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俗手抄报资料

时间:2023-01-09 18:50:54 如意 春节手抄报 我要投稿

春节年俗手抄报资料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自己喜欢的手抄报吧,手抄报能有效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手抄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年俗手抄报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年俗手抄报资料

  新春佳节到了,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息,我们看看下面的春节年俗手抄报图片内容,欢迎阅读哦!

  春节年俗手抄报资料1

  我国澳门的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是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

  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

  新春佳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

  “利市”是以示吉利。 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新春佳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春节年俗手抄报资料2

  年除日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点为两年的分水岭,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动很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贴年画、春联:

  山东各地都盛行贴年画,年画内容十分丰富,有各种故事如《唐僧取经》等,有历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汉相争》等,有戏曲故事如《回荆州》、《白蛇传》等,还有山水画等。年画的形式有中堂、单开、四条屏等。在诸多的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胶东、滨州、茌平等地几乎家家贴窗花,窗花一般都是红颜色,其内容因时而异。

  除日的主要活动是挂家堂字画,贴春联、年画、窗花,祭天,请神,祭祀等。家堂(卷轴图画)、字画要贴在堂屋正中。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大门上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显示门第家风的春联,进门迎壁墙上要贴“抬头见喜”、“万象更新”之类的年关吉利的单联,正房门上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祝福祝寿的对联。店铺要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寓意招财进宝的对联,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要贴“年年多吉庆,月月保平安,”之类祈求保佑的对联。

  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猪羊圈贴“六畜兴旺”,牲口槽贴“骡马满槽”,大车上贴“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还要贴“福”字(有些地方把“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鲁西、长岛和蓬莱沿海农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贴红对联,改用绿色对联。

  日照沿海渔民除日午后到渔船贴对联,将“招财进宝”合为一字,贴于船头,五桅风船的桅杆上分别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日行千里”、“三将军随后听令”、“四将军一路平安”、“五将军马到成功”。长岛县渔民除日早晨为渔船挂大吊子(长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挂灯笼,设祭桌,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纸,祭海龙王。

  过小年

  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

  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地区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

  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乱岁”。古代称大寒后10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现在农村还多在年底结婚。

  春节年俗手抄报资料3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各地家庭普遍要在家中张贴“福”字、春联等,一边起到装饰作用,一边也是新年讨个吉利。而在我国东北一些地区,贴过春联还要贴“零碎”,那么什么叫“零碎”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东北传统年俗:新春佳节贴零碎。

  所谓“零碎”,是相对于对联、楹联而言的。

  在东北的一些地区,年节之际家家要在大门上、窗框上贴上大红的对联和楹联,这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写对联、楹联时裁剩下的边角下料,则要写上一些相对不太工整的词儿,贴在家中不起眼的角落里,这便是“零碎”。

  过去农村过年写对联,通常要找村里喝过墨水的“文化人”。“文化人”在桌子上铺好了纸,沏好了茶,卷起袖子,把一本泛黄的《农家历》前翻后瞅、左斟右酌,选好了对子,再用毛笔有模有样地抄写上去。

  而写“零碎”就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了,村里但凡粗通文墨的人甚至是刚刚背上书包的孩子都可以抄笔,因为“零碎”写的那些词早已储存在乡下人的脑海里,根本无须构思,提笔就来。

  于是,一块块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零碎”像从天散落的爆竹碎片,袅袅亭亭,飞遍了农家院的角角落落:灶台上贴的“零碎”是“四季菜鲜”;院子中贴的“零碎”是“满院春光”;鸭舍鸡埘贴的“零碎”是“鸡鸭成群”;羊圈牛棚贴的“零碎”是“六畜兴旺”;牲口槽头贴的“零碎”是“槽头兴旺”。

  井台上贴的“零碎”是“清泉长流”;粮囤上贴的“零碎”是“五谷丰登”;门神像旁贴的“零碎”是“开门大吉”;门框旁贴的“零碎”是“抬头见喜”;马车上贴的“零碎”是“出入平安”;厕所里贴的“零碎”是“如厕如意”,各有说道,不一而足。

  这些“零碎”有的是善意的提醒,有的是虔诚的企盼,有的是美好的憧憬,有的是真诚的祝愿,反映了乡下人对舒展畅顺、幸福生活的期冀和祈盼。

  “零碎”写的都是乡下人的心里话、大实话,比起文绉绉的对联和倒贴的大红“福”字来,显得更加翔实而亲切,因此不少家庭过年除了贴对联、年画,也要贴“零碎”。

  “零碎”中的“大哥大”当是贴在墙上的“春条”——报春的条幅。

  “春条”通常是长长的一幅竖条,长度虽与对联一致,但比对联要窄得多。上面通常会写一些乡下人最爱听、最想说的话儿,如“宜入新春喜气发,全家老少乐开花;去年挣了三万五,今年挣它八万八”。通篇是大白话、大实话,却透着追求和希望。

  当然,也有个别人利用“春条”调笑、捉弄于人。曾有位老者嫌一个后生家穷,遂搅黄了女儿和后生的婚事。新春佳节前,老者请这位后生写“春条”,后生把心窝里一肚子火都撒在“春条”上:“金鸡满架,一个蛋不下,憋得满院乱咯嗒;肥猪满圈,全都完蛋,剩下一头还得送庙里还愿!”老者大为丢脸,一时传为笑谈。

