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

时间:2023-06-19 14:33:25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欢迎大家分享。

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

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1

  “别看我今年六十多岁了,又是残疾人,但我会在这个好时代,努力向前跑。双脚残疾了,但我能用自己的双手,实现勤劳致富奔小康。”19日下午,脱贫户xx开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来到屋后的大山上,采摘一种叫通花的药材。

  在xx市xx土家族自治县xx乡xx村xx组,残疾人xx远近闻名。一辆车,两根拐杖和一个塑料板凳,是他勤奋劳动的标配,也是人们敬仰他的地方……

  为修乡村公路负公伤

  时间回溯到xx年秋,xx乡党委、政府整修老厂坪公路,时年44岁的xx和乡亲们一起踊跃参与。

  一天早上,他们在运送碎石时,路过一个叫洗脚溪的小地方,因为公路狭窄、弯道很急,爬坡的货车突然失控翻下山沟,坐在车上的xx也因此受伤。

  乡干部闻讯后,立即将伤员们送到xx县城中医院进行抢救。在这场事故中,xx肋骨断了7根、胰脏受损、断了一只手的大拇指,更严重的是右腿不得不截肢,左腿经紧急救治后,坏肉被全部割除,显得比常人的腿瘦小许多。伤好后,xx不得不拄着双拐才能走动。

  板凳成了他的“标配”

  尽管受了伤,成了残疾人,但xx很乐观,也很坚强。“虽然我是残疾人,但绝不能等吃等救济。为了孩子们,我必须好好劳动,不能成为累赘。”他暗暗地发誓。

  出院回家的第二天,xx就尝试锻炼自己,坚持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他先让家人把板凳带到附近不远的地里,自己拄着双拐慢慢走路,在板凳上坐下,然后挥舞锄头参加劳动。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学会了坐着劳动,不仅会挖地,还会种收庄稼,给庄稼浇粪、施肥。

  “即使慢了点,但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每到黄昏时,家人和许多乡亲看到我忙不过来,就会前来帮忙,将我挖的、摘的东西背回家去。”xx说。

  就这样,xx和妻子xx相依为命,抚养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并已出嫁。目前,最小的儿子已在xx中学读初三。

  努力回报绝不拖后腿

  “党的政策真是好!十九年前,是乡干部救了我们一命。现在,又是全靠党的`好政策,我才实现了脱贫。”xx告诉记者。

  xx年12月,xx因残疾和家庭情况,被评为贫困户。经群众评议,包括妻儿在内的一家三人吃上了低保,每月可领取低保金1141元。

  不久,xx又花费7万多元修建了新房,在享受异地扶贫资助金3万元后,县残联又为他申请了残疾人危房改造补助1.2万元,建设银行xx支行也援助了结对帮扶资金1.9万元。“最终,我家个人只出资1万多元,就建起了这座新房子。”xx说,“从此,再也不会像原来的老房子那样漏雨了。”

  如今,在乡党委书记向朝虎、乡长谭定燕和结对帮扶的乡社保所所长邹薇等干部的精准帮扶下,依托党的好政策,xx决定更加努力地向前跑。

  给儿子创造更好条件

  xx的妻子xx,现在于xx主城一家建筑工地打零工,每年收入近一万元。为了让妻子放心出去打工,儿子放心在校学习,xx在三年前买下一辆电动三轮摩托车,不仅方便去地里种蔬菜,还能利用空闲时间到山上去采摘药材。

  xx告诉记者,在采摘药材时,先要拄着拐杖往上蹦跳,到了山顶,采了药材后装在口袋后,便往下滑,一边滑,一边将口袋往下边扔。“这样做,虽然裤子容易磨烂,但比从山下往山上采轻松得多。”xx高兴地说,“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小窍门。”

  “我们两口子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让儿子今后能过上好日子,绝不给他拖后腿。”xx还打趣道,“凭借种菜和采药材,我每年至少可挣三四千块钱。如果不是残疾,像我和妻子这么吃苦肯干,我家肯定可以在xx县城买房子了。”

  说这话时,xx坐在矮板凳上,双手不停药材,远远望去,只见他背后云雾环绕,笑容正站放在蓝天白云之间……

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2

  3岁时,因高烧不退,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因病残疾,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原本学习优异的他,无奈选择就读中专技校,打工14年,他勤奋肯干,后来注册xx野马洗染有限公司,积极吸纳适龄就业的残疾人到公司上班,为残疾人提供近20个工作岗位。他叫xx,xxxx镇人。

  xx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排行老大,为了减轻父母压力和照顾妹妹,他1996年中专毕业后,通过技校分配到xx五金公司上班。

  xx年从xx五金公司下岗,成为失业人群中的一员。xx因肢体残疾,招聘工作屡屡碰壁,7年时间里,在广告公司打过杂、在工地当过门卫、摆过地摊、当过洗衣工......工作都辛苦,但xx觉得只要不放弃,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多年求职生涯,让xx看到了残疾人找工作的不易,在当洗衣工的时候,他发现xx缺少专门的洗染公司,酒店行业的洗涤被套床单等需求量大,创业的念头在xx脑里日益高涨。

  xx年,xx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兴办微型企业。当年11月,xx向亲朋好友借、向银行贷,投资近200万元创办了xx野马洗染经营部,是一家以经营连锁干洗店和专业布草洗涤业务为主,集干洗中心和水洗中心于一体的'专业洗染公司,并吸纳37名下岗工和残疾人就业。

