拉多项式、欧拉常数、欧拉积分和欧拉线等。他研究了数学领域中的微积分、微分方程、曲线曲面的解析几何与微分几何、数论、级数和变分法,他把数学应用到整个科学领域之中。他虽然没有开42创新的学科,但他发明的众多数学方法,大大地巩固了微积分引来的众多数学分支的基础,把数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就是欧拉,1707年4月15日生于瑞士的著名数学家。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他的著作数量不仅在18世纪世界数学界首屈一指,而且在历史上也很少有数学家能和他相匹敌。有人统计,在欧拉一生的大部分年代里,他每年都以大约800页左右的速度,发表着高质量的独创性的研究文章,由此而获得的奖金几乎成了他的固定收入。欧拉活着的时候共发表了530本(篇)著作;在他死后的47年中,俄国彼得堡大家又陆续出版了他的许多遗稿。

  也许有人会这样认为,欧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一定是他出生在“世代书香”之家,有着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同时具备健康的身体,且天才过人。其实欧拉恰恰不具备这些条件。他出生在瑞士一个牧羊人家庭里,他的成绩完全靠自己的勤奋所得。他15岁在当地大学毕业,18岁开始发表数学论文,19岁就在数学研究方面获得了法国科学院的奖金。

  欧拉年轻时,随数学家约翰学习数学。1725年,约翰的儿子尼古拉应俄国皇帝彼得大帝的邀请,去彼得堡旅行,欧拉随同前往。从此,欧拉留在了彼得堡科学院。在那里为了制订出测时系统,过于劳累地观测太阳,他于1735年右眼失明。1766年又因过度劳累和不适应俄国气候,他另外一只眼睛也瞎了。他在全盲中度过了17个年头。但是,这一点没有阻止他进行工作,甚至连工作进度也没有减慢,因为他有非凡的记忆力,能把几黑板的东西都装在脑子里。就这样他口述,别人记,硬是写出了400本(篇)高质量的著作,占了他一生著作中的一半。除了坚毅勤奋之外,欧拉取得成果的另一重大因素,是他善于把数学研究伸入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处。17世纪,代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巨大进展,使数学一下子渗入了自然科学之中;相反,自然科学也给数学提供了一系列深奥而引人入胜的问题,亟待人们去解决。欧拉从自然科学中选择数学研究题目,用抽象的数学予以解决,让数学为自然科服务,从而获得了无穷无尽的研究乐趣,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流经古城哥尼斯堡的一条河心,有两个小岛,连接小岛与河岸修有7座相连的桥。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每座桥只通过一次,并且,一次走遍7座桥而最后又回到出发点?”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但谁都没能得出结果欧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用以点、线确定地点的构图法,证明了人们的设想是不可能的,从而结束了这场关于“7桥问题”的探讨。接着,他又把“7桥问题”归入“位置几何学”领域,为位置几何学奠定了基础,发展成了我今天我们所说的拓扑学。在欧拉的时代,人们为了改进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千方百计地寻求着乐器设计新方案。欧拉把这一需要作为自己数学研究的选题。

  为了使乐器设计家们便于掌握运用他求得的声音传播数据,欧拉还用数学方法建立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的模型,进行了关于声音的谐振研究,发现了共振现象。为了探索音乐的和谐与否,欧拉还探索了粗细可变弦问题。欧拉的众多研究成果,都是像他解决“7桥问题”、声学问题的成果一样,从自然科学之中选定题目,为解决现实生活需要而研究获得的。欧拉的一生,虽然没有像别的伟大数学家那样,开辟出新的数学分支,但别的伟大数学家也没有一人像他那样,善于把抽象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难怪有人称他为“方法发明家”,又有人称他为“应用数学巨匠”。

       多一份爱,多一份付出

  怎样让我的学困生不让掉队,我只有一个最笨、最实惠的办法——“有困难帮助他”,不管是生活中的、还是学习上的,像朋友一样,体现一个“帮”字。学困生最难转变的是习惯,教数学的老师最主要的是让他转变不喜欢思考的习惯,目前我还没有有效的办法。让一个孩子喜欢思考,特别习惯于思考,是难上加难。

  数学日记-----生日

  12月9日,我高高兴兴地去参加雯雯姐姐的生日会。坐在车上,我问妈妈:“雯雯姐姐过几岁生日?”妈妈笑着说:“雯雯姐姐比你大11岁,你猜猜她几岁?”我想了想:我是7岁,比我大11岁,那就是7+11=18。我大声地说:“18岁”。妈妈夸奖我说:“真聪明!”,又问我:“那你18岁的时候,雯雯姐姐几岁呢?”我说:“29岁” ,妈妈很奇怪地问我:“你怎么算出来的呢?”我得意地说:“雯雯姐姐比我大11岁,我18岁,她就是18+11,我是用‘凑十法’算的,先把11分成2和9,把2+18,就等于20,再加9,就等于29。”妈妈抱着我说:“好样的,今天的生日蛋糕一定要多吃一块!”我听了特别开心!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就要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又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数学就会变得有活力,学生就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数学手抄报资料】相关文章:

数学手抄报资料06-29

数学的手抄报资料06-20

数学手抄报的资料09-10

数学手抄报资料:数学趣事06-20

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06-28

小学数学手抄报资料06-28

初中数学手抄报资料06-29

2017数学手抄报资料06-21

趣味数学手抄报的资料06-21

有关数学手抄报资料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