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养老金捉襟见肘国有经济占比过高

时间:2022-10-21 18:50:01 社保政策资讯 我要投稿

东北养老金捉襟见肘国有经济占比过高

  通过了解,沉重的养老金负担、国有经济占比过高成为横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两座大山,下面是关于这方面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东北养老金捉襟见肘 国有经济占比过高

  沉重的养老金负担、国有经济占比过高已成为横在新一轮东北振兴面前的“两座大山”。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8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会议。会议审议通过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要求财政资金向促进就业和保障养老金支付倾斜。推动出台深化东北国企改革方案,支持央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发展民营经济。

  10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工作 [保存到相册]

  东北是最晚退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国企改革的历史包袱重,确实存在客观困难,转型过程中还会有人员安置的问题。另一方面,沉重的养老金负担正在影响东北企业的竞争能力,2015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分别为8.9、7.5和1,均低于17.7个月的全国平均水平。

  一位接近高层的智库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企改革中的人员安置问题成为后顾之忧,只有完善社保机制,做好民生兜底,改革才能砥砺前行。他建议,地方政府可以适当减少或延缓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无形的制度性建设,以解决养老金、就业等民生问题。还可以考虑处置一批国有资产来补充社保基金,增加兜底能力。

  国企改革步履艰难

  不少专家认为,东北经济问题的根源是国有经济占比过高,本质上是体制问题,而体制的症结是国企问题。因此尤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报告称,东北深陷“单一经济结构困局”是导致其应对国内外冲击的抵抗力极弱、经济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

  这份报告建议,深化结构调整,破除路径依赖;明确政府责任关系,加速国企改革;加强区域政策协调,扩大市场空间;采取激励性举措,引导劳动要素流动,并做好社会托底。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三个“合力”:一是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之间没有形成合力,混合所有制改革举步维艰;二是东北的国企和国企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单打独斗,还没有出现重组整合的案例;三是政策文件没有形成合力,关于东北振兴和国企改革的文件已经很多,但缺乏系统性,甚至不少文件之间互相冲突、互相消耗。

  另一个掣肘国企改革的难点便是职工安置问题。以黑龙江龙煤集团为例,在“十三五”期间,有5万人需要被分流安置。目前龙煤集团已将第一批分流人员安置在农垦、森工、林业和城市公益等新岗位报到,初步安排的是2.25万人。具体的分派是:农垦4000人、森工2500人、林业6500人、城市公益岗位9500人。

  新一轮东北振兴要求财政资金向促进就业和保障养老金支付倾斜。李锦表示,这是平衡稳增长与保民生的重要措施,对东北国企改革有推动作用。

  今年8月底,辽宁向省内外战略投资者出售首批9户省属国有企业的股权,率先吹响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号角。此举也是为了利用国有资本来充实社保基金,弥补辽宁社保基金缺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国企研究室主任项安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一场危机倒逼的改革,通过产权层面的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变地方国企一股独大的局面,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来转变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

  但是,两个月过去了,尚未有公开信息显示有社会资本愿意接盘。李锦表示,即便现在有了意向投资人,拿到了一部分股权资金,也是杯水车薪。混合所有制的关键,不仅在于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引入更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真正盘活国企资产,改造旧动能。

  李克强也在上述振兴东北会议上强调,必须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

  养老金支出压力大

  沉重的养老金负担正在影响东北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它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对于转型期的东北而言,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能否有力解决要比我国其他区域更加迫切。

  根据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15年,东北地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为1.55(1.55个社保缴费者抚养一名退休者,下同),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88。其中辽宁省为1.79,吉林省为1.53,黑龙江省为全国最低,仅为1.33,分别比上一年下降0.16、0.66、0.08。

  另外,企业养老保险可支付月数也较低。2015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分别为8.9、7.5和1。三省均低于去我国平均水平17.7个月。

  为弥补养老金缺口,东北三省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缴费比例曾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2016年,全国养老保险费率普降后,东北三省的缴费率为20%,仍比19%的全国平均水平略高,深圳、浙江仅为14%。

  刘克崮曾担任曾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辽宁省副省长。作为东北振兴研究的专家,他表示,养老保险缴费率高、养老保险负担重,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成为外地投资热情不够、本地企业不愿意扩大投资、经济缺乏后劲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三项,产业结构较‘重’,城市化、工业化非协调性突进”,其次是国有企业集中,困难企业多,最后是社保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国企职工养老金历史欠账多。”刘克崮认为,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出路在于加快东北地区经济的结构性改革。

