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芳的传奇事迹

时间:2020-07-31 20:32:36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柴生芳的传奇事迹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柯察金革命人生观的核心所在。但在当代,对于柴生芳来说,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就是百姓,百姓的安危冷暖,百姓的衣食住行。

  柴生芳经常这样勉励自己:

  “看到贫困乡亲,就会想起自己早早去世的母亲,想起仍在农村受苦受累的父亲。所以,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善待他们”;

  “忘我地为群众谋福祉、谋利益,就会忘掉自己是个官”;

  ……

  柴生芳走了,他把全部的忠诚和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百姓,柴生芳心中的“大爱”宽广、持久、永恒。

  岳麓葱茏,木荫百世。

  洮水流芳,芳泽千秋。

  柴生芳执着地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书写了不朽的当代传奇。

  我们要把柴县长的事迹刻在大石头上,让村民永远记住他

  雨后,康家沟村“划不着山庄”,秋风起处,落叶飘零;寒霜过处,漫山遍野的野果子格外红。

  放眼望去,好像进入一个原始村野,大山郁郁葱葱,却难掩秋意正酣;山路架子车宽,两旁丛林相互牵绊,泥泞难行。

  这个仅有12户人家的小村子,是临洮县南屏镇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地方,村民们常年生活在山林里,几乎与世隔绝,当地村镇干部也很少到过这里,被起名叫“划不着山庄”。

  “722”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柴生芳心中最牵挂的民生大事。今年4月27日,由于汽车无法到达,踏着最后一场正在消融的春雪,柴生芳徒步跋涉近1个小时来到这里,入户走访了8户群众,准确掌握了当地实情。

  在满是雪泥的山路上,满头大汗、衣领完全湿透的柴生芳,因路滑摔倒被黄毛刺扎了手的情景,一直浮现在去年刚刚担任康家沟村主任靳军海的脑海中。

  9月17日,记者来到了一户人家。

  84岁的孙有才老大爷正在长满草的小院中央生火烧水,漆黑的老房子烟雾缭绕,炕上那个铁锈斑斑的'老茶炉是一个时代里百姓生活的缩影,着实让人惊讶。

  孙有才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柴生芳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官,也是最好的官。

  在孙有才的印象中,27日那天,一个穿着很普通,没有一点官架子的人,来到他的老房子里,询问他的生活和身体状况。还去了大儿子孙世荣灾后重建的房子里这儿看看,那儿看看,详细询问了防震构造柱、建房花费、建房补贴落实和家庭情况,连杯水都没喝就走了。

  “我们县长说,给我们村里硬化水泥路,盖新砖瓦房。我们县长还说,等我家新房盖好了,下次一定来喝我烧的茶,吃我家的挂面。我们县长还说了……”说着说着,孙有才突然停住了,老泪纵横,叹息说:“你们不知道吗?我们县长走了,还这么年轻么。我心里难受得,阿么呢?我很想他,但没有了,阿么呢?”

  “这里主要种植小麦、豆类、油菜、洋芋等农作物,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2013年,人均收入仅2000多元。”靳军海叹气说。

  再穷的康家沟村人,也会有富贵的念想。

  柴生芳硬是不相信“划不着山庄”的土地上只能生长贫穷。

  他亲自走过“划不着山庄”的角角落落,心里琢磨:这里旅游资源很丰富,山清水秀,草木茂盛;这里种植结构单一。什么能发展,柴生芳心里有了数。

  对于靳军海来说,27日是一个荣耀和兴奋的日子。荣耀是因为,县长居然夸他是“真正的人才”。兴奋是因为,县长答应他,今年年底一定要将硬化路修到村里,把村子打造成旅游休闲基地,而且还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中药材并扩大规模……”

  终于,靳军海心里有了底气。

  “划不着山庄”变成“划得来山庄”。少数人梦想过,但绝大多数人做梦都没有想过。

  此后,全村人眼巴巴、直勾勾地盯着,等着他们的县长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

  但这次,柴生芳却永远的失约了。

  时至今日,靳军海还难掩悲伤。这几天,在加紧建设山庄的同时,靳军海还在忙一件事。他花4000元钱买了一块大石头,撰写了《划得来山庄更名记》,他说:“我们要把柴县长的事迹刻在大石头上,放在山庄的门口,让康家沟村的村民永远记住他。”

  柴生芳走了,但“划不着山庄”的村民深知,在这里,柴生芳的精神之光将一直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无论我们将来多么富有,多么强大,都应该让“柴生芳精神”永远延续下去