  拓展资料:春节由来与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新春佳节的意义是什么

  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

  “年”是时间的单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称为一年。大约在西周时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义引申为表示时间的词了。并且,“年”和“春”常常联系在一起。古时候,人们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人们习惯将春天看做是一年的开始,有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春季对人们的意义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争有一个好的开头、开门红。

  春节的具体含义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变化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春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贴春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祭祖等。除夕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然后“守岁”,迎接新年到来。在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从正月初一开始,人们会举行舞狮、放爆竹、拜年等活动。在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还要相互走访拜年,以此来表达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而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民间还有赏花灯、猜灯谜、闹元宵等庆祝活动。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春节前的习俗和说法

  忙年,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间称为“小年”,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了。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祭灶神,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祭灶这一民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传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除夕,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的日子。除夕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

  春节祝福语

  1、又是一年春节到,温馨贴士早送到,亲朋好友应酬多,身体健康很重要。祝春节愉快、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2、玫瑰是我的热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灵魂,一并送给你,我的爱人,新年快乐!

  3、岁末将至,敬颂冬绥,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4、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走过的山水,都是风景;尝过的欢愉,都是幸福。掬一抹禅意入墨,以风的洒脱笑看沧桑;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用淡泊写意人生;用安然葱茏时光,透过指间的光阴,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

  5、新年伊始,喜气洋洋,祝快乐开心朝午暮夜!辞旧迎新,如烟往事随风逝,愿轻松幸福春夏秋冬!

  6、学会放弃,有些人永远不属于自己,那么就痛快的放手,别拖泥带水,这样不但连累别人,也累垮自己。

  7、新春快乐!吉祥如意!幸福康健!新的一年,心平气和,顺顺利利,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8、一句情话,传递情的真挚,新年快乐,我爱你!

  9、写给自己的话:不吃闲饭,不看冷脸;不掩己拙,不揭人短;不失童趣,不露媚颜;不笑人穷,不欠人钱;不求人喜,不招人烦。

  10、新年愿望,有梦想,最坚持,存希望,常开心,爱健康!做最好的自己!好花好景不常在,良夜佳人永相随。

  11、青春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瑰丽的光芒映照着我灿烂的脸庞;青春是一曲悦耳动听的音乐,跳跃的音符捉动着我年轻的心炫。

  12、你的爱是我一生的盼望,所以你的每一滴泪,都化作了我的哀愁。亲爱的,祝你新年快乐,一生幸福。

  13、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14、我本来想送你们一个超级可爱的跨年礼物的,可是快递员不让我钻进箱子。

  15、不发红包的新年快乐,都是耍流氓!

  16、希望我的压岁钱能相亲相爱,然后生很多小孩。

  17、作业我没惹你,你干嘛老跟着我,过年啦都不放过我。

  18、如果你没收到我的新年问候,不要怀疑我们的友谊,我只是比较懒罢了。

  19、把每一天当成一个新的开始,牢记心中的理想,微笑面对生活,不断充实自己,就会拥有精彩有意义的人生。

  20、看了看自己的银行卡,突然就不想过年了。

  21、身体强壮,快快长大,越长越可爱哦。

  22、我的新年心愿就是希望段磊每天都开心快乐,不随便生气,不让我委屈,一直相爱下去。

  23、希望你身体强壮,快快长大,越长越可爱哦。

  24、生活温暖顺心其他别无他求。

  25、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爱上你,是我一生的快乐。新年快乐,老婆!

  26、春天是碧绿的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用青春的绿色去酿造未来富有的金秋!新年快乐!

  27、满天的烟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所盼,带给你,欢欣快乐的新年!

  28、人生太短暂,不要难为自己,不要强迫自己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

  29、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年快乐。

  30、在人生路上,我们都在奔跑,坚强这种东西,往往是逼出来的。不卑,不亢,心从容;不争,不喧,心平静;不攀,不比,心淡然;不怒,不嗔,心随和;不艾,不怨,心坦然。早安!

  31、老公,把勇气送给你,也送给我自己。用心去听,你会感觉得到,我的心在为而跳动!新年快乐!

  32、过年除了生活不便,其他和往常一样,没啥区别。见面就吵架还不如不见。自个儿还安逸的很。

  33、新年马上到了,你准备好,用全新的姿态,来迎接她了吗?新年到,心情好,快乐的日子,越来越好。

  34、忙忙碌碌一整年,只为等到这一天,虽然年底没红包,发发短信也过年。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35、在这岁末将至忙碌时光的罅隙,看着眼前熙攘的人群,我突然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36、别跟我炫耀压岁钱,除非你请客。

  37、新年安康!对生活,愿你充满希望;对未来,愿你抱有理想。正是理想和希望的双桨,激励着你启航!

  38、你不必庸人自扰,不必怨天尤人,你只要一声不吭地去做,去改变自己,去提升自己,终有一天,时光会赐予你一个闪亮的登场。

  39、希望你能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40、爸爸妈妈辛苦了一辈子,太累了,也该歇歇了。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平安。妈妈,新年快乐!

【春节年俗手抄报资料】相关文章:

关于山东年俗的春节手抄报资料06-20

春节年俗手抄报图片07-04

春节的手抄报资料07-04

春节手抄报的资料07-04

精选春节手抄报资料06-20

春节手抄报资料:春节祭灶07-04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06-29

春节手抄报图文资料07-08

猴年春节手抄报资料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