  我国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实行“部分积累制”,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分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这种制度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造成社会保障基金需求和筹集之间可能会出现缺口。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表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离退休人员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金开支逐年增加,养老基金统筹等压力较大。

  刘克崮表示,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老龄化程度不同,地区间企业养老金差距较大,而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难以实现地区间养老金的互济作用,这成为东北地区养老金缺口无法解决的重要原因。

  寻找突破口

  李克强在上述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出台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专项工作方案,支持部分中央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选择一批收益可预期的优质项目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增强东北经济活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更大程度地放宽市场准入,使国有企业为民营资本进入让出一定的空间;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支持民企参与到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企、民企携手并进。

  在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看来,东北可以在去产能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具体来说,就是国家提出某个行业去产能总量指标,按现有产能分配到各省,奖励措施与实际减去的产能挂钩,同时允许配额交易。这样,竞争力强的地区和企业,可以把自己的配额卖给竞争力差的地区和企业。竞争力强的地区和企业可以不减或少减,竞争力差的地区和企业则可以多减,同时得到配额交易的补偿。

  “这种做法有三个好处,有利于完成去产能的总量目标,其次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最后竞争力差的地区和企业能获得更多的补偿,提高去产能积极性。”刘世锦表示。

  由于东北经济目前遭遇的困境较为复杂,专家们不仅提出了产业机构和国企体制等问题,也在寻找相应的突破口。其中,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对口成为一项重要的建议。

  刘世锦表示,可学习苏州借鉴新加坡经验建设工业园区的案例,采取东北与发达地区城市之间合作的措施,实行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政策,以支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与当地国企优化组合,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

  对于东北地区的`养老金困局,刘克崮提出了多项建议,如降低企业缴费率、扩大参保面,以及“推进职工基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等。

  刘克崮同时建议,不妨划拨部分国企红利,多方式解决国企职工养老金的历史欠账问题。比如,建立社会养老公积金投资增值经办机构,管理由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累计结余构成的社会养老公积金,采用招标等方式时常会运营,定向发行养老金国债,由社会养老公积金投资机构购买等。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哲表示,政府应该做市场机制的建设者,促进市场在要素转移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做好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培训等。

  无钱养老!无人养老!

  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困难群体断缴人数较多,东北三省养老金缺口巨大,企业养老负担沉重。

  一见君粗略计算一下,东北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5.8%,人口占全国的9.2%,但东北目前的养老问题在全国是最严重的。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最近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去年广东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258亿元,占全国总结余的19.6%。

  累计结余超千亿的地区还有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上海、山西、安徽。这9个地区共计2.61万亿元,占全部累计结余的70.6%。

  不过,有些省份的养老金结余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黑洞”。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增至7个,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

  以上7个省市中,黑龙江和辽宁收不抵支分别排在全国第一、第二名,黑龙江结余为-320亿、辽宁为-254亿、吉林稍微好点,为-52亿,共计626亿。

  除了无钱养老,东三省更严重的问题是抚养比已经降到全国最低水平。

  比如,黑龙江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仅1.30:1,辽宁为1.79:1,吉林为1.53:1,严重低于全国平均2.80:1的水平。

  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指的是,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通俗讲就是多少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

  目前,中国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最高的是广东省,为9.25:1,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这个比例大约是2:1。

  通过对比,一见君发现一个严峻的现实,东三省的养老保险抚养比比日本还严峻,如果长此以外,东北的老人可能会老无所依。

  远水解不了近渴

  就在人社部上述报告发布后,国务院18日就公布了《方案》,这对东北好像是个好消息。

  最直接的讲,东北的国有企业比重高,以前因此备受诟病,但这个政策一出台,东北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从国有企业身上“薅羊毛”了。

  按照《方案》,企业国有股权的10%需要划转到社保基金会,中央企业划转的由社保基金会承接,地方国企划转的由地方国有独资公司承接。

  不过,遗憾的是,划转的不是现金,而是股权,社保基金会或者地方投资公司可以经营这部分股权,获得收益后就可以补充企业养老保险。

  在东北,如果不出意外,这部分资金应该会交给各省的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通过经营获得盈利,就可以填补养老保险“黑洞”了。

  不过,一见君认为,这个方案对于东北来说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首先,这个方案今年底才开始试点,东北具体什么时间开始还是个未知数。

