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情日记有感

时间:2022-06-05 11:46:11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民情日记有感

  今天,在网上读了王市长的民情日记《村子、房子、孩子》,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切合实际的日记,这是一篇反映群众心声的日记,这是一篇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王市长到宿迁境内的黄墩湖滞洪区,进行三解三促,考察民情,扶贫开发。日记中涉及到村子、房子、孩子等现实问题。

读民情日记有感

  村子

  无论任何一个城市都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这当中就必然涉及到农村问题,有些地方就只顾拆迁,建设,而不顾村民感受,不顾村子整体发展。之前就有报道,南方有城市,为了上项目,连文化遗产都可以拆除。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人民的不尊重。现在宿迁晚报在搞个活动,是追寻老旧照片的。可是,当初的村子好多都已不存在,成为了令人羡慕的两层小楼,或是集体安置小区。这样问题又产生了,好多人都已到城里或大城市打工,留在村子里的人很少,基本上都是孩童老人,俨然成为了空心村。这样的集体,这样的小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房子

  好多人都在讨论房价,好多人都在观望房价。任志强说,中国老百姓有能力消费起200万的房子。在看看王市长的日记,里面提到老徐家有三间平房、两间偏屋、两间隔道、两间猪圈,一共赔了3.6万元,别的房屋少一些的村民家一般也赔到3万元左右。买这样一幢两层小楼,要花10.5万元。这就意味着,除去拆迁款和补贴款,自己还要拿出近5万元,如果再作一些装修,那么对他们来说真不是一笔小数目。其实,现实也好多是这样的,拆迁的补偿款不够买安置小区的,这样拆迁,只会越拆越穷。另外,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儿子和儿媳妇不愿意和老人一起住,可以孝顺,给生活费,不会一起住,这样,就要多出一栋房子,而且农村的房子不要,即使在农村是小楼,面积大,有院子,也不愿意,也要住进城市。这恐怕也就是人们所戏说的“丈母娘推动房价”。

  孩子

  现在好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庭的头等大事,只要孩子能上好的学校,都舍得花钱。父母是上班族,没时间接送孩子,就由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接送,如果不能,就花钱找辆车,每天接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加上之前校车事件,很多学校都通过取消校车的方式,来解决校车安全问题,把接送安全问题,转嫁到家长身上。看着路上老人,骑着电动车,接送孩子,也不安全。中国式接孩子,恐怕就这样形成了,也给孩子一种对比心里,她的爸爸都是开车来接,我的爸爸都是骑自行车来接,自尊心受到伤害。想想我们之前上学,根本没有想过去哪上,到了上学年纪,就到村小去,放学了,大家一起站队,一起走,家长根本不会问事,这样也锻炼了我们,也有了愉快的童年,上学路上风景,事情,都很多,总比待在家里和一大堆玩具玩的效果好,可以说以前的孩子是放养式的,现在的孩子是家养式的。

  王市长在日记里说的好,孩子现在他们既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面对。需要思考,需要面对的是我们。王市长的日记,切中问题要害,没有遮掩,这就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到位。我们应该用新视角去发现问题,用新思维去分析问题,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期待王市长的下一篇日记。

【读民情日记有感】相关文章:

下乡日记民情日记07-02

简单的民情日记07-04

挂钩民情日记06-27

民情日记格式07-05

我的民情日记09-06

前民情日记08-29

林业民情日记08-29

党员民情日记08-29

实施民情日记08-29

村官民情日记07-03