  在经营布草洗涤过程中,xx不断学习、改进洗涤技术,针对一些比较脏、油渍、污垢、颜料等难洗的物件,通过一些洗涤原料的配比和试验,成功发明了“强力草布去污去油洗涤液”专利。

  “我的专利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的。目前,不仅本公司用的是我发明并加工的洗涤液,而且垫江、xx等周边县的洗染公司也是用的我们加工的洗涤液。”xx自信地说。

  xx年,xx野马洗染经营部注册,改为xx野马洗染发展有限公司,并获得xx诚信企业;xx年代表xx市残疾人企业参加全国中残联企业评比,获得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奖”称号。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就业,xx积极吸纳适龄残疾人就业,目前公司员工有67人,其中包含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退伍军人等,且都为他们购买了保险,为其完善就业保障。

  “今后,我们公司不只是洗涤服装和布草,还将形成洗涤液规模化生产线,向规模以上企业迈进。”今年42岁的xx希望自己的野马洗染事业发展能越来越好,同时,自己将结合更多资源参与社会公益,去帮助更多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

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3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这是xx时常勉励自己的话。

  xx,是xx市xx区xx镇xx村的一名村民。13年前,一场大病令他卧床3年,欠下一身外债,也因此成了一名肢体残疾人和低保户。记者近日从xxxx了解到,如今的他已主动退出低保户行列,通过艰苦创业,不仅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还带动周边上百户村民增收致富。

  身残志坚

  主动退出低保户下定创业决心

  xx年,当时22岁的xx与妻子xx一起到浙江打工,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他就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妻子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20多万元的外债。因为生活困难,xx一家被评定为低保户。

  “在病床上躺了3年,生活不能自理,差点瘫痪。”说起往事,xx显得有些伤感。xx年12月,被鉴定为肢体残疾的他与妻子回到家乡。年迈的父母负责在家照顾xx的生活起居,妻子xx只能在附近打短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看着千疮百孔的家、忧虑沧桑的父母,xx下定决心一定要战胜灰暗和颓废。

  “那时我就想,病魔没有要我命就说明苍天要我活着,我活就要活出个人样来。”xx一心想着,要挣钱解除穷困,不能成为家庭的累赘、父母的负担、社会的包袱。

  不久后,刚能坐起来的他就开始干些手工活补贴家用:挑杂粮、糊鞋垫、织毛衣、做小工艺品……当时劳动力相当廉价,挑拣一袋大米得耗费四五天,才能挣十元钱;糊一付鞋垫,共粘五层才能赚一毛钱。尽管这样,他拿着微薄的收入,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xx说,靠自己的双手挣口饭吃,没有比这更鼓舞人心的了。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逐渐好转,加上自己通过电视、网络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他开始尝试着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创业之路。

  “我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但手脚还能动。我们这个地方山多地广,适合发展种养殖业,我考虑了很久,打算养鸡增加家庭收入。相信我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xx年,xx和妻子商量自己创业的想法,得到家人支持后,夫妻俩找亲戚借来2万元,买了400只鸡苗,办起了家庭养殖场。

  在当年年底,xx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户行列,以示下定创业的决心。

  脚踏实地

  开办养殖场成为乡村致富领头人

  同年,xx的妻子被聘任为村里的专职干部,因为工作繁忙,经常早出晚归,xx一边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打理自己的养殖场。

  “每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忙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xx说,他一直坚持采取散养、放养的'方式来饲养乌骨鸡,这样产的鸡蛋品质好,销路也不愁。饲养的第一年,他就有了近2万元的纯收入。

  尝到甜头后,xx决定扩大养殖规模。通过滚动式发展,到xx年,他的家庭养殖场内的乌骨鸡数量达到了4000多只,鸡蛋远销浙江、xx等地,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家庭经济条件也逐渐好了起来。

  看着xx通过发展养殖业过上了幸福生活,村民也纷纷上门“取经”。见大家热情高涨,xx决定用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他将自己的鸡苗按成本价提供给有养殖意愿的农户,遇上经济有困难的贫困户,xx还让其先赊账,等鸡蛋出售后再还本钱。