  其次,为了消化养老金缺口,东北这些年早就开始对企业“薅羊毛”了,比如,黑龙江目前养老金企业缴费率为22%,高于全国水平。

  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东北调研组去年做出的《东北三省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与负担调研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社会保险比例一直偏高。

  比如,辽宁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占职工工资的45%左右,黑龙江、吉林在40%左右。

  最重要的是,企业缴纳社保的基数是上年社会平均工资,而东北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高于企业实际职工工资。

  综上,为了填补养老金“黑洞”,东北早就“涸泽而渔”了。外界分析,这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国有企业给社保基金输血了对全国其他省市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对东北不一定是。

  全国人民给东北养老

  养老金“黑洞”这么大,经济增长又陷入困境,企业也被“薅羊毛”好多年,最后发现,东北的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

  怎么办?只能靠国家了!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要通过转移支付和中央调剂基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补助和调剂。

  其实,东北早已经开始享受转移支付了。

  黑龙江2016年接受了中央政府2775亿人民币的转移支付,排在全国第四位。接受中央转移支付最多的省份前三位是四川、河南和湖南。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一个问题,按照2016年底的人口数量,四川省8262万人,河南省1.0788亿人,湖南省6822万人,而黑龙江仅仅只有3799.2万人。

  不要说人口超过4500万的江西省获得的转移支付不如黑龙江多,连常住人口高达7027万人安徽省,获得的转移支付都不如黑龙江多。

  另外,我们再看全国获得转移支付金额最多的十个省,黑龙江人均金额仅仅低于特殊情况的新疆,高居第二位。

  黑龙江省政府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48.4亿元,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228亿元,赤字3000多亿。

  这4228多亿花哪了呢?大项中教育支出558.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799.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732.4亿元,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80.6亿元。

  粗略一算,社保+医保支出成为黑龙江省政府支出的最大部分,合计超过了1000亿,占到了全省支出的差不多四分之一。

  假设黑龙江完全不缴纳国税,没有中央的转移支付的话,黑龙江省50%的收入要付给社保和医保。

  可想而知,国家转移支付给黑龙江的钱,有一大部分用于解决养老问题了。

  数据统计,黑龙江3800万人口里面有457万企业退休人员,如果算上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这个数字不低于500万人。

  黑龙江是这样,吉林和辽宁也好不到哪去,2016年辽宁公共预算收入2199.3亿,支出4582.4亿,吉林公共预算收入1263.8亿,支出3586.1亿。

  简单计算一下,全国人民每年要负担东北的公共预算是7786亿元,落到每个人头上是600元,客观上说,大家都在为东北养老。

  给养老金“黑洞”找个理由

  东北的账是怎么欠上的?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领跑者变成了现在的拖后腿的了?

  一见君大概总结了一下,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东北的城市化率一直比较高,对于当地领导来说,这是政绩,但对养老来说就是负担。

  2013年,辽宁省城镇化率达到66.45%,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五,黑龙江和吉林城镇化率分别为57.4%和54.2%,居全国第11位和13位。

  城市化率高意味着享受城镇社会保险的人多,在东北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这些人不创造价值,但要享受比非城镇居民更高的社保待遇。

  其次,人口危机出现,人才流失严重。

  除了经济结构体制机制外,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放缓和人才流失严重也是东北地区经济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

  俗话说:“得人才者得天下”,从人口经济学来看,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失与经济下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还会相互作用,造成恶性循环。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老年人口占比为14.9%,而辽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则高达18.5%。

  此外,东北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万人,除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其中,黑龙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净流出省份。

  年轻人都出去了,老年人口占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再加上这些在外省工作的东北人社保都是交到当地的,东北的养老问题就更加严峻了。

  再次,东北的历史遗留问题太严重,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我国企业职工实行的是企业养老制度,个人不缴费,退休后由企业发放职工退休金。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同时明确“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所以,视同缴费年限的养老金由改革后的制度承担,实际上是来自下一代人的缴费,东北国有企业多,于是造成的需要填充的“黑洞”也就大。

【东北养老金捉襟见肘国有经济占比过高】相关文章:

捉襟见肘的故事12-14

经典成语故事:捉襟见肘10-31

东北养老金并轨要平衡好各方利益10-12

捉襟见肘历史成语故事11-02

养老金高费率 五险占工资总额近4成10-20

我国国有经济调整的目标与内容10-24

我国国有经济合理布局的原则10-25

“海归”就业报告:80后占8成,未婚占8成,硕士占8成04-29

退休养老金12连涨 过高社保缴费率能否降下来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