  2012年春天,“双联”行动在陇原大地全面展开。为了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甘肃人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贫困战役。

  对于“双联”行动,柴生芳在2012年2月23日的日志中这样理解:“双联”行动必须要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这次伟大行动结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硕成果。

  柴生芳也开始了他的“双联”行动,他联系的村子是辛店镇苟家山村。

  苟家山村地处临洮县最北角的马ド浇畔拢海拔3600多米,远远看过去,村子就像“挂”在山边一样。从最近的镇子到村里短短22公里的土山路,交通极为不便。

  9月18日,记者走访苟家山,下午1点40分,村委会的广播里正在放《白桦林》,“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这首誓言爱情的歌曲,伴以淡淡的旋律,一时间让人多少有些忧伤。

  “我们的县长可敬可爱可惜可叹……”见到记者,正在帮村上修建卫生室的联系户苟胜利笑着迎上来,话未说完,泪水却滚了下来―

  他想起了两年前第一次见到柴生芳的情景:

  2012年3月,柴生芳第一次来到苟家山村。

  头一次见这么大的领导,33岁的苟胜利非常紧张。可看到柴生芳一屁股就坐在他家的烂沙发上嘘寒问暖:

  “你家几口人?”

  “种几亩地?”

  “一年收成怎么样?”

  ……

  柴生芳没一点官架子,苟胜利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了。

  苟胜利给柴生芳说起了自己的难心事:“家里6口人,共有18亩山地,10来亩种了洋芋,其他的种了小麦,一年下来收入近万元。遇上不好年份,干旱或者冰雹洪涝,生活就无着落。”

  “父母过世多年了,我和媳妇既要伺候瘫痪了十多年的奶奶,又要养活生过大病、无法种地的哥哥,还要拉扯两个上学的孩子,日子过不到人前头,在村里也抬不起头。逢年过节,他们才能吃点肉。”说着说着,苟胜利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也一股脑地向这个他认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大哥”道出了心里话。

  于是,柴生芳鼓励苟胜利大胆调整种植结构:地里可以尝试种些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经济收入好些;还可以发展养殖业,养羊。当年,苟胜利半信半疑,硬着头皮种了2亩黄芪、党参,还养了几只小尾寒羊。年底光药材收入就达1万多元。现在,他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了7亩。

  那次,苟胜利还难为情地请求柴生芳帮他哥哥找个打工的活儿干,柴生芳爽快地答应了。很快,柴生芳就给苟胜利的哥哥找了一个建筑公司看管材料的活儿。

  那次,从苟家山回来的路上,柴生芳这个大大咧咧的西北汉子有些沉默,只蹦出了一句话:“在我管辖的地方竟然还有这么贫困的村子。”

  接着,是良久的沉默。

  两年多的时间,柴生芳到苟家山村11回。

  “救得急,救不得穷”,唯有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脱贫。

  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柴生芳给苟家山村民重新制定了发展规划―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设施养羊并扩大规模;重新修建村部、村卫生所、苟家山小学,硬化道路……

  如今,苟家山村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有1000余亩,超过全村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全村养羊900多只。人均年收入从1500多元达到了现在的3500多元。

  日子宽裕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但,柴生芳却走了。

  苟家山村民心里永远难以释怀:学校盖好了,路也硬化了……最大的遗憾是你没能看最后一眼就走了。没有喝口水,也没有吃口热乎饭,县长,我们舍不得你走。

  其实,除了康家沟村、苟家山村,柴生芳在临洮跑遍了全县87%、282个村子。在他的工作日记里,有8张手绘的乡镇村组地图,全是他走过的地方,只为精准扶贫。

  在临洮,有很多柴生芳的故事,那是临洮儿女们说不完、道不尽的传奇……

  柴生芳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奉献,成就了一种精神,这就是―不畏艰难,清贫自乐,自强不息。

  不畏艰难,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

  清贫自乐,在过度追求物质的今天坚守精神家园;

  自强不息,以正气还天地,将身心献人民。

  无论我们将来多么富有,多么强大,都应该让“柴生芳精神”永远延续下去。

【柴生芳的传奇事迹】相关文章:

梅兰芳的传奇故事11-06

柴犬的保养方法09-21

学习刘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5篇)01-23

学习刘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5篇01-23

柴静名人故事04-23

柴静精选语录08-31

学习刘芳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2篇01-22

关于一个专科生的传奇求职经历07-22

柴静感悟生活语录09-05

经典柴静精选语录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