  “当年我困难的时候,乡里人也没少帮助我,现在我找到商机了,要分享给大家。”xx的感慨,做人要知道感恩,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

  xx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xx成立了“乡卡卡乌骨鸡养殖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帮助村民增收。在xx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养殖行业中,截至目前,xx村共有148户村民加入合作社,乌骨鸡养殖总量达1万多只,年产蛋量10万公斤,每年为村民带来超过40万元的收入。不仅如此,xx还流转了160亩土地发展烤烟,每年仅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就能给周边上百户村民增加收入30多万元。

  “生活困难的时候,有国家低保兜底;发展养殖业的时候,有政府提供贴息贷款和技术支持。”xx笑着说,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引进了水缸里,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大家只要好好干,就能过上好生活。

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4

  “有了新牛棚,刚出生的牛崽终于找到住处了!”家住xxxx土家族苗族自治县xx镇xx村xx树组建卡贫困户xx欣慰地说。今年,在xx镇政府的帮助下,他成功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追贷了1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如今,新建的牛棚顺利完工,他养殖的28头黄牛也搬进了“新家”。

  xx是xx村建卡贫困户。xx年,他在杭州一工厂务工,双眼意外被氨水烧伤,虽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但眼睛还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视物模糊。十余年来,没有公司愿意聘用他,只能在家务农维持生活。“那段时间,日子过得很苦,一年干到头依然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xx年,通过他人介绍,xx与妻子xx重组成立新的家庭。自己务农,妻子务工,尽管收入不多,但xx心想,两个人一起奋斗日子总会好起来。天有不测风云,xx年,妻子xx在外出务工时,突发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从此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一家人的生活再次坠入低谷。

  xx年,xx村驻村工作队了解xx的情况后,为其申办了残疾证明。同时,为解决他和妻子的基本生活问题,又为其成功申办了低保和大病医疗保险。xx年4月,xx其中一只眼睛病情恶化,几乎失明,不得不前往xx主城区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我能做这次手术,必须感谢xx党委和政府!”xx突然感叹道。原来,这次手术医疗费用近7万元,而手术前,他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钱和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的现金加在一起也才5万多元。此时,xx村驻村第一书记邹波知道后,在xx镇政府发起了募捐。通过此次募捐终于为xx凑足了手术所需医疗费用。

  “考虑到xx的情况比较特殊,要想帮助他脱贫致富,不能只依靠到村里产业基地务工。”邹波道,术后,xx的眼睛病情得到控制,为了助其增收,村里便鼓励他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生态养殖业。

  “那我就养牛嘛,这个我会。”在家人和扶贫干部的鼓励下,xx做起了祖祖辈辈干的老传统——养牛。xx年9月,他用扶贫小额信贷申请的3万元资金,买了10头小母牛崽,开始搞养殖业。

  “白天把牛放到山坡上去吃草,晚上再牵回牛棚喂饲料。”xx说,xx村xx树组附近山坡较多,由于村民大量外出务工,部分山坡土地里已是杂草丛生,十分适宜养殖草食牲畜。得益于这一天然优势,他养的牛长势十分良好,到xx年下半年,最初的10头小母牛崽成功长大,并产了10余头牛崽。

  “牛的.数量越来越多,原来养牛的木棚就不够用了,想着修一个大一点的牛棚来养牛,但还缺少一点资金。”xx把这情况反映给了村里的扶贫干部。养牛走上致富路

  得知xx的情况后,xx镇党委副书记、镇长xx十分关注,他着实被xx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发展产业的精神感动。“xx年10月,经过多次沟通联系,我们为xx争取到了1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发展追加贷款。”xx说。

  xx年底,10万元资金到账,xx在原木制牛棚土地上新建了一座钢架牛棚。“新牛棚建好了,我对未来发展养殖更有信心了!”建完牛棚,xx手里还剩下些钱,他准备利用这笔资金再进购些杂交品种的牛来喂养,扩大养殖规模,成为养牛大户,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在佘镇长的牵线搭桥下,去年试卖了两头公牛,共卖了18000多元。”目前,xx养的牛已发展到28头,他计划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卖掉6、7头牛用来偿还部分贷款和补贴家用。按当前市价来看,他的牛平均一头能卖8000元,预计可以给他带来5万元左右的收入。

  日子一天天有了起色,生活也有了盼头,xx却又把心思用在了帮助乡亲上。今年,他打算捐出两头牛给同村的两户残疾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改变了我的贫困生活,我不能一个人独享这份幸福果实,要把这份幸福果实传递下去,和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相关文章:

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08-11

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范文(精选16篇)12-21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范文(精选15篇)12-20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01-02

残疾人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8篇)12-22

张桂梅脱贫攻坚的事迹05-31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11-03

创业脱贫之星事迹材料范文04-26

残疾人事迹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